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7)
- 2023(14633)
- 2022(12843)
- 2021(11993)
- 2020(10062)
- 2019(23235)
- 2018(22999)
- 2017(44378)
- 2016(23790)
- 2015(26687)
- 2014(25987)
- 2013(25352)
- 2012(23060)
- 2011(20411)
- 2010(20080)
- 2009(17939)
- 2008(16931)
- 2007(14244)
- 2006(12110)
- 2005(10098)
- 学科
- 济(92912)
- 经济(92818)
- 管理(65588)
- 业(61051)
- 企(50741)
- 企业(50741)
- 方法(44932)
- 数学(39642)
- 数学方法(39067)
- 农(24194)
- 财(22416)
- 中国(22248)
- 学(21271)
- 业经(19845)
- 地方(19416)
- 农业(16343)
- 贸(15691)
- 贸易(15686)
- 理论(15224)
- 易(15189)
- 环境(14826)
- 务(14639)
- 财务(14570)
- 财务管理(14539)
- 和(14442)
- 技术(14194)
- 制(14130)
- 企业财务(13785)
- 划(12660)
- 银(11985)
- 机构
- 大学(321594)
- 学院(321450)
- 管理(130037)
- 济(123312)
- 经济(120645)
- 理学(114265)
- 理学院(112994)
- 管理学(110677)
- 管理学院(110108)
- 研究(105112)
- 中国(76024)
- 科学(67988)
- 京(66933)
- 财(54669)
- 所(51386)
- 农(50212)
- 业大(49661)
- 中心(48531)
- 研究所(47638)
- 财经(45091)
- 江(44401)
- 范(43523)
- 师范(43092)
- 北京(41623)
- 经(41166)
- 院(39716)
- 农业(39420)
- 州(39133)
- 经济学(36519)
- 师范大学(35108)
- 基金
- 项目(235994)
- 科学(186049)
- 基金(171600)
- 研究(170597)
- 家(150336)
- 国家(149148)
- 科学基金(128811)
- 社会(106180)
- 社会科(100535)
- 社会科学(100508)
- 省(92362)
- 基金项目(92160)
- 自然(86098)
- 自然科(84096)
- 自然科学(84076)
- 自然科学基金(82490)
- 教育(78430)
- 划(78144)
- 资助(70212)
- 编号(69626)
- 成果(54197)
- 重点(53125)
- 部(51376)
- 发(50203)
- 创(48841)
- 课题(47291)
- 科研(45891)
- 创新(45577)
- 大学(43930)
- 教育部(43883)
- 期刊
- 济(125914)
- 经济(125914)
- 研究(89424)
- 中国(53649)
- 学报(52008)
- 科学(48350)
- 管理(45378)
- 农(43930)
- 财(40079)
- 大学(39473)
- 学学(37284)
- 教育(35207)
- 农业(31070)
- 技术(28584)
- 融(22306)
- 金融(22306)
- 业经(21698)
- 经济研究(20640)
- 财经(20435)
- 经(17275)
- 资源(16553)
- 图书(16454)
- 问题(16188)
- 科技(16079)
- 业(15738)
- 理论(15248)
- 版(14979)
- 技术经济(14804)
- 实践(14122)
- 践(14122)
共检索到443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金一博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乡村河流整治实践中,大部分新农村河流建设采取的方法都是以水利工程为主,渠化现象较为严重,这种不恰当的乡村河流建设模式形成千河一面的局面,景观特色缺失,同时降低了河流的生态效益。加强对乡村河流研究,有效识别乡村河流风貌特征,进行基于地方特色乡村河流建设模式的探索已成为乡村河流治理建设的关键。本文借通过鉴英国景观特征法对广州南沙第3、7、11、14、18涌景观风貌带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河涌景观风貌带的建设策略,研究结果如下:(1)提出了河流景观风貌带的概念,确定了基于视觉感知影响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子研
目前,我国岭南地区水网乡村景观的建设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而在乡村景观中,植物作为具生命意义的个体,最能见证乡村景观的发展演替,也最能体现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因此,对水网乡村植物景观风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广州南沙河涌区的三涌、七涌、十一涌、十四涌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区域植物景观、建筑景观、河流景观及文化景观,主要分析植物景观构成特征、空间特征及文化特征,将空间类型分为滨河植物景观、街道植物景观、庭院植物景观、水塘植物景观及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分析东西向河涌及南北向河涌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赛男 王成 裴男才 张昶 王子研 段文军 孙睿霖
为了解河涌沿岸植被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选取广州市南沙区4条河涌作为研究对象,对河涌沿岸的农业景观、工业景观和村落景观3种类型河段的植物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涌沿岸植物共计有70科126属144种,其中农业景观河段有45科51属58种,工业景观河段有25科33属40种,村落景观河段有64科119属130种。②河涌沿岸各景观类型河段植物区系分布均以广义热带成分为主,占比均达80%以上,符合所在区域气候特点。③植物功能需求差异和人为利用方式差异,导致不同景观类型河段的优势植物组成产生差异。农业景观河段,食用型果树表现出显著优势;工业景观河段,防护植物和城市绿化植物占有优势;村落景观河段,食用型果树和观赏型植物表现出显著优势。④3种景观类型河段植物多样性特征存在差异,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从高到低均为村落景观河段、农业景观河段、工业景观河段。⑤道路建设活动与农业景观河段乔木丰富度呈负相关。建筑物构造活动对各景观类型河段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对农业景观河段的影响体现在乔木的多样性上,对工业景观河段的影响体现在灌木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对村落景观河段的影响体现在乔木和灌木的丰富度、多样性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卫 崔凌英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景观同楼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建废盛衰与历史变迁、楼阁文学与文化积淀联系紧密。文章旨在探究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关系,以开拓城市更新发展新视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京婷 吴晓华 汪天瑜 徐斌
