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4)
- 2023(14156)
- 2022(12322)
- 2021(11640)
- 2020(9513)
- 2019(22120)
- 2018(21707)
- 2017(42249)
- 2016(22665)
- 2015(25331)
- 2014(25099)
- 2013(24335)
- 2012(21838)
- 2011(19365)
- 2010(18930)
- 2009(17008)
- 2008(16035)
- 2007(13595)
- 2006(11565)
- 2005(9338)
- 学科
- 济(87711)
- 经济(87622)
- 管理(63731)
- 业(60011)
- 企(50195)
- 企业(50195)
- 方法(45309)
- 数学(39122)
- 数学方法(38518)
- 农(23514)
- 财(21383)
- 中国(21198)
- 业经(19996)
- 学(18478)
- 地方(17215)
- 农业(16134)
- 理论(15757)
- 贸(14721)
- 贸易(14715)
- 务(14375)
- 财务(14303)
- 易(14289)
- 财务管理(14271)
- 环境(14055)
- 技术(13994)
- 和(13899)
- 企业财务(13517)
- 制(13202)
- 划(12186)
- 教育(11161)
- 机构
- 学院(310812)
- 大学(309701)
- 管理(128179)
- 济(117514)
- 经济(114936)
- 理学(112737)
- 理学院(111544)
- 管理学(109363)
- 管理学院(108809)
- 研究(96086)
- 中国(69169)
- 京(64326)
- 科学(61938)
- 财(51953)
- 业大(47193)
- 农(46256)
- 所(45732)
- 中心(44418)
- 财经(43407)
- 江(42404)
- 研究所(42335)
- 范(42027)
- 师范(41638)
- 北京(39886)
- 经(39613)
- 农业(36222)
- 院(36068)
- 州(35182)
- 经济学(34684)
- 师范大学(33746)
- 基金
- 项目(226041)
- 科学(178536)
- 研究(165242)
- 基金(164159)
- 家(142515)
- 国家(141356)
- 科学基金(122956)
- 社会(103485)
- 社会科(98080)
- 社会科学(98055)
- 省(88955)
- 基金项目(88030)
- 自然(81142)
- 自然科(79266)
- 自然科学(79248)
- 自然科学基金(77780)
- 教育(76576)
- 划(74569)
- 编号(68117)
- 资助(67549)
- 成果(52847)
- 重点(50013)
- 部(49147)
- 发(47965)
- 创(47143)
- 课题(45935)
- 创新(43853)
- 科研(43577)
- 教育部(42385)
- 大学(42352)
- 期刊
- 济(119648)
- 经济(119648)
- 研究(83275)
- 中国(49610)
- 学报(47993)
- 科学(44837)
- 管理(44260)
- 农(41248)
- 财(38087)
- 大学(37057)
- 学学(34932)
- 教育(34401)
- 农业(29452)
- 技术(28326)
- 业经(21649)
- 融(19836)
- 金融(19836)
- 财经(19484)
- 经济研究(18813)
- 经(16522)
- 图书(16071)
- 问题(15689)
- 科技(15200)
- 理论(14662)
- 技术经济(14638)
- 版(14357)
- 资源(14191)
- 业(14157)
- 统计(13845)
- 实践(13710)
共检索到420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赵建峰 黄潇婷
旅游流是旅游现象的基本表现,目前其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定性分析法、计量统计法、空间分析与数理模型结合法、社会网络法以及其他方法 5种类型。这些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理论上无法解释时间要素对旅游流的影响机理,实践上无法指导景区客流的动态管理。以时间地理学为基础的旅游者行为研究,强调“时间”维度的引入,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基于时间路径的旅游流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以时刻为横轴、以移动时间为纵轴来建立坐标系,以此对特定游览空间内旅游者时间使用分配情况进行可视化表达,可为旅游流宏观群体研究和微观个体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赵建峰 黄潇婷
旅游流是旅游现象的基本表现,目前其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定性分析法、计量统计法、空间分析与数理模型结合法、社会网络法以及其他方法 5种类型。这些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理论上无法解释时间要素对旅游流的影响机理,实践上无法指导景区客流的动态管理。以时间地理学为基础的旅游者行为研究,强调"时间"维度的引入,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基于时间路径的旅游流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以时刻为横轴、以移动时间为纵轴来建立坐标系,以此对特定游览空间内旅游者时间使用分配情况进行可视化表达,可为旅游流宏观群体研究和微观个体研究的整合提供可能,并对景区客流的动态管理实践产生直接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永明 马耀峰 王美霞
选取典型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北京市为案例地,通过实地抽样调查获取分析数据,构建旅游流扩散指数,并结合利用GIS技术、位序—规模法则、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中国其他城市空间扩散的特征及扩散路径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强度在全国其它城市间分布不均衡,向传统旅游城市或省会中心城市扩散强度较高;空间扩散态势呈集中型扩散,空间扩散格局还处于核心极化阶段。入境旅游流流出北京后首次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东南向和西南向,整个扩散路径上的旅游流流向主要集中在东南、西南→东→西南、西南→东北等三个方向,旅游流扩散路径比较集中,受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城市经济联系等要素驱动明显。
关键词:
旅游流 扩散 路径 北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胜芬 翁钢民 李富明
