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0)
- 2023(9755)
- 2022(8520)
- 2021(8115)
- 2020(7019)
- 2019(16477)
- 2018(16522)
- 2017(31757)
- 2016(17243)
- 2015(19746)
- 2014(20170)
- 2013(19639)
- 2012(18002)
- 2011(16059)
- 2010(15873)
- 2009(14468)
- 2008(14420)
- 2007(12928)
- 2006(10609)
- 2005(9261)
- 学科
- 济(70737)
- 经济(70663)
- 管理(50639)
- 业(48652)
- 企(40373)
- 企业(40373)
- 方法(38114)
- 数学(34092)
- 数学方法(33648)
- 财(20293)
- 农(18806)
- 中国(16379)
- 业经(14159)
- 务(13823)
- 财务(13775)
- 财务管理(13735)
- 学(13646)
- 贸(13354)
- 贸易(13350)
- 企业财务(12993)
- 易(12973)
- 地方(12920)
- 制(12424)
- 农业(12373)
- 理论(11770)
- 和(10967)
- 技术(10343)
- 环境(10020)
- 银(10015)
- 银行(9989)
- 机构
- 学院(244867)
- 大学(243184)
- 济(98240)
- 管理(97122)
- 经济(96133)
- 理学(84276)
- 理学院(83406)
- 管理学(81864)
- 管理学院(81398)
- 研究(73422)
- 中国(55985)
- 京(49772)
- 科学(45929)
- 财(45354)
- 农(39821)
- 业大(37153)
- 江(36926)
- 财经(36775)
- 中心(36517)
- 所(36379)
- 经(33275)
- 研究所(32947)
- 农业(31463)
- 范(30585)
- 北京(30449)
- 经济学(30258)
- 师范(30245)
- 州(29386)
- 经济学院(27635)
- 财经大学(27306)
- 基金
- 项目(165255)
- 科学(129604)
- 研究(120192)
- 基金(119405)
- 家(103242)
- 国家(102369)
- 科学基金(88713)
- 社会(74698)
- 社会科(70806)
- 社会科学(70786)
- 省(66026)
- 基金项目(63804)
- 自然(58676)
- 自然科(57316)
- 自然科学(57299)
- 教育(57229)
- 自然科学基金(56250)
- 划(54911)
- 编号(50177)
- 资助(49570)
- 成果(39436)
- 重点(37001)
- 部(36834)
- 发(34800)
- 创(34642)
- 课题(33738)
- 科研(32545)
- 创新(32364)
- 大学(31793)
- 教育部(31748)
- 期刊
- 济(101402)
- 经济(101402)
- 研究(64854)
- 中国(42686)
- 财(38374)
- 学报(37004)
- 农(34502)
- 管理(33306)
- 科学(33229)
- 大学(28200)
- 学学(26535)
- 教育(25257)
- 技术(24471)
- 农业(23144)
- 融(19197)
- 金融(19197)
- 财经(17858)
- 业经(17714)
- 经济研究(15980)
- 经(15269)
- 问题(13925)
- 统计(12839)
- 财会(12827)
- 技术经济(12793)
- 业(12571)
- 图书(12224)
- 版(12046)
- 理论(11923)
- 商业(11739)
- 策(11377)
共检索到343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子悦 吕鑫楠 孙自愿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合并产生的商誉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业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数理知识来论证递延所得税负债与商誉的确认是循环往复且有界的,从而准确计算两者交替增长逼近的固定数值,以此确认两者入账价值,随后利用会计科目的勾稽关系解释这一现象,在此基础上探讨商誉和递延所得税两者变化率的影响。
关键词:
商誉 递延所得税负债 合并成本 企业合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卫东 郑海英
商誉存在于持续经营的企业之中,但将商誉确认为一项资产通常与企业合并相关。笔者以我国企业合并商誉会计的现状为切入点,在对企业合并商誉性质及其内涵进行梳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指出我国现行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复杂股权结构下企业合并商誉确认及计量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决策服务。
关键词:
复杂股权结构 合并商誉 确认与计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陶岚
2018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爆发,财政部发布了有关商誉及其后续计量的讨论意见,以此为背景对企业合并商誉后续会计核算方法及商誉减值原因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坚瑞沃能并购沃特玛的案例事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法与摊销法下的财务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并从多方面分析此次并购产生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进而对减值测试法的运用及规范并购行为提出建议。
关键词:
商誉减值 减值测试法 商誉摊销 坚瑞沃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兴亮
商誉是一种资产,当其不发生减值时,在合并日及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金额应当一致。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三个会计准则中相关业务会计处理进行了解析,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三个会计准则中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而且对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潘帅
由于对会计准则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上市公司在反向购买中,对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方法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合并后的财务报表和各种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特别是导致了上市公司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指标变得不具可比性,从而降低了会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翠荷
