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6)
- 2023(8768)
- 2022(7468)
- 2021(7026)
- 2020(5996)
- 2019(13534)
- 2018(13475)
- 2017(25126)
- 2016(13560)
- 2015(15275)
- 2014(14904)
- 2013(14194)
- 2012(12785)
- 2011(11253)
- 2010(10690)
- 2009(9125)
- 2008(8377)
- 2007(6846)
- 2006(5446)
- 2005(4276)
- 学科
- 济(51417)
- 经济(51371)
- 业(39104)
- 管理(38963)
- 企(32610)
- 企业(32610)
- 方法(28439)
- 数学(25923)
- 数学方法(25547)
- 技术(15055)
- 农(13463)
- 财(12642)
- 中国(12184)
- 业经(10534)
- 学(10288)
- 理论(9605)
- 地方(9310)
- 农业(9303)
- 贸(8817)
- 贸易(8814)
- 易(8615)
- 务(8587)
- 财务(8551)
- 财务管理(8532)
- 技术管理(8438)
- 企业财务(8123)
- 和(7966)
- 环境(7780)
- 教学(7292)
- 制(6819)
- 机构
- 学院(179449)
- 大学(178556)
- 管理(72133)
- 济(70871)
- 经济(69596)
- 理学(63686)
- 理学院(63086)
- 管理学(61812)
- 管理学院(61493)
- 研究(55623)
- 中国(38797)
- 京(35860)
- 科学(35728)
- 农(31295)
- 业大(30583)
- 财(29300)
- 中心(26883)
- 所(26298)
- 江(25633)
- 农业(24778)
- 财经(24765)
- 研究所(24547)
- 技术(22895)
- 经(22842)
- 范(22549)
- 师范(22251)
- 经济学(22163)
- 北京(21152)
- 院(20866)
- 经济学院(20290)
- 基金
- 项目(135991)
- 科学(107381)
- 基金(98821)
- 研究(97664)
- 家(87272)
- 国家(86612)
- 科学基金(75140)
- 社会(61483)
- 社会科(58488)
- 社会科学(58473)
- 省(54675)
- 基金项目(53009)
- 自然(50079)
- 自然科(48968)
- 自然科学(48954)
- 自然科学基金(48057)
- 教育(47187)
- 划(45852)
- 资助(39658)
- 编号(38870)
- 重点(31211)
- 创(30304)
- 部(30202)
- 成果(28799)
- 发(28765)
- 创新(28393)
- 课题(26693)
- 科研(26677)
- 教育部(26183)
- 国家社会(26035)
共检索到243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沈良英 王福军 刘彦培 蔡明 罗富成 钟声 牟兰 黄必志
为深入探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在草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脉络,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该研究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白三叶草栽培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白三叶栽培技术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初期缓慢、中期迅速、后期趋减”的趋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是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经过生成期、转折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白三叶栽培技术的研究主题逐步从牧草资源开发和生态适应性向果园生草转移,其主要研究趋势为提高牧草产量和发展草业是白三叶的研究基础,新西兰等国家在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果园生草”及“果园碳氮循环”是未来白三叶牧草栽培的研究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良英 蒋红明 黎梅杰 余超 蔡明 罗富成 薛世明 黄必志
为深入探究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热点方向,利用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果园生草相关研究文献(1990—2022年)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果园生草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学科研究主要集中在园艺学、环境学和生态学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期刊是Journal of Ecology、Plos On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2)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同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有密切交流,且与美国相关机构的学者合作联系最为密切;果园生草研究机构相对分散,中国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了大量的果园生草研究,对我国果园生草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3)果园生草多采用控制模拟试验方法,以生草覆盖实践为研究基础,研究主题由早期侧重于草种选择,过渡到杂草病虫害防除再到更加注重果园综合效益。综上,国内果园生草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果园草种选择、病虫害防除、土壤理化特性、果树提质增效和果园生态效应方面,而国外果园生草逐渐倾向于自然生草和果实品质层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大胜 熊英 席在星 梅进
用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一年生实生苗,进行定植密度(X1)、施肥时期(X2)、施氮量(X3)、施磷量(X4)及施钾量(X5)五因素各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三叶木通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定植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及施磷量是影响三叶木通单位面积内茎及果实产量的显著或极显著因素;定植密度、施氮量、施钾量3个主效在[-2,2]内,茎长会随之增加而增加,氮、钾肥与密度互作对茎长的影响,当某一项为零水平取值以上时,三叶木通单位面积内茎长会随氮、钾施量增加而下降.通过模拟寻优计算表明,三叶木通最佳栽培密度为329~348株/(667 m2);...
