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11)
2023(15982)
2022(13928)
2021(13144)
2020(11021)
2019(25713)
2018(25682)
2017(49968)
2016(26948)
2015(30580)
2014(30426)
2013(29919)
2012(27608)
2011(24830)
2010(24746)
2009(22839)
2008(22273)
2007(19449)
2006(17152)
2005(14680)
作者
(76769)
(63576)
(63313)
(60300)
(40728)
(30786)
(28927)
(24984)
(24273)
(22585)
(21741)
(21281)
(20107)
(19969)
(19650)
(19299)
(18997)
(18756)
(18278)
(18224)
(15637)
(15520)
(15326)
(14590)
(14336)
(14207)
(14056)
(13955)
(12866)
(12575)
学科
(107944)
经济(107744)
管理(78523)
(73181)
(61012)
企业(61012)
方法(52387)
数学(44576)
数学方法(43972)
(29807)
中国(29567)
(27448)
业经(24594)
(23631)
地方(20738)
理论(20521)
(19887)
农业(19639)
(19434)
(18947)
贸易(18938)
(18389)
(17260)
财务(17184)
财务管理(17151)
环境(17148)
技术(16391)
企业财务(16200)
(15896)
银行(15858)
机构
大学(387540)
学院(384597)
管理(153535)
(151302)
经济(147946)
理学(133772)
理学院(132305)
管理学(129844)
管理学院(129133)
研究(123721)
中国(91548)
(82349)
科学(77223)
(71244)
(61032)
(58284)
财经(57983)
业大(56370)
中心(56239)
研究所(55677)
(54574)
(52555)
(52250)
师范(51823)
北京(51808)
经济学(45829)
农业(45767)
(45243)
(44769)
财经大学(43260)
基金
项目(264147)
科学(207531)
研究(194619)
基金(191447)
(165925)
国家(164532)
科学基金(141643)
社会(122690)
社会科(115524)
社会科学(115490)
(102559)
基金项目(101816)
自然(92036)
教育(90031)
自然科(89754)
自然科学(89731)
自然科学基金(88084)
(86350)
编号(80940)
资助(78708)
成果(65288)
(58679)
重点(58606)
(55704)
课题(54545)
(54360)
创新(50602)
教育部(50498)
科研(50332)
国家社会(49834)
期刊
(162425)
经济(162425)
研究(111756)
中国(67676)
学报(59736)
管理(55269)
科学(54938)
(53688)
(52000)
大学(45328)
教育(43813)
学学(42221)
农业(36190)
技术(33684)
(28920)
金融(28920)
财经(27994)
业经(27407)
经济研究(25608)
(23858)
图书(22335)
问题(22245)
理论(18855)
资源(18330)
技术经济(18311)
(18061)
科技(17684)
(17443)
实践(17266)
(17266)
共检索到549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丽军  宋敏  
遗传资源是生物技术创新的基础,但各国对遗传资源贡献的认识分歧较大,这是当前惠益分享国际谈判失败的根源。本文将遗传资源的育种研发视为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最优搜寻过程,以我国804份大豆种质为样本,运用极值理论和成本效益法估算其社会效益,发现一份种质能产生10万元以上社会净收益。因此,各国应充分肯定其历史贡献并积极推动惠益分享进程。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更应加强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为实现惠益分享创造现实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岩  程须珍  王丽侠  王素华  白鹏  吴传书  
【目的】分析中国栽培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为资源的有效利用、新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利用40对SSR引物对18个不同地理来源(共272份种质)的绿豆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2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1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8个,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4233,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49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241,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6754,比较发现,河北、山东和安徽是绿豆资源遗传变异较为丰富的地区;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1001,种群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元萍  董文汉  王明君  张雅琼  张慧  魏丽萍  梁泉  
【目的】研究了大豆蛋白质、脂肪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及部分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提高中国南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不同来源地的335份大豆种质资源材料,于2015-2016年在云南省峨山县缺磷红壤上设置不施磷肥(LP)和表层土壤施普钙(160 kg/hm2,HP)试验,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关键指标。【结果】2年中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变异最大,其次是油分含量,而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异最小,三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35%、5.21%和2.86%;高磷、低磷条件下蛋白质变异幅度分别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绿豆(Vigna radiata L.)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开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与大宗作物相比,绿豆的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遗传研究进展缓慢,尤其是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绿豆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下,限制了绿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绿豆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经典遗传学、现代分子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供中国绿豆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国内绿豆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裨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虎  刘昌燕  李莉  刘良军  韩雪松  万正煌  沙爱华  陈宏伟  
