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4)
- 2023(12853)
- 2022(10816)
- 2021(9984)
- 2020(8149)
- 2019(18396)
- 2018(17982)
- 2017(34068)
- 2016(18146)
- 2015(20031)
- 2014(19564)
- 2013(18935)
- 2012(17698)
- 2011(15926)
- 2010(15520)
- 2009(13857)
- 2008(12952)
- 2007(11069)
- 2006(9486)
- 2005(8405)
- 学科
- 济(79050)
- 经济(78983)
- 管理(48043)
- 业(46036)
- 企(35581)
- 企业(35581)
- 方法(31303)
- 数学(27606)
- 数学方法(27237)
- 中国(23444)
- 农(22043)
- 地方(21678)
- 业经(17989)
- 财(16204)
- 农业(15174)
- 学(15063)
- 贸(13734)
- 贸易(13723)
- 易(13240)
- 环境(12985)
- 融(12604)
- 金融(12603)
- 银(12410)
- 银行(12388)
- 技术(12279)
- 发(12108)
- 制(12104)
- 行(12020)
- 地方经济(11886)
- 和(11198)
- 机构
- 学院(246099)
- 大学(243017)
- 济(101337)
- 经济(99387)
- 管理(93123)
- 研究(85371)
- 理学(80334)
- 理学院(79390)
- 管理学(77946)
- 管理学院(77485)
- 中国(63567)
- 科学(52690)
- 京(51184)
- 财(44775)
- 农(42933)
- 所(41870)
- 中心(40096)
- 研究所(38187)
- 业大(37602)
- 江(36586)
- 财经(35695)
- 范(33683)
- 农业(33621)
- 师范(33280)
- 经(32574)
- 北京(31671)
- 院(31436)
- 经济学(30971)
- 州(29331)
- 经济学院(27962)
- 基金
- 项目(172251)
- 科学(137109)
- 研究(125871)
- 基金(125207)
- 家(109476)
- 国家(108544)
- 科学基金(94022)
- 社会(80766)
- 社会科(76647)
- 社会科学(76633)
- 省(69244)
- 基金项目(66515)
- 自然(60794)
- 自然科(59380)
- 自然科学(59364)
- 自然科学基金(58237)
- 教育(57968)
- 划(57852)
- 编号(50504)
- 资助(49632)
- 发(42560)
- 重点(39248)
- 成果(39196)
- 部(37324)
- 创(36861)
- 课题(35244)
- 创新(34438)
- 发展(33854)
- 国家社会(33785)
- 展(33301)
- 期刊
- 济(112889)
- 经济(112889)
- 研究(70972)
- 中国(49931)
- 农(40606)
- 学报(38841)
- 科学(36246)
- 管理(35643)
- 财(33509)
- 大学(29824)
- 学学(28230)
- 教育(28039)
- 农业(27965)
- 融(23143)
- 金融(23143)
- 技术(22841)
- 业经(20694)
- 经济研究(18451)
- 财经(17232)
- 问题(14922)
- 经(14914)
- 业(14591)
- 科技(11842)
- 版(11597)
- 技术经济(11574)
- 商业(11513)
- 资源(11160)
- 贸(11037)
- 理论(10901)
- 图书(10786)
共检索到364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沛林 刘春腊 邓运员 申秀英 胡最 李伯华
历史文化聚落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是规划界长期困扰的问题。这些古聚落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景观基因的"点—线—网—面—体"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聚落景观基因的完整性。以此为出发点,可以从摸清古聚落基因家底、准确定位价值、展示景观基因、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体系、加强配套措施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
关键词:
景观基因 完整性 古聚落 传统聚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慧 胡最 王帆 易臻照
"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传承"等社会经济战略给传统聚落的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使得其景观特征识别、价值特征挖掘与保护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景观基因信息链可以理解为传统聚落空间中的不同景观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种稳定的线状空间结构,文章从功能属性、形态结构、要素分布和等级地位等方面分析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分类、特征和意义。其次,结合面向对象的景观基因识别方法、地理集中指数和空间句法等方法构建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定量识别方法。最后,文章以湖南省衡山县萱洲古镇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表明:萱洲古镇的景观基因信息链在功能属性上属于典型的传统商贸型,在形态结构上属于条状型结构,过江码头巷—下河街是萱洲古镇主要的景观信息廊道,整体格局受到地形、河流、宗教思想及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最 刘春腊 邓运员 杨立国
在市镇形态理论、生物基因理论等理论方法的启发下,我国学者在传统聚落的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近年来景观基因理论探索与应用的研究文献,分析以下基本问题:①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与产生的理论背景;②从景观基因的识别方法、传统聚落景观区划与群系研究、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与完善、GIS技术在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建立中的探索等方面论述了景观基因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现状;③系统整理了景观基因理论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了其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本研究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的完善和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最后,展望了今后景观基因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理论框架 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印朗川 李伯华 刘沛林 宁东阁
“景观基因胞”概念原指传统城镇景观的基本单元,是对有机体细胞的类比,所有聚落建筑、构筑物其实都可以看成形态、功能不一的细胞单元,它们共同协作构成聚落文化景观有机整体。文章延续这一概念,并继续与生物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类比。研究认为,景观基因胞具有如下生物学特征:代谢活动;增殖与凋亡;遗传与变异。其中,代谢活动包括空间代谢、物质代谢与功能代谢,遗传方式包括胞扩散、胞变异与胞恒定三种方式。最后,文章选取湘东北及湘东南三个传统聚落——张谷英村、中田村以及上甘棠村,对景观基因胞生物学特征的表达方式进行案例诠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最 刘沛林
近年来,围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规划理论框架,西方学者在跨学科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GeoDesign,实现GIS与地理规划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中国学者提出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结合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以新一代地理学语言作为基本工具,系统地构筑从传统聚落中提取古代空间规划模型、理念与生态哲学等重要传统文化精髓的方法体系,是我国学者对现代规划领域的重要贡献。因而,从理论基础、支持技术和应用领域对两者进行比较,探讨相应的整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结果表明,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天生就具有发展互补性。结合案例,文章论证两者可行的整合途径,即可以在规划活动的过程、要素和方案评价方面相结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载田 刘沛林
南岭山区的乡村传统聚落,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古代南岭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移民们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其聚落景观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成为极富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为促进南岭山区21世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将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列入议事日程。但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并坚持突出重点,择优开发;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旅游开发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保护与利用并重等开发原则。
