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2)
- 2023(15682)
- 2022(13407)
- 2021(12395)
- 2020(10292)
- 2019(22986)
- 2018(22400)
- 2017(42959)
- 2016(22585)
- 2015(24859)
- 2014(24152)
- 2013(23547)
- 2012(21390)
- 2011(19283)
- 2010(18882)
- 2009(17312)
- 2008(15822)
- 2007(13252)
- 2006(11650)
- 2005(9860)
- 学科
- 济(112408)
- 经济(112315)
- 管理(59671)
- 业(52463)
- 方法(42833)
- 企(41133)
- 企业(41133)
- 数学(37656)
- 数学方法(37169)
- 地方(30343)
- 中国(27068)
- 农(26242)
- 业经(21882)
- 财(20971)
- 学(19801)
- 农业(18456)
- 地方经济(16982)
- 环境(16800)
- 贸(15470)
- 贸易(15457)
- 易(14795)
- 制(14653)
- 理论(14464)
- 和(13883)
- 发(12814)
- 融(12746)
- 金融(12741)
- 划(12130)
- 技术(12080)
- 产业(11716)
- 机构
- 学院(309059)
- 大学(303972)
- 济(133455)
- 经济(130822)
- 管理(119548)
- 理学(103767)
- 研究(103764)
- 理学院(102510)
- 管理学(100628)
- 管理学院(100033)
- 中国(76356)
- 科学(62732)
- 京(62651)
- 财(56236)
- 所(49420)
- 中心(48439)
- 江(48029)
- 财经(45950)
- 研究所(45233)
- 范(43129)
- 农(43050)
- 师范(42739)
- 经济学(42163)
- 业大(41742)
- 经(41703)
- 院(38651)
- 北京(37935)
- 经济学院(37748)
- 州(36500)
- 师范大学(34748)
- 基金
- 项目(218121)
- 科学(174184)
- 研究(160277)
- 基金(159770)
- 家(138282)
- 国家(137222)
- 科学基金(120024)
- 社会(105601)
- 社会科(100174)
- 社会科学(100151)
- 省(86210)
- 基金项目(85476)
- 自然(76355)
- 自然科(74582)
- 自然科学(74570)
- 自然科学基金(73159)
- 教育(72903)
- 划(71440)
- 编号(64259)
- 资助(64020)
- 发(49343)
- 重点(49277)
- 成果(48961)
- 部(47219)
- 创(45309)
- 国家社会(44451)
- 课题(43901)
- 创新(42427)
- 科研(41463)
- 教育部(41098)
共检索到446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吴丽敏 徐敏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2个时间断面数据,引入通达度指数,定量分析了城市间交通通达性的便捷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模型,测算了基于交通可达性视域下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和隶属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交通可达性整体上较好,呈现明显的提高态势,2个年份的可达性数值分别为0—6.577h、0—5.520h,旅游经济联系逐步加强,突出表现为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增幅较大,以此提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圈的空间整合策略。针对时间距离视域下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较好地反映了交通影响下的城市旅游发展,对于妥善处理城市旅游经济竞合关系,缩小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促进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敬跃 吴开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确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通过对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和比较,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提供一个空间导向,以便协调各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并且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大的港口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较大,辐射较为显著。因此,长江以北地区需着力打造一个大型中心港口城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博 赵婷 雷国平 宋戈 赵映慧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按城市流强度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2006—2008三年间,上海、南京等部分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的态势,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初见端倪。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联系 长江三角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何家凤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发达,但各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文章选取6项核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类,接着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差异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詹军
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角度分析了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第二,长三角城市群内大部分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核心—边缘结构稳定;第三,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旅游经济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曹芳东 陈晓艳
基于泛长江三角洲2002~2012年市域面板数据,并借助面板SDM及空间效应分解方法,对区域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及其动力因子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都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当邻近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本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增加约0.257%和0.312%;2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各动力因子的空间交互作用也较为明显。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服务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内旅游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较显著。3保障性因子多为正向溢出,吸引性因子多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洪 顾朝林 张燕
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评价,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二是评价方法的选择。基于对旅游业基本概念的诠释和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内涵的认识,构建四级指标体系;阐述IEW&TOPSIS法评价方法;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16个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分为五个层次,探讨各城市在各准则层的优劣势,提出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惠蓉
