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4)
- 2023(17767)
- 2022(15208)
- 2021(14230)
- 2020(11713)
- 2019(27125)
- 2018(26766)
- 2017(51548)
- 2016(27759)
- 2015(31225)
- 2014(31320)
- 2013(30677)
- 2012(28457)
- 2011(25663)
- 2010(25573)
- 2009(23147)
- 2008(22677)
- 2007(19781)
- 2006(17531)
- 2005(15535)
- 学科
- 济(115454)
- 经济(115336)
- 管理(75052)
- 业(72861)
- 企(59488)
- 企业(59488)
- 方法(50674)
- 数学(42228)
- 数学方法(41650)
- 农(32919)
- 中国(32716)
- 地方(27562)
- 业经(27143)
- 学(26527)
- 财(25609)
- 银(22772)
- 银行(22723)
- 制(22425)
- 行(21603)
- 理论(21468)
- 农业(21436)
- 贸(21036)
- 贸易(21021)
- 易(20339)
- 融(19190)
- 金融(19188)
- 和(18691)
- 环境(17872)
- 技术(17554)
- 务(15790)
- 机构
- 大学(390734)
- 学院(390399)
- 济(153873)
- 管理(153081)
- 经济(150464)
- 理学(131881)
- 研究(131757)
- 理学院(130350)
- 管理学(127931)
- 管理学院(127211)
- 中国(101008)
- 京(83899)
- 科学(82525)
- 财(70371)
- 所(65783)
- 农(65672)
- 中心(60495)
- 研究所(60048)
- 业大(58256)
- 江(57882)
- 财经(56300)
- 范(54660)
- 师范(54129)
- 北京(53054)
- 农业(51511)
- 经(51242)
- 院(48131)
- 州(47628)
- 经济学(46327)
- 师范大学(43847)
- 基金
- 项目(266174)
- 科学(208750)
- 研究(195297)
- 基金(191370)
- 家(166640)
- 国家(165216)
- 科学基金(141796)
- 社会(122121)
- 社会科(115670)
- 社会科学(115639)
- 省(105240)
- 基金项目(101388)
- 自然(92042)
- 教育(90242)
- 自然科(89865)
- 自然科学(89842)
- 自然科学基金(88176)
- 划(87820)
- 编号(80219)
- 资助(79018)
- 成果(64787)
- 重点(59629)
- 发(59616)
- 部(58069)
- 课题(55450)
- 创(55166)
- 创新(51366)
- 科研(50658)
- 教育部(49814)
- 国家社会(49643)
- 期刊
- 济(170293)
- 经济(170293)
- 研究(116557)
- 中国(75337)
- 学报(62247)
- 农(60323)
- 科学(57292)
- 管理(56112)
- 财(52262)
- 教育(47846)
- 大学(47355)
- 学学(44342)
- 农业(41317)
- 融(40643)
- 金融(40643)
- 技术(34811)
- 业经(29380)
- 财经(27318)
- 经济研究(26512)
- 经(23302)
- 问题(22286)
- 图书(21853)
- 业(21372)
- 理论(19010)
- 科技(18526)
- 技术经济(18299)
- 版(18142)
- 商业(17638)
- 实践(17471)
- 践(17471)
共检索到581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廖丽华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学旅行中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研学旅行相结合既丰富了研学旅行的内涵,又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文章基于昂普理论对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举例,为研学旅行活动的科学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研学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昂普理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廖丽华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铁交通的背景下,高铁的开通对于沿线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研学旅行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通过使用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和运用Arc GIS10.0软件,对湖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和高铁交通可达性进行了分析,依此得出了高铁网络背景下的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建议。
关键词:
研学旅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逸乐 许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以及少数民族历史民俗文化成就极其重要的标识。这些文化标识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重要精神财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本。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研学旅游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文章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志平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准公共品性质。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梳理基础上,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准公共品性质的研究脉络,进而从经济学角度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在开发利用上的外部性,通过对这两个准公共品必要条件的分析析,深入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准公共品性质,并针对其开发利用上的外部不经济性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和大众,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受保护的深宅大院,必须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产业意识,以一种活态的文化产品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歌 文化产品 活态保护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肖海 石惠春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对其旅游开发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价值 旅游开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慧茗 何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关键词:
赣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保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慧 林宇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国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传承发展,开发利用则是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了旅游内容,旅游开发又促进了保护和传承发展。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形式。并在大保护概念的前提下,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共同点,从而形成合力,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雷蓉 胡北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内涵、承载形式的不同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遗产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模式 分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卫军 王靖云
当前作为一项新型旅游资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被广泛关注并逐渐受到重视,旅游产品的消费水平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的旅游业收入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塑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是对其开发与保护的有效途径。文章正是以此为契机,通过产品色彩设计的独特视觉表现和文化语义,研究分析色彩与产品品牌形象塑造的紧密联系,并由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品牌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设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构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宁
本研究旨在评估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社会效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旅游开发还有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交流,并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雅忱
在梳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分别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①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达到118和258项,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常德市、吉首市和邵阳市等。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传承和保护困难,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和非遗开发主体矛盾等发展问题。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非遗旅游发展布局,活化非遗项目,丰富旅游开发模式和打造非遗品牌项目等保护和开发路径;开展非遗主体旅游规划,挖掘非遗潜在价值,分类开发有序推进和注重产权保护等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路径 湖南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敏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在广袤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文明。那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书文、卷轴、雕刻、音律……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和象征,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性”和“实体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缺乏实物载体,其表现形式往往是传统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礼仪、节庆和体育等,但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