一、商誉的概念 合并商誉是指企业合并时控股公司所付出购买价格高于(或低于,一般为高于)被控股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平市价的差额部分。控股公司之所以通常付出高于所购可辨认净资产的价款,是其认为被收买的公司并入后可为企业集团带来超额利润。 商誉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合并中必须予以确认。目前会计上对商誉的确认各国并无统一的看法。多数国家在会计上确认商誉是以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大部为先决条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尹宪国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实现了对商誉界定的突破。但对商誉按其来源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其实质相同却采用不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造成的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遭到质疑。为减少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外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已在现实中得以应用,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未能应用,本文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分析,认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有其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应对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
关键词:
商誉 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 确认 计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敏 黄斌
企业合并中,商誉的确认可能会影响到管理层的利益。购买方通过确认更多的商誉可以减少后续的摊销费用,有利于提高公司短期业绩,进而增加高管短期绩效薪酬。但是确认过多的商誉,存在后期减值风险,对公司长期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减少管理层的长期激励薪酬。本文选取我国资本市场2011年至2013年的数据进行检验,发现高管短期薪酬比重高,会倾向于确认更高的商誉,相反,长期薪酬比重高则倾向于确认较少的商誉。这说明高管的薪酬结构会影响并导致企业并购中商誉确认的策略性行为。
关键词:
高管薪酬结构 商誉 企业合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晨慧
在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没有独立的某号准则条文是完全讲商誉的,但是在很多准则具体的条款中,都可以看到与商誉相关的规定。比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明确了商誉的确认依据:非同一控制下,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了商誉的减值处理: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蕊
在现行会计体制下,企业在进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交易时多会产生巨额商誉。本文在构建商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金利科技在并购中商誉的产生、价值计量以及商誉减值的规避等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商誉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直接反应为会计处理的结果,对其价值评估应使用割差法;而巨额商誉的产生源于并购活动中收益预测的不确定性和交易地位,利润补偿承诺是对其一种人为补偿;最后,本文提出了商誉减值预测以及信息披露的方法,企业可通过对已有评估结果的修正了解商誉的减值风险并及早应对。
关键词:
会计商誉 商誉价值 价值评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蕊
在现行会计体制下,企业在进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交易时多会产生巨额商誉。本文在构建商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金利科技在并购中商誉的产生、价值计量以及商誉减值的规避等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商誉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直接反应为会计处理的结果,对其价值评估应使用割差法;而巨额商誉的产生源于并购活动中收益预测的不确定性和交易地位,利润补偿承诺是对其一种人为补偿;最后,本文提出了商誉减值预测以及信息披露的方法,企业可通过对已有评估结果的修正了解商誉的减值风险并及早应对。
关键词:
会计商誉 商誉价值 价值评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成方 潘颉
2018年11月,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明确指出新三板要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处理商誉,原本不受重视的新三板商誉问题迅速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以爱仕达并购新三板公司为案例,对新三板企业并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巨额商誉、后续减值不明等问题,进而提出有关改进商誉会计处理的建议。
关键词:
并购商誉 商誉减值 新三板公司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冬荣 李瑞兰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 ,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现行的会计实务中 ,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会计计量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 ,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自创商誉计量模式的选择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自创商誉 超额利润 确认 计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杜兴强 杜颖洁 周泽将
本文立足于商誉问题的既有文献,在对商誉构成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尝试对商誉的确认进行拓展性的分析。本文首先对商誉进行了分解,指出商誉的构成应更"干净化",应该只包括"合并商誉"和被并购企业的自创商誉。前者的确认是因为存在客观的证据,而后者是因并购行为而得以显性化。以此为基础,本文探讨了商誉是否应该在财务报表上确认为一项资产、如何进行初始确认与后续确认等问题。
关键词:
商誉 内涵 初始确认 后续确认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施金龙 吴欢欢
文章以合并商誉后续计量为切入点,比较了中外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有关规定,并对其会计处理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对目前我国合并商誉减值测试存在问题的总结,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会计实务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合并商誉 后续计量 减值测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