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0)
2023(12822)
2022(10900)
2021(10251)
2020(8507)
2019(19272)
2018(18985)
2017(36205)
2016(19248)
2015(21231)
2014(20540)
2013(20099)
2012(18277)
2011(16095)
2010(15660)
2009(14022)
2008(13139)
2007(10932)
2006(9167)
2005(7718)
作者
(50168)
(42163)
(41500)
(39777)
(26882)
(20247)
(19189)
(16424)
(16337)
(14801)
(14628)
(14191)
(13276)
(13274)
(12645)
(12612)
(12468)
(12212)
(12208)
(11966)
(10093)
(10018)
(9991)
(9814)
(9508)
(9459)
(8943)
(8928)
(8240)
(8110)
学科
(80325)
经济(80264)
管理(51509)
(48372)
(36199)
企业(36199)
方法(35373)
数学(32197)
数学方法(31781)
地方(24115)
(22318)
中国(20823)
(18062)
业经(16221)
农业(15375)
环境(15241)
(14654)
(12890)
(12711)
贸易(12706)
地方经济(12396)
(12242)
(12049)
金融(12047)
(12021)
银行(12013)
(11473)
(11438)
财务(11406)
财务管理(11377)
机构
学院(251015)
大学(247680)
(101902)
管理(100148)
经济(99807)
理学(86971)
理学院(85970)
管理学(84304)
管理学院(83829)
研究(80699)
中国(63779)
(50456)
科学(49894)
(46422)
(40160)
中心(39957)
(37816)
财经(37622)
(37216)
业大(36061)
研究所(34831)
(34299)
(34239)
师范(33913)
(32038)
经济学(31418)
(30871)
北京(30284)
农业(28775)
经济学院(28643)
基金
项目(184374)
科学(147258)
研究(136010)
基金(134629)
(116232)
国家(115298)
科学基金(101298)
社会(87804)
社会科(83093)
社会科学(83072)
(74423)
基金项目(72546)
自然(65897)
自然科(64272)
自然科学(64257)
自然科学基金(63027)
教育(61817)
(61070)
编号(54895)
资助(53785)
重点(41842)
成果(41466)
(40990)
(39997)
(38454)
课题(37438)
国家社会(36375)
创新(36019)
科研(35658)
人文(34634)
期刊
(107188)
经济(107188)
研究(70529)
中国(44763)
(34809)
学报(34565)
科学(34053)
管理(33894)
(32131)
大学(27177)
学学(25745)
(25638)
金融(25638)
教育(23571)
技术(22747)
农业(22511)
业经(18764)
财经(16969)
经济研究(16458)
资源(15823)
(14446)
问题(14017)
统计(12107)
(12085)
理论(11521)
技术经济(11456)
(11337)
(11335)
科技(11249)
(11228)
共检索到357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奚世军  安裕伦  李阳兵  蔡沛伶  龙立美  陈啟英  
以小流域为采样单元开展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对建立流域景观生态风险预警机制、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对贵州省乌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及时空特征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1)15年来,乌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其中林地面积增加了2.85%,湿地增加了0.13%,耕地减少了4.52%,其它用地增加了0.02%;(2)乌江流域2000、2005、2010、2015年的景观生态风险度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分别为11.81%、12.05%、13.29%、14.04%,变程分别为10.9、22.8、10.7、12.8 km;(3)15年来,不同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在面积上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其中高、极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增加了8.46%、5.57%,弱、低风险区面积分别减少了6.28%、7.28%。由此可见,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使得流域内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盼盼  胡远满  肖笃宁  李秀珍  殷洁  
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遥感影像数据(航片、TM影像及SPOT-5影像),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例,从海拔和坡位2个方面来探讨喀斯特地区的景观格局变化的垂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林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300~1350 m及1450~1550 m的区域内,变化是最大的;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219~1300 m及1350~1450 m的区域内,变化最大。景观格局在山脊和谷底内变化相对较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林地斑块;景观格局在陡坡和缓坡地区的变化相对较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该区域中变化较大的为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3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罗鼎  冯艳  彭建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根据贵州省猫跳河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90年、2002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为喀斯特其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1973年-1990年,由于陡坡开荒以及城镇化发展,流域内旱地、裸岩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水田、灌木林、其它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19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贺中华  陈晓翔  梁虹  黄法苏  赵芳  
干旱是全球性普遍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喀斯特流域水文干旱不能简单归因于"气候异常、降水量减少"。论文将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提取土壤类型、土壤相对覆盖度、土壤相对粗糙度、土壤相对湿度的遥感信息;从土壤系统结构与土壤系统功能的关系角度,分析土壤单因素单因子、单因素双因子耦合以及多因素耦合对流域水文干旱影响。研究表明:①土壤单因素单因子对流域水文干旱影响,即是土壤通道对降雨的土壤径流影响的体现;②土壤单因素双因子耦合对流域水文干旱影响,取决于其单因子对流域水文干旱影响的程度;③土壤多因素耦合对流域水文干旱影响,即是土壤通道耦合对降雨的土壤径流影响的综合体现。因此,通过论文的研究,从土壤系统结构的角...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袁荃  曾克峰  
为了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准确评价,从定量评价方向出发,以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地质公园景观评价因子的权重,结合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地质遗迹景观综合评分,并由该评分结果划分地质遗迹保护区,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开发建设意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盼盼  胡远满  殷洁  肖笃宁  李秀珍  
以贵州省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的遥感影像(1973年的航片、1995年的TM影像及2004年的SPOT-5影像),从不同等级石漠化风险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近30多年来的石漠化风险格局变化的特征,以期了解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石漠化变化特征规律。结果表明:从景观水平上来看,整个区域的景观正在向程度更高的石漠化风险的方向发展,表现为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高度和极高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从斑块类型水平上来看,不同等级的石漠化风险斑块的变化差异明显,在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上都存在差异,其中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卫权  杨振华  苏维词  李科  