文章利用集对分析法对我国2012—2016年的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国内旅游流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最优贴近度,分析旅游流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构成要素的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31个省市在2012—2016年间旅游流系统整体处于中等的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比较小;从结构和功能角度看,大多数省份处于协调的发展状态;从系统构成要素上看,各省结构方面旅游客流子系统要优于其他子系统,旅游运输子系统整体对旅游流系统支持力度较弱;功能方面,各省生态环境功能都需加强。根据分析的结果及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指出旅游流系统优化的方向和优化的重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国良 钟亚秋 王李清潆 刘昕
借用万有引力模型分析四川省各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情况,根据旅游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可确定旅游流进入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市)后的主要空间扩散方向为西北(成都—都江堰市)、西南(成都—乐山市)和东北(成都—德阳—绵阳)三个方向,以此为基础,结合游客流向抽样调查资料,将四川省旅游流的空间扩散路径归纳为14条。文章还对不同细分流的空间扩散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丹丹 王茜雅 张建新 赵宁曦 颜丙金
基于南京"智慧旅游"监测平台的大数据,本文分析了"年度季节变化""节假日期间的日变化""时刻变化"不同时间尺度下闲暇日来宁游客的旅游流时间分布特征;引入引力模型和齐夫位序—规模法则,建立不同时间段内来宁城市客流引力位序,全面细化地探究了旅游流的时间特征。研究表明:①南京市年度旅游客流分为旅游旺季、淡季和平季,呈现"峰林结构";②节假日每日旅游客流分布均为单峰型结构,且客流量峰值均出现在假期的中间时段;③节假日实时旅游流量总体上呈现出倒"U"型,每日客流峰值基本上出现在10:00-17:00;④以不同时间段的阻尼系数作为景区吸引力指标,发现闲暇日的长短影响景区吸引力;⑤南京旅游吸引力的客源市场省份等级结构符合齐夫位序—规模法则,是以江苏省为首位客源市场的首位型分布,且为单分形结构。本研究为南京旅游在节假日期间客流量的控制和疏散等方面提供了一定依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魏颖 马耀峰 李创新
本研究以东部典型入境口岸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从节点、方向及路径三个角度研究上海市入境旅游流的路径转移扩散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作为入境口岸的入境旅游流扩散人次排前十的节点城市依次为: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南京、桂林、广州、昆明、苏州、深圳;按照旅游流扩散方向可将入境旅游流扩散方向分为四类:北向、南向、西北向和西南向,并在每个方向上分别归纳出4条扩散路径,其中上海→北京→西安这一路径人数比例最高,上海→成都→西安→北京次之,上海→西安→北京处于第三位;同时研究显示,入境旅游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勇 童昀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旅游教育体系,无论是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还是各层次招生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2019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旅游管理作为本科专业一级大类,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分专业类建设规划中获得了143个拟建设指标(超过经济学类和地理科学类),充分反映了旅游管理类专业在我国本科教育专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蓬勃的发展态势。首批旅游管理类国家级一流专业共有4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申报、建设与验收,成为新时代一流旅游本科教育建设的主线和重点。
关键词:
一流专业 总体目标 价值诉求 实施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潇婷
我国旅游规划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2008年,《旅游学刊》推出了"改革开放30年"系列专题笔谈,当年第7期、第8期和第9期连续3期,共邀请了21位学者以"中国旅游30年之旅游规划"为主题进行了探讨。2009年第1期,《旅游学刊》又刊发了吴承照题为《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葛学峰 武春友
文章以来大连的旅游者为例,设计了旅游者停留时间影响因素问卷并进行了实地调研,采用生存模型对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分析中采用了参数法中的weibull模型和参数法中的Cox模型和进行了参数估计。从结果可以看出,旅游者停留时间不仅受到旅游者自身特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消费特征、旅游动机、出行方式以及对目的地产生的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文章给出了一些提高旅游停留时间的建设性意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渊 丁燕杰 王德
以人为本的旅游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限制和空间行为特征,这有别于传统的至上而下、依据专家经验判断的旅游路线设计方法,逐渐引起旅游学者的重视。文章提出考虑旅游者时间约束和空间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首先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约束,然后基于GPS数据和社会网络模型分析旅游者对景点的选择特征,再利用GIS分析最优路径,综合构建了一种新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以厦门市鼓浪屿为例,对263个旅游者GPS轨迹及其94个选择景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入口上岛旅游者在半天和一天的符合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潘文焰
作为一种民俗文化资源,节事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开发对解决我国经济、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口-产业"的视角出发,基于节事资源的集聚效应,按照"消费人口分析-产业资源的创意开发"的逻辑,对节事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开发的路径进行分析。本文认为,节事旅游人口的分析应从需求、认知、行为三方面进行;根据所属地域空间的不同,节事资源的旅游业开发的模式有属地式与飞地式两种;根据产业融合原理,节事资源旅游业开发的总策略是走产业融合之路,即发展节事旅游产业,并且要针对不同的节事资源类型提出不同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节事资源 集聚效应 产业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