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9)
2023(13892)
2022(12184)
2021(11488)
2020(9538)
2019(21994)
2018(21754)
2017(42323)
2016(22634)
2015(25462)
2014(25320)
2013(24566)
2012(22076)
2011(19516)
2010(19013)
2009(17053)
2008(16218)
2007(13502)
2006(11309)
2005(9227)
作者
(61780)
(51283)
(50705)
(48397)
(32498)
(24617)
(23190)
(20292)
(19474)
(17844)
(17583)
(17069)
(15878)
(15773)
(15699)
(15395)
(15322)
(15288)
(14508)
(14475)
(12550)
(12235)
(12169)
(11692)
(11406)
(11255)
(11185)
(11166)
(10223)
(10141)
学科
(86023)
经济(85932)
管理(65234)
(60201)
(51334)
企业(51334)
方法(44306)
数学(38039)
数学方法(37501)
(23105)
(21288)
中国(21161)
业经(20136)
(19005)
地方(17466)
环境(16774)
理论(16118)
农业(15551)
(15457)
(15110)
贸易(15104)
(14668)
(14212)
财务(14144)
财务管理(14115)
技术(14018)
企业财务(13353)
(13202)
(13104)
教育(11856)
机构
学院(308521)
大学(308303)
管理(127321)
(117693)
经济(115146)
理学(112305)
理学院(111119)
管理学(109037)
管理学院(108491)
研究(95256)
中国(68399)
(63913)
科学(60991)
(51434)
业大(47017)
(46041)
(45174)
中心(44257)
财经(43017)
研究所(41877)
(41784)
(41533)
师范(41179)
北京(39419)
(39376)
农业(35945)
(35505)
经济学(34950)
(34610)
师范大学(33427)
基金
项目(225857)
科学(178261)
研究(165662)
基金(164194)
(142347)
国家(141160)
科学基金(122736)
社会(104314)
社会科(98831)
社会科学(98805)
(88555)
基金项目(88257)
自然(80592)
自然科(78681)
自然科学(78663)
自然科学基金(77211)
教育(76509)
(74288)
编号(68110)
资助(66669)
成果(53253)
重点(50117)
(49606)
(47490)
(47265)
课题(45527)
创新(43935)
科研(43398)
教育部(42919)
国家社会(42484)
期刊
(120060)
经济(120060)
研究(83400)
中国(49773)
学报(48743)
科学(44541)
管理(44342)
(41174)
(38226)
大学(37676)
学学(35497)
教育(34836)
农业(29252)
技术(27118)
业经(21512)
财经(19862)
(19846)
金融(19846)
经济研究(18578)
(16913)
图书(16881)
科技(15817)
问题(15609)
(14771)
(14646)
资源(14628)
理论(14458)
技术经济(14043)
商业(13546)
实践(13499)
共检索到417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继艳  
我国传统手工艺是承载着农耕社会民众赖以生存的经济诉求与审美理想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产业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传统手工艺赖以维系的文化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侵蚀,使得进一步传承、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能够有效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应该着重从完善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解决传承人危机、拓展生产应用以及加强文化认同感培育等方面入手强化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研究力度,切实解决实现传统手工艺科学、有效传承、发展的问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佳钰   苏明明   窦浩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载体,从业者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众多非遗中,传统手工艺依赖于从业者对于特定材料的手工制作而独具特色,在体现自然造物规律的同时也是考察人、自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重要范本。为了解手工艺非遗的传承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依托文化生态学理论框架,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和图片分析等多种方式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共同影响着非遗的传承;(2)从自然角度看,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资源耗竭以及地理异质性是造成非遗传承困难的主要因素;(3)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市场需求变化、代际价值观差异、经济因素和技术冲击阻碍着非遗传承;(4)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交织构筑了系统的完整性和平衡性,文化系统失衡制约着手工艺非遗传承。鉴于此,本文从资源管理、非遗价值解说和从业者生计保障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手工艺非遗传承困境的建议,为调和非遗发展中的人地关系和促进非遗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白杨  卿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的密集表达,当代大学生要以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己任,而高校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及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教育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优势与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蔼  
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实务》作者:陈思琦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43-8221-6出版时间:2021年9月定价:68元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由古至今发展中所产生的智慧结晶,不仅是充分展现我国优秀、珍贵文化基因的有效形式,也是将我国精神信仰物化的重要体现。科技与文化紧密融合发展的时代情境下,“工匠精神”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秀梅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发展,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如何使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生活和市场经济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是事关民族传统手工艺和产品存亡的重大课题。"王星记"扇是杭州传统工艺的品牌产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以"王星记"扇工艺的传承、保护及其市场开拓等为视阈,阐述了"王星记"扇制作技艺的基本工艺规律、文化意蕴与市场价值,并就"王星记"扇的传承保护与市场开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瑜  吴殿廷  