关键词:
三叶木通 定植密度 施肥时期 氮磷钾配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邦平 陈俊愉 张启翔 郭良栋 陈瑞丹 蔡超
从北京、武汉、南京、重庆、昆明五个梅园和野梅主要分布区的云南嵩明、四川木里、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以及北京林业大学的梅圃中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采集梅花根际土壤300份。以梅花根际土壤和蛭石体积为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种植三叶草,培养4个月后,应用染色镜检法测定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三叶草根系的状况。结果表明:所有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都有丛枝菌根侵染;野生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高于人工梅园;四季的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丛枝菌根侵染在季节间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菌根 丛枝菌根真菌 梅花 三叶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芳 高瑾 张艳 李乔仙 梁倩
测定了白三叶草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相的黄酮含量为12.98 mg/g(12.98%),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3.89 mg/g(13.89%),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7.4 mg/g(7.4%),水相的黄酮含量为1.5 mg/g(1.5%);石油醚相对5种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对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
关键词:
白三叶草 黄酮含量 抑菌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英 王冬梅 黄益宗
以封丘土壤为培养基质,研究在不同N水平下接种分离自封丘长期定位施肥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对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N水平下,AMF侵染率随着外界施N水平升高而降低。3种N水平下,分离自NK(N、K混施)土壤的AMF群落能促进白三叶草生长及营养吸收;高N水平下,分离自1/2OM+1/2NPK(一半有机质一半化肥)土壤的AMF群落对白三叶草营养无贡献,反而会抑制其生长。不同N水平下AMF群落对白三叶草的营养贡献出现差异,这与长期不同的培肥方式下AMF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丽莉 贾炜珑 张彦芹
以白三叶草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直接再生系统中不同基本培养基成分和激素浓度的研究发现:白三叶草下胚轴顶端细胞的分化能力最强,分化率在65%以上,子叶次之,下胚轴其他部位几乎不分化。高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有效提高子叶的再生频率15%,而对下胚轴顶端细胞的分化影响不大。在6-BA3mg/L+NAA0 08mg/L的浓度下,下胚轴上段的再生频率最高,达80%以上。
关键词:
白三叶草 外植体 植株再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 胡廷花 刘慧紧 赵一军 徐震 毛文娅
禾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刈牧地之一,探究不同家畜放牧下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构成和群落稳定性,可一定程度揭示其植被演替特征。本研究定量分析了多年放牧牛(grazing cattle pasture, GC)、放牧羊(grazing sheep pasture, GS)的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构成及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1)草地死物质量及植物物种数为GC> GS,植物物种Simpson指数为GS> GC;2)草地禾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及原生禾草]、原生双子叶(马鞭草科、车前科、酢浆草科和十字花科)及适口性中等植物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C> GS,播种白三叶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S> GC;且GC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为主(77.20%),GS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51.79%)和豆科(28.02%)为主;3)草地土壤K含量为GC> GS;4) GC草地植物种Raunkiaer频度直方图呈反J型,群落演替度(37.08)比GS草地(45.45)的低。研究认为,GC草地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GS草地群落处于更高演替阶段,牛放牧更利于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因此,放牧时可实行牛、羊混牧制,或牛、羊轮牧制,以提高禾草/白三叶草地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烈保 胡九林 杨永利 苏德荣
