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5)
- 2023(16414)
- 2022(14477)
- 2021(13424)
- 2020(11324)
- 2019(26389)
- 2018(26326)
- 2017(51250)
- 2016(28044)
- 2015(31611)
- 2014(31945)
- 2013(31597)
- 2012(29158)
- 2011(26291)
- 2010(26015)
- 2009(23708)
- 2008(23210)
- 2007(20557)
- 2006(17378)
- 2005(14946)
- 学科
- 济(112009)
- 经济(111887)
- 管理(81775)
- 业(77123)
- 企(64151)
- 企业(64151)
- 方法(56969)
- 数学(50186)
- 数学方法(49530)
- 农(29538)
- 财(29479)
- 学(27391)
- 中国(26779)
- 业经(23505)
- 地方(21549)
- 贸(20150)
- 贸易(20145)
- 环境(20018)
- 务(19771)
- 农业(19692)
- 财务(19690)
- 财务管理(19648)
- 易(19552)
- 和(19027)
- 制(18844)
- 企业财务(18652)
- 理论(18618)
- 技术(17281)
- 银(15999)
- 银行(15938)
- 机构
- 大学(402218)
- 学院(400952)
- 管理(159218)
- 济(155856)
- 经济(152429)
- 理学(139217)
- 理学院(137687)
- 管理学(135009)
- 管理学院(134309)
- 研究(129964)
- 中国(94469)
- 科学(84868)
- 京(84275)
- 财(69808)
- 农(69680)
- 所(65846)
- 业大(64702)
- 研究所(60675)
- 中心(60044)
- 财经(57265)
- 江(57104)
- 农业(55216)
- 北京(52392)
- 范(52027)
- 经(52018)
- 师范(51431)
- 院(47308)
- 经济学(46806)
- 州(46549)
- 技术(42927)
- 基金
- 项目(281340)
- 科学(219810)
- 基金(203754)
- 研究(200119)
- 家(178879)
- 国家(177457)
- 科学基金(151804)
- 社会(123961)
- 社会科(117456)
- 社会科学(117424)
- 省(111077)
- 基金项目(108928)
- 自然(101934)
- 自然科(99528)
- 自然科学(99494)
- 自然科学基金(97684)
- 划(93709)
- 教育(92503)
- 资助(84725)
- 编号(81527)
- 成果(64922)
- 重点(63085)
- 部(61521)
- 发(59256)
- 创(57889)
- 课题(55482)
- 科研(55004)
- 创新(54107)
- 计划(52661)
- 大学(52295)
- 期刊
- 济(159837)
- 经济(159837)
- 研究(108188)
- 学报(69304)
- 中国(67366)
- 农(61577)
- 科学(61266)
- 管理(54331)
- 财(53928)
- 大学(51599)
- 学学(48552)
- 农业(42718)
- 教育(40220)
- 技术(35081)
- 融(29265)
- 金融(29265)
- 业经(27195)
- 财经(26998)
- 经济研究(25687)
- 经(22982)
- 业(22198)
- 图书(21919)
- 问题(21241)
- 版(19930)
- 技术经济(19613)
- 科技(19391)
- 理论(18896)
- 统计(18561)
- 资源(17999)
- 商业(17924)
共检索到556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志博 李洪远
选取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生物多样性与碳循环关联性领域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开展定量分析,旨在系统梳理研究历史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我国的启示。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与碳循环领域整体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2)关联性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包括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海岸带“蓝碳”、模型的开发与应用4个方面;(3)具体关系研究呈现出复杂性与差异性的特点。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二者权衡与协同关系探究,持续关注重点生态系统及各类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方针、行动指南和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全国共享的数据监测与管理平台,持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碳循环 关联性 文献计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志博 李洪远
选取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生物多样性与碳循环关联性领域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开展定量分析,旨在系统梳理研究历史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我国的启示。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与碳循环领域整体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2)关联性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包括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海岸带“蓝碳”、模型的开发与应用4个方面;(3)具体关系研究呈现出复杂性与差异性的特点。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二者权衡与协同关系探究,持续关注重点生态系统及各类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方针、行动指南和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全国共享的数据监测与管理平台,持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碳循环 关联性 文献计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牛海峰
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生物多样性,使之能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是目前全球都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全球影响较大的环境保护条约之一———《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与WTO贸易规则之间相互涉及和相互影响部分的规则条文的探讨和分析,可为实现贸易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双重目标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立祥 张雪红
