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1)
- 2023(13865)
- 2022(12230)
- 2021(11469)
- 2020(9522)
- 2019(21996)
- 2018(21563)
- 2017(41909)
- 2016(22532)
- 2015(25281)
- 2014(25209)
- 2013(24555)
- 2012(22226)
- 2011(19770)
- 2010(19184)
- 2009(17280)
- 2008(16430)
- 2007(13743)
- 2006(11576)
- 2005(9513)
- 学科
- 济(91195)
- 经济(91105)
- 管理(63193)
- 业(59295)
- 企(50058)
- 企业(50058)
- 方法(44992)
- 数学(38944)
- 数学方法(38418)
- 农(23007)
- 中国(22069)
- 财(21046)
- 地方(20622)
- 业经(20015)
- 学(18627)
- 农业(15698)
- 理论(15626)
- 贸(15287)
- 贸易(15281)
- 和(15078)
- 易(14804)
- 环境(14348)
- 技术(13874)
- 务(13840)
- 财务(13772)
- 财务管理(13744)
- 制(13326)
- 企业财务(13029)
- 划(12200)
- 教育(12003)
- 机构
- 大学(310020)
- 学院(309024)
- 管理(127418)
- 济(120326)
- 经济(117768)
- 理学(112382)
- 理学院(111160)
- 管理学(109089)
- 管理学院(108529)
- 研究(97667)
- 中国(70109)
- 京(64467)
- 科学(62069)
- 财(51868)
- 所(46763)
- 业大(46607)
- 农(46319)
- 中心(44927)
- 财经(43340)
- 研究所(43281)
- 江(42076)
- 范(41962)
- 师范(41595)
- 北京(39715)
- 经(39670)
- 院(36419)
- 农业(36284)
- 经济学(35856)
- 州(34717)
- 师范大学(33882)
- 基金
- 项目(226016)
- 科学(178973)
- 研究(165453)
- 基金(164868)
- 家(143148)
- 国家(141957)
- 科学基金(123333)
- 社会(104634)
- 社会科(99181)
- 社会科学(99154)
- 基金项目(88423)
- 省(88322)
- 自然(80935)
- 自然科(79054)
- 自然科学(79037)
- 自然科学基金(77573)
- 教育(76513)
- 划(74370)
- 编号(67900)
- 资助(66896)
- 成果(53250)
- 重点(50327)
- 部(49773)
- 发(48058)
- 创(47192)
- 课题(45625)
- 创新(43920)
- 科研(43324)
- 教育部(42986)
- 国家社会(42821)
- 期刊
- 济(122385)
- 经济(122385)
- 研究(84858)
- 中国(50656)
- 学报(48210)
- 科学(44899)
- 管理(44454)
- 农(41179)
- 财(38093)
- 大学(37380)
- 学学(35107)
- 教育(35089)
- 农业(29376)
- 技术(27587)
- 业经(20836)
- 融(20311)
- 金融(20311)
- 财经(20062)
- 经济研究(19130)
- 经(17058)
- 图书(16844)
- 问题(15966)
- 科技(15342)
- 业(14792)
- 理论(14588)
- 资源(14555)
- 版(14425)
- 技术经济(14354)
- 实践(13569)
- 践(13569)
共检索到422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辉 李翠霞 尤田甜
世界各国的乳文化因历史沿革而变得纷繁多姿,特别是古代乳文化为现代乳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为人民的饮食生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因此,了解各个时期的乳文化有利于未来世界乳业的发展与进步。以时间为经线,将乳文化概括为原始社会的仅供食用阶段、奴隶封建制社会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相互交往阶段、近代乳制品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以及现代乳制品综合利用阶段,其中尤以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乳文化值得深入研究。以地域为纬线分析日本、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荷兰等国的乳文化,探索挖掘乳文化对现代乳制品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传承 世界 乳文化 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师徒授受是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主要载体,历史的积淀逐步塑造出颇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视域下的"师徒"传承文化。详细剖析"师门"文化、传"道"文化、授"艺"文化,以厘清"师徒"传承文化的合理性、局限性、精髓以及现代化问题。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视域 师徒传承文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沈沫
对2008年至2017年国内学术界有关教育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性回顾,发现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在10年间明显扩展,研究成果有所增加,但仍存在理论针对性综合性不足、研究方法重思辨轻实证、数据支撑力偏弱、对决策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对此,未来要以民族地区学校的语言传承、知识传承、文艺传承为重点,统筹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问题诊断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全面揭示学校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上的作用、功能及限度,并为改进学校文化传承活动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民族文化 传承 述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祝平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保障民生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乡村文化和民生问题,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和建设投资三个方面,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提出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文化民生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常文君
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在于独有的东方审美。明代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集大成者,它留存了明代之前各时期服饰之精髓,同时也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明代特色。本文围绕明代服饰的变迁历程,探讨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路径,以切实推动传统服饰文化的发扬光大。由蒋玉秋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明代服饰的形制特征,并根据三百余件服装实物悉心总结了明代服装结构的不同变式,提出“类—型—式”的分类解读方式,展现出有明一代服饰的变化规律。此外还将明代服饰鲜明的制度化特征、勃兴的前现代时期手工业技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服饰礼俗习惯与服饰勾连,进行比较全面的阐释。为科学还原传统服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海英
