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6)
- 2023(10919)
- 2022(9208)
- 2021(8674)
- 2020(7093)
- 2019(16126)
- 2018(16098)
- 2017(30593)
- 2016(16331)
- 2015(18162)
- 2014(18001)
- 2013(16897)
- 2012(15374)
- 2011(13590)
- 2010(13090)
- 2009(11862)
- 2008(10834)
- 2007(9255)
- 2006(7728)
- 2005(6500)
- 学科
- 济(60036)
- 经济(59968)
- 管理(50133)
- 业(42010)
- 企(35291)
- 企业(35291)
- 方法(30004)
- 数学(26310)
- 数学方法(25908)
- 环境(16510)
- 农(16420)
- 财(16274)
- 中国(15682)
- 学(15306)
- 业经(12662)
- 划(11547)
- 制(11442)
- 地方(11333)
- 理论(11102)
- 农业(10519)
- 务(10456)
- 和(10439)
- 财务(10401)
- 财务管理(10377)
- 技术(10267)
- 企业财务(9861)
- 体(9548)
- 贸(9404)
- 贸易(9401)
- 银(9387)
- 机构
- 学院(218407)
- 大学(217520)
- 管理(87406)
- 济(84281)
- 经济(82529)
- 理学(76251)
- 理学院(75466)
- 管理学(73981)
- 管理学院(73592)
- 研究(69717)
- 中国(52058)
- 京(44935)
- 科学(44742)
- 财(38228)
- 农(37241)
- 业大(35470)
- 中心(33921)
- 所(33389)
- 江(31813)
- 财经(31214)
- 研究所(30926)
- 农业(29403)
- 经(28591)
- 范(28290)
- 师范(27915)
- 北京(27040)
- 院(26681)
- 经济学(25644)
- 州(24942)
- 技术(24538)
- 基金
- 项目(162077)
- 科学(128518)
- 基金(118643)
- 研究(116583)
- 家(104789)
- 国家(103961)
- 科学基金(90151)
- 社会(74640)
- 社会科(70757)
- 社会科学(70738)
- 省(64135)
- 基金项目(63291)
- 自然(59457)
- 自然科(58070)
- 自然科学(58052)
- 自然科学基金(57000)
- 划(54128)
- 教育(54035)
- 资助(47306)
- 编号(46575)
- 重点(36714)
- 成果(35714)
- 部(35352)
- 创(34570)
- 发(34554)
- 创新(32358)
- 课题(31755)
- 科研(31706)
- 国家社会(31570)
- 教育部(30337)
共检索到304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晖 王兴宇 范宇 徐建平 熊爱谊 杨树华
针对现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局限,本文认为应从整体的、系统的、层级的、生态的观念并从学科的发展出发来理解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进而构建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并提出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恢复和重建。强调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规划一方面应该注重规划层面的扩展,从城市走向市域、城镇集聚区等更大范畴,另一方面也应该关注村镇一级绿地系统的建立,将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规划看作是复合生态系统观念在各层次的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体现;还应进一步加强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形成以及注重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晖 范宇 王兴宇 熊爱谊 徐建平 杨树华
人居环境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中发挥生态平衡功能并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空间。本文指出人居环境绿地系统规划中基本的"三力",向心力、线性力、不确定力,包括与人居环境相关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等各种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人居环境绿地系统布局的各种结构和形态,可归结为:整体与中心形态模式、环城卫星形态模式、带形形态模式。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时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分析、调节和确定绿地的结构和形态,以达到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使人居环境各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功能耦合关系更为细密、合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章成 王湘林
现代社会,高校的生态教育存在着突出问题,高校需要构建更为有效的生态教育体系。基于系统观视角的分析,高校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塑造校园整体生态环境、利用各种媒介开展多层次的教育、优化高校的教育内容、倡导各学科渗透生态教育、培养生态教育师资力量等措施。通过系统的高校生态教育体系,大学生生态意识与生态价值观的培养必将能够更好地实现。
关键词:
高校 生态教育 系统观 体系构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根年
提出了一个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结构模式 ,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上区分了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必须考虑的因素 ;给出了一个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工程程序 ,重点论述了如何从“课程体系→课程群→主干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递阶控制及三级优化思路 ;给出了课程体系优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并以此完成高师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晖 朱雪 赵凯 王兴宇 范宇 杨树华
在构建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现状,认为绿地系统体系的分类具有区域一体化、层次体系化、要素多元化的特征,应采用系统的、分层次的分类方法,以绿地的主要功能作为分类的根本依据,并与现行的国家相关政策标准相衔接,从区域层面、整体层面研究确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居环境绿地分类体系,使其涵盖城镇集聚区、市(县)域、城市、村镇等四个层次,体现人居环境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进而对城镇集聚区域、市域及县域绿地分类、城市绿地分类、人居环境村镇绿地分类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池云霞 谢园 李新丽
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是职业本科学校落实"高标准建设"要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以22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2020年质量年报为样本,梳理了职业本科学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系统观念指导下,从前瞻性思考质量目标设计、全局性谋划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战略性布局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整体性推进诊改运行联动机制等四方面提出改进职业本科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策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雪冬 路旖帆
系统观念,是全面理解、持续推进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社会现代化必须掌握和运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动实践的总结和凝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必然体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坚持系统观念,深刻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的中国路径,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基本内容,着力处理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制度体系、领域布局、古今内外关系,在实践中统筹推进国家治理各环节的优化、各主体的能力提升,统筹好国家治理在观念、制度与行动诸层面现代化的衔接、互动,凝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合力。