【目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杭州上塘河正遭遇活力不足的困境。探讨杭州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特征,可为激活运河城市滨河景观带空间活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上塘河一级缓冲区内的8个样地[城北体育公园(A_1)、东新门广场(A_2)、永丰公园(A_3)、望宸公园(A_4)、水陆院遗址(A_5)、千桃园(A_6)、天都公园(A_7)、西洋桥公园(A_8)]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注记法对上塘河滨河景观带进行了活力特征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和核密度估算法(KDE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从人群维度来看,人群多元化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_3、A_6、A_1、A_7、A_5、A_2、A_8、A_4,行为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A_6、A_7、A_5、A_2、A_1、A_8、A_3、A_4,主要原因是A_3、A_6水岸空间多元复合,历史文化遗址、景观性设施等吸引人们开展自发性活动。(2)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群活动的波动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A_6、A_7、A_2、A_5、A_3、A_1、A_8、A_4,活动时长大于30 min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A_6、A_1、A_8、A_2、A_3、A_7、A_5、A_4。主要原因为A_6、A_1内有滨河夜景、文化活动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能延长人群驻留时间。(3)从空间维度来看,活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_6、A_1、A_3、A_7、A_2、A_5、A_8、A_4,单位时间段的人群聚集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A_1、A_2、A_6、A_3、A_5、A_7、A_8、A_4。主要原因是人群空间分布会受到空间边界、空间活动面积、空间围合感、周边用地性质、周边人口密度等多因素影响。【结论】营建复合滨河景观,促进空间多元功能融合,挖掘山水、人文景源,增设景观装置小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营造活力水岸夜景,举办文化互动活动,是提升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的有效措施。图6表2参20
关键词:
游客行为 滨河景观带 空间活力 活力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欢 何浪 周珈羽 薛宁涵 徐莉
受保护“历史观”的影响,我国文化遗产空间规划多以具有典型历史价值的地区为对象,缺乏对其他空间历史特征和遗产价值的认知,不利于全域文化遗产网络格局的构建。在这种背景下,文章引介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相关经验,在梳理其发展脉络和理论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英格兰牛津郡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地方实践。之后,从理念认知、内容框架和支撑保障维度入手,提出遗产保护“景观”范式转变、厘清文化遗产空间类型构成、明确不同尺度的规划内容衔接和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等建议,为我国构建文化遗产空间网络格局提供思路,最终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友军 李际平 颜立红 赵春燕 向光锋
为了构建长沙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岳麓山和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沙市自然林景观的基底特征与水平垂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长沙自然林景观中植物种类丰富,调查区域内植物种类达60多种,且乔木与灌木植物种类远多于草本植物种类;乔木层出现频度较大物种为马尾松、香樟、樟树、山矾、枫香和栾树,灌木层出现频度较大物种为构骨和毛萼乌口树,草本层出现频度较大物种为蕨、青苔和竹叶草;乔木层频度大的物种密度较大,草本层频度大的物种其盖度较大;长沙自然林景观存现比较明显的垂直结构,植物园乔木∶灌木∶草本物种比例为19∶1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潘勇军 肖以华 吴敏 杨宏宇
为了计量城市路网景观防护林的环境效应,采用群落生态学及水平多点定位同步观测方法,对机场路景观防护林群落结构及消减路面热岛、污染气体浓度效应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显示:防护林群落呈4层垂直结构(上层乔木平均高(珚H)=12.6 m、中层乔木珚H=6.3 m、灌木层珚H=3.2 m、草本层珚H=0.6 m),水平30 50 m沿机场路侧带状分布;防护林群落的Shannon(H)达2.39,均匀度达0.76,而森林群落郁闭度达0.68。相对路面空气SO2、NO2(0.150、0.083 mg·m-3)的日均浓度,防护林林内20 m则减小到0.05 mg·m-3以下,空气温度则减小2.0℃,空气湿度增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晖 杨树华 李国彦 吴启焰
从景观中心的确定、景观轴线及景观视廊的控制、景观序列的组织、绿地系列规划、高度控制系统、天际线的形成、建筑物的形式与风格设计等7个方面论述了景洪市澜沧江沿江城市风貌规划的原则与策略,探讨了这一区域规划在整个景洪市乃至西双版纳—澜沧江一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城市风貌 景观 规划设计 要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丽明 陈健飞
1999—2009年,广州市花都区经历了经济腾飞的10 a,不断变迁的城市景观格局时刻影响着热环境的分布。论文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获得地温反演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采用均值-标准差法划分热力等级以分析热力重心变化,并与建设用地重心变化作对比。通过移动窗口得出可视化的景观指数,指数刻画包括景观多样性和建设用地密度、形状和分布状况,进而分析景观指数与地温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南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土地利用类型并非是影响地温分布的唯一因素;区内城市景观格局多样性与地温虽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随着多样性程度加剧且各组合面积比例均匀,降低了两者相关程度;建设用地面积比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爽 王韶晗 石梦溪 胡珊珊 许大为
