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8)
- 2023(14250)
- 2022(12049)
- 2021(11134)
- 2020(9267)
- 2019(20756)
- 2018(20195)
- 2017(38401)
- 2016(20534)
- 2015(22714)
- 2014(22069)
- 2013(21676)
- 2012(19733)
- 2011(17355)
- 2010(16753)
- 2009(14956)
- 2008(14158)
- 2007(11735)
- 2006(9856)
- 2005(7569)
- 学科
- 济(80022)
- 经济(79933)
- 业(53961)
- 管理(53011)
- 企(40606)
- 企业(40606)
- 方法(38764)
- 数学(33558)
- 数学方法(33111)
- 农(32092)
- 农业(21676)
- 业经(20252)
- 财(20052)
- 中国(19602)
- 地方(16717)
- 学(15787)
- 贸(14371)
- 贸易(14367)
- 易(13976)
- 制(13222)
- 环境(12511)
- 务(12218)
- 财务(12185)
- 财务管理(12161)
- 理论(12105)
- 技术(11862)
- 企业财务(11463)
- 和(11172)
- 发(10602)
- 产业(10180)
- 机构
- 学院(279253)
- 大学(274664)
- 管理(109318)
- 济(107543)
- 经济(105325)
- 理学(96426)
- 理学院(95309)
- 管理学(93522)
- 管理学院(92990)
- 研究(89367)
- 中国(65890)
- 科学(58425)
- 农(56207)
- 京(55939)
- 业大(47662)
- 财(46407)
- 农业(43592)
- 所(43144)
- 中心(43039)
- 研究所(40096)
- 江(39769)
- 财经(38512)
- 范(37810)
- 师范(37321)
- 经(35276)
- 北京(33533)
- 院(33259)
- 经济学(32633)
- 州(31649)
- 师范大学(30170)
- 基金
- 项目(206892)
- 科学(162973)
- 基金(151432)
- 研究(145621)
- 家(134646)
- 国家(133468)
- 科学基金(114634)
- 社会(94716)
- 社会科(89665)
- 社会科学(89647)
- 省(82378)
- 基金项目(82046)
- 自然(76319)
- 自然科(74517)
- 自然科学(74496)
- 自然科学基金(73146)
- 划(69366)
- 教育(66290)
- 资助(59835)
- 编号(57612)
- 重点(46374)
- 发(44862)
- 部(44563)
- 创(43572)
- 成果(43219)
- 创新(40638)
- 科研(40519)
- 国家社会(39673)
- 计划(39291)
- 课题(38811)
- 期刊
- 济(111349)
- 经济(111349)
- 研究(69498)
- 农(54404)
- 学报(49115)
- 中国(48204)
- 科学(45164)
- 大学(37331)
- 农业(36533)
- 学学(35744)
- 管理(35309)
- 财(34974)
- 教育(23823)
- 业经(22938)
- 技术(22036)
- 融(20137)
- 金融(20137)
- 业(17835)
- 财经(17372)
- 经济研究(16699)
- 版(16088)
- 问题(15891)
- 经(14943)
- 资源(14841)
- 科技(13862)
- 业大(13745)
- 商业(12335)
- 农业大学(11794)
- 刊(11788)
- 统计(11428)
共检索到381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松 张捷 唐文跃 杨效忠 蒋志杰
古村落旅游开发成功与否与接待地社区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识别社区中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最小化潜在的消极影响和最大化全体村民的支持程度。本文以皖南古村落为案例,在调查居民旅游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皖南古村落旅游地居民划分为热爱者、矛盾支持者、理性支持者、中立者和反对者五种类型。与国内已有的居民类型结果相比,本研究结果中理性支持者由2003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30%,并出现了6.2%的反对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从开始的狂热冲动逐渐向理性、成熟转化,当地社区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力逐步凸显,可以看出当地居民中"社区导向"的趋势日益显现。
关键词:
居民感知 聚类分析 皖南古村落 社区导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卢松 张捷
在市场需求与政府战略双重导向的推动下,古村落正日益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地类型。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案例,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采用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矩阵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古村落居民的社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古村落旅游社区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分析结果表明:(1)住房条件、经济收入水平、学校教育、村民参与事务管理状况、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是古村落社区建设与发展中急需改进的因素,也是未来工作中的重点建设方向;(2)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村内环境卫生、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消防设施、医疗服务等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松 陈思屹 潘蕙
进入21世纪,全国掀起了古村落旅游热潮,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寻求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探索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学术界和业界的共同任务。本文在库(Ko)构建的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展开了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的评估模型及其实证研究。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评估模型包括人文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部分,其中人文系统包括社会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古建筑保护状况、社会政策、旅游服务与质量等5个维度,生态系统包括总体环境感知、生态系统质量、环境政策与管理水平等3个维度,总共有32个具体量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栋栋,陆林
在对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古村落型旅游地的土地利用特点,即整体性、不可变更性、总量有限性和收益较高;并分析了旅游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就应该注意的问题给出对策。
关键词:
旅游地 土地利用 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业臣 卢松 余伶莲 黄薇薇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案例地,采用因子分析及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宏村旅游移民微观迁移动机的结构、强度及相关人群差异。研究发现:(1)宏村旅游移民男女各半,迁出地多半为省外,年龄以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为主,文化程度较高,收入偏低,一半以上的人收入在3000元以内,迁移时间较短,迁移途径多为亲友推荐,本地归属感较低。(2)宏村旅游移民微观迁移动机由旅游地吸引、经济收益、职业避风港、社会资本、追求生活方式五种动力驱动。(3)宏村旅游移民迁移动机强度依次为旅游地吸引、经济收益、社会资本、追求生活方式、职业避风港。(4)不同性别、来源地、文化程度、职业、之前旅游次数的旅游移民迁移动机具有明显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庄晓平 尹书华 孙艺萌
政府信任是政治学、社会学新兴的研究领域,旅游研究对此鲜有涉及。文章以旅游地居民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标,借鉴了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从政府信任的制度理论、文化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3种理论视角,构建了6个理论假设维度。以广东省开平市自力村、马降龙村、锦江里村3个村落为研究案例地,展开实证调研,运用SmartPLS 3.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绩效、居民决策权、人际信任、文化价值观和感知利益对政府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成本对政府信任影响不显著;且政府绩效与人际信任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文化价值观,最后是居民决策权和感知利益。研究为旅游地政府的善政良治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地居民 政府信任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海萍 王燕华 李经龙
