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97)
2023(20348)
2022(17496)
2021(16246)
2020(13549)
2019(30833)
2018(30374)
2017(57629)
2016(31593)
2015(35325)
2014(34774)
2013(34197)
2012(31531)
2011(28147)
2010(28215)
2009(25685)
2008(24691)
2007(21636)
2006(18977)
2005(16015)
作者
(92691)
(77564)
(76821)
(73190)
(48910)
(37408)
(34841)
(30530)
(29448)
(27301)
(26474)
(26206)
(24640)
(24269)
(23883)
(23807)
(23425)
(22860)
(22276)
(22254)
(19411)
(18989)
(18970)
(17903)
(17488)
(17190)
(17154)
(17099)
(15636)
(15483)
学科
(126743)
经济(126613)
(85685)
管理(83259)
(63166)
企业(63166)
方法(56586)
(52885)
数学(50086)
数学方法(49322)
农业(35061)
中国(31769)
业经(30805)
(29789)
(29008)
地方(28049)
(22088)
(21828)
贸易(21819)
(21158)
理论(19473)
环境(19242)
技术(19134)
(17848)
(17704)
财务(17625)
财务管理(17589)
(17354)
银行(17278)
(16900)
机构
学院(441351)
大学(437500)
(169960)
管理(169522)
经济(166305)
研究(149595)
理学(148629)
理学院(146855)
管理学(143585)
管理学院(142804)
中国(110408)
科学(98981)
(95008)
(92298)
业大(77050)
(76265)
(74014)
农业(73901)
研究所(70415)
中心(69408)
(67449)
财经(59936)
(59121)
师范(58397)
北京(56615)
(54823)
(54481)
(52135)
经济学(50036)
(48709)
基金
项目(315624)
科学(246591)
基金(227907)
研究(222714)
(202300)
国家(200603)
科学基金(170959)
社会(139330)
社会科(131662)
社会科学(131626)
(125645)
基金项目(121389)
自然(114526)
自然科(111866)
自然科学(111835)
自然科学基金(109776)
(105402)
教育(102193)
资助(93234)
编号(90421)
重点(71452)
成果(70951)
(67821)
(67710)
(65032)
课题(62283)
科研(61266)
创新(60740)
计划(59619)
大学(57577)
期刊
(183763)
经济(183763)
研究(120313)
(91859)
中国(81832)
学报(81005)
科学(71136)
农业(62419)
大学(60593)
学学(57742)
管理(57177)
(54222)
教育(45806)
技术(37396)
(35955)
金融(35955)
业经(35898)
(30408)
经济研究(28137)
财经(27374)
问题(25226)
(24545)
(23372)
业大(23019)
科技(22864)
资源(21798)
图书(21086)
统计(20471)
技术经济(20278)
(19102)
共检索到630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谢萍   苏昶丞   雷海荔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区域空间人口聚集形态的表现形式,也是乡村聚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山地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巴中市南江县为例,以南江县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哨兵数据和DEM数据等为基础,用核密度估计、最邻近距离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南江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用景观格局分析法结合缓冲区分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南江县农村居民点在中南部的低山地区分布密集,而北部中山区分布稀疏,且南江县农村居民点从单核式的大集中格局,逐渐转变为多点式的大分散,小集中格局。(2)从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2016—2022年间,高程、坡度、河流、道路、镇区五个因子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景观破碎程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河流、道路、镇区三个因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3)结合地理探测器和景观格局指数,高程是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而由于城镇化的影响,镇区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而河流的重要性略有降低。并且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都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炬  张雪松  邓振  张晗  张茂茂  刘园  
[目的]为更精细、更科学地了解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多尺度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空间自相关、核密度分析等方法,以广水市为例,从多尺度角度对2016年广水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入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1)对广水市农村居民点进行核密度分析时,搜索半径为1 800m最合理,广水市农村居民点核密度最大值为14. 26个/km~2;(2)对广水市农村居民点核密度估计值从县级、乡镇级、村级3个尺度分别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县级=0. 642 4、Moran’s I乡镇级=0. 694 3、Moran’s I村级=0. 808 2,全部表现为空间正相关,村级的空间集聚特征最显著、乡镇其次、县级相对最小;(3)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农村居民点核密度估计值高值区分布在城郊乡、骆店乡、马坪镇、长岭镇4乡镇,与该研究的核密度分析结果一致。(4)通过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点的影响因素:地形位指数>到城镇距离>到道路距离>到水系距离。[结论]文章从多尺度角度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以期为今后同方向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研究、村镇规划、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乡村振兴等提供理论方法的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德彬  杨建  毛婉柳  禹真  王祖静  白彬  
