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7)
- 2023(14034)
- 2022(12467)
- 2021(11764)
- 2020(9817)
- 2019(22863)
- 2018(22607)
- 2017(43875)
- 2016(23636)
- 2015(26415)
- 2014(26147)
- 2013(25454)
- 2012(23154)
- 2011(20413)
- 2010(19919)
- 2009(17768)
- 2008(16757)
- 2007(14090)
- 2006(12026)
- 2005(9750)
- 学科
- 济(91369)
- 经济(91274)
- 管理(65984)
- 业(61808)
- 企(51119)
- 企业(51119)
- 方法(45816)
- 数学(39721)
- 数学方法(39170)
- 农(24823)
- 财(21932)
- 中国(21678)
- 业经(20764)
- 地方(20267)
- 学(18666)
- 农业(16969)
- 理论(15679)
- 贸(15266)
- 贸易(15260)
- 易(14750)
- 环境(14534)
- 务(14488)
- 财务(14419)
- 财务管理(14390)
- 技术(14334)
- 和(14247)
- 制(13723)
- 企业财务(13552)
- 划(12291)
- 银(11198)
- 机构
- 学院(317446)
- 大学(317399)
- 管理(132076)
- 济(120402)
- 经济(117747)
- 理学(115983)
- 理学院(114726)
- 管理学(112550)
- 管理学院(111973)
- 研究(98313)
- 中国(72045)
- 京(66728)
- 科学(63092)
- 财(53215)
- 业大(48092)
- 农(47631)
- 中心(46841)
- 所(46438)
- 财经(44254)
- 江(44097)
- 范(43341)
- 师范(42945)
- 研究所(42940)
- 北京(41399)
- 经(40428)
- 农业(37169)
- 院(36782)
- 州(36737)
- 经济学(35358)
- 师范大学(34970)
- 基金
- 项目(231429)
- 科学(182517)
- 研究(169317)
- 基金(168260)
- 家(145775)
- 国家(144582)
- 科学基金(126004)
- 社会(105985)
- 社会科(100371)
- 社会科学(100345)
- 基金项目(91027)
- 省(90355)
- 自然(83454)
- 自然科(81507)
- 自然科学(81487)
- 自然科学基金(79969)
- 教育(77769)
- 划(75946)
- 编号(70183)
- 资助(68760)
- 成果(54357)
- 重点(50819)
- 部(50328)
- 发(48812)
- 创(48192)
- 课题(46442)
- 创新(44835)
- 科研(44568)
- 教育部(43492)
- 大学(43466)
- 期刊
- 济(123606)
- 经济(123606)
- 研究(85564)
- 中国(52918)
- 学报(48390)
- 科学(45382)
- 管理(45067)
- 农(41999)
- 财(39602)
- 大学(37224)
- 学学(34883)
- 教育(33867)
- 农业(29797)
- 技术(28544)
- 业经(22222)
- 融(21459)
- 金融(21459)
- 财经(19763)
- 经济研究(19002)
- 图书(18740)
- 经(16788)
- 问题(16621)
- 资源(15677)
- 理论(15549)
- 科技(15486)
- 业(14807)
- 实践(14568)
- 践(14568)
- 版(14521)
- 技术经济(14489)
共检索到436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渐萍 王远斌 刘贵文 田宗舜
利用旅游者对重庆市景点的旅游评价大数据,通过基于Word2vec的词向量模型进行语义挖掘,识别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要素类型,结合游客情绪表达分析旅游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的对应关系,以及意象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发现重庆市的旅游意象分为空间感知、旅游核心吸引物及旅游支持体系这三个层面以及具体十类意象,游客感知以正面积极为主,但也对交通及旅游服务等因素给予较多负面评价。研究表明在利用Word2vec工具处理网络文本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有效提取意象感知要素,便于分析城市旅游意象结构体系和感知情况,为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实现城市旅游意象感知、指导城市旅游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杨洪 刘嘉毅 伍新叶
旅游形象感知、塑造和传播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上以问卷调查为主。世界遗产地是我国重要旅游地类型,但其游客感知形象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国内世界遗产地旅游形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不足,在崀山的地方性、旅游形象替代分析基础上,采用ROST WORd paRSeR软件分析崀山网络游记及游客点评,归纳出游客所感知的崀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及其信息渠道;对崀山旅游形象进行重塑,突出"天人合一的和谐大美"核心理念(MI)和"世界丹霞奇葩·山水田园人家"的总体形象及其分体旅游形象及视觉符号识别系统(VI)、听觉形象(aI)、行为识别(BI);最后基于传播策略的基本原则,提出目的地整合营销传播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路正 李君轶 杨喜平 陈宏飞 常建霞
