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0)
- 2023(12341)
- 2022(10567)
- 2021(9839)
- 2020(8527)
- 2019(19895)
- 2018(19728)
- 2017(38040)
- 2016(20583)
- 2015(23307)
- 2014(22876)
- 2013(22624)
- 2012(20735)
- 2011(18504)
- 2010(18058)
- 2009(16346)
- 2008(16030)
- 2007(13976)
- 2006(11569)
- 2005(9890)
- 学科
- 济(84447)
- 经济(84361)
- 管理(55602)
- 业(53597)
- 企(43005)
- 企业(43005)
- 方法(42304)
- 数学(38244)
- 数学方法(37775)
- 农(23128)
- 财(21716)
- 中国(19640)
- 地方(19285)
- 学(17080)
- 业经(16928)
- 农业(15525)
- 贸(15445)
- 贸易(15441)
- 易(14921)
- 务(13839)
- 财务(13796)
- 财务管理(13765)
- 制(13643)
- 企业财务(12976)
- 环境(12854)
- 和(12193)
- 技术(11948)
- 理论(11721)
- 银(11011)
- 银行(10981)
- 机构
- 学院(282740)
- 大学(282379)
- 济(114421)
- 经济(112069)
- 管理(111694)
- 理学(97562)
- 理学院(96432)
- 管理学(94605)
- 管理学院(94075)
- 研究(90614)
- 中国(68310)
- 京(59839)
- 科学(57795)
- 财(51176)
- 农(47893)
- 中心(44742)
- 所(44491)
- 业大(44183)
- 财经(41813)
- 江(41639)
- 研究所(40945)
- 经(38076)
- 农业(37857)
- 范(37179)
- 北京(36865)
- 师范(36793)
- 经济学(35375)
- 院(33439)
- 州(33004)
- 经济学院(32375)
- 基金
- 项目(201133)
- 科学(159038)
- 基金(147340)
- 研究(143477)
- 家(128896)
- 国家(127851)
- 科学基金(110785)
- 社会(91208)
- 社会科(86526)
- 社会科学(86503)
- 基金项目(79639)
- 省(78878)
- 自然(73870)
- 自然科(72157)
- 自然科学(72136)
- 自然科学基金(70845)
- 划(67036)
- 教育(66308)
- 资助(59569)
- 编号(57611)
- 重点(45414)
- 成果(44860)
- 部(44385)
- 发(43151)
- 创(41964)
- 科研(39722)
- 创新(39299)
- 课题(39133)
- 教育部(37958)
- 国家社会(37759)
- 期刊
- 济(116332)
- 经济(116332)
- 研究(75509)
- 中国(48878)
- 学报(44940)
- 科学(41525)
- 农(41171)
- 财(40747)
- 管理(37100)
- 大学(34013)
- 学学(32118)
- 农业(27994)
- 技术(25480)
- 教育(25460)
- 融(22054)
- 金融(22054)
- 财经(19663)
- 业经(19567)
- 经济研究(18555)
- 经(16847)
- 问题(16358)
- 业(15600)
- 资源(15077)
- 统计(14147)
- 版(13905)
- 技术经济(13805)
- 理论(13213)
- 策(12974)
- 图书(12933)
- 科技(12644)
共检索到396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雅琦 陈鹏
时空临近重复效应是犯罪活动的一种重要时空特征。为深入研究犯罪热点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论文以北京市内城六区2012—2014年抢劫案件为例,通过核密度估计、时空临近重复计算及定义时空临近重复案件链等方法分析了犯罪热点的案件构成,并从犯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对犯罪热点内的案件特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内城六区的抢劫案件存在有"a""b""c"三个主要的空间热点,并且热点内的大部分案件均具有显著的时空临近重复效应;其中热点"a"位于双井、劲松一带,热点"c"位于南四环大红门桥一带,且2个热点内案件的犯罪人特征在一致性程度上高于环境类特征,表明热点的形成源于犯罪人在热点区域内重复作案的可能性较大;而热点"b"位于东南三环的分钟寺地区,热点内案件的环境类特征在一致性程度上高于犯罪人特征,表明该热点的形成为不同犯罪人在热点区域内集中作案的可能性较高。研究对警务部门开展针对性的犯罪打击和防控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冠宇 陈鹏
当前,学界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模式、关系结构等方面对共同犯罪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缺少对犯罪人地域关系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根据北京市2005、2010、2014年街头诈骗案件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原理构建了基于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模型,并利用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参与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14年间,参与北京市共同犯罪的犯罪人籍贯地域的空间分布逐渐集中,并形成了以华北地区为主、多个地域中心并存的格局;犯罪人的地域关系网络小世界效应逐渐增强,并从幂律分布模式向指数分布模式发展;参与共同犯罪的犯罪人群中,北京籍犯罪人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而河北籍犯罪人的影响力逐渐上升;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的凝聚子群结构逐渐发生两极分化,出现了少数共同犯罪关系异常密切的犯罪人地域子群结构。针对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形成及演化的原因,论文从外来人口社会关系重构与亚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对进一步开展犯罪人的共同犯罪关系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石拓 张俊辉
盗窃犯罪的高发低破一直是困扰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问题,探究空间区域内的发案规律和特点对于盗窃犯罪的打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时空角度出发,以盗窃案件发案数据为基础,首先对时间序列的发案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实现稀疏矩阵的问题优化,再通过K-means聚类法对犯罪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最终在形成的分异格局下深入分析发案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辖区派出所盗窃犯罪空间划分为5类,其中发案热点空间多为人口结构变化性大、人员流动性强、城乡环境交织复杂的区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全世文 曾寅初