以岩溶地区典型流域——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08、2013年4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Arc Map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景观格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构建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与管控措施。研究表明:2000~2013年赤水河流域无风险区、潜在风险区、轻度风险区分别由1.66、2.95、75.41 km~2上升至5.63、21.81、115.45 km~2,而中度、重度风险区却分别下降了35.6和40.27 km~2;历年生态风险演变格局为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中心,生态风险由轻度、中度、重度向潜在或无风险区过渡,轻度、中度、重度主要以点状扩散或增加,潜在及无风险区则连片分布于农田区和山地丘陵区;基于不同生态风险区的风险源管控对策,对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媛  吴长勇  
为促进喀斯特贫困山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构建,文章运用碳排放计量模型对贵州省200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风险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4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吸收总量均表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分别从2000年的3 320万吨和462万吨上升至2014年的8 240万吨和542万吨,净碳排放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碳吸收储存能力远远低于碳排放能力。(2)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其碳排放量占93.93%以上;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其碳吸收贮存量占94.82%以上。但林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媛  王晓颖  吴长勇  晏银美  
为促进喀斯特山区绿色经济发展,文章运用耦合模型对贵州2005—2015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演变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及整个系统的发展指数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0.07、0.37及0.22上升至2015年的0.81、0.69及0.75,经济发展系统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2)系统动态耦合度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0.31≤C≤1.0,整体处于由中等水平耦合向良好水平耦合演进状态;(3)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表现出不断跃升的趋势,0.27≤D≤0.9,整体处于从中度、轻度失调衰退型发展向良好协调发展型演变状态,但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雪莲   常滨丽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和运作机理,明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内容,构建起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15个指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制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提升的障碍因子,并以喀斯特山区贵州省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综合效益值从0.231 0增长到0.819 7,年均增速约为15.11%;(2)经济效益增长显著,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增长较慢;(3)影响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的主要障碍因子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差异等。为推动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坚持生态优先、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雪莲   常滨丽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和运作机理,明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内容,构建起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15个指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制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提升的障碍因子,并以喀斯特山区贵州省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综合效益值从0.231 0增长到0.819 7,年均增速约为15.11%;(2)经济效益增长显著,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增长较慢;(3)影响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的主要障碍因子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差异等。为推动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坚持生态优先、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媛  吴长勇  徐筑燕  乌日汗  
采用碳足迹方法对贵州2000~2011年化石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能源消费碳足迹从2000年的0.13 hm2/cap上升到2011年的0.31 hm2/cap,年均增长率为11.56%。消费碳足迹构成以煤炭为主。碳足迹产值由2000年的2.20×104 CNY/hm2增加至2011年的5.38×104 CNY/hm2,年均增长率为12.02%。碳足迹生态压力也从从2000年的0.49增加到2011年的1.08,2011年为2000年的2.22倍。这揭示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还很艰巨。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减少能源消费足迹、缓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学斌  石培基  罗君  刘海龙  魏伟  
合理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对于优化流域景观格局、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干旱内陆河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合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0年,流域景观发生较大了变化,草地面积减少12.73×104hm2,未利用地面积增加15.59×104hm2;将生态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低生态风险区向流域上游不断迁移,面积减少31.89×104hm2,较低生态风险区向上游和中游不断延伸,面积增加29.30×104hm2,高生态风险区向下游不断扩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韬  
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跨区域河流污染造成损失的补偿办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补偿亦无明确规定。根据流域人均用水量指标和实际用水量指标差距,计算珠江流域下游地区超平均值用水应给予上游地区未达到平均值用水的生态补偿,在思路上符合"公正、公平"原则。并且,由于按照平均用水量指标测算,上下游之间的用水效率也考虑在内,因此测算也满足效率原则。下一步,应当通过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立法,建立新型行政考核标准和流域协商仲裁制度,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举措,推进珠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的建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清平  赵翠薇  王杰  杨兴艳  
研究景观格局脆弱性,对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运用景观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了贵州典型喀斯特山区近30年的景观格局脆弱性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最佳分析粒度是150m、幅度为900m;(2) 1990—2018年景观格局脆弱性以低和较低类型为主,面积均占70%以上;转化类型主要发生在低和较低及中等脆弱度间,且集中于海拔800~1400m和坡度6°~25°范围;(3)1990至2018年景观格局脆弱性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其中,高-高集聚主要在中部贵阳、西部六盘水、西南兴义、东北部思南及东南荔波县等区域,低-低集聚区主要在北部余庆县和南部紫云县等地;(4)国家政策和人类活动等综合作用是引起景观格局脆弱性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区近30年景观格局脆弱性略有增加且空间上有分散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