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8)
2023(16306)
2022(13750)
2021(12894)
2020(10965)
2019(25731)
2018(25375)
2017(47624)
2016(25621)
2015(29587)
2014(29534)
2013(29178)
2012(27062)
2011(24478)
2010(24610)
2009(22952)
2008(22322)
2007(19448)
2006(17017)
2005(15235)
作者
(74755)
(62749)
(62546)
(59567)
(39781)
(30124)
(28597)
(24572)
(23763)
(22328)
(21393)
(21115)
(19938)
(19838)
(19578)
(19521)
(18554)
(18546)
(18039)
(17932)
(15650)
(15415)
(15271)
(14313)
(14152)
(14066)
(13752)
(13604)
(12781)
(12345)
学科
(124622)
经济(124514)
管理(70139)
(67001)
方法(54607)
(53715)
企业(53715)
数学(49059)
数学方法(48332)
中国(31785)
(29556)
(26493)
地方(24675)
(23772)
业经(23638)
(22174)
贸易(22162)
(21535)
农业(19871)
(19256)
理论(17141)
(16837)
环境(16654)
(16361)
金融(16358)
(16283)
银行(16238)
(15988)
财务(15925)
财务管理(15886)
机构
大学(373925)
学院(372945)
(164791)
经济(161732)
管理(142805)
研究(130476)
理学(123537)
理学院(122128)
管理学(119774)
管理学院(119073)
中国(98740)
(78697)
科学(78374)
(71470)
(65861)
(62362)
研究所(60050)
中心(59316)
财经(57518)
业大(55142)
(54175)
(52355)
经济学(51756)
北京(49687)
农业(49050)
(47689)
师范(47188)
经济学院(46508)
(46365)
财经大学(42638)
基金
项目(249724)
科学(197307)
基金(183650)
研究(178944)
(161009)
国家(159744)
科学基金(137035)
社会(115337)
社会科(109481)
社会科学(109449)
基金项目(96063)
(95977)
自然(89048)
自然科(87064)
自然科学(87041)
自然科学基金(85532)
教育(83439)
(81469)
资助(76879)
编号(70893)
成果(57238)
重点(56778)
(56030)
(54056)
(51643)
课题(49110)
国家社会(48845)
创新(48394)
科研(48262)
教育部(48198)
期刊
(178288)
经济(178288)
研究(109460)
中国(71796)
学报(58851)
(56009)
(55676)
科学(54536)
管理(52778)
大学(44829)
学学(42305)
农业(38123)
教育(36918)
技术(35221)
(31498)
金融(31498)
经济研究(30394)
财经(29023)
业经(26222)
(25140)
问题(23188)
统计(21691)
(21505)
(20569)
技术经济(20383)
(19082)
世界(18685)
国际(18235)
决策(17434)
(17380)
共检索到554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彭方志  胡松明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1991—2007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分别计量了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数量增长率、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制度与观念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制度与观念创新,但是已经有苗头显示,随着制度的完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高及资本积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追求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争取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求得速度递增的经济增长。然而事实上,速度递增难以实现。因为首先从逻辑上讲,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越来越高,由于资源与资金的制约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必有一个上限。综观世界各国,至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80年代的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中面临着两个主要的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的均衡度较差,供求总量失衡,产业结构失调,导致经济起落幅度较大,二是经济活动的效益低下,较高的投资率只引致了产值的较快增长,而并未使国民收入得到相应的增长。这种情况使中国经济陷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保持持续的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经济效益的相应增长,但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低下,积累能力不足,加之经济效益太差,一定量的投入只能推动较少的产出增长。所以,要使90年代的中国经济顺利发展,使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经济增长与资金供给短缺、经济效益低下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宪法  
90年代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宪法进入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中的利益主体、发展主体的区域化,区域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区域经济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活力最强,活跃程度最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琳  
笔者运用标准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特征事实,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贡献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要素投入和包括人力资本、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等全要素生产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贡献。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是投入驱动型的,而是真实可靠的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永辉  
本文以Aghion-Howitt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金融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运用这一框架,本文对美国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美国金融体系既能够有效地促进资本积累,也能够推动创新,从而保持经济的平衡稳定增长,最后,结合两次金融危机指出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垣  汪应洛  
一、引言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竞争均衡的条件下,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变化和部门间的资源流动被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第二种更为广泛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受生产结构转变的影响,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的变化,应能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在预见力不足和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既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丁跃进  
战后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美国。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的发展似乎突然停止了,而美国经济却持续快速增长,且持续增长时间之长为美国历史上所仅见。是什么原因导致美日两国在经济增长上自90年代以来出现巨大的反差?通过美日两国在创新系统、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体制、教育模式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寻找出美日两国90年代经济增长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龚关  黄奕林  
90年代西方新增长理论的拓展龚关黄奕林西方经济增长理论蕴育于20世纪40年代、成熟于50年代,60、70年代走入低潮,80年代新增长理论异军突起,倍受瞩目,使增长理论从边缘走入主流,90年代增长理论再度面临转型,模型的重构势在必然。经济增长理论之所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光强  
将一国经济增长划分为两大体系即公共产业与非公共产业运作体系,两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国的经济产出,相互作用的发展表现为一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文章构建了三种基本模式,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之光  蔡建峰  
本文建立了基于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的局部调整模型,分析了信息技术价值、"生产率悖论"及信息技术资本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替代关系3个相关的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资本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资本进入生产函数后,导致调整速度减慢,生产绩效降低,从国家层面反映中国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现象;信息技术资本、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相互之间成对互补,从而否定了Dewan和Min(1997)关于信息技术资本与其他两种生产要素之间成对替代的结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贾善铭  熊雪如  
构建区域接力增长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一个经济体可以采用区域接力增长方式而实现比单个(或某类)区域的快速增长阶段更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区域接力增长现象,就增长率而言,区域接力增长发生在2002年。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长达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东部发达省市正处于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时期,而部分中西部省市则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国家宜将这些省市作为接力区域,大力支持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贾善铭  熊雪如  
构建区域接力增长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一个经济体可以采用区域接力增长方式而实现比单个(或某类)区域的快速增长阶段更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区域接力增长现象,就增长率而言,区域接力增长发生在2002年。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长达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东部发达省市正处于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时期,而部分中西部省市则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国家宜将这些省市作为接力区域,大力支持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继勇  
该文首先回顾了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增长历程 ,认为其表现为增长稳健、失业率走低、出口强劲等特点 ;接着 ,文章分析美国经济稳健增长的原因 ,认为主要是由于强劲的对外贸易、成功的经济调整、高科技的发展、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 ,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最后 ,文章对 2 1世纪初美国经济前景作了预测 ,指出美国经济短期内仍会持续增长 ,从长期看增长势头会减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钟棣  
如果说,80年代的拉丁美洲各国以天文数字的外债而引起世人关注的话,那么90年代的拉丁美洲则以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与东亚经济奇迹一道被人们赞赏. 通常说的拉丁美洲,概指北近墨西哥,南到智利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各国.这些国家1991年的GNP总和是1.0229万亿美元,占当时世界各国GNP总值21.4575万亿美元的4.8%. 人均GNP为2408美元.出口总值为1500.7亿美元,这些国家的经济在这个起点上开始加速增长,其增长的大致情况及增长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可以分述如下: l、经济增长在加速.1993年拉丁美洲GDP增长速度超过5%的国家有秘鲁(6.8%)、阿根廷(6.0%)、智利(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