本文在171例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判决材料基础上,从时空趋势、犯罪主体、食品对象和犯罪危害4个维度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特征。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案率与侦破率快速上升;食品安全犯罪具有地区分布不平衡特征,表现为中部高、西部低;犯罪主体主要是中小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肉禽类犯罪约占食品安全犯罪总数的60%,绝大多数食品安全犯罪都产生了违法收益。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犯罪 刑事案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冬平 柳林 陈建国 肖露子 宋广文 徐冲
作案地选择是犯罪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已有的重复作案地选择的研究表明,犯罪者"前案件"作案地选择对他们"后案件"作案地选择具有影响,但以往研究关注的是先前的犯罪时间和地点对其后续作案地选择的影响,仍未检验犯罪者在"前案件"中犯罪经历的具体作用。因此,论文以中国东南沿海ZG市为例,利用街头抢劫者的抓捕数据和混合Logit模型,聚焦探析街头抢劫者先前的个体犯罪经历对他们随后的作案地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街头抢劫者在"前案件"中的犯罪间隔、犯罪出行和当场被捕等个体犯罪经历对其"后案件"作案地选择具有强烈的影响,即"前后案件"的犯罪间隔越临近、"前案件"犯罪出行距离越短,以及"前案件"未当场被捕,则大大增加了街头抢劫者返回到先前抢劫区域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并通过警察访谈和结合理论分析,发现"前案件"未当场被捕是由犯罪者当场被捕的恐惧感、警察特殊的干预方式,以及社会凝聚力和犯罪防控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研究结论可为警务部门的"事前防控"与"主动处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延吉 朱春武 秦波
既有犯罪地理研究存在"重犯罪数量、轻犯罪危害""多横向分析、少纵向分析""求本地影响、弃空间依赖"等局限。为此,论文利用2012—2017年北京刑事案件、兴趣点、道路网等3期面板数据,以个案刑罚结果衡量其社会危害性,探究犯罪发生数量与危害程度的空间结构,厘清建成环境对两者的影响异同。研究表明:①犯罪数量与危害均呈集中集聚格局,但犯罪危害的集中程度高于数量、集聚程度低于数量、稳定程度相对偏弱。②如防卫空间理论所言,高强度土地利用、多样化城市功能、通达的次干道支路网、邻近诱发地都对犯罪数量和危害发挥正向作用,后者所受影响更大。③建成环境的上述影响大多存在空间依赖,3D维度和商业场所具有集聚溢出效应,管制较严的教育科研机构、公园广场、旅馆、公交站、停车场、居民区表现出内低外高式的空间竞争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熠孟 李卫红 王昕
毒品犯罪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犯罪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已有文献对毒品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由于数据的局限性,较少从微观尺度对毒品犯罪热点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论文以SZ市NH、DM街道内社区为例,基于毒品犯罪案件数据,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时空扫描识别毒品犯罪时空热点分布,结合用地类型、动态人流量等数据定量分析毒品犯罪案件的时空分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①毒品犯罪主要分布在商业发达地区和城中村地区,且城中村的毒品犯罪时空热点分布的起始时间较商业发达地区更早,影响范围也更大;②毒品犯罪在不同用地类型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住宿旅游娱乐""商业百货批发零售""餐饮经营服务品牌"3类用地类型与毒品犯罪具有高度相关性;③人流量高热区的面积占比与毒品犯罪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高热区面积占比大于5%或为0时,能够抑制毒品犯罪的发生;高热区面积占比在0~5%之间,能够促进毒品犯罪的发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伟力
以兴趣点数据为切入点研究中、微观尺度下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空间功能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聚散规律。中观尺度下,研究兴趣点点密度分布、城市功能聚合和扩散的演化行为以及区县中心的定位方法,并通过兴趣点分类聚集识别行业聚集子区。微观尺度下,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街角具有较强的局部聚集效应和中心引力,街角的兴趣点分类分布体现出了明显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优势街角的定位也为识别核心街区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以北京为例,不同层面的城市兴趣点结构空间分析证实,兴趣点有良好的城市形态表征能力,是探索城市功能结构的聚散规律和空间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新 姜广辉 张瑞娟 马雯秋 周涛
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活力-组织-弹性-功能"理论,以网格作为评价单元,评价了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利用MoRan指数测度了全局和局部的空间分异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且相对稳定,1993、2011年平原区健康状况平均值分别为0.53和0.51,而丘陵山区则为0.62和0.65,丘陵山区显著优于平原地区。健康状况空间集聚程度增强,1993—2011年间平原区和丘陵山区的MoRan指数分别由0.49和0.41升为0.61和0.46,表明平原病态区域集聚程度增加,而丘陵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作为北京市的应急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当前平谷区...