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99)
- 2023(16931)
- 2022(14772)
- 2021(13588)
- 2020(11624)
- 2019(26657)
- 2018(26215)
- 2017(50679)
- 2016(27635)
- 2015(31001)
- 2014(30560)
- 2013(29796)
- 2012(27023)
- 2011(24109)
- 2010(23940)
- 2009(21613)
- 2008(20711)
- 2007(17720)
- 2006(15157)
- 2005(12555)
- 学科
- 济(106552)
- 经济(106440)
- 管理(76853)
- 业(73546)
- 企(60994)
- 企业(60994)
- 方法(54061)
- 数学(47913)
- 数学方法(47130)
- 农(28584)
- 中国(26055)
- 财(25816)
- 学(24182)
- 业经(23577)
- 地方(21735)
- 农业(19346)
- 贸(19237)
- 贸易(19230)
- 易(18645)
- 理论(18338)
- 技术(17377)
- 务(16980)
- 环境(16953)
- 财务(16896)
- 财务管理(16864)
- 制(16712)
- 和(16238)
- 企业财务(15935)
- 划(14763)
- 银(13776)
- 机构
- 学院(383253)
- 大学(382852)
- 管理(152384)
- 济(145522)
- 经济(142483)
- 理学(134370)
- 理学院(132823)
- 管理学(129860)
- 管理学院(129193)
- 研究(124300)
- 中国(89161)
- 科学(83152)
- 京(82051)
- 农(70018)
- 业大(65292)
- 财(62704)
- 所(62430)
- 研究所(58026)
- 中心(57333)
- 农业(55613)
- 江(53640)
- 财经(52100)
- 北京(50800)
- 范(49643)
- 师范(49004)
- 经(47675)
- 院(45559)
- 州(43671)
- 经济学(43343)
- 技术(42580)
- 基金
- 项目(279451)
- 科学(218560)
- 基金(202389)
- 研究(194825)
- 家(179835)
- 国家(178400)
- 科学基金(152961)
- 社会(121306)
- 社会科(115018)
- 社会科学(114986)
- 省(110277)
- 基金项目(108142)
- 自然(104335)
- 自然科(101986)
- 自然科学(101956)
- 自然科学基金(100090)
- 划(93898)
- 教育(90943)
- 资助(83913)
- 编号(78444)
- 重点(62980)
- 成果(60444)
- 部(59964)
- 发(58776)
- 创(58403)
- 科研(54548)
- 创新(54501)
- 课题(53990)
- 计划(53781)
- 大学(51378)
- 期刊
- 济(146329)
- 经济(146329)
- 研究(101007)
- 学报(69966)
- 中国(66760)
- 农(61822)
- 科学(61054)
- 管理(52993)
- 大学(52092)
- 学学(49470)
- 财(46447)
- 农业(43008)
- 教育(40823)
- 技术(34267)
- 融(25988)
- 金融(25988)
- 业经(25589)
- 经济研究(24173)
- 财经(23944)
- 业(22376)
- 经(20447)
- 科技(20120)
- 版(19499)
- 业大(19436)
- 问题(19371)
- 图书(18535)
- 统计(18302)
- 技术经济(18117)
- 资源(18062)
- 策(17163)
共检索到525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梅波 田茂再
本文利用时空模型对影响PM2.5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分别用全模型和简化模型刻画各个影响因素的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首先本文将影响PM2.5浓度的因素分为两类:相关污染气体浓度和气象条件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PM2.5浓度的影响大小。其次探讨了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影响的空间特征。文章选取北京市2015年35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数据和全年的气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气体、、对PM2.5浓度的直接影响为正,影响力依次递减,相反的作用显示为负,且影响力相对较弱。和主要通过直接影响,而主要通过与气象因素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梅波 田茂再
本文基于时空模型和非对称拉普拉斯分布提出一种新的时空分位回归模型。本文主要将空间域利用薄板回归样条展开,结合混合模型与样条之间的关系,得到分层贝叶斯分位回归模型。利用MCMC算法得到参数的后验分布,并对模型中系数的空间域进行预测。本文同时融合降秩近似的方法,简化了计算复杂度。区别于已有时空分位模型,本文考虑了协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非直接对时间或空间效应整体进行建模,有利于深入研究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测的空间域与真实的空间域十分接近,并在不同分位水平下,有效地估计了协变量影响的空间效应差异。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北京市PM2.5浓度的研究,分析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晏振 田茂再
文章利用分位回归方法分析北京市的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以及一氧化碳(CO)这四种空气污染物与PM2.5的影响关系。通过构建线性参数分位回归模型和单指标分位回归模型估计具体影响系数,结果显示这四种空气污染物对PM2.5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在高分位时比低分位的影响更为突出。通过实证知道,分位回归方法相对于均值回归更能够反映出数据的全貌,更全面确切地反映回归信息。