旅游业开发利用传统手工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探求传统手工艺与旅游业的深度、优化结合,才能实现科学而高效的开发利用。从旅游产业链角度看,就是要争取将传统手工艺纳入到旅游产业链的核心;通过观念上重视、选择上慎重、定位上提升、品质上保障、创意上突破等一系列对策,使传统手工艺生产地转化为旅游目的地,实现多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创新发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博  
文章以苏南地区为例,探讨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育的4种模式:家族师徒传承、政府倡导下的非遗传承人培训、“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培育、“两馆一所一基地”体验传承。这些模式存在社会传承教育方式相对脆弱、学校传承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学者大师传承人后继乏人等问题。文章提出多元社会力量整合培育、地方高校“双向传承”培育、地方文化精英式培育的多渠道培育方式,希望以此来构建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育体系,实现非遗传承的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亚平  谢良才  张维佳  郑晶  
对学徒制技艺传承模式在当代手工艺行业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细致研究,分析了其特点及其对促进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凤敏  孙红艳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民族历史的重要符号,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承观念、传承队伍、传承路径三个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而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职业院校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指明了方向,具体策略是:转变传统观念,提高传承吸引力;加强传承队伍建设,增强传承的师资力量;构建传承新范式,提高传承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雅方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及弘扬我国传统手工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再创造。然而报告显示,我国传统手工艺中有86%的从业者来自农村,且呈现手工艺人老龄化、手工艺资源稀缺化的现象,反映我国传统手工艺面临后继乏人、后继乏力的危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迪茜   卢颖   罗秋菊  
保护和发展是我国非遗传承的重要维度,如何在传承性保护的基础上走向创新性发展仍是黑箱。景德镇以手工制瓷闻名于世,明清时期曾创造世界陶瓷工艺巅峰,后因守旧而陷入沉寂。然而,当今的景德镇从陶瓷生产中心转向文化创意旅游地,实现了手工制瓷从复兴到创新的飞跃。手工制瓷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文章以知识视角切入,结合39人次访谈与二手资料,解析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当代复兴与创新过程。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仿古瓷热潮推动了地方性知识复现,随后大众旅游发展促进了地方性知识外化。但这一阶段手工制瓷停留于古法制瓷的传承,知识生产局限在地方性知识的内循环。直至2000年伊始,“学院派”艺术家的到来为景德镇注入现代艺术理论和创新理念,构建了地方性知识与外部知识交织碰撞的知识生产外循环。如今,景德镇形成了浓厚的地方艺术创新氛围(即本地蜂鸣),激活了本土创新意识,引发了地方性知识重构。知识内外双循环机制推动景德镇手工制瓷从本土工匠主导的工艺复兴,走向多方参与凸显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发展。文章为具有传统手工艺资源的旅游地转型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梳理了典型案例,凝练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机理,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姜欣  姜怡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强化其具备范式特征的民族语言模因,达到"成型性"、"表达性"、"一致性"、"公众性"和"权威性"的优质标准。本文以《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一书中藏、彝、赫哲、纳西等少数民族的造茶、制毡等传统手工艺翻译为例,说明异化音译加阐释是保留特有术语"成型性"的有效手段;精准引用典籍标题可强化模因新宿体译文的"权威性";根据互文线索追踪其前期民族语言原始文本,可保持同源模因的"一致性";适时嵌入异质文体有助于维护真实意义上的原作美学风格,加强其"表达性";借助英语的巨大张力可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模因更具"公众性",从而得以有效而广泛的繁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勇  任宇  
置身于工业化时代,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化、情感化和个性化特征可以说是对于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文章试以巴渝家居木雕为例,对巴渝家居木雕的雕刻题材、美学特征、装饰构件、工艺过程等进行了整体梳理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巴渝家居木雕艺术中图案纹饰、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的"再设计",以现代设计创意的视角拓展了巴渝家居木雕在现代建筑装饰,现代家居产品中和现代配饰中的使用范围,以此完成了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同时也迎合了人们身处工业化时代崇尚个性化的需求,优化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这种可持续的生态设计理念对其他传统手工艺如何通过再设计进行创新同样也不失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领  
由于研究角度使然,民间美术及工艺美术的研究多将着眼点放在了艺术学和美学上,而缺少从特定区域和环境的发展角度去深刻揭示工艺文化物觉的过程和自觉地趋向自然生态的动力机制。然而"人类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不仅是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强  孙凯  
毛笔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国粹,近代受人们书写习惯和现代机械制作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失落文化。无独有偶,作为传统手工艺文化载体之一的古村落,其发展也存在相同的困境。周坊村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拥有深厚的毛笔传统文化底蕴,从毛笔的起源分析周坊毛笔传统手工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其与古村落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联系,得出需从毛笔传统工艺的产业开发、村落场所更新、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化三个方面的探索促使传统文化和古村落的联动发展,才能使其重获生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