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01)
2023(17686)
2022(15029)
2021(14057)
2020(11900)
2019(27067)
2018(26657)
2017(51716)
2016(27652)
2015(30947)
2014(30121)
2013(29678)
2012(26878)
2011(23797)
2010(23536)
2009(21680)
2008(21358)
2007(18822)
2006(16290)
2005(14271)
作者
(76456)
(63752)
(63299)
(60097)
(40655)
(30410)
(28680)
(24822)
(24211)
(22602)
(21738)
(21362)
(20093)
(20008)
(19574)
(19330)
(18998)
(18622)
(18218)
(18216)
(15505)
(15505)
(15267)
(14690)
(14136)
(14128)
(14121)
(14004)
(12673)
(12562)
学科
(114893)
经济(114773)
(103132)
管理(93836)
(92675)
企业(92675)
方法(53578)
数学(43734)
数学方法(43175)
业经(34322)
(34175)
(33988)
中国(28309)
(24981)
财务(24912)
财务管理(24875)
技术(23594)
企业财务(23592)
农业(23492)
(22054)
理论(21454)
地方(20445)
(19828)
(19764)
(19715)
贸易(19700)
(19093)
(18691)
(17745)
(16762)
机构
学院(386823)
大学(383819)
管理(162503)
(159597)
经济(156439)
理学(140462)
理学院(139087)
管理学(136882)
管理学院(136166)
研究(121063)
中国(94550)
(80563)
(73527)
科学(72073)
(59634)
财经(59104)
(58227)
(56426)
中心(56044)
业大(55656)
(53898)
研究所(52580)
北京(50317)
经济学(47340)
(47025)
师范(46623)
农业(46522)
(45515)
(44564)
财经大学(44022)
基金
项目(263157)
科学(209793)
研究(195201)
基金(193022)
(166210)
国家(164767)
科学基金(144939)
社会(124610)
社会科(118263)
社会科学(118233)
(103088)
基金项目(102490)
自然(94123)
自然科(92051)
自然科学(92030)
自然科学基金(90420)
教育(89149)
(85255)
编号(79436)
资助(78658)
成果(62146)
(58540)
(58053)
重点(57793)
(55800)
创新(53964)
课题(53155)
国家社会(51270)
教育部(50517)
人文(50041)
期刊
(175073)
经济(175073)
研究(112592)
中国(70958)
管理(65223)
(59700)
(54373)
学报(54168)
科学(52817)
大学(42733)
学学(40329)
教育(39460)
农业(37786)
技术(37068)
(34628)
金融(34628)
业经(30930)
财经(29468)
经济研究(27226)
(25331)
问题(22469)
(22099)
技术经济(21433)
科技(19090)
现代(18912)
理论(18719)
商业(18571)
图书(17835)
财会(17694)
(16853)
共检索到565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莉  宁钟  
在新兴市场中产生的创新流向发达国家的现象被称为逆向创新。逆向创新为跨国企业在新兴市场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和机遇,从而在近几年引起学术界关注。然而,跨国企业如何摆脱全球化思维定势进行逆向创新,逆向创新相对于其它资源约束型的创新有哪些本质区别和特殊内涵,以及其如何影响传统相关理论,这些都还存在大量的研究空白。因此,文章对企业逆向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与评述,希望能有效推动逆向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首先,文章在大量梳理与企业逆向创新相关的文献基础上,完整呈现了逆向创新的研究现状,并评述逆向创新的深层次内涵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娜娜  
本文以海尔和迈瑞的逆向创新案例为样本,探讨了基于逆向创新的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机制模型。结果表明,逆向创新策略是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的有效途径,而基于创新网络的动态组织学习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后发企业可以选择从市场创新入手弥补技术基础的不足,继而逐渐发展自主技术能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褚旭   李丛杉   白云涛  
逆向创新是指那些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而后被先发国家(地区)采纳的创新活动,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选择。然而,逆向创新为何能够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并在先发国家(地区)形成市场优势?本土市场缘何能够激发企业的逆向创新?这是理论和实践上亟待回答的问题。为此,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本土市场竞争视角下企业逆向创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本土市场竞争能够激励企业实施逆向创新,竞争和学习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作用机制,且表现出企业行业地位和行业技术属性异质性;表征本土能力禀赋的高管政治关联存在和政治关联级别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高管留学和任职经历表现出差异化的调节作用,其中,高管留学经历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而高管任职经历则表现出消极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证实了中国本土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国际化行为中的重要价值,为中国“双循环”背景下的内循环赋能提供证据,也为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全球化路径形成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褚旭   李丛杉   白云涛  
逆向创新是指那些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而后被先发国家(地区)采纳的创新活动,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选择。然而,逆向创新为何能够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并在先发国家(地区)形成市场优势?本土市场缘何能够激发企业的逆向创新?这是理论和实践上亟待回答的问题。为此,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本土市场竞争视角下企业逆向创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本土市场竞争能够激励企业实施逆向创新,竞争和学习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作用机制,且表现出企业行业地位和行业技术属性异质性;表征本土能力禀赋的高管政治关联存在和政治关联级别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高管留学和任职经历表现出差异化的调节作用,其中,高管留学经历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而高管任职经历则表现出消极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证实了中国本土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国际化行为中的重要价值,为中国“双循环”背景下的内循环赋能提供证据,也为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全球化路径形成有益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娜娜  徐雨森  
以海尔、迈瑞和山河智能的逆向创新为案例,探究了全球利基市场导向下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发现:在全球利基市场导向的逆向创新中,后发企业需要注重利用本土比较优势资源,尤其是本土大规模、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可使企业获得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后发企业可通过多元化的国际联接机制、技术与非技术的协同创新来弥补创新资源不足和提高创新效率。另外,全球利基市场导向的逆向创新有助于后发企业构建核心技术能力,从而利于持续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艾永芳  
