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51)
- 2023(16714)
- 2022(13282)
- 2021(12066)
- 2020(9640)
- 2019(21621)
- 2018(20896)
- 2017(40002)
- 2016(20800)
- 2015(23031)
- 2014(22689)
- 2013(22211)
- 2012(20447)
- 2011(18249)
- 2010(18251)
- 2009(16773)
- 2008(15121)
- 2007(13214)
- 2006(11654)
- 2005(10389)
- 学科
- 济(96601)
- 经济(96530)
- 业(61230)
- 管理(59149)
- 企(48749)
- 企业(48749)
- 方法(37209)
- 数学(31925)
- 中国(31576)
- 数学方法(31545)
- 融(27004)
- 金融(27002)
- 农(26987)
- 地方(26858)
- 业经(25783)
- 银(25261)
- 银行(25243)
- 行(24485)
- 财(21119)
- 技术(19483)
- 农业(19138)
- 制(18068)
- 产业(17686)
- 贸(16313)
- 贸易(16297)
- 易(15799)
- 理论(14635)
- 环境(14491)
- 发(14080)
- 地方经济(13947)
- 机构
- 学院(290244)
- 大学(283683)
- 济(124621)
- 经济(122205)
- 管理(114409)
- 理学(98218)
- 理学院(97220)
- 研究(95901)
- 管理学(95722)
- 管理学院(95162)
- 中国(77873)
- 京(58987)
- 财(55576)
- 科学(55307)
- 中心(46978)
- 所(45243)
- 财经(44418)
- 江(43127)
- 农(43014)
- 研究所(40959)
- 经(40453)
- 业大(39138)
- 范(38841)
- 经济学(38742)
- 师范(38458)
- 北京(36968)
- 州(35701)
- 院(35345)
- 经济学院(35079)
- 财经大学(33142)
- 基金
- 项目(198507)
- 科学(158814)
- 研究(150541)
- 基金(143704)
- 家(123323)
- 国家(122261)
- 科学基金(107107)
- 社会(98647)
- 社会科(94029)
- 社会科学(94013)
- 省(79979)
- 基金项目(75990)
- 教育(68114)
- 自然(65505)
- 划(65237)
- 自然科(64026)
- 自然科学(64016)
- 自然科学基金(62853)
- 编号(61351)
- 资助(57377)
- 发(49055)
- 成果(47399)
- 重点(44572)
- 创(43339)
- 部(43099)
- 课题(42117)
- 国家社会(41619)
- 创新(40436)
- 发展(39903)
- 展(39239)
- 期刊
- 济(137232)
- 经济(137232)
- 研究(83821)
- 中国(58489)
- 管理(42710)
- 财(41280)
- 农(40389)
- 融(39484)
- 金融(39484)
- 科学(37946)
- 学报(37391)
- 教育(30915)
- 大学(30139)
- 技术(29769)
- 学学(28434)
- 农业(27707)
- 业经(24802)
- 经济研究(21983)
- 财经(21317)
- 经(18524)
- 问题(18011)
- 技术经济(15717)
- 业(14300)
- 科技(14079)
- 商业(13938)
- 理论(13544)
- 图书(13489)
- 贸(13404)
- 坛(12867)
- 论坛(12867)
共检索到437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优玄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重塑了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数字技术融入文旅产业不断衍生出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数字技术赋能大大助推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中还需突破融合不充分、数字泛化、法律法规真空以及发展诉求和属性差异等诸多制约因素,才能构建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从文旅产业的供给侧、需求端、法律政策面三个层面改革创新,不断开拓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旅产业 供给侧 需求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万凌霄 杨果
城乡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则为实现城乡融合提供了有效手段。当前,我国仍面临城乡产业发展不协同、消费亟待转型升级、要素流动存在制度性障碍、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治理有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数字经济因具有促进生产力变革、降低长期生产成本、改善要素配置、转变组织形态等特征,能够赋能城乡产业融合、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实现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构建城乡互通的数字化要素流通体系、完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搭建城乡一体的数字治理平台,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城乡融合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换 章牧
现实背景下,特色小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旅融合为基调的特色小镇发展方兴未艾。本文以甘坑客家小镇为例,结合消费者感知从文化符号、开发模式和路径依赖三个层次进行理论梳理,尝试提出特色小镇以文促旅的路径与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文旅融合重在以地方文化为中心;第二,文化视觉化增强文化认同感;第三,塑造IP文化形象改善旅游体验。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文旅融合 甘坑客家小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峰 郭炳南
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目的是要在文化、旅游和商业间实现以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产业链共荣的产业发展格局。文章在相关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从三大产业间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认为可以通过挖掘城市的文化、商贸、旅游三类资源,构建文化集聚区、旅游集聚区、商业集聚区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四种融合发展的路径或平台。具体到某一特定的城市,以无锡为例,提出文旅商融合发展的三大具体对策:深挖运河文明,打造滨河线性文旅商集聚区;激活商埠文化,打造基于城市空间优化的面状文旅商集聚区;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湖湾型生态旅游城郊文
关键词:
文旅商 融合发展 旅游资源 资源共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建竹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基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梳理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三者融合发展存在的困境,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从主动融合、跨界融合、技术融合、价值共创、教育融合等五个方面提出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以数字形式赋能乡村振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旅游 融合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龙鹏 张双志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如何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本文综合使用大数据方法和计量方法,基于2001—2016年中国企业的全样本数据构造了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度量指标,并从制造业产业层面实证检验人工智能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在不断提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人工智能融合程度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人工智能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融合的增速快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创新数量方面,也体现在创新质量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性越强,其与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效应越显著;与低技术产业相比,人工智能与高技术产业的融合具有更强的技术创新效应。