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1)
- 2023(15419)
- 2022(13486)
- 2021(12769)
- 2020(10584)
- 2019(24238)
- 2018(24018)
- 2017(45387)
- 2016(24312)
- 2015(27210)
- 2014(26456)
- 2013(25489)
- 2012(22956)
- 2011(20400)
- 2010(20055)
- 2009(18121)
- 2008(16888)
- 2007(14133)
- 2006(11902)
- 2005(9757)
- 学科
- 济(91126)
- 经济(91027)
- 管理(69365)
- 业(63642)
- 企(53803)
- 企业(53803)
- 方法(45063)
- 数学(39362)
- 数学方法(38806)
- 农(23994)
- 财(23182)
- 中国(22993)
- 学(20627)
- 业经(20567)
- 地方(16999)
- 理论(16466)
- 贸(16344)
- 贸易(16337)
- 农业(16054)
- 易(15872)
- 务(15339)
- 和(15284)
- 财务(15265)
- 财务管理(15234)
- 环境(14761)
- 制(14641)
- 技术(14525)
- 企业财务(14377)
- 教育(13157)
- 划(13091)
- 机构
- 学院(327785)
- 大学(327446)
- 管理(132140)
- 济(125287)
- 经济(122584)
- 理学(116182)
- 理学院(114960)
- 管理学(112729)
- 管理学院(112156)
- 研究(102340)
- 中国(74122)
- 京(67414)
- 科学(65415)
- 财(55772)
- 业大(49922)
- 农(49773)
- 所(48858)
- 中心(47314)
- 财经(46160)
- 研究所(45147)
- 江(44612)
- 范(43941)
- 师范(43519)
- 经(42237)
- 北京(41436)
- 农业(39153)
- 院(38127)
- 经济学(37676)
- 州(36681)
- 技术(35535)
- 基金
- 项目(237705)
- 科学(187367)
- 研究(174368)
- 基金(172567)
- 家(149771)
- 国家(148533)
- 科学基金(128903)
- 社会(109103)
- 社会科(103203)
- 社会科学(103178)
- 省(93458)
- 基金项目(92073)
- 自然(84909)
- 自然科(82841)
- 自然科学(82820)
- 教育(81500)
- 自然科学基金(81275)
- 划(78320)
- 编号(72163)
- 资助(70142)
- 成果(56648)
- 重点(52929)
- 部(51849)
- 创(49913)
- 发(49895)
- 课题(48602)
- 创新(46472)
- 科研(46007)
- 大学(45037)
- 教育部(44948)
- 期刊
- 济(128666)
- 经济(128666)
- 研究(89899)
- 中国(54408)
- 学报(52281)
- 科学(47516)
- 管理(46663)
- 农(44610)
- 财(42152)
- 大学(39882)
- 教育(38720)
- 学学(37613)
- 农业(31356)
- 技术(29238)
- 业经(23080)
- 融(22332)
- 金融(22332)
- 经济研究(21498)
- 财经(21444)
- 经(18314)
- 图书(17348)
- 问题(16327)
- 科技(16154)
- 版(15608)
- 业(15446)
- 理论(15320)
- 技术经济(14722)
- 商业(14674)
- 实践(14182)
- 践(14182)
共检索到448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梓萌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是马克思在现实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后提出来的。这一观点提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旧自然观中的精华部分并剔除了其中不科学的观点,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在唯物主义范畴中的深刻考察。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了科学方法上的指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睢党臣 胡宜
马克思的自然观认为,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的角度,可以通过人的物化劳动即资本和技术弱化资源约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的角度,应注重自然资源的占有、分配、使用等关系,既要注重不同部门的横向资源分配,也要注重部门内部的纵向资源分配。通过建立内生资源增长模型,合理安排资源分配制度和促进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及保持合理的人口增长速度能够削弱由资源引发的增长阻力,实现人、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观 资源约束 增长阻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建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当代生态问题、探讨解决生态危机途径的一种思想流派,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从1956年6月阿格尔首次提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以来,日本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日本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进行了研究:由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而生发的"自然危机生产关系说"、由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而生发的"自然有机论"思想、由对生态价值主体的探讨而生发的"自然环境伦理"思想、由对"循环"和"共生"的关注而生发的自然民生思想、由对权力变迁的文化体认而...
