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3)
- 2023(16986)
- 2022(14249)
- 2021(13110)
- 2020(10778)
- 2019(24583)
- 2018(24341)
- 2017(46949)
- 2016(25210)
- 2015(28667)
- 2014(28453)
- 2013(27770)
- 2012(25117)
- 2011(22433)
- 2010(22242)
- 2009(20455)
- 2008(19667)
- 2007(17069)
- 2006(14784)
- 2005(12852)
- 学科
- 济(100261)
- 经济(100120)
- 管理(79044)
- 业(72259)
- 企(61798)
- 企业(61798)
- 方法(47869)
- 数学(41594)
- 数学方法(40936)
- 财(28441)
- 农(25801)
- 业经(25682)
- 中国(24946)
- 制(21460)
- 学(21068)
- 务(18282)
- 财务(18193)
- 财务管理(18151)
- 地方(17891)
- 理论(17252)
- 企业财务(17207)
- 农业(17104)
- 贸(16612)
- 贸易(16602)
- 技术(16317)
- 环境(16170)
- 易(16131)
- 和(15854)
- 银(15819)
- 银行(15772)
- 机构
- 大学(360299)
- 学院(357842)
- 管理(144625)
- 济(138864)
- 经济(135752)
- 理学(126107)
- 理学院(124761)
- 管理学(122341)
- 管理学院(121682)
- 研究(113572)
- 中国(84185)
- 京(75878)
- 科学(70865)
- 财(65886)
- 所(54931)
- 农(54755)
- 业大(54311)
- 财经(52996)
- 中心(52701)
- 江(51221)
- 研究所(50167)
- 经(48208)
- 北京(47292)
- 范(46209)
- 师范(45730)
- 农业(42827)
- 院(42186)
- 经济学(41926)
- 州(41397)
- 财经大学(39728)
- 基金
- 项目(252867)
- 科学(199520)
- 基金(184578)
- 研究(184193)
- 家(160459)
- 国家(159187)
- 科学基金(138215)
- 社会(116177)
- 社会科(110216)
- 社会科学(110190)
- 省(98305)
- 基金项目(97635)
- 自然(90504)
- 自然科(88402)
- 自然科学(88380)
- 自然科学基金(86749)
- 教育(85161)
- 划(82656)
- 资助(75806)
- 编号(75006)
- 成果(59812)
- 重点(56085)
- 部(55457)
- 创(52708)
- 发(52390)
- 课题(51000)
- 创新(49234)
- 科研(48582)
- 制(48292)
- 国家社会(48139)
- 期刊
- 济(146204)
- 经济(146204)
- 研究(101385)
- 中国(65126)
- 学报(57049)
- 管理(53365)
- 财(51577)
- 科学(51372)
- 农(48767)
- 大学(44249)
- 学学(41509)
- 教育(38819)
- 农业(33751)
- 技术(33419)
- 融(27730)
- 金融(27730)
- 财经(25513)
- 业经(24089)
- 经济研究(22850)
- 经(21704)
- 图书(20048)
- 问题(18717)
- 科技(17656)
- 理论(17404)
- 技术经济(17109)
- 版(17097)
- 业(16588)
- 统计(16111)
- 实践(16037)
- 践(16037)
共检索到508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林大钦 赵荣丽 赖苑鹏 刘强
为了解决芯片系统级测试(system level test, SLT)装备定制化程度高,设计知识无法有效复用,从而导致的设计周期长的问题,对SLT装备的快速定制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构建SLT装备的设计知识原型,提出一种装备快速设计框架,包括基于核心设计参数的设计知识表征和机械模块间特殊的聚合方式,即“靠接”行为,有效地实现了装备设计知识的存储和复用。基于构建的设计知识原型,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利用团队开发的数字工厂仿真平台,封装SLT装备组件库,搭建SLT装备数字孪生设计原型,以参数配置的方式快速输出三维设计方案。采用半实物在环仿真技术进行虚拟调试,使装备的设计制造与调试并行并互相印证。对于装备的设计以及调试,相比于传统方法,周期降低约30%,成本降低约40%,人力投入降低约6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艳 唐海贤 景昊 张斌 高茜
结合数字电路相关课程的改革,针对数字电路中常用的74/54系列逻辑门芯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常用逻辑门芯片测试装置。该装置为电子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了快速、直观、稳定的测试方式,提高了实验室芯片检测的效率与准确率,同时也提高了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字电路 逻辑门 芯片测试 实践教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贝贝 李娜 李存金
芯片制造技术攻关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提升该类技术自主创新水平是扭转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关键。以技术系统结构变化为切入点,基于结构再造原理,构建芯片制造技术集成创新机理理论框架,并以芯片光刻工艺专利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系统结构再造是实现技术集成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技术市场需求引导下,调整或重构芯片制造技术系统中技术元素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集成规则,使系统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加协调、相互配合更加高效,从而推动原技术系统向高良品率、高集成度和低能耗芯片制造新技术系统转变;(2)芯片制造技术系统结构变化包括技术元素种类变化、元素间关联关系变化和元素比重变化3种原因;(3)根据系统结构变化程度,将结构再造分成结构调整和结构重组两类。该结论有助于加深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对芯片制造技术创新原理的理解,同时对复杂技术系统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系统结构再造 芯片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任春艳 马圆圆 王景冉 师进生
