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62)
- 2023(15784)
- 2022(13817)
- 2021(12844)
- 2020(10704)
- 2019(24845)
- 2018(24524)
- 2017(47366)
- 2016(25636)
- 2015(28782)
- 2014(28441)
- 2013(27824)
- 2012(25189)
- 2011(22453)
- 2010(22039)
- 2009(19704)
- 2008(18701)
- 2007(15691)
- 2006(13401)
- 2005(10999)
- 学科
- 济(99593)
- 经济(99489)
- 管理(71490)
- 业(65355)
- 企(53553)
- 企业(53553)
- 方法(48451)
- 数学(42682)
- 数学方法(42097)
- 农(27145)
- 中国(25961)
- 财(23370)
- 学(22638)
- 业经(22115)
- 地方(21818)
- 环境(18879)
- 农业(18489)
- 理论(16689)
- 贸(16343)
- 贸易(16337)
- 和(15979)
- 易(15802)
- 技术(15383)
- 务(15296)
- 财务(15226)
- 财务管理(15197)
- 制(14732)
- 划(14449)
- 企业财务(14333)
- 银(12297)
- 机构
- 大学(350262)
- 学院(349465)
- 管理(141179)
- 济(133261)
- 经济(130246)
- 理学(124274)
- 理学院(122816)
- 管理学(120425)
- 管理学院(119796)
- 研究(113169)
- 中国(81874)
- 京(74236)
- 科学(73992)
- 财(57703)
- 农(56972)
- 业大(55804)
- 所(55011)
- 中心(52730)
- 研究所(51057)
- 江(48726)
- 财经(48104)
- 范(47539)
- 师范(47080)
- 北京(45723)
- 农业(44731)
- 经(43960)
- 院(42232)
- 州(39950)
- 经济学(39641)
- 师范大学(38365)
- 基金
- 项目(256525)
- 科学(202074)
- 基金(186522)
- 研究(184627)
- 家(163341)
- 国家(162026)
- 科学基金(140123)
- 社会(115838)
- 社会科(109760)
- 社会科学(109729)
- 基金项目(100519)
- 省(100220)
- 自然(93242)
- 自然科(91040)
- 自然科学(91020)
- 自然科学基金(89323)
- 划(84903)
- 教育(84761)
- 资助(75660)
- 编号(75594)
- 成果(58678)
- 重点(57477)
- 部(55539)
- 发(54331)
- 创(53098)
- 课题(50815)
- 创新(49568)
- 科研(49470)
- 大学(47620)
- 国家社会(47616)
- 期刊
- 济(135533)
- 经济(135533)
- 研究(94482)
- 中国(59597)
- 学报(57415)
- 科学(52706)
- 农(50094)
- 管理(47784)
- 大学(43473)
- 财(43053)
- 学学(40903)
- 教育(37007)
- 农业(35215)
- 技术(30672)
- 业经(23564)
- 融(22617)
- 金融(22617)
- 财经(21702)
- 经济研究(21092)
- 图书(19650)
- 问题(19395)
- 资源(18846)
- 经(18536)
- 业(17984)
- 科技(17476)
- 版(16798)
- 理论(16120)
- 技术经济(16035)
- 现代(15295)
- 实践(15017)
共检索到479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傲 李效顺 卞正富 闫庆武
研究目的:在重构数据的基础上客观把握生态用地变化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计量经济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实证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典型城市生态用地变化的前四位驱动力分别为城市扩张、工矿建设与煤炭开采、人口及经济发展和地区自然气候条件;(2)对比分析发现,六盘水地区生态用地对城市扩张的敏感程度最大,达到-0.02,其次为采矿面积(-0.007)、人口数量(0.007);遵义地区生态用地对城市扩张(-0.027)的敏感程度也最大,其次为采矿面积(-0.018)、人口数量(-0.0057);毕节地区生态用地对人口数量(0.018)的敏感程度最大,其次为城市扩张(-0.01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仇方道 佟连军 李博
利用物质流分析与分解模型,以阜新市为案例,分析了煤炭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物质代谢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实施以来,阜新市物质输入总量增速远小于GDP;不包括水在内的物质输入结构以煤炭为主,可再生固体物质输入增长迅速,正成为支撑阜新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资源基础。农业用水是用水量的主体且比重仍在增长,而工业用水比重在下降;气体输出物质与废水排放总量快速增加,废气和生活废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以单位GDP物质输入与输出量测算的物质代谢效率明显提升;经济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是导致物质输入与输出量变化且作用相反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孙亚南 宋云婷
以长春市为例,在系统阐述新城市空间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多年用地现状图和人口普查资料,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以来长春市新城市空间的用地空间与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展开讨论。从用地空间演变特征来看,新城市空间用地呈现出显著的"外延式"扩展特征,用地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但提升明显,用地结构失衡问题仍然突出,工业用地的快速扩展对其它类型用地的"挤压"效应明显。从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来看,新城市空间人口空间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城市整体,核心区人口的"外流"趋势凸显,人口结构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专业技术化特征显著,人口分布与用地扩展的"非协调性"问题突出。行政因素、市场因素、微观主体因素等共同促进了新城市空间的形成与演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连济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纵向延伸产业链,发展接续产业;另一种是横向选择替代产业。若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立得住"的产业,关键在于寻找自身个性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做大做强,逐步发展成新的支柱产业。山西煤炭城市选择焦化产业做为接续产业之一,顺应了既有产业的"路径依赖",延伸产业链,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用现代产业技术改造落后技术进展迟缓,造成浪费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等负面影响,提出坚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实现焦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煤炭城市 接续产业 技术进步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嘉怡 曾旗
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构建具有煤炭资源型城市特色的压力-状态-响应(PSR)和自然-社会-经济(NES)评价模型相融合的复合指标体系。在差异系数法组合权重的基础上,借助MATLAB软件,应用等维新息灰色神经网络(DGM-RBF)动态组合预警模型,对焦作市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2000—2022年生态安全指数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安全警度由"巨警"下降为"轻警"。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生态安全指数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安全警度由"巨警"或"重警"下降为"轻警"。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安全指数上升比较平稳,警情由巨警逐步过渡到无警状态;自然和社会因素安全指数上升波动较大,且在2015年后的个别年份出现了负向演化和迅速恶化的趋势。焦作市未来5年内生态安全仍处于轻警状态。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复合指标体系 组合预警 焦作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霍冉 鲁博 徐向阳 高俊莲 祝婷婷
研究目的:基于当地居民感知视角,研究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变化趋势及受益者社会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进行定量评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评估的关键因子及影响方式。研究结果:(1)受访者认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基本呈增长趋势,且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福祉效应高于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2)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与受访者是否居住在采煤沉陷区、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构成等因素显著相关。研究结论: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效应受当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双重制约,基于当地居民感知的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评估可为该类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金叶 王福博 戎铭倩 刘媛媛 罗万云