【目的】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开发的SSR分子标记分析蚕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挖掘与蚕豆抗豆象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蚕豆抗豆象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acBio 三代全长测序技术结合RNA-seq的方法,对2个蚕豆品种Y134和Y078进行转录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软件MISA对转录组的所有Unigene序列进行搜索,寻找包含SSR核心基序的Unigene序列,并利用Primer 3.0批量设计引物。随机挑选100对SSR引物对80份蚕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00对SSR引物中有50对扩增出产物,有效扩增率为50%;其中32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占有效产物的64%,占总引物的32%。在32对多态性引物中,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2~21个,平均值为6.875个;多态信息量(PIC)值为0.25~0.82,平均值为0.58;Shannon信息指数变化范围为0.34~2.31,平均值为1.21。基于UPGMA聚类分析将80份蚕豆材料在相似系数0.70处分为两大类:第1类包含65份种质,其中高抗(HR)品种62份,高感(HS)品种2份,感(S)品种1份;第2类包含15份种质,其中高感(HS)品种7份,感(S)2份,高抗(HR)品种5份,中抗(MR)1份。【结论】利用开发的SSR标记分析了80份蚕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蚕豆抗豆象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文林  郭蓓  文自翔  李囡  濮绍京  赵波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6份不同来源地的野生小豆种质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2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240个DNA片段,其中197条谱带表现出多态性。对基于数字化处理后的多态性谱带进行聚类,16个野生小豆种质可划分为4个类群:日本类群、中国类群、不丹类群和尼泊尔类群,材料的归组与其来源地有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英慧  常汝镇  邱丽娟  
【目的】遗传完整性是种质安全保存和更新的核心问题,从分子水平上鉴定大豆品种的纯度,为有效保存种质遗传完整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均匀分布在大豆基因组的59个SSR标记对中国2794份大豆种质纯度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2517份高纯度种质(占总体的90.1%),其中有1099份为纯系,说明中国栽培大豆资源中绝大部分种质的纯度较高;在277份低纯度种质中,94.2%为地方品种,占地方品种总数2475份的10.5%。t检验发现,地方品种的纯合率(0.965,P=0.001)显著低于选育品种或品系的纯合率(0.976,P=0.001)。【结论】低纯度种质在种子繁殖时需要保持较大的群体规模,否则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鹏  鲍根生  刘文辉  滕长才  刘玉皎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蚕豆材料,本研究对41份春蚕豆(Vicia faba)种质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41份春蚕豆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9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80%和1.715;籽粒产量与株高、茎干重、单株籽粒重、地上生物量、荚数、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地下生物量、叶干重和单株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获得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9.52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产量,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的长宽(大小),这两个主成分较大程度上反映了41份春蚕豆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系统聚类法将41份春蚕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包含36份材料,类群Ⅱ包含5份材料,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类群Ⅱ中21、25、29和37号蚕豆种质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高寒区培育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的优异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徐宁  梁辉  赵丹  
【目的】分析小豆起源国中国丰富的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提高这些种质在育种中的利用效率。【方法】选用51对SSR引物对国内外145份小豆种质进行多样性评价,并分析了中国小豆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结果】共检测出222个等位变异,每SSR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2~13不等,平均为4.35个,其中分布频率低于5%的等位变异数占35.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014~0.838,平均为0.472。不同种质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227~0.951,平均为0.482。比较分析发现,湖北、陕西等省小豆资源的遗传变异最丰富,且遗传背景与中国主产区小豆存在较大差异。基于NTSY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萌娟  李鸣雷  郭小华  王静雅  宋卫宁  
