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1)
- 2023(18839)
- 2022(15450)
- 2021(14241)
- 2020(11634)
- 2019(26273)
- 2018(26079)
- 2017(48328)
- 2016(26276)
- 2015(29533)
- 2014(29933)
- 2013(28756)
- 2012(26525)
- 2011(23983)
- 2010(24112)
- 2009(21885)
- 2008(21228)
- 2007(19123)
- 2006(17092)
- 2005(15435)
- 学科
- 济(119888)
- 经济(119761)
- 管理(72826)
- 业(66208)
- 企(52903)
- 企业(52903)
- 方法(41375)
- 中国(36669)
- 数学(34943)
- 数学方法(34491)
- 农(32205)
- 地方(31504)
- 业经(27919)
- 财(25768)
- 学(23723)
- 制(22114)
- 农业(21747)
- 理论(19664)
- 银(19217)
- 银行(19182)
- 融(18759)
- 金融(18752)
- 行(18481)
- 贸(18012)
- 贸易(17996)
- 发(17432)
- 易(17293)
- 环境(17287)
- 和(17271)
- 地方经济(17180)
- 机构
- 学院(364767)
- 大学(361985)
- 济(151898)
- 经济(148563)
- 管理(134024)
- 研究(128085)
- 理学(112912)
- 理学院(111610)
- 管理学(109504)
- 管理学院(108822)
- 中国(98106)
- 京(77834)
- 科学(75835)
- 财(70807)
- 所(63784)
- 中心(59429)
- 江(59025)
- 农(58366)
- 研究所(57066)
- 财经(54572)
- 范(51501)
- 师范(50951)
- 业大(50603)
- 经(49406)
- 北京(49305)
- 院(47079)
- 经济学(47018)
- 州(46718)
- 农业(44917)
- 经济学院(41877)
- 基金
- 项目(236224)
- 科学(185639)
- 研究(179283)
- 基金(167252)
- 家(144865)
- 国家(143552)
- 科学基金(123133)
- 社会(113374)
- 社会科(107245)
- 社会科学(107225)
- 省(94782)
- 基金项目(87289)
- 教育(83794)
- 划(78639)
- 自然(75830)
- 编号(74489)
- 自然科(74066)
- 自然科学(74047)
- 自然科学基金(72692)
- 资助(67297)
- 成果(61479)
- 发(55742)
- 重点(53879)
- 课题(53311)
- 部(51305)
- 创(49375)
- 国家社会(46855)
- 创新(46084)
- 项目编号(44990)
- 发展(44977)
- 期刊
- 济(183477)
- 经济(183477)
- 研究(115066)
- 中国(85405)
- 财(56253)
- 农(54880)
- 学报(54150)
- 管理(53886)
- 教育(52487)
- 科学(49748)
- 大学(42412)
- 学学(39192)
- 融(37087)
- 金融(37087)
- 农业(36994)
- 技术(36972)
- 业经(30410)
- 经济研究(29115)
- 财经(27797)
- 经(24196)
- 问题(23467)
- 图书(20892)
- 业(19354)
- 技术经济(18293)
- 贸(17480)
- 版(17008)
- 坛(16996)
- 论坛(16996)
- 现代(16567)
- 商业(16513)
共检索到57954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文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定位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做出的科学判断,文章基于新时代的视角探讨如何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阶段决定发展需求。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民需求也有了较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环境下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1]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并且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经济
关键词:
货币贮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艾野 马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正处于升级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发展体系、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历史阶段,依据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以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先分析了以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之后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现代化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现代化经济体系 创新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伟
一、新时代与新发展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发展有一个新的方位把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动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很重要的一个变化是社会经济的变化。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在新时代有了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推动了社会经济基础的演化,而经济基础的演化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化。这种历史变化使得整个社会有了新的时代性的特征。所以我们说进入新时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愉 李超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判断。如何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主题相得益彰,以更好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和任务的提出就变得尤为迫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新发展理念紧密相关,二者的同质性在于共同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协调各生产要素及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5个方面入手,为解决社会矛盾转变提供现实的路径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宁吉喆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这段时间,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气势磅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回顾了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深刻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报告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新变化、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整体偏低、国际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提出的战略性举措。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唐毓璇 李宇轩 石琳 张辉
2017年12月10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七届"北大经济国富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主题为"宏识、宏图、宏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自政府、学界、产业界、媒体的代表、全国各地北大校友以及北大经济学院部分师生等600余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出发点,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取得丰硕成果。重庆市副市长屈谦,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于鸿君,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任彦申,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金烈,重庆大学原党委书记祝家麟,重庆九龙坡区区委书记胡奕,重庆市九龙坡区区长刘小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饶灿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构建科学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有助于促进高校后勤工作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背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到高校后勤基层党的建设,融入到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创新实践中,达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高校后勤 新发展理念 社会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沈蓉
2019年10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隆重召开,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针对"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纵论网络空间的发展大势,共商网络空间的进一步开放与合作途径。本届峰会召开的首日即举行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会",会上发布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确定浙江省、河北省(雄安新区)、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为首批国家数字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先良
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将建设贸易强国提升为国家战略目标之一,为新时代外贸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了任务。这符合外贸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一般规律。而今正迈上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地位转变的新征程,与欧美等传统守成贸易强国展开地位转换的竞争,全球贸易政治格局正迎来大变革的新时代。中国在这场伟大变革中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建成贸易强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和建立区域统筹发展的支持体系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辛建生 岳宏志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由国富走向民富的必由之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处理好产业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建设创新型开放经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关系,促进各个要素的协同发展。要依托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发展质量,实现不同产业的协同优化发展;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监管体系;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壮大中产阶层,做好特殊人群的兜底工作;加强城乡的协调联动和区域协调发展;树立绿色财富观和绿色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春华
经济民主有望成为21世纪左翼的"大概念"。在西方左翼理论家队伍中,施韦卡特详细阐明了一种作为资本主义后继制度的"经济民主模式",它有三个显著的结构特征:工人的自我管理、竞争性市场经济、投资的社会控制。经济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启示我们在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可以在国家层面大胆尝试设立专门性的"创业基金"、"国家投资基金银行",鼓励创新、创业,尝试组建"工人自我管理型"的"生产者合作企业"。促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具创新活力、更加平等自由。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