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单元,其创新能力的提升能有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本文运用重心模型、空间耦合分析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西北五省2011~2020年地级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西北五省城市创新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4.39%,区域发展现状有所改善,但城市创新系统内部协同性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重心具有较强的空间重叠性,创新能力重心变动的核心驱动力逐渐由创新主体、创新绩效向创新资源转换,而城市创新能力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主要集中在创新主体层面。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哲 樊燕萍 宋星培
文章以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了时间虚拟变量,采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资本负债率与企业规模、成长性和企业独特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从2008年开始集中出现的大量并购活动对企业负债率存在明显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宣杰 范龙俏 盛锁岩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盈利能力、派现能力、公司规模、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股权集中度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现金股利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涛 陈爽 张童
从中小尺度对城市滨江生态用地演变进行研究,可为制定生态用地开发与保护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基于2005、2009、2014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南京滨江1 km范围内生态用地演变特征,并从城乡用地冲突和政策有效性角度对这些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耕地大面积减少导致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比重下降,由2005年的71.86%下降到2018年的65.54%,但是林草地等半自然生态用地的比重略有上升;(2)林地、内陆滩涂保留率较高,耕地、园地、水域等地类变化以数量净变化为主,而林草地以空间交换变化为主;(3)生态用地流失热点区主要位于中心城区与近郊区间的城乡过渡带,并临近产业园区,建成区扩张是其主要成因;(4)政策规划对滨江生态用地演变作用明显,沿江开发政策加剧了生态用地流失程度,而生态红线等规划对某些重要生态用地保护效果显著,土地利用规划在用地管理方面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耕地、裸地、内陆滩涂被违规侵占现象,长江防洪堤对生态用地保护作用不显著。要使生态空间得以长期存在,不仅需要明晰的政策边界,还需要加快形成公众对生态景观的整体认知和基于生态用地功能目标的保护政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一 郭青霞 杜轶 王海斌 陈水英
在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中,要求城市内部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因此,研究生态视角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问题成为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基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揭示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趋势;2)通过分析10个城市平均Malmquist指数,发现生产规模指数对TFP指数的促进作用更强,生产要素与规模匹配方面处于较优水平,但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3)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指数是提高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怡 刘正佳 李裕瑞
边境贫困县的土地利用、城镇发展与脱贫攻坚事关边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大局。论文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州县为案例研究区域,以2011年和2016年高分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社会经济数据,探讨该县近年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龙州县主要建设用地的增幅达10.08%,其中城镇用地、农村宅基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和旅游设施用地的增量分别占建设用地增量的37.74%、25.48%、20.96%、15.49%和0.33%;2)县城涉及的龙州镇、上龙乡建设用地增加较快,边境口岸城镇的建设用地增速也较快;3)从建设用地扩展模式来看,县城龙州镇为填充式扩张,其他乡镇为边缘式扩张;4)城镇发展提速、农民新房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交通设施建设是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驱动因素,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化落实、边境贸易活动的不断增多,是重要的政策驱动力。研究建议:深化落实贫困县建设用地倾斜政策,针对贫困县的建设用地,在省市层面要明确总量、增加流量,在县域层面要用好增量、优化布局、提高效率,切实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静 焦华富 宣国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煤炭城市发展出现了经济衰退、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煤炭城市的产业转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分析了煤炭城市产业转型中的集群效应,认为立足于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煤炭产业集群是煤炭城市实现依托式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淮南市煤炭产业群发展现状及特征,提出了煤炭产业群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煤炭城市 产业集群 产业转型 淮南市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金克 宋华岭 王风华
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包括煤炭)的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用国际上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世界主要煤炭消费国家(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和南非)1981-2005的煤炭消费与GDP之间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经济政策不同,煤炭消费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完全一致,中国、日本和南非存在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因果关系,俄罗斯存在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而印度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则不存在因果关系.据此各国根据自身能源国情及国际比较形势,制定科学的能源战略与政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柳博会 严金明
煤炭的大量开采导致大量采煤塌陷地的产生,采煤塌陷地不仅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给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土地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制约众多煤炭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在保护耕地、保障社会稳定、腾退建设用地、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煤炭城市解决稳定与发展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研究在对煤炭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煤炭城市 居民点整理 驱动力 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