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2)
- 2023(13296)
- 2022(11717)
- 2021(11103)
- 2020(9311)
- 2019(21567)
- 2018(21343)
- 2017(41890)
- 2016(22259)
- 2015(24956)
- 2014(24675)
- 2013(24037)
- 2012(21681)
- 2011(19326)
- 2010(18823)
- 2009(16824)
- 2008(15989)
- 2007(13369)
- 2006(11212)
- 2005(9251)
- 学科
- 济(85710)
- 经济(85611)
- 管理(66671)
- 业(61867)
- 企(52604)
- 企业(52604)
- 方法(44228)
- 数学(38659)
- 数学方法(38121)
- 农(22411)
- 财(22120)
- 中国(20696)
- 业经(19323)
- 学(18090)
- 地方(16246)
- 理论(15169)
- 农业(15090)
- 贸(14927)
- 贸易(14921)
- 务(14865)
- 财务(14795)
- 财务管理(14767)
- 易(14479)
- 技术(14174)
- 和(14025)
- 企业财务(13989)
- 制(13619)
- 环境(13503)
- 划(12529)
- 银(11431)
- 机构
- 大学(305952)
- 学院(303672)
- 管理(128412)
- 济(119058)
- 经济(116578)
- 理学(113631)
- 理学院(112457)
- 管理学(110449)
- 管理学院(109907)
- 研究(93495)
- 中国(67673)
- 京(62926)
- 科学(58243)
- 财(52343)
- 业大(45614)
- 农(44241)
- 所(44083)
- 财经(43807)
- 中心(43533)
- 研究所(40736)
- 江(40631)
- 经(40161)
- 范(39882)
- 师范(39533)
- 北京(38819)
- 经济学(35441)
- 院(34608)
- 农业(34565)
- 州(33462)
- 商学(33305)
- 基金
- 项目(221420)
- 科学(175731)
- 基金(162701)
- 研究(162298)
- 家(140677)
- 国家(139523)
- 科学基金(122109)
- 社会(102666)
- 社会科(97298)
- 社会科学(97274)
- 基金项目(87513)
- 省(85714)
- 自然(80639)
- 自然科(78832)
- 自然科学(78814)
- 自然科学基金(77385)
- 教育(75324)
- 划(72215)
- 编号(66599)
- 资助(66263)
- 成果(51875)
- 部(49270)
- 重点(48730)
- 创(46422)
- 发(45891)
- 课题(44036)
- 创新(43177)
- 教育部(42959)
- 科研(42709)
- 人文(42266)
- 期刊
- 济(119366)
- 经济(119366)
- 研究(83640)
- 中国(48896)
- 学报(45963)
- 管理(45233)
- 科学(43053)
- 财(38912)
- 农(38861)
- 大学(35840)
- 学学(33657)
- 教育(33140)
- 农业(27504)
- 技术(27025)
- 业经(20937)
- 融(20351)
- 金融(20351)
- 财经(20173)
- 经济研究(19229)
- 经(17142)
- 图书(16557)
- 问题(15386)
- 科技(14875)
- 理论(14843)
- 技术经济(14218)
- 实践(13688)
- 践(13688)
- 商业(13666)
- 版(13662)
- 业(13608)
共检索到410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建 时勘
员工建言行为研究受到组织管理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构念内涵等在各领域的差异,至今未能形成整合研究框架。本文从整合视角出发,聚焦于员工建言行为研究最主要的两个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与组织行为学领域,对员工建言研究在两个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对其构念内涵进行分析比较,并从两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管理者——员工互动角度出发,阐述影响员工建言的前因后果,最后提出基于整合视角的研究框架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建 时勘
员工建言行为研究受到组织管理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构念内涵等在各领域的差异,至今未能形成整合研究框架。本文从整合视角出发,聚焦于员工建言行为研究最主要的两个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与组织行为学领域,对员工建言研究在两个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对其构念内涵进行分析比较,并从两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管理者——员工互动角度出发,阐述影响员工建言的前因后果,最后提出基于整合视角的研究框架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肖雄松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员工的创新性想法和建议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介绍员工建言行为的内涵和发展脉络,探讨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事后效果,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
员工建言行为 影响因素 后效 文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帮成 周杭 洪风波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87名来自公共部门人员的调查,本研究发现,公共部门高承诺工作系统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进一步发现,员工的公共服务动机在高承诺工作系统与员工建言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运用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为打开高承诺工作系统与员工建言之间的"黑箱"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也为当前公共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员工建言行为提供了相应的人事和组织管理实践参考。
关键词:
高承诺工作系统 建言行为 公共服务动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帮成 周杭 洪风波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87名来自公共部门人员的调查,本研究发现,公共部门高承诺工作系统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进一步发现,员工的公共服务动机在高承诺工作系统与员工建言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运用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为打开高承诺工作系统与员工建言之间的"黑箱"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也为当前公共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员工建言行为提供了相应的人事和组织管理实践参考。
关键词:
高承诺工作系统 建言行为 公共服务动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永跃 欧阳晨慧