【目的】通过土地利用分析并预测挠力河流域景观生态时空演变特征,为流域合理规划国土空间格局,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协同推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从生理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3方面构建景观生态估模型对研究区2010-2020年景观生态时空演变特征开展分析;基于CLUE-S模型模拟2040年多情景下的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并对不同情景下的景观生态状况进行预测。【结果】(1)2010-2020年流域景观生态指数处于中等水平,并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为“东高西低”,土地利用斑块本底是决定流域景观生态的关键因素,景观生态水平变化与土地利用格局密切相关。(2)多情景下,流域耕地及草地面积发生减少,外七星河两岸及原有居民点外围是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区域。(3)仅生态保育情景下流域景观生态指数降幅有所缓解,趋势发展和加速发展情景下受农业活动及建设用地扩张影响较大的区域景观生态指数将持续下降。生态保育情景下部分景观生态指数低值区扩展趋势得以缓解,但也存在建设用地蔓延使景观生态水平未得到提升的问题。【结论】农业活动与城镇化发展导致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将持续是流域景观生态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制定科学性、针对性的各类生态用地管控及补偿策略是提高其景观生态水平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景观生态资源管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景观生态 时空演变 情景模拟 挠力河流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汉初 孙中瑞 吴佳雨 虞虎 杨显明 周道静
景观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体现,对于人类健康和福祉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也是基于自然旅游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的前置条件。景观美学评价是国内外学术研究中公认的难题,目前尽管诸如国家公园等一些景观规划和决策都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国内研究仍缺乏关于区域尺度的景观美学价值评价。论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从景观的自然性、多样性和独特性3个维度,尝试从区域尺度评估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结果显示: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处于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等级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2%、20.2%、32.4%、21.4%和13.8%。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藏东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峰区域以及藏北羌塘高原区域;低值区除集中分布于那曲—阿里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和干旱荒漠以外,还广泛分散分布于中部的东部地区。多样性、自然性和独特性对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程度逐次降低。西藏4个国家公园备选地中,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景观美学价值最高,冈仁波齐和羌塘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空间景观价值评估以及青藏高原国家公园建设、景观规划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甄霖 谢高地 杨丽 成升魁
参与式社区评估法既兼顾了景观管理中的地理变量,同时还将社会经济因素纳入了考虑范畴,是深入进行问题分析客观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采用参与式社区评估法,运用问题矩阵和问题树分析,对泾河流域景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利益相关者的认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认为土壤侵蚀已成为第一严重的问题,其次是土地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植被破坏等。尽管当地公众已经认识到了土壤侵蚀的严重危害,但在安排土地利用方式时,却很少考虑土壤侵蚀带来的危害,仍然从事着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活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月亮 成方龙 黄勋 赵冠伟
文章将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安全和功能安全相结合,对1995—2015年广州市景观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据此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建设用地景观类型出现大面积增长,其余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为水田和林地。(2)研究期间,广州市景观生态安全水平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并有下降趋势。景观生态安全低等级区面积增长一倍,高等级区面积整体不变,较低、中等、较高等级区面积减少。(3)景观生态安全水平低等级主要分布在越秀、海珠、天河和荔湾区,高等级分布在从化、增城和南沙区。2005年后,景观生态安全水平低等级逐渐向中心城区周边的花都、黄埔和番禺等区域扩张,高等级分布稳定。(4)研究期间C0和C0/(C0+C)先增加随后保持稳定,说明广州市景观生态安全2010年之前主要受非结构因素影响,之后受到结构因素与非结构因素共同影响。
关键词:
景观生态安全 时空演变 广州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孝祥 苏逸轩
中国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是彰显中华文明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文化表达。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演变出辐射整个岭南的独特景观营建模式,表现出各朝代景观特色与观景偏好,记载了不同时期自然景致与人文思想的碰撞交融。文章对宋朝至清朝时期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变迁展开研究,系统阐释了影响区域城市景观营建的多尺度多维度因素。借鉴审美适应性理论从山水演变、形胜认识、空间布局等方面阐释基于营建主体的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文章对解读和传承中华城市景观营建传统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