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8)
2023(10263)
2022(8674)
2021(8143)
2020(6897)
2019(15661)
2018(15312)
2017(29657)
2016(15734)
2015(17469)
2014(17320)
2013(16370)
2012(14576)
2011(12751)
2010(12386)
2009(10978)
2008(10075)
2007(8312)
2006(6862)
2005(5402)
作者
(40955)
(34165)
(33921)
(32334)
(21559)
(16202)
(15467)
(13442)
(13103)
(11869)
(11766)
(11328)
(10769)
(10500)
(10249)
(10224)
(10187)
(10166)
(9836)
(9835)
(8202)
(8178)
(8143)
(7995)
(7733)
(7460)
(7317)
(7260)
(6818)
(6733)
学科
(59279)
经济(59210)
管理(43991)
(39355)
(32593)
企业(32593)
方法(30721)
数学(26603)
数学方法(26199)
(15959)
(15878)
中国(14631)
业经(12987)
理论(11219)
(11122)
(11059)
地方(10987)
农业(10733)
(10137)
财务(10089)
财务管理(10066)
企业财务(9530)
(9419)
贸易(9416)
(9193)
(9158)
技术(9140)
环境(9056)
(8788)
(8293)
机构
学院(207334)
大学(204892)
管理(83789)
(80770)
经济(79101)
理学(73363)
理学院(72597)
管理学(71213)
管理学院(70805)
研究(63425)
中国(46725)
(41534)
科学(38725)
(37192)
中心(31040)
(30641)
财经(30588)
业大(29978)
(29397)
(28689)
(28478)
师范(28145)
(28006)
研究所(26403)
经济学(24933)
北京(24848)
(24337)
农业(23966)
(23328)
财经大学(23025)
基金
项目(151753)
科学(121425)
基金(111740)
研究(111675)
(97007)
国家(96228)
科学基金(84517)
社会(72463)
社会科(68773)
社会科学(68759)
(59894)
基金项目(59855)
自然(54702)
自然科(53476)
自然科学(53461)
教育(52489)
自然科学基金(52484)
(50440)
资助(45156)
编号(44934)
成果(34503)
重点(33861)
(33697)
(32534)
(32151)
国家社会(30563)
课题(30489)
创新(29960)
科研(29627)
教育部(29455)
期刊
(80649)
经济(80649)
研究(53943)
中国(35418)
学报(30093)
(29141)
管理(29120)
科学(28702)
(26825)
大学(23912)
学学(22697)
教育(22558)
技术(19136)
农业(18618)
业经(15185)
财经(14225)
(14134)
金融(14134)
经济研究(12973)
(12283)
问题(11054)
(10138)
统计(10000)
(9839)
科技(9492)
(9364)
(9337)
商业(9276)
资源(9043)
财会(8917)
共检索到283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建峰  王桂玉  张晓萍  
旅游体验是主观、琐碎和肤浅的吗?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旅游规划形式与内容的反思,指出4种旅游规划思想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艺术途径重视旅游资源的感官与形式属性,关注旅游审美愉悦,但也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市场途径强调旅游产品创新,但往往因为对旅游体验的过度包容而导致不负责任的规划行为;生态途径倡导旅游环境被"如其所是"地欣赏,但由于文化规律的难以把握,规划中可能会涉及诸多伦理问题;伦理途径认为旅游规划不仅要解决旅游环境如何欣赏的问题,还要涉及到它为何这样欣赏,后者是难点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工作应积极吸纳不同规划思想的精华,规避其存在的潜在问题,保持规划工作的连续性、本真性、功能性与伦理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淑梅  倪维秋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即体验旅游能够使游客获得满足感、轻逸感和快乐感。这种体验思维对旅游规划设计者的设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旅游规划的体验化设计要以差异性、参与性、真实性和挑战性为原则,从鲜明的主题、通过体验来强化主题、淘汰消极印象、利用旅游纪念品和整合多种感官刺激五个方面来进行体验化设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小安  魏诗华  
旅游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设计 ,是把通用商业分析和商业过程创造的方法创新地运用于旅游规划设计实践中所产生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旅游情景规划主要包括内容规划、功能规划、空间规划和时间规划等内容 ,项目体验设计存在从直接体验出发和从功能出发两个角度。通过旅游情景规划与体验设计 ,规划设计者要全方位地为旅游者创造出全身心的感受 ,并追求差异 ,产生特色 ,最终达到提高项目和景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才  卢昌崇  
作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旅游体验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从不同的视角加以诠释。文章从认同角度对旅游体验中的认同(成分)加以诠释,指出在旅游体验中认同呈现出多种形态,从外在的目的地认同,到对旅游者角色认同,再到文化认同,最后到自我认同,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通过各种形态的认同,旅游体验才能彰显其独特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邓曾  游旺  
由于产业链的概念不清与旅游定义不明确,"旅游产业"的边界也因此十分模糊。本文从"旅游体验是旅游现象的硬核"的视角出发,根据新兴产业的模块化特征,围绕旅游体验的生产与服务供给,分析旅游产业价值链的结构与特点,并据此分析旅游产业的边界及其划分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咏   李冬花   符琳蓉   侯颖   陆林  