旅游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命题,理解游客的空间流动特征对城市旅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穷游网UGC文本数据的挖掘,依托图论理论构建了一种可以同时保留旅游客流的有向性与加权性的流网络结构描述方法,并对西安市区域层面与节点层面的旅游客流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旅游的客流存在明显的网络结构特征,客流网络结构主要由区域(节点)的中心程度决定;(2)城市旅游客流结构与旅游主体功能分区高度耦合;(3)区域(节点)主体功能的时空属性也是影响旅游客流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4)通过对区域(节点)净外向程度的分析,可以得到其旅游"集""散"功能的偏重,可为具体区域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媛 许鑫 冯学钢 吴文智
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分析了新浪博客中关于朱家角的2633篇博文,根据词频统计结果,将游客对朱家角的旅游感知形象划分为地理位置形象、旅游地类型形象和地方性形象3种,其中旅游地类型形象涵盖词条数最多、频次最高,这表明朱家角作为江南古镇的类型形象强于朱家角的地理位置形象和地方性形象。通过共现分析发现,江南古镇的名称常常多个同时出现在博文中,这也表明朱家角与其他江南古镇的竞争表现在类型形象上,而非表现为与某特定古镇的竞争。结合长尾理论,本文发现,游客对朱家角旅游形象的感知呈现出"长尾"特征,同时在形象曲线的尾部出
关键词:
感知形象 文本挖掘 博客 长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德荣 杨锦秀 刘艺梅
本文从体验消费视角,通过构建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依据对重庆市497位城市游客的调查,对其到乡村旅游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意愿的因素除了游客生活形态特征外,还受到乡村旅游主题特征、乡村旅游产品及物有所值等方面的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承照 王婧
旅游意象是游客心目中对城市的认知及其对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城市意象的自我表达与游客感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直接影响城市对外营销策略与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本文在综述旅游意象理论及实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法、认知地图法的结合对上海都市空间的旅游意象进行了要素分析、测量和评价,并探讨了旅游意象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在创造上海的都市形象、提升上海都市空间价值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德荣 杨锦秀 刘艺梅
本文以对重庆市具有重游经历的510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聚类分析表明,乡村重游者大体可以划分为乡村偏好型、乡村冷淡型和乡村无所谓型三大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乡村旅游者重游决策的主要因素分别为之前旅游经历、旅游偏好和旅游预期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史达 张冰超 衣博文
游客感知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往研究多基于扎根理论对素材进行人工编码并归纳出范畴,或以对中介变量的假设检验来讨论其形成机制。文章以大连市5家著名景区的10万余条游客评论为资料来源,首先根据游客评分,对评论文本进行正负情感维度划分;然后以TF-IDF和TextRank两种算法对景区游客文本评论抽取关键词,并遵循诠释性研究的范式,提炼出游客正负感知的子范畴和关键范畴;随后,利用LDA主题模型方法测算出上述游客正负感知范畴的权重次序。在此基础上,最终梳理出游客目的地感知形成过程的故事线。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感知的表征因素、效用因素、结构因素和特征因素等范畴内蕴含着复杂的正负情感双重维度,并呈现出动态演变的特征。(2)游客感知范畴内的正负情感主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游客正负感知之间的转换和调整,动态演绎出游客对目的地的最终认知与情感。文章建构了游客的目的地感知形成的动态过程,拓展了情感细粒度在游客感知理论的深度,同时拓宽了游客感知理论研究方法的边界。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文本挖掘 质性分析 感知范畴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吴恒 陈燕翎
【目的/意义】为更好地利用社交平台,透视蜜月游游客的消费行为,采用UGC文本内容挖掘的方法对中国蜜月游游客分享的蜜月游记进行了研究。【方法/过程】对游记内容进行采集之后,借助词频统计工具对游记文本高频词进行了梳理,并借助SPSS工具对游记文本高频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将高频词的具体语义内容分为旅游景观资源、旅游娱乐活动、旅游服务设施、目的地美食和开放程度等五类。【结果/结论】优质的景观资源、丰富的娱乐活动、完善的服务设施、有特色的美食以及较高的开放程度在游客的蜜月目的地信息选择中起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昕天 汪雷
文章利用网络爬虫软件抽取携程网在线旅游文本内容,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所得样本进行热词分析、共词分析和长尾分析,获得游客在线旅游情报决策的一系列行为规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在线旅游决策中对景点的感知强于对地域的感知,对地域的感知强于对旅游方式的感知;旅游服务提供商需要加大对小众旅游产品的开发,避免同质化竞争;旅游服务体验反馈已经成为游客在线旅游决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在线旅游 文本挖掘 情报分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杰 胡平 苑炳慧
