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9)
- 2023(7710)
- 2022(6667)
- 2021(6592)
- 2020(5533)
- 2019(12976)
- 2018(12906)
- 2017(24312)
- 2016(13186)
- 2015(14837)
- 2014(14713)
- 2013(13378)
- 2012(11689)
- 2011(10153)
- 2010(9694)
- 2009(8056)
- 2008(7337)
- 2007(5501)
- 2006(4438)
- 2005(3481)
- 学科
- 济(46140)
- 经济(46086)
- 管理(34453)
- 业(31083)
- 企(26861)
- 企业(26861)
- 方法(24770)
- 数学(22707)
- 数学方法(22375)
- 财(13249)
- 中国(12310)
- 农(11576)
- 制(10485)
- 业经(10093)
- 理论(9350)
- 技术(8798)
- 体(8280)
- 务(7887)
- 财务(7855)
- 财务管理(7833)
- 贸(7582)
- 贸易(7581)
- 地方(7564)
- 教学(7534)
- 企业财务(7470)
- 易(7414)
- 农业(7402)
- 学(6954)
- 体制(6818)
- 银(6730)
- 机构
- 学院(163434)
- 大学(155457)
- 济(65205)
- 管理(64396)
- 经济(64070)
- 理学(56655)
- 理学院(56136)
- 管理学(55128)
- 管理学院(54807)
- 研究(47334)
- 中国(34330)
- 财(30715)
- 京(30563)
- 科学(26985)
- 财经(24706)
- 江(23093)
- 中心(23066)
- 技术(22914)
- 经(22808)
- 业大(22192)
- 农(21401)
- 职业(21208)
- 所(20812)
- 范(20670)
- 经济学(20598)
- 师范(20449)
- 研究所(19037)
- 经济学院(18683)
- 财经大学(18667)
- 北京(18118)
- 基金
- 项目(118353)
- 科学(95323)
- 研究(91680)
- 基金(85719)
- 家(73350)
- 国家(72726)
- 科学基金(64553)
- 社会(57655)
- 社会科(54664)
- 社会科学(54652)
- 省(48208)
- 教育(46502)
- 基金项目(45826)
- 自然(41219)
- 自然科(40320)
- 自然科学(40310)
- 划(40051)
- 自然科学基金(39566)
- 编号(39105)
- 资助(34024)
- 成果(29405)
- 重点(27173)
- 课题(27063)
- 部(27031)
- 创(26203)
- 发(25226)
- 创新(24279)
- 教育部(24227)
- 国家社会(23920)
- 制(23794)
共检索到222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智华 陈军
包括意识形态教育在内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信息互动的泛化与深化过程。新传播革命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重构,主要原因在于内涵式教育成为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攻方向、学生的自我赋权改变了传统德育方式、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后现代转向重塑了德育环境。高职院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构过程应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步、意识形态理论与德育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其重构策略要坚持意识形态话语共同体的塑造,确立起以学生接受为美的教学策略,打造走向生活化教育导向的制度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冀东
微信的迅速发展,给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了巨大挑战。应当积极开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微信阵地,努力改变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话语体系,着力提升教育主体和对象的媒介素养等。
关键词:
微信 高职院校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聂筱谕
凭借经济与科技优势,西方国家始终固化其对全球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与操纵,初步形成了对非西方世界的战略围堵。在全媒体时代,由于制信息权的缺失,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绝对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固化,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带来重大的障碍。当下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包括对内"言说的权力"和对外"言说的自由"两个方面,均受到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强力挑战。为此,应从固本——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转型——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全媒体方式变换、突围——拓展中国意识形态话语国际影响力等三方面,探讨破局之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杰
坚持因势而谋,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一步发挥高校党组织的作用。坚持应势而动,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进一步增强阵地意识。坚持顺势而为,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进一步引领社会思潮。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受到来自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的挑战和冲击。如何巩固马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娇艳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挑战,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愈发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效力对构建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感染力不足、话语方式陈旧、话语保障机制缺乏等问题,通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转换话语方式、构建话语保障机制,能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制度认同,从而达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
意识形态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王代月
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和边界,其中大部分的流派及其主张源于或者属于马克思主义传统。深入了解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首先,需要阐明它的基本研究范式—话语分析方法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其次,需要梳理其演进过程中蕴涵在“结构—能动”、“国家—社会”、“批判—建构”三个维度上的内在张力以及相应的调适;最后,需要厘清它所面临的诸多疑问以及所做出的回应,例如如何从话语中读出意识形态、如何摆脱“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的立场也属于意识形态”的解释循环等问题。意识形态话语分析长期以来也是在这些调适与辩护中不断发展的,并且最终还是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确定更加合适的方法论基础。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涛 姚崇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所塑造的网络虚拟空间,开拓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观念和意识的世界,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最前沿"。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困境之根本和实质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流失。网络虚拟空间通过再塑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式,使得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分布和实现随着传播机制、传播形式和传播路径的不同而改变,从而造成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流失,在公众的认同障碍中流失,在网络虚拟空间功能性建设的弱势下流失。有鉴于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景君学 廖健太
