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0)
- 2023(11848)
- 2022(9499)
- 2021(8648)
- 2020(7161)
- 2019(16613)
- 2018(16434)
- 2017(31857)
- 2016(16962)
- 2015(19232)
- 2014(18863)
- 2013(18038)
- 2012(16317)
- 2011(14541)
- 2010(14420)
- 2009(12910)
- 2008(12346)
- 2007(10428)
- 2006(8792)
- 2005(7164)
- 学科
- 济(74212)
- 经济(74144)
- 管理(48835)
- 业(47039)
- 企(39778)
- 企业(39778)
- 方法(38352)
- 数学(34536)
- 数学方法(33885)
- 业经(19041)
- 农(17395)
- 财(16659)
- 中国(16410)
- 学(14808)
- 地方(12435)
- 贸(12133)
- 贸易(12129)
- 理论(12110)
- 产业(11932)
- 农业(11800)
- 易(11717)
- 务(11030)
- 财务(10975)
- 财务管理(10951)
- 技术(10856)
- 信息(10530)
- 和(10430)
- 企业财务(10387)
- 制(10071)
- 环境(10057)
- 机构
- 大学(240051)
- 学院(238692)
- 管理(97509)
- 济(94432)
- 经济(92703)
- 理学(86054)
- 理学院(85069)
- 管理学(83107)
- 管理学院(82677)
- 研究(74510)
- 中国(54693)
- 京(52720)
- 科学(48422)
- 财(40797)
- 业大(38635)
- 农(37593)
- 所(36193)
- 中心(34656)
- 财经(34081)
- 研究所(33780)
- 江(33259)
- 北京(32943)
- 经(31314)
- 范(30700)
- 师范(30362)
- 经济学(29202)
- 农业(29156)
- 院(28714)
- 经济学院(26581)
- 州(26108)
- 基金
- 项目(176319)
- 科学(140385)
- 基金(130507)
- 研究(124569)
- 家(115155)
- 国家(114292)
- 科学基金(99458)
- 社会(79804)
- 社会科(75854)
- 社会科学(75836)
- 基金项目(69048)
- 省(67910)
- 自然(66671)
- 自然科(65194)
- 自然科学(65175)
- 自然科学基金(63992)
- 教育(58192)
- 划(57934)
- 资助(53471)
- 编号(49209)
- 重点(39805)
- 部(38226)
- 成果(37514)
- 创(37161)
- 发(36763)
- 科研(34818)
- 创新(34721)
- 国家社会(33636)
- 课题(33247)
- 教育部(33089)
共检索到323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润东 田文东 于海群 李鑫豪 靳川 刘鹏 查天山 田赟
【目的】探究温带落叶阔叶林物候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高植被固碳模型和区域碳固定模拟的准确性。【方法】以北京松山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数字相机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相对绿度指数(Gcc),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将Gcc和SRS-NDVI测量仪测定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通量数据拟合估算出的物候指标作对比,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观测期间,Gcc与空气温度(T_a)、土壤温度(T_s)、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光合有效辐射(PAR)、饱和水气压差(VPD)和降雨量(P)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6、0.29、0.45、0.65和0.25。Gcc、NDVI、GPP提取的生长季开始时间(SOS)分别为第129、116、110天,生长季结束时间(EOS)分别为第277、277、283天,生长季长度(LOS)分别为148、162、173天。【结论】植被生长主要受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气压差影响,降雨对相对绿度指数具有“触发”作用。与通量数据提取的物候指标对比,数字相机和SRS-NDVI测量仪能够敏感捕捉到植被生长动态变化,数字相机对生长末期的捕捉精度高于生长初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睿 葛剑平 于波 刘丽娟 吴记贵
运用改进的林隙模型ZELIG,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动态进行模拟和验证.结果如下:①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华北暖温带阔叶林区森林的演替过程;群落先锋树种以山杨、白桦为主,100年后可达到相对稳定;建群种包括蒙古栎和油松,这两个种互为消长,栎类优势更显著.②模型较准确地量化模拟出树种组成和生物量,其中,建群种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值基本一致;先锋种模拟结果总体优于单个树种的模拟.③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演替趋势进行预测:不同的初始状态对森林组成和生物量有较大影响,但系统都有回复到同一状态的趋势,且起始于蒙古栎林比起始于油松林回复速度快;有林地中的伴生种受压状态明显;起始于蒙古栎林时生物量均值最大,而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志亮 余新晓 岳永杰 边振 杨本琴 曹波 秦永胜
应用SPSS16.0数学统计软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完整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3大类7个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基于ArcGIS9.2对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120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大部分处于健康状态,面积为2845.77hm2,占林场总面积的56.15%,主要由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组成。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发挥森林更大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松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 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亮 周国模 杜华强 刘玉莉 毛方杰 徐小军 李雪建 崔璐 李阳光 朱迪恩
