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1)
- 2023(11832)
- 2022(10079)
- 2021(9171)
- 2020(7679)
- 2019(17554)
- 2018(17007)
- 2017(33350)
- 2016(17562)
- 2015(19235)
- 2014(18925)
- 2013(18635)
- 2012(17198)
- 2011(15602)
- 2010(15564)
- 2009(14069)
- 2008(13157)
- 2007(11161)
- 2006(9817)
- 2005(8467)
- 学科
- 济(98243)
- 经济(98165)
- 管理(48520)
- 业(43120)
- 方法(38934)
- 数学(35207)
- 企(34900)
- 企业(34900)
- 数学方法(34783)
- 地方(23553)
- 中国(22330)
- 农(19019)
- 财(18878)
- 学(18157)
- 业经(17168)
- 地方经济(14544)
- 环境(13640)
- 农业(13101)
- 制(12700)
- 贸(11976)
- 贸易(11971)
- 和(11492)
- 易(11465)
- 产业(11082)
- 融(10980)
- 金融(10977)
- 理论(10871)
- 务(10798)
- 财务(10764)
- 财务管理(10741)
- 机构
- 大学(254549)
- 学院(253843)
- 济(116841)
- 经济(114727)
- 管理(98305)
- 研究(87825)
- 理学(86107)
- 理学院(85049)
- 管理学(83477)
- 管理学院(82993)
- 中国(63175)
- 科学(52955)
- 京(52048)
- 财(48809)
- 所(42629)
- 财经(40391)
- 中心(39266)
- 研究所(39238)
- 经济学(38432)
- 农(37007)
- 经(36861)
- 业大(35671)
- 江(35470)
- 经济学院(34435)
- 范(33354)
- 师范(33021)
- 院(32217)
- 北京(31721)
- 财经大学(30220)
- 农业(28887)
- 基金
- 项目(179167)
- 科学(144299)
- 基金(134840)
- 研究(127131)
- 家(117779)
- 国家(116935)
- 科学基金(102243)
- 社会(85678)
- 社会科(81491)
- 社会科学(81469)
- 基金项目(72110)
- 省(68546)
- 自然(66463)
- 自然科(64999)
- 自然科学(64982)
- 自然科学基金(63804)
- 划(57930)
- 教育(57556)
- 资助(54403)
- 编号(47916)
- 重点(40824)
- 部(39972)
- 发(39569)
- 创(36906)
- 国家社会(36886)
- 成果(36658)
- 教育部(34776)
- 创新(34774)
- 科研(34428)
- 人文(33848)
- 期刊
- 济(126084)
- 经济(126084)
- 研究(74995)
- 中国(39352)
- 学报(37188)
- 科学(36882)
- 财(36612)
- 管理(36168)
- 农(31874)
- 大学(28980)
- 学学(27992)
- 技术(22706)
- 农业(21670)
- 经济研究(21626)
- 财经(20761)
- 融(18863)
- 金融(18863)
- 问题(18018)
- 经(18010)
- 业经(17645)
- 教育(16635)
- 技术经济(14201)
- 统计(13946)
- 资源(12828)
- 策(12324)
- 现代(11755)
- 贸(11535)
- 世界(11372)
- 商业(11312)
- 决策(11178)
共检索到359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德友 赵文亮
采用GIS网络分析获得城市间公路交通的OD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的距离进行修正,对河南各地市间1997年和2007年的经济联系进行测算和比较,继而采用分形模型对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及联系强度的分形维数进行测算,探讨了地市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河南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等级特征明显,地市间经济联系初步形成了"十"字形主轴的网络化发展空间结构;郑州对外经济联系趋于约束型位序-规模分布,大多数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空间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态势演变;通过对河南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利于识别各地市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导向,有利于协调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为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吴丽敏 徐敏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2个时间断面数据,引入通达度指数,定量分析了城市间交通通达性的便捷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模型,测算了基于交通可达性视域下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和隶属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交通可达性整体上较好,呈现明显的提高态势,2个年份的可达性数值分别为0—6.577h、0—5.520h,旅游经济联系逐步加强,突出表现为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增幅较大,以此提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圈的空间整合策略。针对时间距离视域下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较好地反映了交通影响下的城市旅游发展,对于妥善处理城市旅游经济竞合关系,缩小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促进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靳海攀 郑林 张敬伟
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市县间公路交通的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市县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经济联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市县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环形"路网骨架分布;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复杂,但经济联系强度还不强,区域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由中间中心度分析可知市县间经济联系正渐趋均衡。进一步分析可知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市场经济的引导、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开发区建设共同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影响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宋雅宁 温湖炜 李晶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间的双向经济联系格局与城市网络得出: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际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明显的方向性差异,上海、苏州、重庆、武汉等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他城市对其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明显。②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强度总量较大,而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总量较小。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格局很不平衡,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约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的77%。③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网络密集程度整体不高,城市网络空间结构"西疏东密"。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以直接联系为主,但城市网络仍依赖一些关键城市作为联系"媒介",重庆、武汉和成都的中介功能尤为突出。④聚类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84个城市可分为8个三级子群、4个二级子群,组成滇中黔中、成渝以及长江中下游3个城市小团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玲 耿加进
本文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样本,实证研究了流通业集聚、经济空间距离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流通业集聚水平总体不断提升,在全国不断显现集聚优势,集聚水平的城市间差距也在减小;在流通业不断集聚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对本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也能依托地理空间传递,促进邻近城市经济增长;但是,当以城市间经济空间距离衡量两城市的空间联系时,与地理空间距离表现出相反作用,一个城市流通业不断集聚,对经济水平接近的城市反而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挤出效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尹虹潘