通过将层级因素纳入管理层年龄差异的研究框架,对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不利于企业创新。相应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CEO权威的缺失是上述关系成立的内在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CEO的受教育程度会削弱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对企业创新水平的负面作用。此外,CEO实际年龄对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对企业创新影响的调节作用则表现为先缓解后加剧的变化特征。最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和企业成立年限均会加剧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娜娜  徐雨森  
逆向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在后发企业的创新追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具体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因不同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源能力以及由此建立的创新网络不同,其逆向创新实现路径呈现多元性;本土市场独特优势以及基于创新网络开展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上的努力是影响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关键因素;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创新网络嵌入的协同是创新网络化背景下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升级的关键。本研究完善了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相关研究,为本土企业逆向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平  王凯  
以2013~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以及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数字金融与创新产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创新产出,特别是突破式创新产出;民营企业逆向混改显著增强了数字金融与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逆向混改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数字金融促进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的正向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识别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效应,对于提升国有资本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有德  孟醒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分价值链统计的OFDI存量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研发、制造和营运机构是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而非经营性机构和原料获取机构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这种溢出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主要依靠研发机构的溢出,中西部地区主要依靠制造和营运机构的溢出,而在西部地区,贸易机构也是逆向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东中部地区,FDI仍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只有在西部地区,OFDI才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导;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与境内资本的研发效率呈现出替代关系;货物进出口贸易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岳中刚  
作为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方式,逆向研发外包已成为我国企业驱动创新的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从创新资源寻求的视角,结合汽车产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分析了海外研发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并购等逆向研发外包三个维度的创新效应,然后进一步利用汽车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及稳健性回归分析,发现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吸收能力对海外研发中心或海外研发合作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些结论为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走出去"布局海外研发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奉小斌  马晓书  
整合知识搜索和全球制造网络理论,探究逆向国际化企业知识搜索对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关系强度和结构强度的调节作用。对212家样本企业实证分析表明:适应式搜索对创新速度有倒U形作用却正向影响创新质量,而变革式搜索的作用与之相反;全球制造网络嵌入的关系强度在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结构强度正向调节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奉小斌  马晓书  
整合知识搜索和全球制造网络理论,探究知识搜索对逆向国际化企业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关系强度和结构强度的调节作用。对212家样本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适应式搜索对创新速度有倒U型作用却正向影响创新质量,而变革式搜索的作用与之相反;全球制造网络嵌入的关系强度在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结构强度正向调节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苗  胡晗  刘磊  
逆向创新是我国上市服务类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而实现技术知识多元化发展则是上市服务类企业落实逆向创新的重要路径。但在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企业性质的影响下,大多数上市服务类企业对于如何实现逆向创新还缺乏科学认知。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服务类企业,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在考虑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性质调节作用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技术知识多元化影响企业逆向创新的机制,旨在帮助上市服务类企业通过逆向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多元化有利于上市服务类企业的逆向创新行为,环境不确定性可负向调节技术知识多元化对逆向创新的影响。同时,企业性质在技术知识多元化与逆向创新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即技术知识多元化强度高的国有上市服务类企业更容易实现逆向创新。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曾敏刚  周彦婷  
分析我国实施逆向物流的现状及实践,提出第三方物流(3PL)、制造企业、政府及消费者等两阶段多方博弈模型,第1阶段是制造企业、政府、消费者之间的"多方博弈"模型,第2阶段是制造企业与3PL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根据产品回收价值的高低和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产品分类,分析不同种类的产品的博弈过程,得出各主体的逆向物流参与决策,以及制造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以废旧台式电脑逆向物流为例进行博弈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