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8)
2023(13142)
2022(11115)
2021(10391)
2020(8903)
2019(20180)
2018(19725)
2017(36651)
2016(19168)
2015(21194)
2014(19933)
2013(18933)
2012(16669)
2011(14753)
2010(14469)
2009(12452)
2008(11594)
2007(9763)
2006(7973)
2005(6412)
作者
(48384)
(40412)
(40209)
(38144)
(25549)
(19332)
(18272)
(15752)
(15411)
(14077)
(13766)
(13472)
(12667)
(12543)
(12239)
(12080)
(12066)
(12046)
(11595)
(11517)
(9708)
(9668)
(9542)
(9359)
(9086)
(8823)
(8722)
(8674)
(8019)
(7941)
学科
(70592)
经济(70533)
管理(55643)
(54890)
(46585)
企业(46585)
方法(34478)
数学(30290)
数学方法(29832)
中国(19707)
(19096)
技术(18467)
(17576)
业经(16488)
理论(14011)
地方(13105)
农业(12859)
技术管理(12795)
(12644)
贸易(12633)
(12267)
(12156)
(11452)
(11215)
财务(11174)
财务管理(11153)
(10596)
企业财务(10595)
(10190)
(10108)
机构
学院(245742)
大学(244662)
管理(100741)
(100016)
经济(98238)
理学(88792)
理学院(87902)
管理学(86350)
管理学院(85861)
研究(75585)
中国(54939)
(48767)
科学(44718)
(43774)
(36276)
中心(36224)
业大(36140)
财经(35770)
(35247)
(34144)
(32879)
(32343)
师范(32016)
研究所(31422)
经济学(30855)
北京(29168)
农业(28311)
(28174)
经济学院(27931)
技术(27777)
基金
项目(179907)
科学(144827)
研究(134117)
基金(131872)
(114337)
国家(113356)
科学基金(100032)
社会(87404)
社会科(83035)
社会科学(83013)
(72374)
基金项目(70508)
教育(64456)
自然(63899)
自然科(62616)
自然科学(62602)
自然科学基金(61497)
(60120)
编号(53457)
资助(51237)
(43583)
成果(41393)
重点(40661)
(39922)
创新(39806)
(38596)
课题(36969)
国家社会(36901)
教育部(35427)
大学(34768)
期刊
(99285)
经济(99285)
研究(67279)
中国(49630)
管理(38632)
学报(35610)
教育(34618)
(34069)
科学(33967)
(31760)
大学(28763)
学学(26835)
技术(25378)
农业(22149)
(17879)
金融(17879)
业经(17363)
财经(17019)
经济研究(16910)
(14802)
科技(13798)
(12737)
技术经济(12571)
问题(12454)
(11381)
(11380)
图书(11076)
商业(10916)
统计(10879)
职业(10744)
共检索到345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时培培  
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实现创新驱动,人力资源乃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顽强拼搏,砥砺奋进,运用创新手段,聚起创新要素,聚合成全新的人才"良缘",聚变出崭新的局面,从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新发展。文章认为,新时代为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必须运用创新手段聚起创新要素聚合人才"良缘",倍加珍惜长期坚持聚变出崭新局面,才能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让广大人才将全部力量都投入到科技创新、攻坚克难之中,聚精会神地搞建设,一心一意地谋发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龚克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和长远之计,是化育人心、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一代新人。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它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融入不同学科,要培养生态人格,要提高人的生态意识,要树立生态价值观,要转变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治理方式。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建成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规划,融入多学科的教学导则,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生态文明教育考评机制,高校之间的联动机制,理论知识的普及,生态文明观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及习惯的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认知、认同、践行度的提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东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面向新时代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一流大学提供了指南。一流大学必须强化培养学生的拔尖创新能力。大学职能虽是多元的,但大学使命却相对单一,这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对大学其他各方面工作而言,既具统领性,又具标志性。而一流研究型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确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改革重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欣梅  刘红梅  
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从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出发,明确了要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智能素养较高、思维能力灵活、求新求变、严谨独立的现代科技创新人才离不开科技创新型教师。但是作为高职院校主力的青年教师目前还存在教育视野局限书本、科学研究脱离实践、师资培养方案不健全等问题,还不能胜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提升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责任感、科技创新能力、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制定科学长效的人事考核制度等手段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图式作为人的心智结构,既是个人基于过往经验学习新知、适应环境乃至安置自我与世界交往的依凭,又是个体认知与行为刻板化风格、陈旧观念和偏见与成见产生的原因。图式与个体人格存在关联,但主要源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在特定文化与制度环境中,人们的图式具有共性,即集体心智结构,它会以外在力量对个体心智结构产生固化效应。学校教育教学既是利用图式获取新知的过程,同时也是心智结构的建构过程。在一个由考试与选拔制度主导的教育文化与制度环境中,集体心智结构的功利取向往往会强化个体图式的固化与封闭,从而失去它必要的弹性。这极不利于开发创新品质所需要的才智与智慧,抑制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突破当前社会创新活力不足、拔尖创新人才匮乏的困境,在于实现由集体性、无差别的教育向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转型。否则,将难以应对数字智能时代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环境带来的挑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敏  李巍  邵云飞  
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现状,运用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了其内部各创新要素(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创新文化、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是如何协同的。利用来自企业访谈、问卷调查的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结论:企业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之间存在正向协同效应,与战略创新之间存在反向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俊鹏  
人才作为科研院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我国才能从科技创新领域的"跟跑"变为"并跑""领跑"。文章结合当前国际人才竞争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人才观为指引,结合国家人事人才政策,探索科研院所如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焦龙忠  陈勇军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电力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和安全运行,它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电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电力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红  
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号角下,高校教学方式以及课程体系改革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高校必须对大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现优化升级,通过课程升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在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实现科技兴国的有效措施。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下,高校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高校的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状态,要明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信息教育的基本概况,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提升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质量,推动高校教育长远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雪飞  
美国大学的课程改革经历了创设选修制与核心课程,自由教育和普通教育以及整合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置等五个阶段,其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实质上是指向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思考、倡导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了。20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支撑主体的高等院校,一直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既在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更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展开研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园全  
数字化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设,对营造数字化开放共享的育人环境、实现教师角色嬗变、提高学生的数字职业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教育教学理念滞后、课程建设与数字技术脱节以及产教融合度不够等现实问题。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设需要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以数字化开辟教育教学新形态,构建人才成长的运行和保障环境;加强产教融合,创设数字化时代“工学结合”的人才融通环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清时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江泽民同志1998年6月1日会见部分两院院士时指出:“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速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研究生教育直接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