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1)
- 2023(12639)
- 2022(10615)
- 2021(9937)
- 2020(7813)
- 2019(17748)
- 2018(17196)
- 2017(32887)
- 2016(17286)
- 2015(18781)
- 2014(18124)
- 2013(17191)
- 2012(15399)
- 2011(13523)
- 2010(13098)
- 2009(11659)
- 2008(10632)
- 2007(8795)
- 2006(7318)
- 2005(6127)
- 学科
- 济(73320)
- 经济(73270)
- 管理(49870)
- 业(41571)
- 企(33207)
- 企业(33207)
- 方法(31709)
- 数学(28627)
- 数学方法(28200)
- 地方(19994)
- 农(19833)
- 环境(18562)
- 中国(17382)
- 财(15644)
- 业经(15324)
- 学(13601)
- 农业(13515)
- 划(12123)
- 贸(11446)
- 贸易(11444)
- 和(11143)
- 易(11036)
- 地方经济(11031)
- 务(9904)
- 技术(9900)
- 制(9888)
- 财务(9857)
- 财务管理(9836)
- 理论(9633)
- 发(9350)
- 机构
- 学院(227095)
- 大学(222120)
- 济(92330)
- 经济(90593)
- 管理(90481)
- 理学(79498)
- 理学院(78608)
- 管理学(77164)
- 管理学院(76747)
- 研究(72428)
- 中国(53407)
- 京(47326)
- 科学(45204)
- 财(39087)
- 中心(35319)
- 业大(33221)
- 所(33204)
- 财经(32433)
- 农(32190)
- 江(31662)
- 范(30889)
- 研究所(30793)
- 师范(30623)
- 经(29773)
- 北京(29050)
- 经济学(28441)
- 院(27992)
- 经济学院(25905)
- 州(25657)
- 农业(24902)
- 基金
- 项目(170642)
- 科学(136947)
- 研究(125840)
- 基金(124868)
- 家(108440)
- 国家(107584)
- 科学基金(94674)
- 社会(82443)
- 社会科(78266)
- 社会科学(78245)
- 基金项目(67141)
- 省(67132)
- 自然(60781)
- 自然科(59277)
- 自然科学(59265)
- 自然科学基金(58126)
- 教育(57307)
- 划(56648)
- 编号(50884)
- 资助(48787)
- 重点(38807)
- 发(38677)
- 成果(37536)
- 部(36684)
- 创(36291)
- 国家社会(34735)
- 课题(34426)
- 创新(33926)
- 科研(32794)
- 人文(31932)
共检索到311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史永亮 王如松 陈亮 何永
北京城市空间持续扩张导致对地域生态系统的胁迫不断增强,城镇发展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如何合理配置城市用地和区域空间资源,使城市与自然的关系重归和谐,已成为北京城市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运用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分析的方法,辨识与诊断北京市域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景观格局的整体优化,实现生态环境的保育,使城镇生态景观斑块镶嵌于自然生态景观基质中,并通过多种类型的生态廊道相连,提高地域生态系统稳定性,防止城市发展空间无序蔓延,为城市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保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丰林 周德民 胡金明
综述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和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进展,认为城市湿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必须对其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景观生态规划。分析景观过程和景观格局相互关系,结合目前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多流于现状的局限,提出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将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和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结合起来,使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包含时、空二维信息。该途径提出的目的是使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更具前瞻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大作用,并对构建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理论框架有积极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德鹏 王冬梅 赵廷宁 赵方莹
该文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分析和研究了大兴县北臧乡从50年代至90年代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显示,该乡的景观格局明显向城郊方向发展,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盐碱地逐渐消失。总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婷婷 张凤荣 牛振国 姜广辉
通过对1980,1995,2006年顺义区农田景观规模和空间格局演变的分析,总结出其作为典型的大城市近郊区域农田景观变化的显著特征:第一,农田景观规模呈加速缩减趋势,农村居民点等低密度建设用地是侵占农田的主体;第二,农田景观斑块的空间重心由原来较为居中的位置,持续向远离城市组团中心的东北方向移动;第三,从全境镶嵌体和农田单一景观水平上分析,其景观格局演变均呈破碎化、离散性和均一化趋势。顺义区农田景观因社会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方向的调整而发生巨大改变,被道路和大量小规模的无序建筑侵占和切割,正在逐步丧失农田景观美感,应通过探索不同模式的农田景观治理和建设途径,对城市近郊农田景观加以保护和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伟 贾宝全 王成 郄光发
By the means of 3S technology,the landscape of Beijing was divided into 6 primary landscape types and 18 landscape patch types in the study,and a series of indexes were calculated by models to analyze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Beijing landscap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st land is the maximal an...