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均衡关系一直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旅游开发历程、现状深入的调查,对西递、宏村两种旅游开发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影响做了比较,指出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实施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Commun ity-BacedDevelopm ent)的同时融入企业经营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探索适宜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
古村落 社区参与 西递 宏村 开发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卫华 赵振斌 李艳花
本文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了居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感知态度及差异,探讨了有关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旅游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分析了党家村旅游开发的现状,认为目前党家村的旅游开发处于良好的状态,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和旅游者持欢迎态度,处于融洽阶段。
关键词:
古村落 居民 旅游影响 感知 差异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超凡 金露
古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尝试提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探索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
古村落 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诸葛八卦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生东
古村落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旅游景点,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旅游者的进和原住居民的退,使古村落面临过度商业化与空心化的困境。运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为案例,分析了古村落空间的演化轨迹,结合村落遗产旅游从物质景观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农业遗产的开发历程,提出了村落遗产旅游的共生整体开发模式。并认为留住村落原住居民,合理分配相关者利益,活态保护村落整体遗产是村落遗产旅游共生整体开发的保障。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古村落 遗产旅游 整体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佼佼 郭英之
研究探索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路径,为促进以人为本的乡村旅游发展和高质量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思路。文章综合质性与定量方法,采用扎根理论、量化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索多变量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包含3大维度,最终可提炼包含10个题项的测量量表。(2)在地方归属、地方依恋、感知权力、旅游知识、居民参与和经济依赖6个影响因素中,单项要素中的居民参与和地方依恋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但都不能构成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的充要条件,必须通过组合路径发挥作用。(3)在形成的64种路径组合中,有10个充分性条件路径组合能有效影响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4)10条路径组合共产生了3大类解释力由高到低的逻辑,依次为情感参与逻辑、认知实用逻辑和经济理性逻辑。(5)旅游地居民参与和地方依恋在关键路径中扮演核心作用,对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地居民来说,其积极情感的生成超越经济要素的满足,更需优化参与机制和提升情感联系。(6)乡村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的生成不依赖单一要素,管理方要因地制宜选择组合路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邵秀英 李静
古村落旅游地是以保存完整的村落为显性吸引物,以原住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形成的民俗文化为支撑,并与自然景观和谐依存而构成的原生态旅游地。因其吸引物及其赋存条件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旅游环境结构的特殊性,进而对旅游地项目的选择与开发管理模式产生影响。本文以山西碛口古镇为例,对古村落旅游地环境评价指标的构建以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旅游环境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乾 郭静静
古村落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但对其旅游竞争力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社区参与型古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熵法等确定主要的旅游评价指标并获得其贡献指数,从游客感知、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发展经济环境基础和旅游地环境四个不同角度综合地对古村落旅游竞争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乌镇和平遥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分等方法获得主要旅游评价指标数据,从游客角度和专家角度对旅游竞争力作出综合评价,并通过两地竞争力指标得分情况的对比,为其旅游产业进一步保护与开发提供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忠 刘家明 柴达
古村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生态化的记忆,以"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后沟古村的文化生态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提出了古村旅游发展要以文化生态为切入点,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保护文化生态原真性以及重视文化生态理念,深入进行物态化、制度化和意态化"三态"文化的活化利用。
关键词:
文化生态 古村落旅游 后沟古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文跃
旅游开发背景下我国古村落保护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本文以江西婺源古村落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定量研究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对其迁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居民对古村落的地方依赖是形成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的重要因素,而居民的情感因素在古村落保护中有着比功能因素更大的影响作用;居民对古村落的地方依赖是居民迁居的阻力因素,而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是迁居的推力因素,而且情感依恋的推力作用大于地方依赖的阻力作用。不管是对于增强居民的古村落保护意识,还是提高居民对迁居政策的支持度,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可为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管...
关键词:
古村落 居民 地方依恋 迁居意愿 婺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研究——以曲阜为例
基于旅游者感知的世界文化遗产吸引力研究——以泰山为例
符号化运作: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湖北武当山为例
旅游业驱动下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地城镇化响应机制——以平遥古城为例
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粤北古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河源苏家围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演变分异——以哈尼梯田为例
社区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居民感知及其影响——以广西桂林龙脊平安寨为例
世界遗产旅游地社区居民利益诉求空间分异——以天山大峡谷为例
基于活动偏好市场细分的旅游产品谱系开发——以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驱动型城镇化研究——基于山西平遥古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