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 PSR模型 平谷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高程、坡度信息,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系统分析平谷区1993—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及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资源优化布局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①1993—2008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大幅度增加;②坡度、高程及地形位对平谷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时空变化有着重要影响。③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低地形位区间,草地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中地形位区间,林地、未利用地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中高地形位区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随着地形位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齐永华 张凤荣 吕昌河
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和强度不仅反映了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3年的116个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城市郊区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预期收益不同,农户在各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质量、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在劳动力质量和数量投入方面,根据建立的劳动力质量投入模型进行计算,平谷区农户劳动力质量投入水平非农产业要高于农业产业,经济作物要高于大田作物,具体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非农产业、其他经济作物、畜牧业、菜地、果园、大田作物,同时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在农业内部从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的趋势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楠
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游客的旅游动机对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北京入境韩国游客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旅游动机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因子分析萃取出四个旅华韩国游客的文化旅游动机因子(便利与信赖、物价与基础设施、节庆与信息、文化遗迹);聚类分析将旅华韩国游客分为四类,方差分析检验出旅华韩国游客文化旅游的差异性,在游客旅游行为方面:来华旅游次数、旅游形态、住宿环境、旅游目的、滞留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旅游信息来源的差异则不明显;在旅华韩国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婚姻状况、月收入两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其他方面的差异则不明显。最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郝利 覃多贵 钟春艳 张斌
高端农业是以生产高端农产品、满足高端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本文将农产品分为一般性农产品和特殊农产品,并以我国首都——北京市高端群体为研究对象,设计调研问卷,研究农产品的需求特征,对产地变化、销售渠道、消费偏好等需求特征进行分析,为探索高端农业创新发展路径及高端农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端农产品 市场需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新宇 陈鹏
为了分析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入室盗窃犯罪热点带来的影响,论文收集了北京市2020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和2019年同一时期的入室盗窃案件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PAI(predictive accuracy index)指数等方法比较了疫情防控前后犯罪热点的变化,从路网密度、POI多样性等环境特征以及发案地点、重复作案等角度对发生明显变化的犯罪热点的环境特征和案件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疫情防控措施对犯罪热点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疫情发生后,北京市主城区内的入室盗窃类案件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一级响应期间的日均发案量较2019年同一时期降幅达66.8%;(2) 2019年出现的8个主要犯罪热点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呈现出明显衰减现象,其中5个热点基本消失,3个热点有所减弱;(3)出现衰减的热点普遍具有交通便利性好、要素多样性高、发案地点集中、犯罪人重复作案明显等特点;(4)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的居家隔离和社交限制等措施对犯罪人的作案机会形成压缩、公共场所的实名查验对犯罪人的匿名性形成削弱是疫情期间犯罪数量下降和热点效应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犯罪预防和警力资源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强 吕光明
采用IPAT模型框架及岭回归技术,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人口、经济增长、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等因素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1)北京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不是倒U型的,两者之间近似为线性负相关关系;(2)北京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负向效应明显超过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正向效应;(3)在人口因素中,城镇人口的相对增加是生态环境压力减轻的重要原因;(4)在经济结构因素中,工业中"两高一资"行业是导致环境压力增大的最直接根源,因此不能仅仅依靠单纯发展第三产业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关键词:
生态环境 IPAT 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