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6)
- 2023(15526)
- 2022(13490)
- 2021(12736)
- 2020(10750)
- 2019(24621)
- 2018(24377)
- 2017(47471)
- 2016(25464)
- 2015(28354)
- 2014(28177)
- 2013(27438)
- 2012(24944)
- 2011(22241)
- 2010(21766)
- 2009(19839)
- 2008(19109)
- 2007(16438)
- 2006(13973)
- 2005(12037)
- 学科
- 济(95996)
- 经济(95889)
- 管理(75561)
- 业(73399)
- 企(60446)
- 企业(60446)
- 方法(49624)
- 数学(43199)
- 数学方法(42604)
- 财(27049)
- 中国(25501)
- 农(24645)
- 业经(22450)
- 学(21540)
- 务(18882)
- 财务(18806)
- 财务管理(18771)
- 企业财务(17908)
- 理论(17709)
- 制(17688)
- 地方(17277)
- 贸(17077)
- 贸易(17071)
- 易(16609)
- 农业(16565)
- 技术(16238)
- 银(16238)
- 银行(16199)
- 和(15624)
- 行(15248)
- 机构
- 大学(353983)
- 学院(350484)
- 管理(144956)
- 济(134921)
- 经济(131991)
- 理学(126222)
- 理学院(124901)
- 管理学(122510)
- 管理学院(121867)
- 研究(109719)
- 中国(84174)
- 京(73882)
- 科学(69675)
- 财(63580)
- 农(54780)
- 业大(53379)
- 所(53136)
- 中心(52317)
- 财经(52163)
- 江(48985)
- 研究所(48929)
- 经(47719)
- 北京(45829)
- 范(44779)
- 师范(44325)
- 农业(43073)
- 州(40575)
- 经济学(40540)
- 院(40274)
- 财经大学(39527)
- 基金
- 项目(250798)
- 科学(197926)
- 基金(184282)
- 研究(180835)
- 家(160619)
- 国家(159342)
- 科学基金(138343)
- 社会(114038)
- 社会科(108071)
- 社会科学(108042)
- 基金项目(98189)
- 省(96838)
- 自然(92149)
- 自然科(90113)
- 自然科学(90089)
- 自然科学基金(88453)
- 教育(83142)
- 划(81743)
- 资助(76136)
- 编号(73799)
- 成果(58501)
- 重点(55329)
- 部(55111)
- 创(52011)
- 发(51295)
- 科研(48809)
- 课题(48783)
- 创新(48529)
- 教育部(47554)
- 大学(47212)
- 期刊
- 济(135412)
- 经济(135412)
- 研究(97392)
- 中国(60550)
- 学报(57342)
- 科学(51150)
- 管理(50337)
- 财(48604)
- 农(47893)
- 大学(43351)
- 学学(40688)
- 教育(35158)
- 农业(33485)
- 融(30807)
- 金融(30807)
- 技术(30276)
- 财经(24542)
- 业经(22733)
- 图书(22429)
- 经济研究(21925)
- 经(20819)
- 理论(18263)
- 问题(17409)
- 业(17255)
- 实践(17024)
- 践(17024)
- 科技(16919)
- 版(16536)
- 技术经济(16351)
- 情报(16347)
共检索到490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董坤祥 谢宗晓 甄杰 洪志娟
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已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但由于缺乏可靠的数据和全面的分析,很难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本文首次利用Gemalto数据泄露库刻画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的数据泄露风险,并利用最优拟合分布度量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和相应保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数据泄露类型风险的最优拟合分布不同,但整体上数据泄露事件的频率服从负二项分布,数据泄露量服从不同的对数正态分布族;计算最优拟合分布度量不同数据泄露类型风险的VaR值和CVaR值,并与实际值相比较,得到除内部恶意行为引发的数据泄露和身份盗用类的数据外,其他数据泄露类型的估计值与实际值不存在显著的异方差。此外,根据可保性标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满足可保性,并给出了不同数据泄露类型在纯保费、期望值和标准差准则下的保费,以及不同置信水平下的VaR和CVaR风险资本。通过对比保费和风险资本发现,期望值准则下外部恶意行为和身份盗用两类的保费可以覆盖90%以下的风险。本文的结果可以为保险企业提供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险服务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 风险度量 数据泄露 可保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剑
企业计算机系统存在大量高质量敏感信息,使其易于成为主要攻击对象。企业敏感信息的泄露给企业和用户均带来严重损失。加强敏感信息的保护,已成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新兴网络技术更迭频繁,其管理与立法相对滞后。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解释企业敏感信息的风险,以实证分析法挖掘企业敏感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用对象评定法提出企业敏感信息保护的应对策略,用政策对比分析法对相关国际和国内法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企业敏感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整体应对方案。
关键词:
数据安全 信息安全 信息泄露 网络安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洁 周毅