【目的】阐明陕西豌豆种质(含省内及来自省外的资源)的形态特点,揭示其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为陕西豌豆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生育期、花色、粒色和粒形的不同选取100份种质,分析陕西豌豆及省外豌豆资源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花色、粒形、粒色9个形态性状的分布特点,计算各性状在不同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并对选取的100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品种分布的三维散点图。【结果】陕西豌豆以紫花、麻粒和白粒、圆粒为主,从陕北到陕南皱粒比例增加,粒色类型更加丰富。省外豌豆以白花、白粒、圆粒为主,但皱粒豌豆的比例明显高于陕西豌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海飞  关建平  孙雪莲  马钰  宗绪晓  
【目的】分析国内外蚕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索其遗传相似性和遗传结构,为世界蚕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优良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来自世界35个国家的383份蚕豆资源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2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2条(占93%)。不同地理来源蚕豆资源群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16—0.28,平均为0.22;遗传丰富度变化范围为104—193,平均为158.5。中国春播区蚕豆资源群遗传多样性最高(H=0.28,NA=193),最低的是美洲资源群体(H=0.16,NA=104)。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文林  濮绍京  赵波  吴刚  
对我国主产区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中随机抽取的335份、日本25份和韩国2份材料子粒色泽和出沙率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红小豆粒色红度值(a*)平均为19.71,粒色偏灰暗,变幅为13.0~26.0;黄度值(b*)平均为9.58,变幅为5.2~16.8;亮度值(L*)平均为26.47,变幅为18.1~34.0;出沙率平均值为68.08%,变幅为61.90%~75.98%;地区间显示出明显差异。a*、b*、L*和出沙率4个性状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但粒色a*、b*和L*的广义遗传力值h2较高,出沙率的广义遗传力较低。筛选出红度值超过24.0的种质资源6份,筛选出亮度值超过30.0的种质资源16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晓娟  祁旭升  王兴荣  
为了有效的利用蚕豆种质资源,促进育种工作,本研究对194份甘肃新征集蚕豆种质资源的3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鉴定,分析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新征集蚕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018,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8465,育成品种、国外资源及地方资源都具有较高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介于1.8436-1.7585之间。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8个主成分代表了蚕豆形态多样性的80.23%,包含了全部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葛平珍  王昭礼  余莉  何友勋  张时龙  赵龙  
【目的】为菜豆育种优势互补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加快菜豆新品种的培育。【方法】针对从美国引进的66份菜豆种质资源,研究直立有限生长型粒用菜豆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对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引进的粒用菜豆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产量有关的表型性状(单株荚数、单株产量、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变异系数均大于20%,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133~2.027,平均为1.642;66份种质资源可分为2大类,第1类是大粒型(百粒重≥45 g),第2类是中小粒型(百粒重20~40 g);菜豆生育期、株高、荚长、荚宽、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等7个表型性状可作为菜豆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指标。【结论】美国引进的直立有限生长型粒用菜豆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b480、b440、b458、b509、b417区域适应性较强,可作为优势育种亲本种质加以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玉华  杨峰  王丽萍  吕梅媛  宗绪晓  代程  包世英  
研究分析了云南省202份地方蚕豆资源10个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2份资源各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株高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7%。10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表明,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84,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78。聚类分析表明,云南省蚕豆地方资源分为3个大组群,以株高为主要聚类依据,综合聚类和Simpson指数结果可以知道株高是衡量云南地方蚕豆种质资源多样性的重要性状。聚类的结果同时表明:云南地方蚕豆种质资源的株高、生育期、百粒重有一定内在联系性,生育期(158.59 d)长的群体则株高较高(81.13 cm),但是百粒重偏低(95 g),反之亦然。本研究将云南省蚕豆种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