梵净山地区地属喀斯特山区,其核心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村庄规划布局的制约因素较多。为实现农村居民点的空间优化,综合评价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位置、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各影响指标,求出农村居民点规模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断裂点的加权Voronoi图分割其作用范围,结合"居住场势"分类,找出需要搬迁的农村居民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农村居民点23 046个,面积14 342.78 hm~2,居民点多沿道路支线和河流分布于山间河谷地带,布局散乱。2区域内有零星居民点7 871个,面积为2 641.75 hm~2,占18.42%;需保留居民点10 288个,面积为5 680.46 hm~2,占39.6%;中心居民点4 887个,面积为6 020.57 hm~2,占41.98%。3空间布局优化后的农村居民点共15 175个,总面积不变,主要应将西部和梵净山保护区内的零散聚落向东部水源充沛、交通发达的集镇地区搬迁。研究成果可为梵净山地区新农村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乐容潮  雷国平  殷嘉迪  丁雪  马鑫鹏  王居午  
为科学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状态及探索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绿色之乡庆安县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结合Gis空间分析,从居民点用地布局规模、分形特征及分布状态对农村居民点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利用缓冲区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庆安县农村居民点总面积9 771.83hm2,分形维数为1.1861.305,斑块较简单,复杂性较低,各乡镇呈随机、均匀、聚集3种状态分布,居民点核密度值为0.0821.227个/hm2,农村居民点分布密度较低;受地形地貌影响,庆安县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点规模明显高于南部和北部,农村居民点呈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善开  韦素琼  陈松林  高月华  
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和Voronoi图Cv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福建省德化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德化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后可能增加耕地的理论潜力,并从自然适宜性、生态安全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取10项评价因子,构建德化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指标体系及模型,对其修正。最后采用自然断裂法将现实潜力划分为潜力优势区、潜力内敛区和潜力限制区,分析各区整理潜力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德化县农村居民点Voronoi图的Cv值为160%,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群型。从乡镇尺度上看,国宝乡和汤头乡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随机型,其他乡镇均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焕侠  张小林  李红波  
利用ArcGIS 9.3软件从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中提取丰县农村居民点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中心属性值原则得到20种空间粒度下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借助Fragstats 3.3软件对选取的8个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并据此确定适宜粒度范围。研究表明:除景观面积指数及景观分离度指数外,其他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较明显,即景观格局对空间粒度的依赖性较强,若避开粒度谈论景观格局意义不大;空间粒度由10m增大到200m,斑块个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结合度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均下降,最大斑块指数上升,说明最大斑块的优势度上升,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形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洪步庭  伍文  
以都江堰市为研究区域,将GIS技术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在定量研究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对影响其布局特征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聚集分布的态势,而2012年则倾向于分散趋势;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2005年和2012年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都经历了一个集聚程度不断增加,然后缓慢下降,直到转为分散模式的过程;地形、道路和河流对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有显著影响,超过80%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1~2级地形位上,超过60%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距河流1km的范围内,近70%的农村居民点与道路的距离在1km以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闪闪  刘庆  王静  
[方法]以江苏省大丰市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利用arcgis10.0将其分别转化为50~500m以内以50m为间隔的10组栅格数据,利用fragastats3.4对9个景观指数进行计算,[目的]分析其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粒度效应。[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小斑块所占比例较大,面积在1hm2以下的斑块占总斑块数的80%以上,整体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其中随粒度增大而增加的有平均斑块面积、景观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随粒度增大而降低的有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结合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粒度响应最敏感的指数为斑块个数和斑块密度,具有中等敏感性的指数为平均斑块面积、分离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结合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和景观总面积对粒度响应的敏感性较低。[结论]综合各个景观指数的变化特点发现,粒度的增大最终将导致研究区居民点景观斑块形状更加规则,最大斑块的优势度上升,景观破碎度降低,景观斑块间连通性降低且分布趋向分散。该研究可为农村居民点规划与生态评价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闪闪  刘庆  王静  
