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3)
- 2023(14128)
- 2022(11498)
- 2021(10629)
- 2020(8791)
- 2019(19894)
- 2018(19616)
- 2017(37737)
- 2016(20058)
- 2015(22366)
- 2014(22138)
- 2013(21194)
- 2012(18717)
- 2011(16531)
- 2010(15805)
- 2009(14083)
- 2008(13100)
- 2007(10941)
- 2006(9344)
- 2005(7865)
- 学科
- 济(82787)
- 经济(82708)
- 管理(55390)
- 业(51893)
- 企(42088)
- 企业(42088)
- 方法(36125)
- 数学(31845)
- 数学方法(31372)
- 农(24175)
- 中国(22600)
- 地方(21304)
- 业经(19432)
- 财(18766)
- 农业(16380)
- 学(14625)
- 制(13594)
- 环境(13103)
- 理论(12924)
- 技术(12394)
- 和(12282)
- 贸(12223)
- 贸易(12215)
- 务(11848)
- 财务(11782)
- 易(11779)
- 财务管理(11758)
- 发(11151)
- 企业财务(11082)
- 地方经济(10924)
- 机构
- 学院(266924)
- 大学(265816)
- 管理(107201)
- 济(106764)
- 经济(104487)
- 理学(93852)
- 理学院(92862)
- 管理学(91059)
- 管理学院(90566)
- 研究(84698)
- 中国(63342)
- 京(55196)
- 科学(52573)
- 财(46576)
- 中心(41278)
- 农(40419)
- 所(39402)
- 业大(39274)
- 江(38570)
- 财经(38166)
- 范(36864)
- 师范(36493)
- 研究所(36314)
- 经(34900)
- 北京(33377)
- 经济学(32847)
- 院(31989)
- 农业(31357)
- 州(30935)
- 经济学院(29841)
- 基金
- 项目(195378)
- 科学(156299)
- 研究(144825)
- 基金(142585)
- 家(123638)
- 国家(122609)
- 科学基金(107530)
- 社会(93501)
- 社会科(88634)
- 社会科学(88612)
- 省(77608)
- 基金项目(76511)
- 自然(68886)
- 自然科(67311)
- 自然科学(67300)
- 教育(67041)
- 自然科学基金(66023)
- 划(65070)
- 编号(59058)
- 资助(55995)
- 成果(45541)
- 重点(44246)
- 发(43295)
- 部(42822)
- 创(41591)
- 课题(40031)
- 国家社会(39348)
- 创新(38893)
- 科研(37527)
- 教育部(37104)
共检索到372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德凤 臧正 张雨 孙才志
基于中国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视角,借鉴人口承载力思想,提出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的承载力—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CPSR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度与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标准,通过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对区域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2000-2012年大连市PRED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研究时段内大连市PRED系统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人口承载力由363万人降至291万人;②大连市PRED系统压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PRED系统负荷指数由0.97降至0.85,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级别始终处于Ⅱ级橙色预警或Ⅲ级黄色预警状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大连市有关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结果可视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以及基于CPSR模型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为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滨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选择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城镇化四个维度构建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和比较。研究表明,2000-2016年间中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各维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城镇化水平增长最快,而人口和生态城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中国各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向东北部、中部、西北部和西南部依次递减的特征,且各区域的优势和劣势有所不同。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磊 韦海民 刘正顺
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0对陕西省2006-2012年七年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发现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增长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好坏与DPSIR模型内部指标的协调性也有关系,即内部各指标呈现出正相关则发展较好,反之则不好。研究还发现制约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能源利用程度不高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小三个方面,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洋 王雅丽 唐德善
文章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河北省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河北省区域各系统的协调度。
关键词:
区域PRED系统 协调度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玲玲 陈香
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丰富内涵,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幸福指数、城市资源环境和城乡统筹五种视角构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改进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瑞 王振波
区域城镇化发展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对这种差异进行科学、理性的评价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以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基础,从静态的发展水平和动态的发展效率两个方面对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构造综合差异指数把安徽省划分成4类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包括高水平区、较高水平区、中水平区和低水平区,为此指出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既要注重提高城镇化发展在资源投入、利用上的效率,又要坚持走提高发展质量和技术含量的内涵型发展之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P-DEA模型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综合评价技术的不足,能够更科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娟 刘颖 耿潇潇
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或水平、素养等日益提升,而且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与城镇化、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随着国家城镇格局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会出现一些民生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合理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协调统一提供有力保障。文章以河北省市域为基本单元,在阐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AHP-熵值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创新、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其各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现状诊断,并依据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格局差异,划分为高、中、中低及低水平四大城镇化水平类型区,并因地制宜指出具有地域差异化新型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主产区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主产区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全 张勇 李苏宇
本文根据中央十八大及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探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属性和特点,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借鉴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城市发展指数(CDI)和城市指标准则(UIG)、国家环保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指标》、社科院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等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测度及评价指标体系,还以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探讨了具体评价过程。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测度 统计评价 实证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潮 胡守庚 童陆亿 迟彬 钱春蕾
科学合理地评价地铁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是分析地铁站点运行状况和配套设施情况的基础,也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指导地铁站点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的战略措施。以地铁站点为评价单元,从地铁站点内、外部配套设施两方面选取44个指标,构建地铁站点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地铁二号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评价地铁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地铁站点外部的公共服务设施制约着地铁站点的综合服务能力;城市地铁应重视外部服务设施的建设,均衡各区域公共资源,合理引导人口分布,提高地铁的服务效益,为新型城镇化服务。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能力 武汉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东彬 丁波
本文在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城市建设质量、城乡统筹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1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年的数据,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52个城市进行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总体来看,珠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京津冀城市群城乡统筹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均衡现象最为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质量发展最不均衡,公共服务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城市群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春来 江泽茹 张波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空气质量,且在PM_(2.5)浓度越高的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越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通过提高环境关注度、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推动效率提升的机制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会随经济发展水平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也会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减弱。在经济增长目标的约束下,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空气质量的提升作用会加强,而环境目标约束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莉 李姣姣
文章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均衡性等原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选指标数据集进行定量分析,进而筛选出有效指标,建立了符合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A-PSO-ACO综合指数算法对3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得出我国33个试点城市的新形城镇化质量的相对位次,并对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与GA-SVM、PSO-SVM、ACO-SVM评估结果进行对比,GA-PSO-ACO综合指数的评价效果更为理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