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8)
2023(13179)
2022(10423)
2021(9506)
2020(7561)
2019(16827)
2018(16422)
2017(31874)
2016(16570)
2015(18306)
2014(17794)
2013(17189)
2012(15420)
2011(13699)
2010(13378)
2009(11787)
2008(11112)
2007(9684)
2006(8282)
2005(6813)
作者
(44047)
(37933)
(37063)
(35164)
(23041)
(17940)
(16638)
(14754)
(14085)
(12760)
(12584)
(12396)
(11395)
(11392)
(11270)
(11123)
(11044)
(10867)
(10680)
(10421)
(9013)
(9004)
(8916)
(8667)
(8535)
(8381)
(8005)
(7944)
(7496)
(7395)
学科
(76873)
经济(76796)
(59941)
(49919)
管理(47118)
(37691)
企业(37691)
农业(33312)
方法(31788)
数学(29027)
数学方法(28684)
业经(25716)
中国(17735)
技术(17199)
(15810)
地方(13744)
(13008)
农业经济(12442)
(12412)
贸易(12409)
(12151)
(12118)
产业(11568)
环境(10365)
信息(10321)
(10275)
(10035)
发展(9770)
(9766)
(9675)
机构
学院(232019)
大学(224444)
(101412)
经济(99730)
管理(96915)
理学(85596)
理学院(84882)
管理学(83630)
管理学院(83183)
研究(71674)
中国(54668)
(53818)
(43608)
科学(41487)
(40762)
农业(40675)
业大(39590)
中心(36074)
财经(33688)
(32667)
(32620)
(31087)
经济学(30635)
研究所(29912)
经济管理(28971)
经济学院(27995)
(27946)
师范(27697)
(25698)
(25680)
基金
项目(169319)
科学(136175)
研究(128267)
基金(125109)
(108040)
国家(107039)
科学基金(94048)
社会(85833)
社会科(81240)
社会科学(81220)
(67467)
基金项目(66614)
自然(57761)
教育(57174)
自然科(56459)
自然科学(56450)
自然科学基金(55430)
(54555)
编号(52659)
资助(48109)
成果(39297)
(38159)
(37794)
重点(37361)
(37047)
国家社会(36994)
创新(34695)
(34242)
课题(33937)
人文(33266)
期刊
(108399)
经济(108399)
(59213)
研究(58408)
中国(42108)
农业(40956)
科学(32281)
学报(32104)
管理(30704)
(29632)
大学(26785)
学学(25773)
业经(25497)
技术(24070)
(20138)
金融(20138)
教育(19021)
(18682)
问题(15609)
财经(15502)
经济研究(14773)
农业经济(14739)
农村(14295)
(14295)
技术经济(13451)
(13344)
(12859)
世界(12461)
科技(12196)
经济问题(11535)
共检索到321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辞涛  向运华  
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互助合作难以形成和老年服务形式由娱乐向照料转向困难两大困境。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借助数字技术的数据集成处理、信息分析匹配和远程数字视频等功能嵌入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互助养老模式的改造。通过建设权威数字平台、建立可量化的互助积分以及利用数字视频技术推进互助照料落地的方式,重塑互助合作生产流程,提高互助服务供需配置效率,实现互助养老的精准化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元互助主体协同共治格局,为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注入新活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辞涛  向运华  
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互助合作难以形成和老年服务形式由娱乐向照料转向困难两大困境。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借助数字技术的数据集成处理、信息分析匹配和远程数字视频等功能嵌入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互助养老模式的改造。通过建设权威数字平台、建立可量化的互助积分以及利用数字视频技术推进互助照料落地的方式,重塑互助合作生产流程,提高互助服务供需配置效率,实现互助养老的精准化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元互助主体协同共治格局,为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注入新活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康  李放  沈苏燕  
在农村互助养老整体绩效不佳背景下,对农村互助养老绩效内涵以及实践逻辑的关注有助于厘清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复杂变化,促进实践中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提高。基于合作生产视角,从结果和过程两个维度解构了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内涵,结果绩效主要表现为互助养老效率、互助养老服务质量和互助养老效益,过程绩效主要表现为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着眼于个体行动、行动者间合作生产福利过程及其所处外部治理环境,结合跨案例资料的比较分析,从宏观结构、中观机制、微观嵌入以及情境影响探讨了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生产的实践逻辑。研究表明,农村互助养老绩效是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提升农村互助养老绩效水平需要优化政府治理环境、加强村庄社会建设、建构合作生产供给机制以及发挥个体能动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康  李放  
从"村庄本位"角度提出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关键在于自主治理。美国"村庄"互助养老的本质特征就是"老年群体本位"自主治理,其通过"在地化养老"目标统领、自主组织引领、适应性规则供给、以老年人为基础的资源供给、全过程监督等保证互助养老福利的合作生产与有效供给。深化中国农村互助养老自主治理,需要树立人本主义与合作生产理念,建构以自治基础的合作治理体制,培育自主组织引领的参与式治理方式,完善资源保障、制度供给与多元互助的长效治理机制,从而形成内外协同、上下互动的"发展术",保障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丽  毕红霞  
本文以山东省6个地市的农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选择意愿,发现其受个体特征、生活保障、行为认知、支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老年人个体需求评估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和加强互助养老建设三个建议,为推动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安瑞霞  
农村互助养老以解决当前农村实际养老问题为导向,在基层探索与政府治理的互动中得以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实践基于领导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群众自发型、能人带动型以及干部领导型三种。文章通过分析现有农村互助养老实践,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探讨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在农村互助养老中的互动过程,从而推进对这两者互动关系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对农村互助养老的认识。从纵向上看,互助养老中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互动过程是政府逐渐介入的过程,依次经历了村民自治、村自治和政府治理三个阶段。互助养老是当前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补充,也是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一种过渡形式,即使未来城乡社会养老服务实现均等化,互助养老仍会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剑  杨柳  
