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0)
2023(15549)
2022(13246)
2021(12151)
2020(10386)
2019(23619)
2018(23069)
2017(43756)
2016(24068)
2015(26852)
2014(26751)
2013(26370)
2012(24400)
2011(21640)
2010(21217)
2009(19521)
2008(18813)
2007(16514)
2006(13901)
2005(11827)
作者
(72116)
(60408)
(59873)
(56968)
(38094)
(29424)
(27225)
(23832)
(22856)
(21214)
(20376)
(20373)
(19187)
(18849)
(18676)
(18600)
(18571)
(17690)
(17412)
(17398)
(15284)
(14646)
(14579)
(13739)
(13721)
(13396)
(13315)
(13269)
(12313)
(12157)
学科
(96110)
经济(96011)
管理(67083)
(64055)
(51268)
企业(51268)
方法(46087)
数学(41378)
数学方法(40873)
(27774)
(25851)
中国(23088)
(22502)
地方(22301)
业经(20339)
农业(18854)
(18244)
贸易(18231)
(17704)
(16523)
(16484)
财务(16478)
财务管理(16442)
企业财务(15534)
环境(15010)
技术(14303)
(13763)
理论(13078)
(13012)
银行(12941)
机构
学院(336306)
大学(335841)
(131251)
管理(129632)
经济(128433)
理学(113384)
研究(112419)
理学院(112032)
管理学(109897)
管理学院(109284)
中国(83901)
科学(75090)
(69897)
(68829)
业大(59139)
(58124)
(57962)
农业(54883)
中心(54103)
研究所(53619)
(50816)
财经(47261)
(43248)
(42986)
师范(42630)
北京(42369)
(41321)
经济学(39876)
(39778)
(38410)
基金
项目(242073)
科学(188798)
基金(175431)
研究(166748)
(157107)
国家(155851)
科学基金(132399)
社会(104666)
社会科(99142)
社会科学(99109)
(97450)
基金项目(94267)
自然(90481)
自然科(88347)
自然科学(88317)
自然科学基金(86733)
(81970)
教育(76475)
资助(71036)
编号(65695)
重点(55337)
(52145)
(52142)
成果(50647)
(50258)
计划(48052)
科研(48025)
创新(47132)
课题(45460)
大学(43978)
期刊
(134274)
经济(134274)
研究(85973)
学报(63805)
中国(63408)
(60749)
科学(55305)
(46315)
大学(46299)
学学(44127)
管理(43082)
农业(41048)
教育(29292)
技术(28427)
(26021)
金融(26021)
业经(23569)
(22253)
财经(22151)
经济研究(21166)
(18953)
问题(18665)
(18563)
资源(18324)
业大(16882)
科技(16540)
统计(16162)
技术经济(15748)
(15175)
图书(15162)
共检索到474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旭东  谢俊奇  何挺  
利用SPOT2/4、SPOT5等遥感数据源,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分析了1999年到2003年河北省张北县土地利用(耕地)变化情况;运用GIS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初步分析林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转变为林草地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等的土地退化特征。从1999年到2003年,张北县耕地减少20229.5ha,耕地的主要流向为林草地,其中又以旱地转化为人工草地为主,2003年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为牧草地。除耕地转为疏林地外,耕地转为林草地的其余类型未退化斑块的面积较大;林草地转化为耕地的情况比较复杂:林地转化为旱地、牧草地转化为水浇地的斑块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土地退化;而牧草地转化为旱地、其它土地转化为旱地、牧草地转化为菜地斑块中退化斑块数和面积比例都不大。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的退化特征比较,旱地转化为牧草地,退化斑块与未退化斑块数量比例比较接近,但未退化斑块面积比例远远高于未变化耕地斑块;而牧草地转为旱地的退化与未退化斑块数量和面积比例没有明显差别。旱地转化为林地的未退化斑块数量和面积比例要大于林地转化为旱地的斑块。说明旱地向林草地转化有助于提高区域土地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月卿  李艳华  赵菲菲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水资源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型,系统模拟了张北县2010—2025年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对模拟结果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进行对比分析。水资源约束条件下人口和GDP增长减缓,且水资源约束越强,人口及经济发展速度越缓慢。同时水资源约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1)水资源约束越强,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未来耕地面积越小,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越慢,未来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越小。2)对比无水资源约束和有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较小,耕地年减少速度较大,林地和建设用地年增加速度均较小。综合考虑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哲  赵帮宏  
本文在对国内外农业节水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张北县蔬菜生产高效节水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推广该节水模式受到经营规模、工程投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农户节水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推广该模式需要领导高位推动、政府财政支持、推进规模经营、建立节水基金、规范机制创新和加强后续服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丽  张贵军  朱永明  张蓬涛  许皞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6年三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Arc GIS 10.0软件平台,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6年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利用三生功能理论和重心迁移理论,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功能用地,分析探讨三生功能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6年林地、草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地面积急剧下降,下降比例达41.33%。