光合和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两个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对于植物生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不同供水下,研究植物生理日变化时段性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机理,对寻求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该试验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测定了不同灌水处理下,白三叶的蒸散、光合蒸腾日变化,探求在特定地区植物生理日变化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探讨草坪节水灌溉的途径.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之间的白三叶蒸散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从11:00—14:00这一阶段的蒸散值较大;水分条件对白三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非常大,都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白三叶 蒸散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灌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勤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版收录的1980-2014年间发表的竹子栽培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通过citeSpaceⅡ软件,从文献共被引的角度对文献作者聚类、研究机构聚类、关键词共现等作可视化图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印度、日本和美国是竹子栽培研究的主要国家,中国在该领域研究具有绝对的优势和地位;(2)中国科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为竹子栽培研究发文量最多的几个机构,其中以中国科学院的国际合作度和影响力最大,这些机构走在了国际竹子栽培研究的前列;(3)学者多从竹子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植株再生、体外开花、基因与克隆、生长模式与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海水 曾杰 翁启杰 汪炳根 陈玉培 黎明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 ,适时采种 ,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 ,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 )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 ,7~ 8月播种 ,10月中~ 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 ,3~ 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 ,排水性能要好 ,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苗高 2 0~ 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 12月整地 ,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 ,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 ,一般 3~ 4月 ,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 ,7~...
关键词:
西南桦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应娥 梁巧兰 魏列新 王冬 田龙 同发宇 张国印 程守丰
为明确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在室内条件下复合侵染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的发病流行因素,以接种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的本氏烟为对照,通过对AMV和WCMV单独接种侵染、复合侵染的不同接种浓度、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RH)对本氏烟发病的影响及本氏烟中两种病毒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本氏烟发病的AMV和WCMV单独接种浓度分别为20%(AMV:PBS=1:4)和50%(WCMV:PBS=1:1),两种病毒复合侵染接种的浓度为75%和25%(AMV:WCMV=3:1);最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5℃、RH为60%,在此条件下,AMV和WCMV复合接种侵染本氏烟的平均病情指数为80.12,比单独接种AMV、WCMV的病情指数分别提高了22.36%、45.28%,其病毒含量是两种病毒单独接种本氏烟中的2.11和1.60倍。综上可见,当温度为25℃、RH为60%以及AMV和WCMV复合侵染接种浓度为75%和25%时,本氏烟发病最严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金国庆 张均民 费学谦 吴云生
从北美东部引进红花七叶树、光叶七叶树、黄花七叶树、欧洲七叶树等在浙江桐庐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连续4a的引种试验表明,较之于浙江七叶树,北美产七叶树早期生长较慢,树高生长期较短。在引种的4种北美产七叶树中,黄花七叶树、红花七叶树和光叶七叶树生长表现较好,虽然在苗期和1-2年生时的叶和芽在夏季比渐江七叶树更易受高温灼伤,但随着树龄的增大,抗灼伤等适应能力增强,年生长量不断增加;而欧洲七叶树易受冻害,生长不良,不宜引种。观察发现,红花七叶树和光叶七叶树分别在1年生和3年生时就始花始果,黄花七叶树营养生长最旺,生长速度不亚于浙江七叶树。七叶树种子适时采收,并利用具有自动喷雾设施的温室大棚沙藏,可使七叶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尹光天 许煌灿 曾炳山 周再知 冯昌林
系统地论述了单叶省藤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壮苗培育、造林技术以及人工藤林经济效益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单叶省藤的天然分布仅见于海南岛东部及南部海拔300~1100m的原始林和次生林中,但人工栽培已扩大到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的南部地区,其最适栽培区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温>22℃,年降雨量>1500mm,≥15℃年积温>7000℃,最冷月均温>14℃,干旱月数少,几乎全年无霜冻;要求土层较深厚、肥沃和较湿润的土壤条件;采种处理后的种子可沙床播种催芽,亦可将种子置于低温高湿条件贮藏至翌年3月播种,湿砂层积催芽,安全可靠、发芽整齐、费用低廉,为生产上育苗的最佳催芽方法;适宜的光照、供水和施肥将促进单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