基于合作生产理论和社会参与理论,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生产主体特征及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社会调查数据,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参与不同类型互助养老服务生产的老年人在个体特征、意愿、能力、认知上存在群体特征差异,经济保障能力特征差异不明显。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生产模式可分为全面互助模式、生活-情感互助模式、日常-情感互助模式、低互助参与模式四类;与低互助参与模式相比,老年人对其他互助模式的选择受到个体、家庭、村庄和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建议提高农村专业照护服务供给、重塑农村互助理念、降低互助养老可替代性、释放老年人互助养老积极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金兴   祝哲  
在传统孝道约束下,受困于资金不足与社区养老管理混乱等问题,农村互助养老院项目发展并不理想。然而,A村的农村互助养老院项目却成功运营,对这一成功案例的研究将有助于破解当前农村互助养老院项目的运行困境。分析发现,在作用范围和约束力度两个维度上,制度的分类是一个连续的光谱;多类制度相互补充将促进宗族力量和政府合作运营农村互助养老院项目;以地域性文化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可以重塑认知、激励主体行动,为农村互助养老院成功运营提供长期驱动力量。文章从动态视角揭示了农村社会的制度、主体行为对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可以为其他农村治理项目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虹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的新常态,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极具本土化色彩的就地养老模式,以其社区性优势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创新之举,但作为新兴事物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覆盖率不断攀升的互助幸福院在建成之后,长期冷冷清清甚至无人入住。因此,互助养老应真正契合农村社会的现状和老年人的需求,这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本质要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陷入价值边缘化困境,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留守老人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基于中部S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县级政府引导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通过内外联动,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层面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关系重建、空间重构和认知重塑,留守老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摆脱边缘化的价值体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重视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村庄社区重新建设为留守老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陷入价值边缘化困境,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留守老人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基于中部S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县级政府引导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通过内外联动,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层面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关系重建、空间重构和认知重塑,留守老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摆脱边缘化的价值体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重视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村庄社区重新建设为留守老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鹏  
当前,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面临历史实践积累少、集体共识建构难、合作信任维系难、组织依托建设难、老人素质保证难、质效提升保障难等多重困境,这些问题仅靠制度建设难以解决。面对家庭养老弱化和机构养老认可度低的形势,应积极推动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向以多主体融合为基础的多功能、专业化、立体式、普惠型社区综合性养老转变。为此,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幸福院机构化、平台化、社区化和合作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多主体融合性和合作性参与的政策保障体系,即确立以社区养老为本的顶层设计,实施以福利偏向为主市场为辅的社区养老政策,建立以社区居民为主的自治型社区养老队伍,确保农村社区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的自治性,提升家庭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供给能力和农村老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实施农村社区养老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工程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鹏  
当前,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面临历史实践积累少、集体共识建构难、合作信任维系难、组织依托建设难、老人素质保证难、质效提升保障难等多重困境,这些问题仅靠制度建设难以解决。面对家庭养老弱化和机构养老认可度低的形势,应积极推动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向以多主体融合为基础的多功能、专业化、立体式、普惠型社区综合性养老转变。为此,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幸福院机构化、平台化、社区化和合作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多主体融合性和合作性参与的政策保障体系,即确立以社区养老为本的顶层设计,实施以福利偏向为主市场为辅的社区养老政策,建立以社区居民为主的自治型社区养老队伍,确保农村社区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的自治性,提升家庭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供给能力和农村老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实施农村社区养老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工程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石伟  
在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下,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方式,是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实践。受到当前村庄内生组织动力不足的影响,通过制度设计提供的互助养老机制,在制度设计和养老事务的行动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组织建设型互助、社区服务型互助和院舍照料型互助三种模式。然而,由于村庄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有差异,不同的互助养老模式之间存在衔接失衡的问题,这会影响到村庄养老秩序的维持和再生产。农村互助养老制度的不完整性、模糊化与区域非均衡性,制约农村互助养老合作中信任机制的达成。村社集体统合能力的弱化,限制了互助养老行动主体的合作。因而,实现农村互助养老多层供给有效衔接,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秩序达成,应进一步完善互助养老的制度建设,如优化农村互助养老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网络建设与促进多元养老政策的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志强  王凤芝  
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河北省首创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已在全省推广。在市场经济主义泛滥的现代社会,以熟人社会邻里相助为依托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由于农村文化和社会结构冲突下农村社区互助文化基因发挥作用的结果。这是符合我国乡土社会实际的理性选择,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