耕地与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间的转换主要在中南部地势平坦地带,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间的转化主要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2)乡镇土地功能间转化均表现生产功能用地转生活功能用地,同时生态功能用地转生产功能用地、生活功能用地。生活功能用地、生产功能用地比例分别增加8.24%和3.43%。研究期内三生功能用地重心均向西北部移动,且纬向移动幅度大于经向移动幅度。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用地重心分别向西北移动2436.56 m、100600.96 m和2022.21 m。(3)生活功能用地中中心城镇在原空间基础上向外扩张,农村居民点在原空间上有所收缩,沿交通线发展迅速;生产功能用地扩展方向主要是未利用地,向中北部区域扩展,水源条件为关键因素;生态功能用地正逐渐让步于生产、生活功能用地。研究结论: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转变能够客观具体的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动因与发展趋势,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丽  张贵军  朱永明  张蓬涛  许皞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6年三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Arc GIS 10.0软件平台,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6年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利用三生功能理论和重心迁移理论,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功能用地,分析探讨三生功能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6年林地、草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地面积急剧下降,下降比例达41.33%。耕地与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间的转换主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志峰  
随着河北省张北县迎来城镇建设的高峰,土地资源供求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日益凸显。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新平台,同时也是一揽子解决城镇化建设"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齐伟  姜广辉  颜国强  
根据曲周县统计资料和水利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土地投入变化及其对粮食作物单产变化的贡献率,并对区域水资源平衡变化的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集约化农区的曲周,30年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表现为土地的复种指数、化肥投入和灌溉率不断提高;播种作物面积单产的生产函数模拟表明,灌溉保障率的提高对作物播种面积单产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0.546;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提高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导致了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区域水资源失衡。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将对区域的资源持续利用产生不利影响。要促进集约化农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有降低复种指数,减少耗水作物,特别是小麦的播种面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璇  郭轲  王立群  
退耕还林补偿政策直接关系到退耕农户的利益,也关系到退耕还林成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巩固。文章站在退耕还林两轮补贴即将到期的时点上,对河北省张北县和易县退耕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农户对未来补偿政策可能变化的响应,并进一步对农户后续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若停止补偿,有发生毁林复耕的可能;调查区退耕农户后续受偿意愿的均值为2350.5元/hm2·年,且地区差异较大;农户年龄、退耕地沙化程度、退耕地目前纯收益、农户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认知、退耕地机会成本评估和退耕补贴影响程度对农户的后续受偿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富刚,郝晋珉,李运生,姜广辉,杨君,丁忠义  
本文基于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对县域尺度下土地利用程度进行时空变异分析。通过对1985、1995和2000年三个时间点的研究,表明:(1)1985—2000十五年间.曲周县的土地利用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其中以槐桥乡最为显著;(2)曲周土地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东部、西部地区明显高于南部及东南部地区。最后,文章结合区域实际,从自然、社会、经济、区位特征和科学技术五个方面对曲周县土地利用程度的时空变异进行驱动力分析.为调控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牛志君  王晓晴  封乾  袁大鹏  石垚  王树涛  
[目的]为了能够充分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过程。[方法]文章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方法,运用ArcGIS 9.3软件,以河北省2001年、2007年和2013年3期遥感解译数据为空间数据源合成河北省耕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以及河北省生态功能用地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模式的图谱,据此揭示河北省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20012013年河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主要以稳定型为主,主要表现为"耕地-耕地-耕地"。河北省耕地利用变化模式主要以后期变化模式类型主要为"耕地-耕地-草地",面积达到28.876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孔祥斌,张凤荣,齐伟  