设计并制作了10种不同结构的玻璃微流控芯片。向微混合器中通入NaOH的水溶液和酚酞的乙醇溶液,借助体视显微镜(CCD)拍摄微通道中两流体的颜色变化,并测定红色液流的宽度,计算出各种结构微混合器的混合程度。最终优选出连续半圆结构、圆柱结构、扇形结构的3种微混合器,其混合程度均为100%。该实验的进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芯片设计 芯片制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卓
文章基于工业技术创新的要素联动模型,对整机厂主导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世界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现状。通过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对苹果公司A4芯片研发过程进行了细致调查,反映了整机厂、集成电路企业在联动过程中的技术突破、产业协同、区域分布、创新绩效等特征。文章以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视角来研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顶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文章认为:从创新系统发起看,整机厂较强芯片评价能力、较大的芯片采购规模是加速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从创新系统演化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蒋兰兰 王思佳 刘庆斌 蒋成刚 宋永臣
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利用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水合物开采实验模拟系统,搭建了沉积层低温高压条件下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实验台,实现微尺度下孔隙内水合物生成形态和赋存特性的可视化研究,探究水合物分解过程中的气水渗流特性,探明水合物分解主导机制和二次生成影响机理。可为水合物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和理论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卢瑾 张昱路 任宏亮 覃亚丽
为提高微纳光学传感器的测温精度,基于多模微环谐振腔光芯片,搭建了高精度温度测量装置。装置通过采集微环谐振腔多模温度传感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有效融合多模传感信息,提高传感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多模传感方法在24.9~32.0℃的温度范围内,测量精度为±0.074℃,与单模微环谐振腔传感方法相比降低了温度探测极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慧君 王玫 于珂 马惠蕊 王玉坤 曹远银
建立玉米赤霉烯酮(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采用间接竞争法原理和液相芯片技术平台,选用ZEN多克隆抗体对ZEN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探索。首先将ZEN-BSA与36﹟微球偶联,同时加入待检的游离的ZEN小分子和其标记有生物素的ZEN多克隆抗体,偶联抗原和目标抗原竞争结合生物素标记抗体,通过报告分子SA-PE在532nm波长的激光下,即可检测出报告分子发出的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待检ZEN的量成反比。通过优化液相反应体系中ZEN多克隆抗体浓度以及抗原抗体孵育时间,建立了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ZEN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的偶联抗原为ZEN-BSA,偶联量为100μg。Z...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明芬 曾洪梅 钟润涛 赵小明 邱德文
【目的】探索微流控芯片电泳方法在PCR产物检测方面的效果,并建立针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微流控芯片电泳检测方法,弥补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在试剂消耗、所用时间、安全性方面的缺陷。【方法】通过对TYLCV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后,在该基因组中相对稳定的位置设计引物,同时兼顾引用已被研究者研究过的引物,对这些选择的引物进行特异性、稳定性、灵敏度等方面的验证,筛选出用于后续试验的引物。选择DNA标准物φX174/BsuR I(HaeⅢ)marker,分别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对二者在耗材、耗时和灵敏度方面进行比较,确定微流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邢涛 叶景楼 任永昌
本文阐述了基于大规模定制的Embedded的生产背景、概念及特征,分析了Embedded整体结构、行业分布、生产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基于大规模定制的Embedded管理创新点,提出并初步构造了Embedded中的大规模定制技术的实现方法,指出了Embedded的发展中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预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瀚玮 蒋键