关键词:
北京市 景观格局 3S技术 景观格局指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兵 余新晓 宁金魁 王小平 秦永胜 陈俊崎
该文对北京市怀柔区2002年5月的ETM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处理,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对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山区由于自然地貌条件制约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破碎化程度最高;城区景观类型在人为有目的的经营活动干扰下,整体形状比较规则,表明人为的景观规划活动直到了明显作用,但各斑块形状仍处于较不规则状态,说明内部规划改造活动强烈;深山区的景观类型破碎化指数值主要受地形因子的影响,灌木林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浅山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值最大,为1.36,城区和深山区分别为1.26和1.28,说明适度干扰对景观多样性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怀柔区 遥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一河 陈利顶 傅伯杰
景观生态学自诞生以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众多进展,然而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阐述了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有关概念和方法,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开展耦合研究的必要性,进而总结了耦合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耦合研究的理论框架,即以一定区域为依托和一定目标为导向进行土地单元或生态系统类型划分,通过土地评价和模型集成将小尺度观测研究和大尺度空间动态模拟相结合,在实现区域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良好适应性的耦合模型系统。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生态建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 熊妮娜 董斌 闫秀婧 隋宏大 冯仲科
为探讨北京市近20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该文以1988、1991、1996、1999、2004年的TM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Erdas Image软件对这5期图像进行校正、重采样、增强、分类等处理,得到北京市5期土地利用信息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选取了8个景观格局参数对北京近20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化发展在这20年里呈增加的趋势,表现在城镇面积的不断扩大,耕地和水域的一定减少。
关键词:
TM 影像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岳隽 王仰麟 李贵才 吴健生
流域范围内因水体的联系使得不同类型景观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为紧密,因而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显著影响流域内水体质量。着眼于流域尺度上水环境保护的需要,必须合理考虑景观斑块的类型、格局和空间分异等特征,尽可能地减少非点源污染输出量,从而降低水体遭受污染的威胁程度。本研究从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源”“汇”景观在镶嵌组合和空间分异方面利用的适宜性作为优化依据,以“源”“汇”景观空间分布的关键地段作为研究战略点,同时考虑“源”“汇”景观在数量、空间和转换成本等方面的客观约束条件,将景观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结构优化进行有机结合,最终确定了流域尺度上以调控非点源污染、保护水体质量为目标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的概念框架。本研究不仅为解决流域尺度上非点源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而且为降低景观类型及其格局对水体质量的威胁程度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强 吕光明
采用IPAT模型框架及岭回归技术,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人口、经济增长、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等因素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1)北京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不是倒U型的,两者之间近似为线性负相关关系;(2)北京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负向效应明显超过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正向效应;(3)在人口因素中,城镇人口的相对增加是生态环境压力减轻的重要原因;(4)在经济结构因素中,工业中"两高一资"行业是导致环境压力增大的最直接根源,因此不能仅仅依靠单纯发展第三产业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关键词:
生态环境 IPAT 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佳 张晓平 李媛芳