【目的】探究环境因子对毛竹林CO_2通量的影响,为亚热带典型森林碳循环模拟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方法】基于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2011—2014年毛竹林通量塔观测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毛竹林CO_2通量进行模拟,以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2)和林氏调和系数(LCCC)3个指标评价模型精度,并通过计算环境因子重要性得分来分析环境因子对毛竹林CO_2通量的影响。【结果】随机森林模型能以较高精度模拟毛竹林CO_2通量,但由于2013年7和8月发生极端高温干旱,模型难以刻画这种短时、剧烈的干扰,最终导致测试阶段模型精度(R~2=0.845 5,RMSE=0.437 7 mg·m~(-2)s~(-1),LCCC=0.914 1)低于训练阶段模型精度(R~2=0.961 5,RMSE=0.005 4 mg·m~(-2)s~(-1),LCCC=0.980 1);十折交叉验证表明,随机森林模型拟合效果稳定,且模型内部参数设置合理,模型误差主要来自于输入数据;在月尺度上,环境因子对毛竹林CO_2通量影响的重要性得分表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63.332)>土壤5 cm深处温度T_S(29.932)>空气相对湿度R_H(25.839)>大气温度T_A(25.581)>空气CO_2浓度C_(CO_2)(25.095)>饱和水汽压差VPD(24.123)>风速W_S(23.504)>生态系统有效能量A_E(19.323)>土壤热通量Q_S(18.502),PAR对毛竹林CO_2通量变化影响最大,PAR、T_S和VPD对毛竹林CO_2通量的影响较显著(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海涛 杨柳春 严茂超 董孝斌 胡聃 张照喜 杜化堂
本文运用鸡公山科学考察资料及1991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材积源生物量推算方法研究了鸡公山森林生物量及其净生物量的现状,并对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宏观价值进行模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鸡公山森林生物量为20·1×104t,平均森林生物量为70t/hm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7·4t/hm2);单位面积的净生产力为14·31t/(hm2·年),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总净生产力4·1×104t/年。从总体上看,鸡公山的森林以中幼龄林为主体,马尾松、杉木和栎类林木的平均生物量较低,分别为35·7Mg/hm2、46·2Mg/hm2和64·8Mg/hm2,而次生阔杂林的平均生物量相对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巩合德 燕腾 彭一航 郑丽 马月伟
对云南省哀牢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多花山矾Symplocos ramosissima幼苗进行生境选择移栽研究,把多花山矾幼苗分别置于森林生境及人工遮阳生境中,测定其基径、株高、叶片数、比叶面积、根冠比、质量相对生长率、总生物量和存活率等生长参数,以掌握幼苗致死原因及更新特征,了解森林的演替动态。结果表明:多花山矾幼苗移栽到不同森林生境后,各生长参数均在林窗中心最大,林窗边缘次之,林冠下最小,比叶面积则相反。在人工遮阳生境中,多花山矾幼苗生长参数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而比叶面积则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在相近光照强度下,人工遮阳条件下多花山矾幼苗的各项生长参数均高于森林林窗生境,幼苗的生长比在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霍常富 程根伟 鲁旭阳 范继辉 肖飞鹏
林窗模型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有效工具。应用贡嘎山森林演替模型(GFSM)模拟气候变化对贡嘎山东坡冰川退缩和泥石流迹地森林演替过程的影响,并根据IPCC第4次评估报告,选择最具代表性的3种气候变化情景(B1、A1B和A2),比较分析了不同情景下森林树种组成、优势树种径级结构和林地土壤碳氮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维持目前气候状况不变时,贡嘎山东坡冰川退缩和泥石流形成的迹地,经过典型的川滇柳、冬瓜杨和桦树先锋群落演替阶段,最终将恢复为冷杉林。若气候变化情景(A1B和A2)发生,繁殖能力和耐性较强的树种,如高山松和桦树,可能取代喜冷湿环境的冷杉,成为这一地区的优势树种。届时,森林生物量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海 张怀清 莫登奎 鞠洪波
通过对森林景观可视化模拟技术的研究,结合现有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提出一种利用自定义的数字化树木编码构建森林可视化环境的新方法。通过实验模拟结果可知,利用树木编码构建的森林可视化环境效果较好,此种方法为数字化森林模型的研建做出了部分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森林景观的构建速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长银 陈永富 张怀清
森林地域分布广阔,森林中植被众多、光影分布复杂。在森林可视化模拟时巨大的场景,场景中大量的模型,复杂的光线和阴影给真实感绘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特别是在基于单木生长模型的森林生长可视化模拟中,由于要对每一棵树的生长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渲染三维场景中大量的模型,计算光照阴影等,CPU的计算量很大。一般的森林场景都
关键词:
森林生长模拟 可视化 分页调度 GPU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念福 张怀清 崔泽宇 杨廷栋 王林龙 刘华