潜在游客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感知是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开始,而旅游形象的感知又来源于对该旅游地的认识,也就是通过各种信息"熟悉"该旅游目的地。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以熟悉度作为前因变量,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为中介变量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并以重庆市民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本文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中,对于旅游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熟悉度,它通过4条路径对旅游意向产生间接和直接影响,其总影响效果达到了0.591;其次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它们对旅游意向的总影响效果分别为0.546
关键词:
旅游形象 旅游意向 熟悉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勇 蒋冠文 毛太田 蒋知义
现有旅游业危机管理体系缺乏对旅游舆情危机的关注。该研究聚焦旅游业的舆情危机,从情感传播的视角对旅游舆情危机的演化规律和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尝试探寻旅游舆情危机传播演化的一般性规律。文章以"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为例,采用网页数据采集工具爬取互联网中新闻报道和用户评论的相关数据,通过提取危机关键词、识别舆情话题、计算情感强度,并结合危机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征,对旅游舆情危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公众心理存在"放大效应",对危机事件的评价更容易被舆论场中最突出的行为特征所掩盖,而忽视事件自身客观规律,导致以点概面的评价结果;(2)事件引发的舆情话题存在纵深发展和横向扩散两种演化方式,并衍生出新的话题,新的舆情话题伴随着负面情绪的波峰出现;(3)由公共安全引发的旅游舆情危机突发且易逝,事件生命周期长度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与现实中案情调查进展、政府应对及信息公布和突发新闻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涤湘 吴家权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因其独特的骑楼建筑风貌、粤剧文化以及蕴含丰富的老城区记忆,成为广州重要的旅游地,其中永庆坊街区更成为近年来广州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基于游客点评数据,构建“认知—情感”模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对永庆坊的游客认知意象进行系统梳理,然后进一步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游客消极情感因素进行逐层编码,分类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永庆坊认知形象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旅游地氛围”“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地环境状况”;此外,导致游客消极情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旅游资源体验,其中包括地方小、商业化气息浓厚、缺乏可识别性、同质化问题严重。建议未来恩宁路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应在注重保护地方文化真实性的基础上,创新规划设计方法、经营管理策略,合理控制商业化程度,在旅游发展和地方文化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奕爽 邓森文 徐佳
以石牛寨景区旅游者网络游记和官方网站宣传内容为样本,首先运用词频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与语义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官方网站投射及游客感知的石牛寨旅游意象;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将照片分为13类,并根据聚合意象地图分析各类照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玻璃桥"、"丹霞风貌"是石牛寨景区最重要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意象;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的文本语义网络基本呈现"核心——次核心——外围"的圈层结构;但石牛寨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由于身份与立场不同造成双方塑造的旅游意象主体内容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蔡洁 赵毅
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女性出游人数逐年上升,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查来渝的国内女性游客,尝试对女性旅游者的消费特点做出分析。本文对女性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年龄、职业、月收入、文化程度)和行为特征(旅游目的、信息来源、旅游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女性旅游者出游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从旅游产品开发、服务设施完善及促销方面探讨了女性旅游市场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
女性旅游者 消费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