关键词:
分位回归 PM2.5 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栋 薛惠锋 张文宇 方铭
为解决PM2.5浓度预测中存在的精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相关分析、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果蝇优化算法、核极限学习机的在线PM2.5日浓度混合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关中地区五个地市,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均方根误差<6μg,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0.98,能够在日尺度下有效地预测PM2.5浓度,可以为当地开展空气污染预警和城市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实证考察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发展、建筑施工、汽车保有量、环境规制、产业集聚、技术进步、能源价格、对外开放、自然条件、生态建设等因素对PM2.5年平均浓度影响的区域空间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所有影响因素的估计系数符号与预期一致,大部分影响因素的估计系数统计量显著,其对PM2.5的影响程度在区域之间呈现空间差异,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环境规制、对外开放及空气流动性等因素对PM2.5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不大,均对雾霾减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因素对PM2.5的影响程度则呈现出一定的空间梯度分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实证考察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发展、建筑施工、汽车保有量、环境规制、产业集聚、技术进步、能源价格、对外开放、自然条件、生态建设等因素对PM2.5年平均浓度影响的区域空间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所有影响因素的估计系数符号与预期一致,大部分影响因素的估计系数统计量显著,其对PM2.5的影响程度在区域之间呈现空间差异,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环境规制、对外开放及空气流动性等因素对PM2.5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不大,均对雾霾减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因素对PM2.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政寰 金勇进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监测站网络设计方法。首先利用网格法找出了231个备选点的位置,其次利用GPD模型拟合了北京市主城区的17个PM2.5监测站数据分布的尾部特征,再利用SVR模型估计出231个备选点的参数估计值,最后通过生成各备选点的模拟值,并选择熵值最大的位置作为建立新监测站的位置。笔者将本文提出方法应用于北京市主城区17个PM2.5监测站2013年12月5日至2017年8月5日的数据后,挑选出了首都机场附近作为PM2.5新监测站的位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培志
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数据,使用人群搜索算法一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污染物浓度分别进行点预测和区间预测,并与常用的几个污染物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在点预测方面,该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模型;在区间预测方面,在显著性水平为0.1的情况下该模型区间预测覆盖率最高。整体来看,该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对中国京津冀地区的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婉莹 刘艳芳 刘耀林 安子豪 银超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最主要城市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当前微观尺度下空气监测点周围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取地形、污染源、人口、道路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景观格局6大类预测变量,其中城市景观格局选取边缘密度、连续度、形状指数、斑块平均面积、蔓延度、均匀度指数7个景观指数,运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所选取的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可以解释研究区PM2.5浓度的73.2%的变异,模型拟合较好;(2)影响PM2.5浓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建设用地、林地、草地与水体。微观尺度下城市各类型景观格局中连续度和形状指数对PM2.5影响显著,建设用地连续度越高,分布越集聚,PM2.5浓度越高;水体形状指数越小,形状越简单规则,越易降低PM2.5浓度;(3)城市整体景观格局中,景观聚集程度与景观多样性等因素对PM2.5浓度产生重要影响。减少景观内各类型斑块的离散分布,使各景观类型均匀分布于整体景观内,有助于降低PM2.5浓度。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大气防治与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晓红 江可申