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是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在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中,体制障碍较小,有利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和区域经济现代化。以城市为中心,以2003年中国江、浙、沪旅游年为契机,抓住筹备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共同构建区域道路和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各城市和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发展长江三角洲旅游业,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旅游业 区域经济现代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忠诚 李金莲
旅游活动是一项高消费的社会生活方式,产业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GDP超过3600美元,进入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文章在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等级体系;借鉴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卞显红 沙润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长江三角洲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进行分析及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是划分城市旅游经济区的基本依据。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与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的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相互作用 模型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吴江 周玮
在剖析了旅游业绩效客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经济绩效、市场绩效、效率绩效、公平绩效在内的旅游业绩效系统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旅游业绩效系统的主成分因子,并引入灰色关联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主成分因子和指标因子各自的关联度与子系统耦合度,最后,针对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泛长三角城市旅游业绩效系统主成分因子表现出中度及以上的关联性,子系统耦合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经济—市场系统和经济—公平系统的耦合度分别位于最高值和最低值状态,系统间的耦合发展普遍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并有向高阶段演化的趋势,针对2020年子系统耦合度预测表明了城市间绩效耦合度存在绝对数值的增大,相对差异缩小的态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吴江 徐敏
论文从经济、市场、效率、公平四个方面构建了旅游业绩效的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测度1998、2003、2008年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业绩效,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模块,系统分析了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业绩效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业绩效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呈现提高态势,3个时间断面均呈现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型分布格局;相邻地域单元表现较弱的空间集聚特征,绩效系统内部整体协调度不强,部分城市旅游业绩效水平与协调度高度耦合;针对旅游业绩效区域差异格局演化的形成机理剖析表明,经济驱动、市场驱动、产业链驱动、政府驱动及其相互间的综合驱动共同作用促使了城市旅游业绩效空间...
关键词:
转型期 旅游业绩效 泛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沈宏婷 陆玉麒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及其面临问题,长三角泛化已成为必然,研究泛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其空间发展态势,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问题依据。以场强模型为基石,根据扩散理论,构建了场对数扩散效应模型,从城市场这一新视角分析了泛长三角区域空间演进过程。泛长三角城市影响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疏点-"之"-"几"-"皮皮虾"-"鳊鱼"5种空间形态;根据这一空间形态极其演变规律提炼出疏点类型、散块类型、条带类型、团块类型、板块类型五种空间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由"以点建轴,以轴布面"思想,以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为引导,对泛长三角区域进行空间整合,形成由三级中心城市、三级发展轴线以及内核城...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场对数扩散效应模型 泛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冬芳 陆林 虞虎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和国内游网络呈现南北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入境游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北部紧密、南部疏松的格局。综合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性得分及结构对等性分析,划分出5种类型的旅游地:上海是核心旅游地,具有旅游中枢、门户旅游地、中间旅游地的综合功能;苏州、杭州、无锡、南京、常州是次核心旅游地,是区域内部重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湖州、镇江、扬州和宁波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对低等级与高等级旅游地之间连接起到重要的承转作用;其他城市中心性指标得分较低,主要接收高等级城市旅游经济辐射,相互之间联系强度较低,为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城市发展等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震方 吴江 侯国林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带动 ,城市旅游资源的富集 ,人口、经济的集聚与扩散 ,旅游供需关系的结合 ,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 ,政策的导向 ,旅游业的发展和交通设施的完善等因素 ,导致了旅游城市化现象的产生。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 ,分析了旅游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发展思路不明 ,破坏旅游景观和生态环境 ,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人口管理比较混乱 ,用地功能分区不明显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旅游城市化的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