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融合发展 技术创新 制造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匡红云 谢五届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旅游实践和理论的重要命题。旅游体验是文旅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在综合梳理国内外虚拟旅游体验和实地旅游体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临场感理论和旅游体验理论对虚拟旅游网络文本数据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研究发现个体从虚拟旅游环境的主题(氛围)、技术信息、服务和营销等要素获得刺激,经认知加工后产生旅游体验和临场感,推动生成实地重游意愿或推荐意愿。提出了"基于虚拟旅游体验的文旅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框架"及三条融合路径:塑造虚拟旅游环境;激发虚拟旅游体验;促进虚拟旅游游后行为(意向)。研究既是对虚拟旅游体验理论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也为新时代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宸梓 白永秀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根本之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数字技术以其高通用性、高渗透性、高共享性等属性快速渗透城乡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打通城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存在的诸多堵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指导,从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内涵入手,阐释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数字化变革,探讨数字技术在城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上如何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盘活城乡商品和要素流通和促进城乡消费协同升级等方面提出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构建和谐健康的城乡关系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乡融合 社会再生产 乡村振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金琳琳 翁畅平
文章梳理了我国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及服务实践现状,将研究视角从传统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学”等旅游要素开展的“文化走读”、“研学旅游”、“图书馆+旅游场景”等线下实体实践层面延伸至线上,构建数智时代“线下实体融合-线上数字融合-线下线上数实融合”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提出数字文旅、智慧文旅、文旅元宇宙等文旅数实融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
图书馆 文旅融合 融合路径 数实融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宋昌耀 殷婷婷
我国文化和旅游"十四五"相关规划明确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容和路径,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建设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还需要在这些纲领性规定基础之上,围绕高质量文旅融合进行学术和实践的再思考、再探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陈江鹤
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8—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指数,运用泰尔指数刻画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期间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驱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保持提升态势,全国省际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总体收敛,但各区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区域内部差异构成全国总体差异的最重要来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边际效应逐渐增强。鉴于此,建议持续消弭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陈江鹤
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8—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指数,运用泰尔指数刻画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期间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驱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保持提升态势,全国省际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总体收敛,但各区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区域内部差异构成全国总体差异的最重要来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边际效应逐渐增强。鉴于此,建议持续消弭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鹏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育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新的增长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近年来,文旅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出现的重大趋势。金融机构开展文旅金融服务成为其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申军波 石培华 张毓利
乡村文旅产业在催生旅游新业态,形成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内生动力尚未充分激发、缺乏深度融合、产业空心化、乡村治理机制有待完善等发展瓶颈仍有待破解,应以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突破口,推动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乡村文旅产业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 创新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巧娅 曹开军 王威
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以及空间统筹优化的重要课题。本文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新疆十四地州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对2010—2019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其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系统中,文旅融合资源本底快速增长,文旅融合支撑条件波动增长,产业融合规模缓慢增长,文化产业表现出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特点。其二,新疆十四地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三系统间的关联性较强且协调程度较高。其三,2010—2019年,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呈现出西强东弱的“非对称性”的结构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