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0)
2023(17375)
2022(15217)
2021(14098)
2020(12049)
2019(27922)
2018(27630)
2017(53461)
2016(28973)
2015(33022)
2014(33301)
2013(32895)
2012(30347)
2011(27630)
2010(27590)
2009(25576)
2008(24922)
2007(22095)
2006(19184)
2005(16903)
作者
(86360)
(72455)
(71750)
(68608)
(45944)
(34876)
(32786)
(28533)
(27377)
(25775)
(24465)
(24448)
(23068)
(22770)
(22455)
(22170)
(21866)
(21436)
(20736)
(20728)
(18048)
(17756)
(17515)
(16438)
(16296)
(16093)
(15932)
(15921)
(14707)
(14286)
学科
(133181)
经济(133052)
管理(83394)
(77127)
(63627)
企业(63627)
方法(58734)
数学(51508)
数学方法(50854)
(32229)
(29966)
(29853)
中国(29843)
地方(29043)
业经(26869)
(21884)
贸易(21875)
农业(21703)
(21149)
环境(21025)
(20408)
(19775)
理论(19541)
(18627)
财务(18544)
财务管理(18501)
企业财务(17493)
技术(17377)
(16854)
(16655)
机构
大学(423879)
学院(423223)
(173060)
经济(169343)
管理(165766)
理学(143968)
研究(143286)
理学院(142309)
管理学(139576)
管理学院(138838)
中国(104563)
科学(91624)
(89674)
(75539)
(73302)
(71087)
研究所(67313)
业大(65676)
中心(64785)
财经(61424)
(61310)
北京(56411)
农业(55927)
(55648)
(55454)
师范(54922)
经济学(52380)
(51970)
(49708)
经济学院(47064)
基金
项目(290458)
科学(227057)
基金(210168)
研究(207385)
(184178)
国家(182720)
科学基金(156191)
社会(129605)
社会科(122724)
社会科学(122690)
(113898)
基金项目(111934)
自然(103741)
自然科(101220)
自然科学(101192)
自然科学基金(99342)
(95786)
教育(95179)
资助(87579)
编号(84164)
成果(67209)
重点(65318)
(63306)
(62077)
(59284)
课题(57765)
科研(56038)
创新(55435)
教育部(53794)
大学(53769)
期刊
(189503)
经济(189503)
研究(119593)
中国(73828)
学报(70377)
科学(63572)
(63379)
管理(58734)
(57813)
大学(52354)
学学(49648)
农业(43695)
教育(40810)
技术(37434)
(31935)
金融(31935)
经济研究(30637)
业经(30171)
财经(29897)
(25549)
问题(24577)
(22382)
技术经济(21978)
图书(21637)
统计(20786)
资源(20555)
(20144)
理论(19911)
科技(19867)
商业(19032)
共检索到608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靳海攀  郑林  张敬伟  
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市县间公路交通的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市县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经济联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市县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环形"路网骨架分布;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复杂,但经济联系强度还不强,区域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由中间中心度分析可知市县间经济联系正渐趋均衡。进一步分析可知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市场经济的引导、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开发区建设共同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影响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宋雅宁  温湖炜  李晶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间的双向经济联系格局与城市网络得出: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际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明显的方向性差异,上海、苏州、重庆、武汉等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他城市对其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明显。②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强度总量较大,而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总量较小。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格局很不平衡,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约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的77%。③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网络密集程度整体不高,城市网络空间结构"西疏东密"。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以直接联系为主,但城市网络仍依赖一些关键城市作为联系"媒介",重庆、武汉和成都的中介功能尤为突出。④聚类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84个城市可分为8个三级子群、4个二级子群,组成滇中黔中、成渝以及长江中下游3个城市小团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从网络的基本形态、结构属性和网络特征3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区城市群整体和分区的经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网络中心性角度看,整体网络中的中介程度不高,城市之间资源交换的程度不高,而各个圈层网络表现为南昌市的中心度很高,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从小团体分析的角度看,整体网络被划分为两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而核心区网络则出现了结构洞。(3)从角色分析角度看,整体网络角色可大致分为经济领导、辐射输出、接受辐射以及普通角色,而整体网络优势尚未发挥。由此,依据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实现环鄱阳湖城市群网络化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德友  赵文亮  
采用GIS网络分析获得城市间公路交通的OD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的距离进行修正,对河南各地市间1997年和2007年的经济联系进行测算和比较,继而采用分形模型对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及联系强度的分形维数进行测算,探讨了地市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河南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等级特征明显,地市间经济联系初步形成了"十"字形主轴的网络化发展空间结构;郑州对外经济联系趋于约束型位序-规模分布,大多数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空间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态势演变;通过对河南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利于识别各地市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导向,有利于协调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为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江丽  谢正观  
