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94)
- 2023(18415)
- 2022(15759)
- 2021(14738)
- 2020(12162)
- 2019(28005)
- 2018(27505)
- 2017(52916)
- 2016(28117)
- 2015(31461)
- 2014(31261)
- 2013(30749)
- 2012(28370)
- 2011(25449)
- 2010(25688)
- 2009(23621)
- 2008(21975)
- 2007(19223)
- 2006(16916)
- 2005(15027)
- 学科
- 济(115234)
- 经济(115104)
- 管理(80141)
- 业(79391)
- 企(65047)
- 企业(65047)
- 方法(49842)
- 数学(43171)
- 数学方法(42610)
- 中国(36739)
- 农(32064)
- 财(28983)
- 地方(28861)
- 融(28713)
- 金融(28710)
- 银(27530)
- 银行(27489)
- 业经(27129)
- 行(26530)
- 学(22923)
- 制(22563)
- 农业(22046)
- 贸(20742)
- 贸易(20724)
- 易(20063)
- 理论(19260)
- 务(18597)
- 财务(18512)
- 财务管理(18474)
- 技术(18400)
- 机构
- 大学(391067)
- 学院(390688)
- 济(158340)
- 管理(156340)
- 经济(154945)
- 理学(135158)
- 理学院(133679)
- 管理学(131283)
- 研究(130981)
- 管理学院(130590)
- 中国(102826)
- 京(83107)
- 科学(79463)
- 财(72699)
- 所(64280)
- 中心(61530)
- 农(61230)
- 研究所(58544)
- 财经(58289)
- 江(56718)
- 业大(56498)
- 经(53087)
- 北京(52696)
- 范(52593)
- 师范(52096)
- 院(47828)
- 农业(47451)
- 经济学(47426)
- 州(46961)
- 财经大学(43625)
- 基金
- 项目(268585)
- 科学(212319)
- 研究(197932)
- 基金(195215)
- 家(169597)
- 国家(167927)
- 科学基金(145322)
- 社会(125463)
- 社会科(118959)
- 社会科学(118927)
- 省(104758)
- 基金项目(103572)
- 自然(94030)
- 自然科(91873)
- 自然科学(91851)
- 教育(91062)
- 自然科学基金(90190)
- 划(87784)
- 编号(81318)
- 资助(80126)
- 成果(64904)
- 发(59766)
- 重点(59658)
- 部(59030)
- 创(56121)
- 课题(55428)
- 创新(52282)
- 国家社会(51532)
- 教育部(51128)
- 科研(51103)
- 期刊
- 济(173868)
- 经济(173868)
- 研究(116347)
- 中国(77327)
- 学报(59017)
- 管理(57936)
- 农(55819)
- 科学(55341)
- 财(54226)
- 大学(45697)
- 融(45527)
- 金融(45527)
- 教育(45196)
- 学学(42822)
- 农业(38316)
- 技术(34812)
- 业经(29898)
- 财经(27995)
- 经济研究(27870)
- 经(23933)
- 问题(21910)
- 图书(21768)
- 业(19600)
- 理论(19257)
- 科技(18609)
- 技术经济(18513)
- 商业(18384)
- 实践(17639)
- 践(17639)
- 现代(17295)
共检索到582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明月 周博文 臧旭恒
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业态和模式,已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力量。本文应用Probit模型及处理效应等方法,在普惠金融发展视角下研究了家庭的网络消费行为。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正向地提升了网络消费家庭的比例和频率,且经过渐进的增长,网络消费家庭的总消费水平更高、消费结构较优,在城镇家庭里更明显。而通过便利支付、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家庭收入三种机制,普惠金融发展还提升了这些家庭的网络消费支出额。异质性分析也得出了一系列丰富的结论。加深家庭金融参与程度,加快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帮助老年群体、低收入群体迈过数字鸿沟,能更大程度上普及网络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俊瑶 张雨航
本文基于消费金融试点城市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消费金融发展对家庭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消费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且稳定地促进家庭网络购物消费行为,在排除社会保障水平等混杂因素后的促进效果依旧显著;消费金融发展通过刚性支出的信贷支持、当期储蓄的消费转化等渠道,正向促进家庭网络购物消费行为,但消费担保的作用渠道不成立;高频互联网消费行为家庭的网络购物消费行为挤出实体消费,消费金融发展促进家庭实体消费行为向网络购物消费行为转移。最后提出深化消费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以及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继辉 王泽荣
基于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评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提升了家庭消费水平,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基准结论依然稳健。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人均消费,增加家庭在食品、家庭设备、交通和其他方面的支出来提升家庭消费;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还能通过提高金融素养、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提升支付便捷性等渠道来实现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且这三个机制约解释了基准效应的68.9%。数字普惠金融正向消费效应的主要受益群体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进一步分析却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青年人群过度消费的概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尹志超 彭嫦燕 里昂安吉拉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合成了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家庭视角展示了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总指数平均为0.575,家庭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从需求层面看,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发展成效可观,传统银行账户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都还有较大推广空间,家庭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度明显较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任重道远。从供给层面看,社区层面的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大致处于中等水平,依然需要重视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年老家庭尤其是夹心层家庭,享受到的普惠金融水平明显较低。基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领先于大部分金砖国家,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方面,地区和家庭层面的证据均显示出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家庭层面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异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并且更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发展韧性 数字普惠金融 社会资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发展韧性 数字普惠金融 社会资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晶
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已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方向,作为金融服务的供给者,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小金融机构对家庭正规金融服务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了家庭对存款、贷款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而对理财等较为复杂金融服务的使用无影响,同时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家庭参与民间借贷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确实有效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了家庭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周利