关键词:
系统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伟 冯仲科 龚威平 汪波
根据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等文件,对园林城市评审程序及遥感测试标准的要求,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对某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园林绿化现状进行调查。计算城市建成区内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以及人均公共绿地等各项指标,根据指标测试城市绿化水平,给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地方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搞好城市绿化,使城市绿化建设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对保障城市的宜居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信仕 王诗哲 石铁矛 师卫华 蔡文婷
本文从低碳城市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归纳了低碳理念与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性,总结了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绿地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以沈阳市为例,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以及绿地生态功能等角度探讨构建低碳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
低碳 生态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广兵 熊婧妍
面对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现状,维护栖息地之整体性与连通性成为了现实要求,栖息地网络化提供了解决思路:利用线性廊道连接区域内破碎的斑块,以将所有节点与脉络组成高度连通、要素统合、覆盖全局且层次鲜明的生态网络。整体系统观为栖息地网络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应强化栖息地保护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在相关制度中体现其生态整体性,并增强政策执行与法律实施的协同性。而当前我国栖息地相关法律规定并未体现上述三个层次的要求。据此,结合生态网络建设先进经验和我国现实基础,法律应明文规定栖息地网络化建设的要求,在系统化立法中嵌入栖息地网络化的理念、在栖息地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中增加生态整体性考量、在法律与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实现各方力量的协同,将生态网络的整体性与连通性要求贯穿于整个栖息地保护法律体系之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广兵 熊婧妍
面对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现状,维护栖息地之整体性与连通性成为了现实要求,栖息地网络化提供了解决思路:利用线性廊道连接区域内破碎的斑块,以将所有节点与脉络组成高度连通、要素统合、覆盖全局且层次鲜明的生态网络。整体系统观为栖息地网络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应强化栖息地保护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在相关制度中体现其生态整体性,并增强政策执行与法律实施的协同性。而当前我国栖息地相关法律规定并未体现上述三个层次的要求。据此,结合生态网络建设先进经验和我国现实基础,法律应明文规定栖息地网络化建设的要求,在系统化立法中嵌入栖息地网络化的理念、在栖息地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中增加生态整体性考量、在法律与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实现各方力量的协同,将生态网络的整体性与连通性要求贯穿于整个栖息地保护法律体系之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广兵 熊婧妍
面对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现状,维护栖息地之整体性与连通性成为了现实要求,栖息地网络化提供了解决思路:利用线性廊道连接区域内破碎的斑块,以将所有节点与脉络组成高度连通、要素统合、覆盖全局且层次鲜明的生态网络。整体系统观为栖息地网络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应强化栖息地保护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在相关制度中体现其生态整体性,并增强政策执行与法律实施的协同性。而当前我国栖息地相关法律规定并未体现上述三个层次的要求。据此,结合生态网络建设先进经验和我国现实基础,法律应明文规定栖息地网络化建设的要求,在系统化立法中嵌入栖息地网络化的理念、在栖息地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中增加生态整体性考量、在法律与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实现各方力量的协同,将生态网络的整体性与连通性要求贯穿于整个栖息地保护法律体系之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广兵 熊婧妍
面对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现状,维护栖息地之整体性与连通性成为了现实要求,栖息地网络化提供了解决思路:利用线性廊道连接区域内破碎的斑块,以将所有节点与脉络组成高度连通、要素统合、覆盖全局且层次鲜明的生态网络。整体系统观为栖息地网络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应强化栖息地保护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在相关制度中体现其生态整体性,并增强政策执行与法律实施的协同性。而当前我国栖息地相关法律规定并未体现上述三个层次的要求。据此,结合生态网络建设先进经验和我国现实基础,法律应明文规定栖息地网络化建设的要求,在系统化立法中嵌入栖息地网络化的理念、在栖息地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中增加生态整体性考量、在法律与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实现各方力量的协同,将生态网络的整体性与连通性要求贯穿于整个栖息地保护法律体系之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立
学生管理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就目前情况看,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者依然遵循传统的管理思路,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经常陷入困境。鉴于我国国情,学生管理工作应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积极向上的管理思路,树立人本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观念,认清什么是现实的学生,什么是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从本质上创新管理办法,增强学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构建起科学的学生管理观念体系。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人本取向 观念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邵明 汤林子
绿地作为城市空间中调蓄雨洪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当前海绵绿地建设多是宏观概念提出或微观局部技术改造,缺少城市绿地系统角度对于城市绿地雨洪管理功能的体系研究。在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下开展城市绿地雨洪管理功能的专项探索,以通辽市为例提出绿地雨洪管理规划原则、内容和方法,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探索城市雨洪管理功能指引。既能够科学理性地呼应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也为优化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应对城市新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