生菜会是广州特有的一道民俗盛景。早在汉代,生菜会就作为我国"立春"时的风俗活动而出现,经过不断地衍变,这种民俗活动只在广州被传承了下来。近年来,生菜会在广州得到了民间前所未有的重视,活动规模也大有扩展。文章从区域文化的角度,就生菜会的源头、传承与变迁及其文化的衍变作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生菜会 民俗 大众文化 衍变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伟
文章从江南运河古桥文化的空间、构件、装饰这三大视觉形态类别出发,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工具,尝试分析江南运河古桥文化视觉要素,厘清视觉符号的编码方式,研究江南运河古桥文化的视觉要素构成、符号编码方式,及其视觉传达设计策略与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完成视觉设计传达的有效办法。视觉符号凝练、生活美学回归、数字媒介融合这三大设计手段,能够有效地助力江南运河古桥文化实现当代设计的继承与转化,对于整个大运河线性廊道遗产文化的保护、活化与传播具有十分积极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
江南运河 古桥文化 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迪雅
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个案,通过分析该文化传承机制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运用文化资本理论来解读文化濒危现象,说明要真正实现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实现和完善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保证教育公平,就应在教育的评价选拔阶段给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当权重,赋予其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同时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在教育内容中给予其传承的空间。
关键词:
文化濒危 文化传承 教育 东巴文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希泉 申俊龙 曾智
本文从文化传承视角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视作企业管理文化传承现象中的重要部分,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和获取更高社会美誉的企业使命看待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从东方管理思想出发,首先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中国管理文化传承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管理特质进行了分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既有管理文化传承特质,同时也是企业家进行管理决策的大智慧和大手笔。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行为 文化传承 KJ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张红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并且对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深入剖析陕西关中李村的个案,发现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已经对原有的村落文化传承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冲击,致使村落文化传承面临难以为继的处境。基于此,建议强化村级组织在村落文化传承方面的组织、引导功能;鼓励成立留守妇女文化组织;重视村落的文化扶贫,重建村落文化空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卢德生
根据生活世界现象学的观点,人同时生活在特殊境域与普遍境域中。对于学生而言,民族文化作为学生普遍境域的构成部分而存在,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质是让民族文化由普遍境域转化到特殊境域。为破除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囿,学校教育应该在学生的意向兴趣与民族文化之间找到结合点,引导学生"回到文化本身",并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师莫 周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站在新征程上,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以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积极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抉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艳梅 杨萧萌
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乡土历史、乡土地理、乡土自然、乡土艺术、乡土民俗、乡土情怀六个维度构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乡土文化构成的分析框架,分析发现,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乡土文化选文整体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于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理念,传承热爱祖国的文化基因;但也存在着乡土文化要素数量分布不均衡、地域民俗特色有待突出、时代特征略显不足,呈现层次不够多元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产生制约的挑战。故选编乡土文化选文时应更加关注学生对乡土文化深厚内涵的认知、注意选文编排的均衡性与代表性,强化内容与生活的链接、关注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丰富乡土文化的呈现层次。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佳钰 苏明明 窦浩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载体,从业者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众多非遗中,传统手工艺依赖于从业者对于特定材料的手工制作而独具特色,在体现自然造物规律的同时也是考察人、自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重要范本。为了解手工艺非遗的传承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依托文化生态学理论框架,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和图片分析等多种方式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共同影响着非遗的传承;(2)从自然角度看,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资源耗竭以及地理异质性是造成非遗传承困难的主要因素;(3)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市场需求变化、代际价值观差异、经济因素和技术冲击阻碍着非遗传承;(4)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交织构筑了系统的完整性和平衡性,文化系统失衡制约着手工艺非遗传承。鉴于此,本文从资源管理、非遗价值解说和从业者生计保障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手工艺非遗传承困境的建议,为调和非遗发展中的人地关系和促进非遗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