本文从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出发,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地理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经济吸引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解释了由“引力法则”和断裂点理论推导出的两个经验性推论:一是两个相邻且规模相等的城市其经济吸引区分界线为二者连线的中垂线;二是对于两个相邻但规模不相等的城市,则小城市的经济吸引区可能处于大城市吸引区的包围(或部分包围)之中。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经济吸引区 经济地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庆斌 谢永顺 韩增林 刘天宝 刘桂春 杜鹏
以2005、2010和2015年为时间截面,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理论,借助Ucinet6.0软件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并提出东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控制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集中于少数节点城市并在空间上产生迁移,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发展趋于均衡。(2)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呈组团模式发展,组团格局经历了"弱联系稳定"、"强联系失衡"、"强联系相对稳定"三个阶段。(3)东北地区旅游经济应以"增长极—轴线—组团"模式实现进一步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姣娥 胡浩
在区域旅游发展中,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除旅游景点本身的吸引力之外,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及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其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IS软件,论文从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角度对全国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性表现出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其3 h可达服务范围(即游客市场)并未覆盖全国。其中,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区因中小文化旅游城市分布较少而出现可达服务范围的空白区域,而长江三角洲、成渝、鲁西南和海峡西岸等地区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服务范围已绵延成片,具有较大的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馨 管卫华
本文运用EDSA、社会网络分析和OAP分析,研究江苏省13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对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江苏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程度各异,但空间分布越趋均衡。②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经历了"地区三角形一全省多核金字塔形"的演变。③城市旅游知名度差异、交通便捷度、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是驱动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旭宁 杨德刚 毛汉英 张小雷 吴得文 张豫芳
从经济联系强度的角度出发,运用分形理论对乌鲁木齐都市圈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计算了都市圈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对比分形的自相似特征,分析了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指出都市圈存在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对其他城市发展带动力弱等问题。结合产业的相似度,探讨了提高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乌鲁木齐、米泉市、昌吉市作为一个经济区统一规划,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是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近2倍,都市圈空间结构明显优化。在对优化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乌鲁木齐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扩散的空间特征:(1)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周边地区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接受能力,随距离增加呈现出按指数函数衰减;(2)梯度扩散与城市的等级规模有关,城市等级规模小,对经济辐射的接受能力弱,可能出现跃迁现象。在经济扩散过程中,两种特征同时并存,前者占主导地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周正荣
对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运用引力模型计算不同时点安徽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经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城市间联系出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和区域性特征的趋势;合肥市在省内城市间有着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利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点出度提高。
关键词:
安徽省 城市 经济联系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翔
本文运用经济联系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与32个国家(地区)基于文化、地理、制度及改进的三重距离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文化因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正逐步增强,而地理因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正逐步减弱,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则不明显;中国与各国(地区)的文化、地理与制度距离各不相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朋伟 曹希广 吉亚辉
以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8年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分析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和银川作为支撑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5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由东向西呈现单调递减的态势;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并不高,但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大的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等级森严"的,却拥有较高的网络效率;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同样具有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发育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为收敛态势。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玉玲 郭永锐 郑春晖
人为因素造成的旅游地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游客环保行为具有必要性。本研究选取九寨沟与青城山-都江堰为案例地,采用便利抽样法搜集数据,依据空间距离和区域经济水平划分游客样本,并构建4个游客价值观驱动保护旅游地环境行为模型。不同模型比较分析发现:(1)利他价值观、环境世界观与环保道德规范对游客环保行为的正向作用具有普遍性规律,不受空间距离与区域经济水平影响;(2)利己价值观对游客环保行为的作用机理存在区域差异,空间距离具有削弱作用,区域经济水平具有增强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玉玲 郭永锐 郑春晖
人为因素造成的旅游地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游客环保行为具有必要性。本研究选取九寨沟与青城山-都江堰为案例地,采用便利抽样法搜集数据,依据空间距离和区域经济水平划分游客样本,并构建4个游客价值观驱动保护旅游地环境行为模型。不同模型比较分析发现:(1)利他价值观、环境世界观与环保道德规范对游客环保行为的正向作用具有普遍性规律,不受空间距离与区域经济水平影响;(2)利己价值观对游客环保行为的作用机理存在区域差异,空间距离具有削弱作用,区域经济水平具有增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