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0)
2023(14893)
2022(13136)
2021(12147)
2020(10171)
2019(23425)
2018(23159)
2017(44535)
2016(23931)
2015(26810)
2014(26470)
2013(25827)
2012(23670)
2011(20953)
2010(20489)
2009(18505)
2008(17335)
2007(14683)
2006(12448)
2005(10287)
作者
(67350)
(56144)
(55580)
(52981)
(35777)
(27165)
(25206)
(22177)
(21534)
(19704)
(19449)
(18761)
(17699)
(17519)
(17408)
(16836)
(16827)
(16770)
(16048)
(16022)
(13816)
(13512)
(13443)
(12894)
(12593)
(12479)
(12264)
(12215)
(11164)
(11128)
学科
(94939)
经济(94844)
管理(66415)
(62702)
(51340)
企业(51340)
方法(46000)
数学(40524)
数学方法(39937)
(26151)
地方(23993)
(23198)
中国(23073)
(21117)
业经(20981)
农业(17926)
(16419)
贸易(16408)
环境(15935)
(15868)
理论(15153)
技术(14889)
(14728)
(14314)
(14296)
财务(14241)
财务管理(14211)
企业财务(13439)
(13037)
(11974)
机构
学院(327451)
大学(327038)
管理(133702)
(126120)
经济(123358)
理学(117570)
理学院(116241)
管理学(113889)
管理学院(113313)
研究(106427)
中国(76267)
科学(69600)
(68490)
(54458)
(53368)
业大(52257)
(51951)
中心(49478)
(48999)
研究所(48258)
财经(45033)
(44272)
师范(43811)
农业(41853)
北京(41690)
(41074)
(39871)
(37865)
经济学(37097)
师范大学(35692)
基金
项目(241638)
科学(190475)
基金(175535)
研究(173486)
(153712)
国家(152514)
科学基金(132105)
社会(108565)
社会科(102856)
社会科学(102826)
(96325)
基金项目(94654)
自然(88645)
自然科(86556)
自然科学(86533)
自然科学基金(84903)
(80161)
教育(79631)
资助(71598)
编号(70637)
重点(54281)
成果(54238)
(52218)
(51554)
(50083)
课题(47972)
创新(46770)
科研(46637)
大学(44576)
教育部(44525)
期刊
(129743)
经济(129743)
研究(88157)
中国(55771)
学报(53641)
科学(49328)
(47053)
管理(46658)
大学(40635)
(39838)
学学(38408)
教育(33765)
农业(33325)
技术(29726)
业经(22934)
(22314)
金融(22314)
财经(20330)
经济研究(20175)
资源(17779)
图书(17333)
(17241)
问题(16866)
(16792)
科技(16579)
技术经济(15389)
(15350)
理论(15272)
现代(14347)
实践(14238)
共检索到452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章鸿  段七零  
运用聚集分形模型,将近10年分为4个研究时间点,从时空距离探讨江苏全省及其3大区域的高等级景区系统的聚集分形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各区域景区系统均呈聚集态,且苏北和苏中的聚集程度高于苏南与全省;(2)各区域景区系统都在向均匀模式演变;(3)各区域景区系统基于时间距离的空间结构比基于空间距离的结构,更接近于均匀模式;(4)苏北与苏中各区域内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水平低于苏南与全省;(5)各区域景区系统基于时间距离的演变,快于本区域基于空间距离的演变速度。研究结论可为江苏景区空间的合理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元衡  王艳  
根据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模式,采用聚集分形方法对桂林市旅游景区在1973年、1997年和2007年的空间结构分组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桂林市市区组团和阳朔组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符合聚集分形模式,其中,市区组团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为从点状发展模式到聚集分形发展模式,阳朔组团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为从面状发展模式到聚集分形发展模式。而兴安组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不符合聚集分形发展模式,表现出多中心共同发展特征。研究对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指出桂林旅游发展格局现状和规划目标的差异。研究同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铭萍  周年兴  梁艳艳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面,而其空间结构差异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为优化旅游空间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方法对2001年和2010年的空间结构进行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表现为苏南地区旅游景点的发展模式由点状向面状扩展,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从苏北到苏南由点状发展模式向面状发展模式转变;(2)各个城市的旅游景区(点)具有聚集分形特征,且存在3种不同的类型,在相同类型中的各个城市旅游景区(点)聚集维数值在不同区间的变化也存在差异;(3)空间结构上表现为密度从中心旅游景点向周围腹地衰减的规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学军  丁登山  许志晖  林岚  
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随机聚集分形的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景区(点)系统的演化类似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得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机聚集分形结构,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上表现为不同的系统演化时段,空间结构上的向心性作用也有强弱之分,从系统的聚集中心向四周是景点密度衰减的。指出随机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是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自组织优化趋势的判据,同时提供了优化的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英杰  吴小根  张宏磊  蒋晨琛  于涛  曹瑛  
基于2001—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维度分析了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的发展阶段可分为稳步推进期(2001—2006年)、加快发展期(2007—2010年)、快速增长期(2011—2016年)三个阶段;景区类型不断丰富,但不同类型之间发展差异较大。(2)从空间维度看,江苏省水利风景区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分布格局,分布平均中心先自南向北迁移,后自北向南略有回归;市际尺度上呈集中分布的态势,但集中程度逐渐下降;空间关联上,景区分布整体上呈现一定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显著的区域包括H-H型、H-L型、L-H型三种类型,局部空间格局变化较大。(3)江苏省水利风景区时空演变主要受资源、交通、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剑  徐康宁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空间分布上有特定的规律,形成地区性聚集是绝大多数外资企业的归宿。在聚集的空间演化过程中,FDI呈现出扩散和聚集的不同历史特征。本文以江苏省FDI的历史数据为样本,分析FDI聚集过程的空间演化模式。加总的数据分析显示,FDI的空间分布经历了随机扩散—扩散向聚集转化—聚集的三个演化阶段;行业层面的进一步考察显示,传统行业由最初的聚集逐渐向扩散演化,而新兴行业则由最初的随机分布逐渐向聚集演化。回归分析证明,成本因素、聚集经济的外部性和路径依赖作用在空间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入境旅游的空间集中度高于国内旅游,CRn指标和HHI指数都有较大的差异。10年入境旅游的空间集中度和空间均衡度变化不大,反映出入境旅游的市场结构比较稳定;国内旅游的空间集中度和均衡度保持稳定,意味着江苏省国内旅游的市场已基本成熟。入境客流量的空间分布受最高级别旅游景点和区位条件的制约,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最高级别的旅游景点上;国内游客的空间分布受A级以上景点丰度和交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均衡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洁  常直杨  