[目的 ]面向森林经营作业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针对目前经营作业模拟普遍存在的交互性较差,缺乏自然、真实感的交互体验,以及较难以处理频繁作业能力的问题,研建了一套基于肢体动作的森林经营措施作业的交互方法。[方法 ]构建一个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模拟系统CAVE2的森林仿真场景为交互对象,选择伐木、整枝和补植等用户侧交互性强的经营措施,分析森林经营措施作业过程中的肢体动作,将仿真场景中的经营工具与使用者的相对距离和角度变化与肢体动作进行映射,构建肢体动作交互模型,实现肢体动作控制经营措施的执行,达到森林经营作业的仿真模拟。[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肢体动作交互模型正确地映射到了森林经营措施中,单次作业成功率达到86%,交互评价良好率达到91%。肢体动作与经营工具相结合,便于森林经营模拟交互需求的拓展。[结论 ]基于肢体动作交互的森林经营作业仿真模拟,形象直观地表现了森林经营措施作业过程,有助于加深使用者对森林经营的理解,提高森林经营辅助决策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慧玲 林玉蕊 杨光 苏漳文 王文辉 郭福涛
[目的]应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林火发生的预测模型并对比模型预测精度,判断随机森林算法在该地区林火预测中的适应性,为该地区林火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1974—2008年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森林火灾发生数据,分别运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对塔河地区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减少训练样本分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将全样本数据随机分成60%的训练样本和40%的测试样本,并且进行5次重复,建立5个中间模型(样本组)。选择在5个中间模型中的3个及以上的显著变量(因子)对全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并分别比较2种模型算法在5个中间模型和全样本模型中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宇颐 解潍嘉 黄华国
在非均匀混合场景下模拟区域能量,三维小气候模型比一维模型考虑因素更为全面,但三维模型较复杂,研究甚少。为探究三维模型在混合像元场景中的通量模拟能力,以ENVI-met模型为例,以黑河关滩森林和加拿大北方森林为实验区,比较森林通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季节性和日变化差异,并模拟森林三维空间结构对通量分布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模型在春季、夏季、秋季模拟拟合度(R~2)分别为0.75,0.76,0.55。模拟显热通量、潜热通量日变化符合实测趋势,日平均实测值与模拟值之差均不超过10.0%。模型对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太阳短波辐射模拟精度分别为0.68,0.63,0.80。(2)模拟总体能量闭合率(EBR)达92.9%,模型对气象参数微小变动不敏感,较为稳定。(3)自然参数不变场景下,团状分布通量值大于均匀分布,变化幅度剧烈,且显热通量对空间异质性较潜热通量更为敏感。研究结果肯定了ENVI-met模型模拟通量具有较好精度,且能够反映出森林空间分布格局在通量分配上的影响,为研究区域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图10表2参3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燕 鲁绍伟 杨新兵 岳德鹏 宋庆丰 杨卓
【目的】探讨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水文过程和影响机理。【方法】基于2006-05-10的21场降雨和气象及林分结构资料,用修正的Gash林冠截留模型对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结果】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的模拟值分别为57.33,1.03和229.51mm,林冠截留量和树干茎流量的模拟值分别比实测值减小12.6和0.39mm,相对误差分别为18.02%和27.46%,穿透雨量模拟值高于实测值13.17mm,相对误差为6.09%;累计林冠截留量模拟值小于实测值,累计林冠截留量相对误差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32.64%,相对误差在20%~30%的占76...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建华 王红英
市场机制下林业政策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很大。本文将林业产业链整合一起,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设立的林业经济福利为目标,构建林业政策模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价格、税收和补贴、信贷利率以及采伐限额等林业政策的作用效果,获得林业政策调整如何影响政策目标和合理政策的选择等研究结论,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阁 张志强 周国逸 魏晓华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研究森林植被与水资源相互作用的森林水文学和流域管理科学在国际上得到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文研究和流域管理工具,流域水文模拟模型在中国越来越为森林水文和流域管理工作者所接受和使用.该文在总结了中国在森林水文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后,介绍了森林流域水文模拟模型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以及在开展森林与水关系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总结了流域水文模拟模型的主要功能.并以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为例介绍了模型的结构组成、开发和应用过程.最后提出该模型在中国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中国土地利用的独特性、历史水文气象数据的可靠性和共享性.
关键词:
森林水文 模拟模型 MIKE SH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