[目的/意义]对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进行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典型风险成因和风险间影响关系分析,以期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治理研究提供分析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对不断衍生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的总结,结合国家关注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问题,剖析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类型,从网络信息生态安全风险整体视角,对主流、典型类型风险的内涵和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风险整体特性,并从具体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与整体风险的关系角度,对整体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影响进行综合解析。[结果/结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是网络信息生态安全风险的核心组成部分,各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成因不一,但在特性和影响上互有交叠,要保障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安全需要具体针对不同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安全风险并综合考虑其风险整体性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冬嫦 李加明 周云
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决定了巨灾风险能否通过保险的方式来分散风险。按照建立在风险组合理论基础上的传统可保条件,巨灾风险不具有可保性。学界和实践部门关于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仍未达成共识,甚至意见相左,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保险实务界频繁地变动地震险等巨灾保险险种,严重制约了保险这一经济手段在灾害重建和恢复中后所发挥的作用。本文拟对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在承保技术以及风险管理科学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支持条件下,巨灾风险是具有可保性的。为此,提出了拓展巨灾风险的可保途径。
关键词:
巨灾风险 可保性 巨灾保险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磊
网络服务提供商是获取和保有个人信息的最重要主体之一。《民法总则》第111条对其设定了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义务,包括一般性义务和阶段性义务。义务内容可结合对相应法律法规的解释得出。网络服务提供商违反该义务应承担侵权责任。在司法适用中,需明确过错的认定和赔偿责任承担方式。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是"过错"的事实构成,具体构成要件应包括危险开启、必要性和可期待性。"过错"的司法认定可依次考虑成文法规范、行业通行准则、同样错误再犯和公共政策一般原则加以确定。在责任承担方面,对比"通知—删除"模式和"相应的补充责任"模式,前者虽为侵权法中的网络侵权条款,但并不适合违反安保义务的模式,后者更适合。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汪祖杰
可保风险的传统理论是指不具有风险收益的"纯粹风险",但此定义具有较多缺陷。可保风险还需要从实现成本、合同条款、法律原则来考察其供给条件。可保风险的内涵可以从产品经济为主到产权或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加以界定。现代保险学要从金融与保险的融合角度研究可保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可保风险原理对保险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可保风险 选择 度量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永兴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对我国传统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克服了以往我国信用风险度量中存在主观随意性的特点,为我国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建设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我国信用风险体系建设中的度量方法。
关键词:
信用风险 神经网络 BP模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邢宏洋 高俊
以近年来巨灾保险相对萎缩的现实为背景,通过界定风险可保性来分析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内涵以及影响巨灾风险可保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破产理论找出了巨灾风险的可保性边界,并给出了拓展巨灾风险可保性边界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巨灾风险的模糊性、低频高损失、难以聚合以及保险人的偿付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目标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具体而言,巨灾风险的可保性边界主要由保险人的初始资本金和保费附加共同决定,初始资本金越大、保费附加越高,巨灾风险的可保性边界就越宽,保险人的承保范围就越大。因此,通过提高保险人对巨灾风险认识、提高保险人的财务实力、对巨灾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分保、共保以及通过资本市场和公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雷 李晓腾 张自力 赵学军
在债券定价研究中不仅应该考虑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还应该考虑相关网络组织的传染风险。本文基于43万笔非金融企业间的担保数据,构建了企业信用担保网络,发现失信风险作为一种广义的信用风险,在担保网络中具有传染效应,该传染效应能够影响债券的信用利差。企业的失信行为产生了三类传染效应,一是直接传染效应,无论是发债主体的担保人出现失信行为,还是被担保人出现失信行为,都会引起发债主体的信用利差上升;二是局部感染效应,如果局部担保网络中失信主体的占比提升,可能引起投资者对发债主体的“团体处罚”,导致信用利差上升;三是全局扩散效应,失信信息沿担保网络向整个市场扩散,导致债券信用利差上升。从企业所有制来看,民营企业主要受微观的直接传染效应和中观的局部感染效应影响;而国有企业主要受全局扩散效应影响;被担保人的失信风险对两类企业都有显著影响。失信风险传染效应会降低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其中局部感染效应导致企业次年的借款融资额下降,全局扩散效应导致企业次年的债券融资额下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斌 常闫芃 王颖慧 朱晓谦 李建平