发展经济学和农户微观行为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机理分析表明,农户在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其发展必然经历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土地的用途转换,既边际土地向耕地转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产出能力却很低。第二个阶段,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目标,既考虑家庭需要,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此时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寻求利润最大化,土地利用就会向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转移,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第三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土地向利润最大化转移。在耕地内部,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规模,轻者会导致投入的降低,重者会导致土地的荒芜。实证分析表明曲周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大量物质投入的增加,随着追求利润的阶段发展,投入比重必然会向经济作物转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立  郝晋珉  艾东  类淑霞  双文元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有着直接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碳减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耗能总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通过样点实验法所获取的相关系数,估算了曲周县碳源和碳汇量,并对区域碳平衡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GIS叠加分析法对现状地类的碳汇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将现状地类的碳汇适宜性分成单宜性、双宜性、多宜性和不宜四种。进而以碳平衡为目标,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表明:2009年曲周县生态系统处于碳失衡;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是主要的调整地类,园地和林地是主要的调整方向;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可以使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碳平衡。研究结果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云扬  郝晋珉  陈红  
为探索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的途径,拟通过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将区域土地利用目标量化至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中,采用模糊两阶段算法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曲周县为例,通过Markov算法计算出自然演化方案下土地利用结构(2035年),并将现状方案(2012年)、自然演化方案(2035年)、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优化后的曲周县土地利用结构(2.87)其满意度明显高于现状方案(2.80)、自然演化方案(2.23),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也更高,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具有有效性。2)对自然演化方案进行分析发现,曲周县现行的经济驱动模式对于生态效益、区域水资源造成损害,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多目标优化模型为基础框架,嵌入ISM和模糊分析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结合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目标,保持其余地类结构的相对稳定,协调平衡耕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间的结构比例是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基本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光  何兰  王艺积  熊瑞东  程武学  
[目的]河北省易县是太行山片区的典型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征明显。研究该县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可以为区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对Landsat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分析,获取易县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在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信息熵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的进行有效空间化,探索土地利用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变化规律。[结果]1990—2017年,研究区耕地和草地的面积均明显减少,主要转移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净增14 241.38hm~2;动态度持续增大,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日渐活跃,其中近7年的动态度达到2.50%;4个时间节点的信息熵值分别为1.309、1.330、1.349、1.353,呈不断升高趋势,表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各类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类型已经逐渐完善,区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趋向自然生态方向,平原地区城市化率最高,偏离自然生态方向较大;低山丘陵地区的城市化率较低,趋向自然生态方向程度显著。[结论]通过分层次、多算法相结合,能够深入有效地分析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对于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民  周成虎  李宝林  张俊  黄满湘  
基于SPOT 52 5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该文探讨了开展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张北县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试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张北县土地总面积为424425 36hm2,共包括37种土地利用类型,总图斑数是57193个。其中,旱地、天然草地和有林地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3 77%、26 31%和7 76%,是该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同期1∶5万土地利用调查相比,1∶1万大比例尺土地利用调查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得到了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苇地等在1∶5万土地利用调查中所不能表达的零碎图斑,说明与以往调查相比,该调查结果可以为土地管理决策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