汇集郡阳潮生态经济区2008年社会、经济、生态三类23个指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进行区划研究,同时结合湖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特点,最终将湖区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区。在分析各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各区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镠  祖强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足迹,得出以下结论:碳排放强度最大的四个产业部门依次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8年的碳足迹为5995 92万t,人均碳足迹为3.518t/人;碳足迹影响力和碳足迹感应力排名前三的产业部门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三个产业部门的行业垄断程度都较高,充分表明了高垄断行业的碳足迹引申出了其它行业的碳足迹;基于碳足迹指标选择基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应以鄱阳湖为核心,以南昌作为经济增长极,以现代建筑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国华  陈东林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发展对于江西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采用了SWOT分析法,客观详细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综合阐述了其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以此为据,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和机会,规避风险,实现目标,帮助决策者作出最佳的策略,为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周正荣  
对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运用引力模型计算不同时点安徽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经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城市间联系出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和区域性特征的趋势;合肥市在省内城市间有着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利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点出度提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志刚  余德  韩成云  王凯荣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2009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首要阶段的建设工作。基于土地覆被遥感解译数据,利用生态价值评估模型及GIS空间统计方法,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8~2016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化。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覆被方式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8年间区内草地和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水域面积减少加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减少最明显的是林地和水域系统价值。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两者合计占比38%以上,但食物生产、水源涵养与废物处理的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比例较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减少率超过20%的区域主要在城市地区,从空间分布来看,南部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增长具有优势,尤其在2012~2016年间总的优势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表现出先在昌九线集聚,后向浙赣线集聚的态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划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五类区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智  贾玉连  王鹏岭  唐启强  
利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6站逐日气象数据,建立了该区1952~2011年近60a极端温度事件演化序列。研究表明:(1)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极端高、低温事件线性趋势分别为0.4、-2.7d/10a;冷、热日持续指数线性趋势分别为-0.4、-2.4d/10a;(2)近60a间,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极端温度事件表现出两个明显的高频数(不稳定阶段)和低频数(稳定阶段)。其中极端高温事件和热日持续指数两个阶段分别为:1952~1979年和1980~2002年;极端低温事件和冷日持续指数两个阶段分别为:1952~1985年和1986~2007年;(3)近60a以来,极端高温事件和热日持续指数在1970s晚期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雄智  孟召博  李小玉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国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省区域生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济外部性视角外部性视角,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正、负外部性现象,从经济活动社会化、产权界定模糊、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剖析了外部性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应进一步明确生态资本运营产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区域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外部性"内部化"转化的具体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敦  高群  欧阳龙华  
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为了确保土地生态安全,就必须对土地生态安全系统预警进行研究。结合预警理论,从压力-状态-社会响应3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物元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08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的警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警情为轻警状态;2002~2004年处于中警状态;2005~2006年下降为重警状态;2007~2008年土地生态安全警情状况有所好转,处于中警状态。通过研究表明,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可行的,具有计算简便、意义明确、评价精度高等优点,可为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提供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达锦  胡振鹏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探讨了生态产业运行的经济发展原则、生态友好原则和产业优化原则,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并根据区域经济开发"点—轴"理论,分析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要实现从"点(南昌)-圈"式发展模式向"双核(南昌-九江)双轴(沿路和沿江)多动力"发展模式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即要做到区域内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雄智  
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决生态环境危机,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些环境经济政策,采取了如征收环境税、收取排污费、办理排污许可证等办法来遏制环境的继续恶化,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态资本运营理论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生态资本运营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必须不断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生态资本运营,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