文章基于2014—2015年中国161个城市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从年度、月度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PM2.5、AQI的时空分异特征,并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工业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市政公用设施等对PM2.5和AQI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雾霾污染程度减轻,向好的态势发展;PM2.5、AQI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PM2.5和AQI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城市PM2.5上升1%,将使本城市PM2.5浓度上升0.74%左右,相邻城市AQI上升1%,将使本城市AQI大约上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政寰 金勇进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PM2.5监测站最优化空间网络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GPD模型和最大稳定过程的。模型拟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边际分布,即GPD模型估计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最大稳定过程模型部分。我们把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北京市主城区的17个PM2.5监测站2013年12月5日至2017年8月5日的数据中,并利用ACLIC选择Schlather模型作为最大稳定过程模型进行分析。最终,在由网格方法得到的231个备选点中,选择了熵值最大的10个备选点作为新监测站的位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园 张永安
基于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与YM2. 5排放关系视角回答PM2.5排放源争议以及减排措施的有效性问题.文章基于2008-2014年季度数据.利用X-12-AR1MA方法分析YM2.5排放数据的季节性波动.并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PM2.5排放数据不存在稳定季节性和移动季节性特征;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是PM2.5排放的格兰杰原因;第二产业是PM2.5排放的长期主要来源.累计效应稳定在巧.短期波动对PM2.5排放产生较强促排效应.但在滞后3期出现抑排效应.表明减排措施存在滞后效应;第三产业长期为抑排效应.累计效应稳定在-3.但在滞后3期出现促排效应.表明存在PM2.5排放部门;方差分解结果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萍 甄辉
通过选择住宅地价影响因素并设定量化标准、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1997—2004年北京市住宅用地出让数据进行了统计及空间可视化分析,探索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性。发现北京市住宅地价多中心影响效应显现";生活质量型"较之"生活便利型"基础设施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更大;地铁与城市快速路对于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互补效应";土地面积对地面单价影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志华 郑睿臻 曾贤刚 邢光超
运用意愿调查法调查了北京市和南昌市居民对降低PM2.5年均浓度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北京居民愿意为降低PM2.5年均浓度的30%、45%和60%而平均每月支付71.60元、85.66元和94.31元;南昌居民仅愿意为降低30%和50%而平均每月支付31.43元和52.47元。运用Logit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北京居民对PM2.5相关后果的判断、南昌居民对PM2.5可控性的判断分别显著影响是否愿意支付。半对数多元逐步回归表明:影响北京居民支付意愿大小的因素较多,PM2.5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持续时间和风险可控性等均表现出显著影响;而显著影响南昌居民支付意愿大小的因素仅有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支付意愿 风险认知 风险态度 PM2.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淼 陈颖 丁康 马嘉 李运远
【目的】开展气传花粉浓度与植被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归纳总结不同花粉浓度阈值下植被空间结构,将其应用于植物群落设计及提升过程中,为北京市城市绿地设计、建造及改造提供数据支撑,对城市绿地空间环境的营造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方法】研究应用Durham花粉采集器于2021年04月03日-04月09日对北京市内92个采样点的气传花粉浓度进行监测,通过CART决策树算法对不同花粉浓度的植被空间进行分类,最终归纳总结出高、中、低3个花粉浓度阈值所对应的植被空间结构模式图。【结果】(1)乔木盖度是区别不同植被空间花粉浓度的主要控制指标,其与花粉浓度的关系并非单一线性,而是呈现一定波动性。当0.6980.777时,花粉浓度最大,预测值为285粒/(10~3_ mm~2);当0.60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