关键词:
日本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莲香
西方学者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归结为"生产中心主义,忽视环境保护",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歪曲。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很早就关注资本主义工业化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从属性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和谐统一;从主客体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和谐统一;从本体论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有机体和无机体的和谐统一;从历史观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和谐统一;从价值取向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和谐统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谐统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旭
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虽然自然观理论没有在某本著作中进行完整的叙述,但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的多维内涵、理论地位的认识尤其重要。在当今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社会生产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毕蓝心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跟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和《资本论》这四本经典著作的书写轨迹可以明显发现:马克思早期主要受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思想的影响,对资本的理解大都集中在物的维度,直到《雇佣劳动与资本》后马克思提出“社会生产关系”一词,对资本的理解上升到社会关系层面,标志着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理解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今,新时代背景下的“资本”身影依然活跃,基于新时代视角对于马克思“资本”概念的解读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资本 资本概念 社会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波
马克思的土地观表明,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肥力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生产活动会对土地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严重问题。在马克思土地观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生态化地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土地观 耕地保护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军
国家治理语境中,正义是价值取向,税收是基础保障。税收正义则属于国家治理的重要价值观和制度保障。本文从两个层次讨论税收正义:一是税收促进生产关系诸环节正义,即促进生产正义、交换正义、分配正义、消费正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税收在维护代际公平、降低社会交易费用、遏制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经济主体消费行为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有力。二是税收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经济新常态对税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视角下的税收正义的实现路径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正义观 税收正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小婷 郑琪
理解辩证法中的“颠倒”难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辩证法中的“合法形态”,这也是阿尔都塞将“隐喻”作为辩证法的颠倒问题的根本。阿尔都塞运用“颠倒”辩证法的思维来评论运动和批判之间的理论差异关系,从辩证法的角度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分隔开来。但是如果我们真能实现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那么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批判和运动之间的内在统一,这也是理论与实践互为协调的最基本的理论。将统一的运动和形式作为新的世界观的辩证理论进行理解的只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从理论上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局限性进行批判,这说明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内在是必然的趋势,黑格尔辩证法的思维过程作为一种能够真正的本体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态领域的意识,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黑格尔学派有着超越的思想意识,并且能够在阐述旧的唯物主义思想上实现了黑格尔辩证法事实和感性上的理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才能够真正地从实践的角度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文章在阐述马克思的自然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上肯定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将辩证法的内涵与当前的社会意识有机结合,并且提出了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都能够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有机结合。然而,这一切并不能够通过颠倒的方式来实现,而是需要通过生产的升级和社会的发展来推动思维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辩证法 颠倒 “合理形态” 批判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力波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体现为哲学指导经济学研究和对经济学研究作哲学提升这两方面的统一,是构建整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宫敬才编著的《马克思经济哲学微观研究》,认为马克思经济哲学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其经济哲学思想贯穿于全书,并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理论思想的实践发展脉络有深远影响。对此,本文深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腾飞 霍然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只能用一种科学来判定,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显然,政治经济学是研究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理论语境,也应当成为推进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理论自觉。在马克思看来,正义不是基于抽象平等的绝对法权,而是由相应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现实,正义不仅关乎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也体现于人类个性自由的充分实现。纵观当前马克思理论研究趋势,虽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推进马克思正义观研究已成学界共识,但究竟如何在此语境下深入阐释马克思的正义观点、推动马克思正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仍有广阔的思考余地和论述空间。对此,由高广旭所著的《政治经济学语境下的马克思正义观研究》一书作出了研究示范。该书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切入马克思正义观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哲学研究,在深度还原马克思正义观思想本质的前提下,对中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正义批判问题的研究问题、成果、争议等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引导研究走向正轨的新思路,并尝试从政治经济学语境下再现马克思正义批判的思想内涵与真实意义,对于推进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建构具有明显的奠基意义。总体来看,该书呈现出如下几个特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靖 郭宇驰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劳动派生出了数字劳动这一形式,打破了传统劳动活动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数据商品化、产消合一化、劳动数字化成为当代劳动活动的新表征。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造成时间紧迫化、空间工厂化等诸多问题,使劳动者在数字经济时代面临更为隐蔽且严重的剥削。数字劳工丧失了对生活的主动控制权,以致出现了异化、数字拜物教等社会问题。据此,在马克思时空观的视阈下展开对数字劳动的深度分析,探索数字劳动时代摆脱异化以寻求解放,使其成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催化剂,便成为回应当代数字劳动人性化发展这一时代之问的必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燕
生态自由观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基础和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生态自由除了具有自由的基本特质,如相对性、历史性、条件性之外,同时也是个体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基础,而且强调人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与时间、空间的关联性。真正的生态自由是以自然的存在和延续为基础和前提,以人的发展、人的需要、人的解放为最终归宿。其中,人类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实现生态自由的主体条件;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实现生态自由的重要内容;人的解放是实现生态自由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自由 生态自由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芳 李宁
生态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参与生态治理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所蕴含的实践主体观、认识主体观与价值主体观方面与生态治理内在价值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生态财富与生态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生态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充分彰显出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基于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生态治理确立了价值目标,提供了动力源泉。探寻生态治理公众参与路径要着重"从群众中来"构建生态利益表达机制与生态利益综合机制,"到群众中去"构建生态价值评价机制与生态绿色共享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子凡 许承光
文章以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劳动力价格量化的可行性以及当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马克思劳动力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最低工资模型、劳动力产权、教育为参考变量的劳动力定价模型。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评述 模型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下的国际不平等交换研究
从“自然生态”到“心灵生态”——基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视角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中国实践——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基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审视
论人工智能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基于马克思技术观视角
试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马克思人本主义价值追求——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视角
新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新路径——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
“新时代的文本与实践——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之江论坛’”会议综述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思考
马克思生产劳动观视阈下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