红色教育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方向。文章基于安徽省金寨县的实地调研,构建以仪式感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以信仰、场所为自变量,以转变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结果显示:1)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通过游客个体基于变革性旅游体验而形成的积极转变而实现;2)信仰和场所不是转变发生的直接原因,心理、行为、信念的转变发生是仪式感与满意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3)仪式感和满意度在转变的实现过程中具有多重中介作用,这既表现在信仰与场所对转变影响之间的单独中介效应中,也在信仰/场所→仪式感→满意度→转变的链式作用路径中得到体现。文章最后提出,深耕红色文化内涵、改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供给、提升游客满意度、推进“互联网+”等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等发展措施,为红色资源利用、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传统发扬以及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龙江智  
自从马里奥蒂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迄今已近百年 ,学术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 ,依然呈现“诸家学说 ,百花齐放”的局面 ,严重影响了旅游学科的建构和旅游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理性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途径来理解旅游的本质 ,并由此认为旅游研究应采纳从心理学视角进去 ,从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视角出来 ,整个研究的切入点应该是旅游体验。也就是说 ,旅游研究应该以体验作为基本视角。最后 ,本文以此为根基 ,构筑了旅游学科的基本框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理玲  
《体验式乡村旅游规划》一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9年4月出版,张善峰著。全书分为5个章节,第一章:研究背景、体验含义的分析、乡村旅游概念和内涵的分析与界定;第二章:体验式乡村旅游规划的内涵、目标和原则的提出;第三章:体验式乡村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和核心理论;第四章:体验式乡村旅游规划的方法;第五章:体验式乡村旅游规划的评价和调控。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旅游产品,它为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的内容,满足我国居民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师守祥  
国标《旅游规划通则》是一个"早产儿",存在重大缺陷。首先是缺乏理论支撑,国标的指导思想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体制烙印,也没有可供依托的技术体系。其次,从实践层面看,国标中的绝大多数要求是无法完成的,也脱离我国旅游规划多头管理的现行体制,导致旅游规划的执行效果不佳。再次,从实施的结果看,国标既没能推动旅游规划事业的发展,也没有造就一支旅游规划人才队伍。因此,需要对其中的旅游规划指导思想、定位、目标、内容、技术指标、可实现性等进行系统的讨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丹  
文章提出旅游体验当中存在两大类关系:"人—物"关系和"人—人"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人—物"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大量文献,而关于"人—人"关系的研究则不那么受到重视。文章指出,旅游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研究是旅游体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视角和问题域。在"人—人"关系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更多是围绕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和旅游者与旅游业服务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而对于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却少有见到,事实上,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关系的质量对旅游者体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文章重点讨论了旅游者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本文从旅游体验和体验经济两个方面的理论综述和进展追踪出发,提出了基于该两方面理论具体到体验塑造实践的应用。文章总结了旅游体验的分类、概念化发展、真实性、体验质量、体验管理等问题。基于对体验分类的理论分析,提出了通过主体体验化和支撑主题化的旅游体验塑造途径;基于考察体验的影响逻辑,提出了改善体验质量的方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潘海颖  
旅游体验的审美体系是建立在人本基础上的。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旅游体验具有主体性、浸入性、互动性和不确定性,其核心价值在于审美。旅游体验造就了审美的人、完整的人。旅游审美体验是旅游者在情境互动之中,追求审美存在和生命创造的强烈内心感受。文章从旅游体验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三个层面展开。旅游体验充满着人在旅途的跨文化审美意蕴,它是为了探寻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并借由想象获得存在的真实和生命的沉醉。旅游体验体认的是人与物化、神与物契的审美情怀,高扬的是生生之德的审美境界。旅游体验中所体现的审美精神是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观赏者出现的旅游者,在旅游及游戏的三元结构(游戏者-游戏-观赏者)中更具有一种方法论上的优先性。以上观念的提出为旅游体验阐释框架的建构提供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思晴  吕婷  
作为新兴的云旅游形式,旅游直播正不断扩展人们旅游体验的外延。旅游直播在线评论为观众提供了利于提升沉浸感的即时互动渠道,但也会影响人们视觉注意分布和个体体验。基于此,文章以自然景观型旅游直播为研究对象,结合眼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从主客观层面探究在线评论对观众在旅游直播中关注度及主观体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景观型的旅游直播中,评论的存在会显著增加观众对景观内容的回顾次数,提高观众对景观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在观众主观体验感知上,受评论内容刺激的影响,评论的存在会显著降低观众对主播讲解和直播画面质量的主观体验感知,但积极评论内容能正向引导观众,从而显著提高观众对景区的体验感知。由此,文章也为旅游直播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