自2015年起,美国开始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经济和贸易制裁。之后的几年,中国政府对芯片产业给予了多重支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美国的经济贸易制裁对于中国芯片上市企业到底是利刃还是机遇?基于2013—2019年的芯片产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研发投入、单独专利申报数量、联合专利申报数量等变量着手设计双重差分估计模型,试图探讨在不同程度及不同效力的制裁下中国芯片上市企业的创新绩效。经剖析后发现,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的制裁一方面对芯片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也倒逼半导体相关企业自救及正向影响了相关领域上市企业的单独专利及联合专利申请数量,大幅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程程 常旭华
通过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聚类图谱分析,识别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从区域层面分析和比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台湾、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分布,及其研发合作关系特征,为中国智能芯片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可分为延续传统计算架构、打造量子芯片、研发类脑芯片3条路径;(2)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分布呈现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聚焦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全赛道,粤港澳地区聚焦传统赛道,中西部地区多为高校与科研院所,聚焦智能芯片的实验室研发;(3)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关系演化呈现关键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规模逐渐缩小,合作关系逐渐稳健,合作网络时空发展向“地缘性+业缘性”演化,研发合作方向逐渐呈现两极化的态势。
关键词:
智能芯片 创新网络 知识图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震 赵宇恒 赵莉 闫岚清
如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封锁的“卡脖子”难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揭示“卡脖子”技术形成机理,能为系统解决该类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我国当前30项“卡脖子”技术开展实地访谈和资料分析,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卡脖子”技术形成的核心范畴,根据战略管理研究框架梳理核心范畴间的内在联系,以芯片制造产业为案例揭示问题形成机理及破解路径。研究发现:围绕“卡脖子”问题可提炼5个核心范畴。其中,技术特征定位反映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属性,是识别目标技术的充分条件;技术竞争态势反映目标技术的竞争劣势;技术封锁壁垒反映“卡脖子”威胁程度,构成问题形成的内外因;安全可控程度反映内外因对产业和国防安全的影响程度,是识别“卡脖子”技术成立的必要条件;而技术破解方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和路径差异,并制定针对性策略。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晓威 张玉良
基于介电湿润效应的数字微流控技术在操作单个微液滴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优势使其已在生物、医学及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数字微流控芯片中较高的驱动电压不但容易使芯片的介电层被击穿,而且较强的电场会给液滴中的活性物质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降低介电湿润芯片的驱动电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由2块相同单极板共平面芯片构成的双胞胎结构芯片不但能获得较大的介电驱动力,而且临界驱动电压更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双胞胎结构设计的芯片不仅能提高液滴的平均运动速度,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驱动电压,特别是在较低驱动电压时可获得更优的液滴驱动效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师维 饶坚 陈润 琚生根 李勤
作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四川大学提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的指导方针。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不足,以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针对课程中典型的接口芯片,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或重新设计。改造和设计的实验项目立足于该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发掘了现有实验设备的潜力,节约了资源,为具有川大特色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创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
双创 接口芯片 实验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