本文就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且这一促进效应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家庭更为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除覆盖广度外,使用深度以及使用深度指标中支付、保险与货币基金这三个子指标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便利居民支付两种机制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3)使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将数据集替换为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结论比较稳健和可靠;(4)人力资本差异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当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能力越强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样本期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5)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衣着、居住、日用品、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6)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仅仅促进了中低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而对高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却存在不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增加了家庭的债务收入比,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需提防居民家庭债务的过度和过快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奇 李涵 赵国昌 牛耕
农村地区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以及建立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行政村网络代购点数量与家庭微观消费数据匹配,研究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对家庭网络消费的影响。利用2014年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实施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计划带来的政策冲击作为工具变量,研究发现,每增加1个村级网络代购点,家庭人均网络消费平均提高41.23%,占家庭人均网络消费对数值均值的36.81%,这表明网络代购点建设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人力资本水平越低、贸易成本越高的行政村,网络代购点建设对家庭网络消费的促进作用也越大,这表明网络代购点建设有助于克服交易障碍和降低贸易成本,缩短农村居民与市场的距离。进一步分析发现,网络代购点建设显著增加了家庭网络消费多样性,提高了网络消费频率,且未挤出家庭线下消费。本文研究表明,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对打破农村数字技术使用壁垒、降低消费空间不平等以及建立强大国内市场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段军山 邵骄阳
2016年,我国政府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倡导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金融体系的普惠水平。文章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了其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使用2017年CHFS调查数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实证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高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概率,提高配置风险资产和股票资产的比例,此结果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一致。这一影响在城镇地区的家庭和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家庭中更显著。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是数字金融降低了家庭参与成本、增加了金融可得性和扩宽了信息渠道。文章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家庭金融行为提供了实证证据。
关键词:
家庭金融 数字金融 资产配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南永清 周勤 黄玲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非正规金融在社会网络消费效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农户非正规金融的获得性,也即缓解农户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进一步地,在不同消费条件分布上,社会网络对不同收入农户消费存在明显的"组群效应",且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和成熟,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支撑作用将被不断削弱。研究结论将为新常态背景下,从社会网络视角建立健全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社会网络 非正规金融 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荣贞 何婷婷 王森
降低金融脆弱性对宏观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构建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法(IV Ordered Probit)进行内生性处理。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显著降低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可以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根据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农户金融素养发挥了显著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继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乐
本文提出家庭金融脆弱性冲击下的跨期消费行为假说,基于CHFS数据构建均衡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家庭金融脆弱性对跨期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理论假说分析发现,持久性和暂时性的金融脆弱性冲击对家庭消费流动性和消费排列影响明显,家庭金融脆弱性引发跨期消费选择。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家庭金融脆弱性降低跨期消费对当期资产负债水平的敏感性,提高跨期消费对当期收入支出水平的敏感性。资产负债水平、收入支出水平存在通过金融脆弱性挤占家庭总消费的强化预算约束路径。资产负债水平通过金融脆弱性对农村家庭跨期消费平滑的弱化能力更明显,收入支出水平的跨期消费平滑路径仅存在于城镇家庭。金融脆弱性通过强化预算约束路径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挤占效应更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宏峰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这些高速发展的新技术 ,带动人类步入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时代———网络时代。本文介绍了家庭网络布线可选的材料及布线的实现方法 ,对布线中关于弱电信号线布放的问题提一些建议。
关键词:
网络 布线 方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进会 吴达 王惠
当前全球各国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普遍低迷,我国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从国内看,我国家庭收入普遍受到短期负向冲击,部分家庭金融韧性不足,疫情不确定性会引发较强的预防性储蓄行为,进一步导致家庭消费支出下降。为此,本文采用CHFS 2015和2017年两轮调查数据,研究收入冲击、家庭金融韧性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是通过分别估计两轮调查中每个家庭的暂时性收入,选取追踪调查样本构建差分数据,在考虑暂时性收入冲击方向的基础上,计算每个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研究发现:(1)家庭消费对同等规模的正向和负向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反应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2)家庭金融韧性在消费对暂时性收入冲击反应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3)不同类别家庭消费对正向和负向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反应也存在不对称性。本文研究家庭消费对正向和负向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反应,进一步从家庭金融韧性的角度,识别了家庭流动性缓冲和信贷缓冲在消费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中发挥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