本文以江苏省2014年4A级以上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Arc GIS空间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177个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类型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接待量和收入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高等级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数量分布密度最大的在环太湖旅游圈,且与区域交通便捷程度呈正相关;全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类别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集中性,地域特色鲜明;各地市的旅游经济、高等级景区的门票收入和经营收入排序不完全正相关,个别城市的高等级景区运营特色鲜明,经济指标突出。在此基础上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洁  常直杨  
本文以江苏省2014年4A级以上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Arc GIS空间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177个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类型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接待量和收入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高等级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数量分布密度最大的在环太湖旅游圈,且与区域交通便捷程度呈正相关;全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类别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集中性,地域特色鲜明;各地市的旅游经济、高等级景区的门票收入和经营收入排序不完全正相关,个别城市的高等级景区运营特色鲜明,经济指标突出。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影响江苏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接待量和收入空间分布的因素,并提出景区发展优化的方向和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丽敏  黄震方  周玮  方叶林  
以江苏省2001—2011年A级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维度对景区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江苏省景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低缓增长期(2001—2004年)与快速增长期(2005—2011年)两个阶段,表现出景区内部发展的非均质和景区间层级差异的显著性特征;空间维度上,景区集聚程度与其等级呈高度正相关,景区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扩散特征,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苏省A级景区时空演变的影响要素和动力机制,认为其主要包括经济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交通驱动力等外生动力以及资源驱动力、品牌驱动力、科技创新力等内生动力,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国中  
在"消费性聚集经济"视角下,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城市经济由"投资导向"转为"消费驱动",而且是吸引高端人力资本,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因素。通过现状比较、理论论证和实证检验三个层面,证明消费服务行业的聚集发展能够吸引高素质就业和居住人口,优化消费和投资环境,带动其他行业共同发展。因此,要实现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双向转型,必须重视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形成以消费聚集人才,以人才驱动创新的良性发展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皓然  吴群  
生态效率关乎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双重问题,要保证在实现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同时将环境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产物,成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的焦点。土地利用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生态,并从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方面影响土地生态效应,分析其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最小化土地利用成本,最大化土地生态价值。论文运用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将CO_2排放量作为生态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土地利用转型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4年江苏省13个城市在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生态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以期缓解经济快速增进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CO_2过度排放以及能源过度消耗,使得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生态低效率;2006—2014年江苏省总体平均生态效率值为0.827,若能够充分利用当前技术水平,资源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在平均意义上可以提高17%;江苏省生态效率变化区域差异明显,生态效率存在空间关联性和集聚效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地域不均衡性,纯技术进步是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规模变化的区域差异幅度最大,是构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皓然  吴群  
生态效率关乎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双重问题,要保证在实现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同时将环境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产物,成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的焦点。土地利用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生态,并从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方面影响土地生态效应,分析其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最小化土地利用成本,最大化土地生态价值。论文运用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将CO_2排放量作为生态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土地利用转型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金涛  陶凯俐  钱思航  朱志伟  
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1999年和2009年反映耕地集约利用状况指标进行定量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环太湖和近海的沿江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相对有所减弱;集约化特征南北分化明显,以太湖农区为代表的苏南地区,复种指数低、农用化学品投入少而经济产出率高,而淮北农区则复种指数高、农业化学化程度高、劳动密集。洪泽湖以东淮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化建设以及淮北地区较高的农用化学品投入强度等问题值得重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谢双玉  陈君子  裴星星  
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发展政策等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其空间结构具有等级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本文运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构建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将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发展模式、集聚发展模式、多中心发展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4种类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多分形特征明显,且处于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方向和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