[方法]以江苏省大丰市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利用arcgis10.0将其分别转化为50500m以内以50m为间隔的10组栅格数据,利用fragastats3.4对9个景观指数进行计算,[目的]分析其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粒度效应。[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小斑块所占比例较大,面积在1hm2以下的斑块占总斑块数的80%以上,整体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其中随粒度增大而增加的有平均斑块面积、景观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随粒度增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翔  张毓涛  王慧杰  娜仁格日乐  韩燕梁  芦建江  
[目的]试图揭示出泽普县农村居民点的变化主要驱动力,以期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管理和科学的布局调整提供政策指导。[方法]文章综合使用GIS技术、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泽普县农村居民点20052014年用地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形态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且分析了地形与自然资源因素、区位与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泽普县的农村居民点扩张明显,集约程度较低;农村居民点的斑块形态指数趋于规则,人为管控和村镇选址规划的效果初步体现;空间上斑块聚集特征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翔  张毓涛  王慧杰  娜仁格日乐  韩燕梁  芦建江  
[目的]试图揭示出泽普县农村居民点的变化主要驱动力,以期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管理和科学的布局调整提供政策指导。[方法]文章综合使用GIS技术、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泽普县农村居民点2005~2014年用地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形态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且分析了地形与自然资源因素、区位与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泽普县的农村居民点扩张明显,集约程度较低;农村居民点的斑块形态指数趋于规则,人为管控和村镇选址规划的效果初步体现;空间上斑块聚集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大斑块低密度分布和小斑块高密度分布的景观格局;但是从整体来看泽普县近10年来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局部有聚集趋势,尤其是在海拔适宜、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集中趋势更为明显。[结论]农村居民点居住的景观格局变化主要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但在时间和空间的微观层面上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条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立文  段永红  李丽丽  徐立帅  张颖  聂文玉  
[目的]为了解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提高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率。[方法]运用Voronoi 、GIS核密度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山西省农村居民点分布呈现出“南密北疏”的分布特征,且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海拔、坡度、河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密度分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低坡度、低海拔的区域。在区位因素上随县城、公路缓冲区距离的增加,农村居民点分布密集程度呈反比下降趋势。此外山西省农村点适宜性分布以较适宜居住为主,其中适宜性居住所占比例达到32.08%。[结论]山西省居民点分别同时受地形和区位的影响,其中地形影响较大,且整体适宜居住,本研究可为优化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提高积极参考价值。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昌亭  周生路  周华  陆春锋  
基于1995-2010年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通过分析县域尺度的Ripley K函数特征、景观指数变化和行政村尺度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关联格局特征来研究如皋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化特征,并分析演化的驱动过程。结果表明:11995-2010年如皋市农村居民点连通度、聚合度和形状复杂度增加,却未形成有效集聚,呈均匀分布特征,但均匀程度增加不显著。其中2000-2005年,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最显著。2农村居民点局部自相关性强,热点区域由经济较为领先的西北片区逐渐转移到后发追赶的东南片区,在热点转移过程中处于高值簇的乡镇单元会影响附近的区域,热点比重整体上升。3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及其空间不均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明皓  戴志中  邱道持  刘建民  郝威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对西南山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区农村居民点具有布局零散,集聚度低、规模等级不明显、聚落密度地域差异大的特点,这种分布受坡度、海拔、交通、经济、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具有强烈的低坡度、低海拔的区位取向、交通区位取向、经济区位取向,以及耕地分布的空间趋同性特点。最后提出山区农村居民点规划应坚持"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散中有聚"优化布局原则,同时针对保家镇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平  洪步庭  周介铭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口重要空间聚集区,其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受历史、自然、社会、经济、传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科学识别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分布形态,并揭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和驱动因素,对促进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都江堰市2005和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提取农村居民点、城镇、道路、河流等矢量数据,借助RS、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过程、格局和特征,并引入空间自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密度值较高或较低的地区在空间上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