为分析个人碳交易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学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 Ⅲ,以美国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数据库中1996—2017年个人碳交易相关主题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从个人碳交易研究历史、国家、机构、作者、发展脉络、关键词以及主题等方面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此外对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个人碳交易文献进行总结,并将SCIE文献与CSSCI文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个人碳交易研究深度不断加大,但高水平文献数量较少;国内研究机构在个人碳交易研究方面的发文数量与质量都名列前茅。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金立 陈新军
大洋性鱿鱼是海洋中重要的经济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获取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与CiteSpace软件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与突变检测等分析方法,对该主题1991—2021年的年度发文量分布、作者及研究机构组成与合作、研究主题演变及热点展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总体呈现动态递增趋势;主要作者间合作密切,形成分别以中国上海海洋大学CHEN X J(陈新军)等、美国缅因大学CHEN Y(陈勇)等、西班牙海洋研究所PIERCE G J等以及葡萄牙生物资源研究所PEREIRA J等为核心的4个合作关系密切的作者群,并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机构中,英国南极调查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阿伯丁大学、西班牙海洋研究所、戴尔豪斯大学等机构的国际合作能力较强;主要研究国家或地区方面,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大陆、英格兰等为该主题的主要研究力量。当前该主题的研究热点共分为5个方面:1)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种群动态的影响;2)基于生态系统的鱿鱼渔业管理策略研究;3)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的生活史影响;4)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栖息地影响;5)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海洋环境适应性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照军 李季 李继学
组织学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型市场国家中更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WoS数据库中组织学习领域文献的特点。并结合引文编年图得出了主路径图,阐述了组织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和路径,从而论述了加强新型市场国家中组织学习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
组织学习 文献计量分析 新型市场国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萍 骆有庆 路文如
为了掌握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ISI 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以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的主要主题术语作为检索词,对1998—2007年之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法国是该领域的5强国家;中国在发文量前20位国家中居于第8位;国际上发表高被引论文的前5位作者的文章被引次数超过100次,而中国作者发表的文章被引次数最高为16次;在林业入侵种研究方面发文最多的25个研究机构中,美国有20个,中国没有机构入选;中国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是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邢飞燕 赵静 董正超
本文运用CiteSpace工具,从文献数量、作者、关键词等方面,对1991-2018年研究生教育质量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前沿文献进行研读,归纳出自1991-2018年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的发展规律,分析并阐述了目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并就这些问题和因素,从学位点自我评估、生源质量、激励机制、导师队伍建设和学位过程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有效促进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涛 宋志成 石梦舒 马裕泽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VOSviewer、CiteSpace V等软件,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收录的10643篇文献及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中的5 576篇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对比,探索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在该领域国家之间的合作研究呈现实力不均衡特征,我国研究机构与美英研究机构合作较为紧密;与国际文献相比,国内文献多从政策、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对能源消费与碳足迹追踪等角度的研究较少。最后,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方面的短板与问题,以期为未来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岚 王恒 黄佳鑫
实现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国际上学者们对碳中和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特别是对我国而言,在2020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后,碳中和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收录的碳中和相关文献为基础,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碳中和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从文献发表时间与数量看,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后,文献发表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国内外发文主力机构是高校等科研院所,作者间发文量存在差异,大部分作者发文较少,机构间合作和作者间合作都比较多。(2)从研究主题看,中外研究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碳足迹、碳排放和碳中和等,研究热点可分为碳足迹的测算、低碳产业链和政策框架三个方面。(3)从主题词演变看,碳中和的研究趋势与生态保护的议题变化密切相关,国内外的研究相互影响。基于此,文章指出,未来的碳中和研究应加强多学科的交叉交融,向着多国合作的方向深入发展,注重碳补偿技术和碳交易市场研究,进一步为实现更高目标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碳中和 文献计量 关键词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冰 陈林 庞丹波 李学斌