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和传播带来不小的冲击。通过分析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认同带来的影响,在厘清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方式、途径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认同需要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及发展规律,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特征,需要采取适应性、约束性、多样性、主动性、选择性策略,从而构建适应新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新型传播策略,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价值认同 传播策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彦霏
边疆民族地区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对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有效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是促进民族团结的"粘合剂"、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器"、保障国家安全的"保护屏"、复兴中华民族的"助推仪"。然而就目前来看,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却面临着传播理念陈旧、传播主体不足、传播对象复杂、传播内容模糊、传播方式单一等诸多传播困境。当务之急必须要通过更新传播理念、充实传播主体、细化传播对象、精准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方式来优化传播策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力、影响力和主导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社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复杂的发展态势。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特殊的时代使命和成长需要,使得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构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四维"格局,即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话语权、抓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力军、充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全内容、站稳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冀东 王磊
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属性,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意识形态视角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手段的创新、思政队伍的知新、话语体系的革新的"四新"探索与时俱进。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 高职院校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译介马克思主义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将这一学说应用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行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摧毁旧货币机构和建立新货币机构、清查旧货币和通行新货币、独占货币发行和统一货币制度、控制纸币发行数量和保证纸币流通信用、坚持经济发行货币和积极组织回笼货币、努力吸收储蓄存款和贷款投放生产事业等一系列思想在内的红色货币思想。以红色货币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建立货币体系的实践,全面推动了革命战争环境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日后构建成熟的货币理论体系
关键词:
土地革命战争 红色货币 革命根据地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译介马克思主义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将这一学说应用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行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摧毁旧货币机构和建立新货币机构、清查旧货币和通行新货币、独占货币发行和统一货币制度、控制纸币发行数量和保证纸币流通信用、坚持经济发行货币和积极组织回笼货币、努力吸收储蓄存款和贷款投放生产事业等一系列思想在内的红色货币思想。以红色货币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建立货币体系的实践,全面推动了革命战争环境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日后构建成熟的货币理论体系
关键词:
土地革命战争 红色货币 革命根据地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译介马克思主义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将这一学说应用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行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摧毁旧货币机构和建立新货币机构、清查旧货币和通行新货币、独占货币发行和统一货币制度、控制纸币发行数量和保证纸币流通信用、坚持经济发行货币和积极组织回笼货币、努力吸收储蓄存款和贷款投放生产事业等一系列思想在内的红色货币思想。以红色货币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建立货币体系的实践,全面推动了革命战争环境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日后构建成熟的货币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土地革命战争 红色货币 革命根据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单剑 华学成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逐步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期间受到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环境、接受者的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传播模式呈现典型的阶段性变化。自从马克思主义从五四时期的"民间信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政党指导思想",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家意识形态",其传播模式呈现典型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