从建言的内涵、维度与测量、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几个方面对关于个体和团队层面建言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比较,并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今后研究进行简要展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云贵
建言行为作为员工向组织贡献自身智慧的重要途径,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中国组织情境下,由于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员工建言行为有别于西方。为加深对中国组织情境下员工建言行为的理解,本文从员工建言行为的结构、测量、影响因素与影响结果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以图能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储小平 钟雨文
现有研究多从员工建言可能带来的风险出发探讨影响建言的心理安全机制,对员工价值观认知的作用缺乏深入探讨。本研究采用个人-组织匹配的视角,对广东4家企业67个领导及其213名下属的配对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对促进性建言、抑制性建言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人-组织匹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领导的组织代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组织匹配认知会影响内隐于员工潜意识中的价值观认知,并进而影响员工的建言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冠峰 王亮
从组织认同的角度看,员工对组织认同程度较低时会提出意见,对组织认同程度较高时也会提出意见,但先前的研究并未对此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通过明确各个变量的边界,具体讨论了员工在不同程度的组织认同下沉默与建言行为关系的变化,发现组织认同与员工的行为并非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较低时,员工的沉默行为多于建言行为,且随着员工对组织认同程度的提高,其沉默行为逐渐增加,建言行为逐渐减少;当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处于模糊与中立状态时,员工的沉默行为达到最多,建言行为则最少;当员工对组织认同程度比较高时,员工的沉默行为逐渐减少,建言行为逐渐增多,直至其建言行为多于沉默行...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贵梅 袁明月 马冰
基于内隐追随理论,本文探讨不同类型的建言行为如何通过领导内隐追随原型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及员工绩效产生差异化作用。通过对409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促进性建言与工作绩效正相关;抑制性建言与工作绩效呈倒U型关系;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分别在促进性建言与工作绩效的线性关系、抑制性建言与工作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包容型领导调节了两类建言行为与领导-成员交换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出建言行为对个体工作绩效作用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拓展了建言行为研究的理论视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洁 宋川
自恋型领导是组织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领导类型,但其相关研究还有待完善。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构建了自恋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氛围在中间起到的中介作用的理论框架。文章以109份中国情境下的有效问卷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和AOM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自恋型领导积极地影响员工促进性建言行为,对员工的抑制性建言行为却有着负面影响,组织氛围在两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员工建言行为的有效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洁 宋川
自恋型领导是组织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领导类型,但其相关研究还有待完善。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构建了自恋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氛围在中间起到的中介作用的理论框架。文章以109份中国情境下的有效问卷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和AOM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自恋型领导积极地影响员工促进性建言行为,对员工的抑制性建言行为却有着负面影响,组织氛围在两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员工建言行为的有效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洁 宋川
自恋型领导是组织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领导类型,但其相关研究还有待完善。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构建了自恋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氛围在中间起到的中介作用的理论框架。文章以109份中国情境下的有效问卷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和AOM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自恋型领导积极地影响员工促进性建言行为,对员工的抑制性建言行为却有着负面影响,组织氛围在两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员工建言行为的有效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贵梅 樊耘 马冰
基于员工利益视角,整合社会交换理论与关系人口学理论,并探索性地引入员工与主管前摄性人格匹配,可深入研究职业成长对员工建言行为的作用机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个组织的335份员工-主管配对样本数据,结果表明:职业成长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知在职业成长与建言行为间起到中介作用,员工-主管前摄性人格匹配不仅正向调节职业成长对建言行为的作用,而且正向调节责任感知对建言行为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静静 蒋守芬 赵曙明
文章在对山东省30多家企业337名员工的调研数据分析基础上,对雇佣关系情境下冲突管理方式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合作型的冲突管理方式、竞争型的冲突管理方式均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在合作型的冲突管理方式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对心理安全感与建言行为起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雇佣关系 冲突管理 心理安全感 建言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