为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动态,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以土壤有机碳为主题词进行检索,通过筛选将得到的891篇相关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数据,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以土壤有机碳为主题词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高被引文献在2012—2022年间总体呈上下波动状态。2)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多学科科学等学科是土壤有机碳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多学科科学逐渐成为研究的主要趋势,在该领域占有重要地位。3)Yakov Kuzyakov和中国科学院是土壤有机碳研究相关领域的主要贡献作者和机构;中国科学院和Yong Sik Ok分别为该研究领域内与其他科研机构和作者之间合作最为密切的机构和作者。4)通过对关键词和突现词的分析得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土壤中CO_2含量的变化对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农业土地利用中土壤有机碳封存与固定和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影响的相关研究。总体而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主题,今后应更加注重不同环境、不同区域间的协同研究,从而进一步探明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阳阳 文雯
建筑部门低碳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建筑部门低碳转型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建筑部门低碳转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可持续技术、能源燃料、环境研究等领域,我国是建筑部门低碳转型研究的主要国家。建筑部门低碳转型的社会经济影响、能耗和CO_2排放、低碳转型策略等是建筑部门低碳转型研究的热点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光宇 曹阳春 戴海闻 许泽浩
基于定量文献计量与定性文献回顾方法,对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领域(1995—2019)的773篇文献进行梳理,从重点期刊、核心作者、国家机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等方面分析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的核心知识基础为战略联盟、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分段资源配置、技术创新、颠覆敏感性与颠覆性技术7大内容;研究热点围绕主体特征、衡量维度及发展路径3个方向;研究脉络经历了概念界定、视角扩充、机理研究与理论应用4个阶段。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演进特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海林 董慈慈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中国落实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等多个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以2001—2018年发表于SSCI和CSSCI期刊的765篇文献为研究样本,从多个视角系统揭示国内外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主要研究结论是:近18年国内外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且持续热度较低、对外合作研究较少且国际影响力不足;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遵循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网络理论、动态资源管理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技术、组织、资源和财务四个方面,与市场发展问题相关的研究是薄弱环节。进一步从创新主体、创新变轨、研究层次和研究主题四个方面归纳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热点的演化规律和存在问题。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跨国合作战略、大数据赋能和绿色导向会成为未来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创新 文献计量 现状 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倩 袁川 张亚峰 胡彦婷 唐强 郭立 蔡忠银 王一 刘琴 岳晓萍 高英浩 方伟伟 胡健
穿透雨空间异质性及其时间稳定性是影响植被生态系统水养分资源有效性的重要生态水文过程,目前缺乏对该领域进展的系统总结。本研究以“throughfall”、“spatial heterogeneity”、“temporal stability”等为主题词,检索2000—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筛选获得517篇文献,采用CiteSpace和R软件Bibliometrix包,从论文数量、研究热点、前沿趋势,和发文国家、机构和学者及其合作关系展开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穿透雨空间异质性及其时间稳定性论文数量年均增长5.0%:发文国家集中在美、中、德等少数国家(占论文总数的51.3%);发文机构主要是中国科学院(6.8%);关键学者为Levia DF(3.7%);刊登期刊主要是Journal of Hydrology(12.8%)等;研究区主要集中在湿润区(66.7%)和暖温带(49.7%)。2)2000—2009年研究主要关注样地尺度穿透雨对土壤水养分的补给;2010—2013年关注地表水文和冠层沉积物运移过程;2014—2022年着重结合冠层截留、土壤蒸发和土壤水分动态的“冠层-地表-土壤”完整水文路径系统分析,强调对时间稳定性的精准刻画。3)我国该领域发文数量全球第2(83篇,16.1%),2011年后年均增长率高达49.7%,然而2000—2022年年篇均引用仅16.9次,在发文量前20位国家中排第16位。综上,自2000年以来穿透雨时空特征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在该领域成果增长尤为迅速,但研究影响力亟待提升。在未来研究中需结合地球关键带水文过程深入分析穿透雨在“大气-植被-土壤连续体”中水养分耦合和污染物迁移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深刻了解森林生态水文过程、格局和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