近年来保险公司重大操作风险事件频发,操作风险已成为保险业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而现有的保险业操作风险度量研究大多忽视了风险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显著影响着操作风险度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保险业操作风险度量模型中引入相关性刻画方法,将相关结构嵌入损失分布法框架中,在考虑操作风险事件之间的频率相关、强度相关和损失相关三种类型相关性的基础上对操作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并且针对保险业操作风险数据缺失严重阻碍该领域实证研究的难点,提出了中国保险业操作风险数据收集的字段标准,从公开渠道收集了中国保险业1995年至2019年共922条操作风险数据。基于该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保险业的操作风险事件之间确实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忽略这些相关关系可能会严重低估操作风险的度量值;并且考虑不同类型的相关关系也会导致度量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在度量保险业操作风险时,需要慎重考虑风险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类型。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保险业操作风险资本金的合理配备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胡敏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分布情况,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评价体系。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考量国有商业银行2007~2012年间的485组声誉损失数据,得出声誉风险的超极限矩阵。实证表明,企业感召力缺乏、产品和服务缺陷、银行风险控制不足等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主要因素,银行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规避和分散。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商业银行 声誉风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婵 张文德 蓝以信
针对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的侵权问题,首先从网络硬件服务提供者和网络软件服务提供者两方面界定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的侵权主体,然后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不相容性,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立指标权重,并引入可拓理论构建可拓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说明该评估方法在解决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侵权风险评估问题上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为网络服务提供者了解著作权侵权风险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刁玉杰 张森琦 郭建强 任妹娟 李旭峰
CO2地质储存作为一项有效、直接的碳减排技术,本质上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CO2地质储存机理及工作属性,借鉴国际风险评价经验,以及我国核废料、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等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工作方法,对适用于我国的CO2地质储存安全风险评价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并将CO2地质储存泄露风险评价分为风险评价、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三部分内容。通过CO2地质储存泄露通道及泄露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分析,建立了由地质因素、工程单元因素、施工因素及其它因素四个风险因子指标层及其亚层组成的CO2地质储存泄露的安全风险层次指标体系,初步提出了风险评估方法以及CO2泄露可接受的安全...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泄露 安全风险评价 方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田波 郑羽莎 刘鹏远 李春好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日益严重的现象,分析评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有利于保护移动APP用户隐私,促进信息平台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分析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构建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分析法(ANP)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移动社交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所构建的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指标体系中APP平台原因造成隐私泄露的风险最高,用户原因造成隐私的泄露其次。整体上用户隐私泄露风险派派最高,微信最低,但都接近中等风险。为降低移动社交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移动用户、APP平台以及监管部门各方应当针对不同APP的不同情况,有侧重地采取措施。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罗琦 罗洪鑫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的网络信息披露行为降低了外部投资者的信息成本,本文基于信息成本的变化探讨了风险资本对企业的“价值增值”功能。本文对Ue d a提出的初创企业融资决策模型[1]进行拓展,分析风险资本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作用机制以及信息披露在风险资本“价值增值”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实证检验中,以新三板挂牌企业为样本考察了风险资本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检验结果表明,风险资本的“价值增值”功能在网络信息披露水平高的情况下更为强烈。基于风险资本“价值增值”机理的分析显示,风险资本显著降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