关键词:
南岭山区 传统聚落 旅游开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剑桥 邵龙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为研究对象,引入动态完整性理论,运用跨学科交叉、文献解读与分析、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叠加等方法,构建在动态语境中维系公众与时空连续体的双向建构与认同关系的城市历史景观动态完整性保护范式,并以城市历史景观试点城市之一的巴拉瑞特市为例进行保护范式的案例研究,为城市历史景观认知、城市遗产保护、动态完整性理论的实践提供范式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运员 申秀英 刘沛林
中国广大地域范围内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传统聚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大多数传统聚落面临着被损毁甚至完全被破坏的危险。目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手段,保护规划的执行难以落到实处,而且后期的保护管理也较为困难。以我国南方传统聚落为对象,研究GIS与传统聚落景观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采用基于GIS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将极大促进传统聚落的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对城乡规划与建设也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鑫 郭巍 林箐
传统聚落的营建蕴含着古人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智慧,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作为中国水乡聚落的典型代表,类型丰富、体系完善,其景观特征是经人工梳理自然水系、堆挖土地而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杭嘉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并分析二者对当地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将区域内的聚落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方式,划分出嘉湖区聚落景观空间的4种典型模式:湖溇圩田型聚落、湖荡圩田型聚落、水网平田型聚落和三角洲平田型聚落,从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解析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我国水网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成因与特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传统聚落景观保护提供参考与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帅强 贺建丹 邓运员
根据景观基因及其图谱理论,选取我国南方典型山丘区、多民族大聚居地,系统收集传统聚落的数据资料,并结合适量野外补充调查,建立可表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概念与构成。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构建了我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及其数据库,并对其图谱数据进行了管理与表达。在此基础上,以大湘西地区为例,从民族基因的角度,分析了其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的民族性传统聚落隐含了多次迁徙后的历史传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域文化生态景观内涵,它的形成与发展除了拥有聚落空间本身应具有的景观特征和所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帅强 贺建丹 邓运员
根据景观基因及其图谱理论,选取我国南方典型山丘区、多民族大聚居地,系统收集传统聚落的数据资料,并结合适量野外补充调查,建立可表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概念与构成。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构建了我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及其数据库,并对其图谱数据进行了管理与表达。在此基础上,以大湘西地区为例,从民族基因的角度,分析了其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的民族性传统聚落隐含了多次迁徙后的历史传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域文化生态景观内涵,它的形成与发展除了拥有聚落空间本身应具有的景观特征和所存在的地理环境之外,还往往与周围其他聚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物质和信息联系;(2)通过建立景观基因符号特征,对于区域分异的划分有着重要参考作用;(3)在区域尺度上,将文化基因与自然环境结合,揭示这些基因符号的格局特征,有助于分析其地域差异及其原因,这使得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与建筑学的分析有了区别;(4)研究工作解决了如何依托已有GIS平台构建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并分析其特征的实践问题,这对今后全面开展区域尺度的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构建与应用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大玉 张文君 陈丹良
传统乡村聚落普遍具有集群特征。过去传统乡村聚落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聚落的演变特征、空间特征、历史文化和基因图谱等方面,成果虽丰,但随着新时期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要求不断提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实际困难。对此,基于集群理念,首先,从理论上对传统乡村聚落的集聚性、关联性、系统性和特质性等四个支撑属性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和辨析,认为“集群模式”的传统乡村聚落保护发展是保护和发展的动态融合过程,保护激发发展潜力,发展又不断促进保护。其次,在保护观和规划观上进行转变,传统乡村聚落集群模式是自然空间体系、城乡协同体系、价值增值体系和品牌营建体系的四位一体的综合体系;在规划上提出应合理划分集群单元和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系统;在运营上营建刚性与弹性融合的韧性机制和品牌IP。最后,进一步讨论未来价值评估方法和因地制宜实施路径是传统乡村聚落集群模式的主要内容,以期完善我国传统乡村聚落保护发展的集群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思晗 孙梦琪 邓石帆
相隔海峡的台湾与大陆文化发展从古至今一脉同源,但特殊的历史背景又使得台湾地区近代城镇发展与大陆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差异。台湾先后经历了农村生产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再生治理阶段,为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在这些政策实施的十几年过程中,台湾地区同样面临传统聚落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随着新农村再生治理机制的实行,以及2005年出台了《文资法》后,台湾对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评价、保护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基于文化视角对海峡两岸地区的传统聚落景观评价体系进行了比对研究,并对两者产生差异性的因素在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论述,并...
关键词:
两岸 传统聚落 文化景观 评价 比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鑫 贾绿媛 林箐
以快速城市化前杭嘉湖丘陵山地区传统聚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古籍、舆图与田野调查等途径,从自然环境和人文要素两方面分析聚落景观成因,将之划分为圩?型聚落、畈田型聚落,从区域尺度、片区尺度与村镇尺度总结各类型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点,并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水利建设、交通条件、文化传统对聚落格局形成的影响机制,为三角洲丘陵山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研究及现代聚落景观的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