随着城市居民对住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景观对城市住宅价格分异影响日趋显著。分析景观对住宅价格分异格局的影响,可为城市住宅空间结构的规划提供依据,为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以北京城区二手房小区为样本,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特征价格模型,探讨景观因素对北京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以主流房地产交易网站二手商品房报价资料为基础数据,共采集到2012年1月北京市城六区有效住宅小区样本3174个,对住宅样点进行空间化处理,并建立住宅空间信息数据库。运用密度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北京市住宅空间分布特征与价格空间分异格局。核密度分布图显示:北京市住宅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向心化与离心化并存现象,总体上以天安门为中心向周边呈衰减趋势,在地铁转换站点形成了多个集聚次中心。在此基础上,从住宅属性、交通因素、区位特征等方面选择主要解释变量,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住宅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景观可达性(如绿地、水景、山景等)与住宅价格的关联。结果表明:次中心与住宅价格关联最为显著,绿地、水景、山景与住宅价格存在一定程度关联。其中,山景和高绿化率对住宅价格增效明显;由于水质较差,北京城六区内河流与住宅价格存在负相关;污水处理以及丧葬场所等污染源与住宅价格也存在显著负相关。远离污染源、靠近宜人景观、低容积率、高绿化率是居民选择住宅的需求。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 景观可达性 住宅价格 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詹芳芷 田思月 刘志成
北京市第二道绿隔规划是引导北京市平原区绿色空间发展的前瞻性规划,对绿化隔离地区乃至整个平原区绿色空间体系的构建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总体规划和第二道绿隔建设规划的规划方针与政策指引,本研究构建了三种政策导向下的多情景对比模式:其中,以总体规划中围绕绿隔规划的可持续情景作为主要研究情景,以传统规划下的基准情景作为基础对照情景,以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核心衡量标准而进行规划的情景作为极端对照情景;定量分析了第二道绿隔规划特征性地段和平原区绿色空间的土地利用面积变化与景观格局特征,构建起了从中观尺度地段到宏观尺度区域的“分—总”研究模式,为未来二道绿隔规划的深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宝全 仇宽彪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和生态基础设施维护提供借鉴。【方法】利用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信息,以国际上森林城市通用的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TC)指标为核心,在eCongnition遥感解译技术平台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转移概率矩阵、斑块尺度、土地利用动态度、缓冲区分析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内的UTC格局特征与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第二道绿化隔离区的林木树冠覆盖(UTC)从2002年的28 839.84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63 709.95 hm~2,同期的林木树冠覆盖率增加了21.4%,不透水地表与草地占比同期分别仅增加了8.89%和7.8%,而耕地、水域和裸土地则呈现了面积下降的变化; 2002年景观基质为农田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 2013年为UTC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表明该区域生态化过程对区域的控制作用在逐步增强;从景观斑块的稳定性看,最稳定的景观斑块类型为不透水地表和UTC斑块,其保持自身不变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4.59%和60.34%,而裸土地斑块类型95%以上的面积都发生了变化;从总体景观格局变化看, 2013年总斑块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176 979个,而斑块的分维数和斑块形状指数分别降低了0.052和0.128,景观斑块水平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也分别降低了0.136和0.076;从UTC斑块的变化来看,斑块数目净减少154 437个,而总的斑块面积增加了34 860.79 hm~2,斑块平均面积也净增了2 528.3 m~2;小、中、大和特大型UTG斑块数目与面积均呈现减少的动态过程。【结论】整个二道绿化隔离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斑块的复杂性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都在降低,研究区域内景观斑块的自然化程度在提高; UTC斑块的变化趋势表明,第二道绿化隔离区UTC面积在快速扩大,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潜在作用也越来越大。从变化动因看,二道绿化隔离区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政策、永定河与温榆河等大型河道生态治理和百万亩平原大造林等工程的实施都是最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军
从产权理论的角度界定了物业管理权是物业产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列举了物业产权与管理权相背离所产生的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指出了科学构建北京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正在制定中的北京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的具体内容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秋君 陆雪亮
在分析北京市物流业和银行业发展物流金融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北京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出发,探讨了发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得出如下结论:结合北京市自身特点,北京市发展物流金融需要各参与主体依据自身规模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中小银行联合中型物流企业,打造物流金融专业化服务,大型银行与大中型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着力发展统一授信业务,大型物流企业向综合运作模式过渡,同时,各参与主体应适时调整策略,选择适合自身当前业务定位、发展阶段的合作对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