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4)
- 2023(10755)
- 2022(8423)
- 2021(7427)
- 2020(6093)
- 2019(13570)
- 2018(13161)
- 2017(25226)
- 2016(13159)
- 2015(14732)
- 2014(14257)
- 2013(13723)
- 2012(12192)
- 2011(10675)
- 2010(10040)
- 2009(8538)
- 2008(7866)
- 2007(6460)
- 2006(5077)
- 2005(3931)
- 学科
- 济(58283)
- 经济(58240)
- 管理(41416)
- 业(41315)
- 企(34181)
- 企业(34181)
- 方法(30451)
- 数学(27920)
- 数学方法(27558)
- 业经(16320)
- 技术(15224)
- 农(14716)
- 财(13044)
- 中国(12628)
- 产业(11408)
- 农业(10276)
- 信息(10258)
- 贸(9926)
- 贸易(9925)
- 易(9710)
- 总论(9339)
- 信息产业(9295)
- 技术管理(8913)
- 务(8890)
- 学(8884)
- 财务(8853)
- 财务管理(8836)
- 环境(8573)
- 企业财务(8442)
- 地方(8151)
- 机构
- 学院(183771)
- 大学(183422)
- 管理(78074)
- 济(77110)
- 经济(75849)
- 理学(69668)
- 理学院(69003)
- 管理学(67857)
- 管理学院(67484)
- 研究(54653)
- 中国(38564)
- 京(35973)
- 科学(34003)
- 农(31156)
- 财(31002)
- 业大(30595)
- 中心(27204)
- 财经(26698)
- 农业(24920)
- 所(24830)
- 江(24812)
- 经(24671)
- 经济学(24241)
- 研究所(23237)
- 经济学院(22326)
- 范(21906)
- 经济管理(21769)
- 师范(21606)
- 技术(20842)
- 北京(20770)
- 基金
- 项目(142216)
- 科学(114187)
- 基金(106136)
- 研究(101523)
- 家(93353)
- 国家(92651)
- 科学基金(81462)
- 社会(67480)
- 社会科(64460)
- 社会科学(64443)
- 基金项目(56740)
- 省(55886)
- 自然(52992)
- 自然科(51867)
- 自然科学(51856)
- 自然科学基金(50938)
- 教育(47036)
- 划(46698)
- 资助(41610)
- 编号(39532)
- 重点(31911)
- 创(31608)
- 部(31508)
- 发(30195)
- 国家社会(29682)
- 创新(29616)
- 成果(28834)
- 科研(27847)
- 教育部(27399)
- 人文(26922)
共检索到238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全全 李岚涛 任涛 王振 王少华 李小坤 丛日环 鲁剑巍
【目的】利用田间氮肥梯度试验探讨数字图像技术对冬油菜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的可行性,明确该技术的最佳数码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冬油菜氮素无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不同施氮处理田间试验,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0、90、180、270和360kg·hm-2),分别于六叶期、十叶期、蕾薹期和开花期,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冠层数字图像数据,同时采集植株样品分析其生长特征值,研究其相关性并建立氮素营养参数的方程模型。利用2014—2015年独立氮肥水平试验,对上述方程模型拟合精度进行验证并绘制1﹕1线性关系图。【结果】数字图像红光值(R)、红光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媛 陈雷 李淼 高会议
以节节瓜和日本小黄瓜2个品种为试验对象,设计田间不同氮肥处理试验研究数字图像技术对于黄瓜缺氮无损诊断的可行性。每隔3d利用数码相机和叶绿素仪获取固定叶位的叶片图像和叶绿素测量(SPAd)值,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叶片的颜色特征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和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红光标准化值(NRI)、色调(H)、深绿色指数(dGCI)和SPAd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86、0.70和0.65。利用数码相机和数字图像技术进行黄瓜氮素营养状况诊断具有快速、无损、易于操作的特点,易于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
黄瓜 营养诊断 数字图像 氮素 SPA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蕊 史自航 董冰 喻存媛 郁通 李天来
为了筛选出简便、实用的硝酸盐快速诊断技术,使实时监测植物氮素含量水平成为可能,对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硝酸盐试纸法2种诊断技术进行综述,对比了其在工作原理、精度、存在问题和提高精度的途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并且尚无简便有效的消除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受干扰因素影响更大,测量精度和测量稳定性低于硝酸盐试纸法;分析了硝酸盐快速诊断技术在植物氮素营养诊断领域的应用前景。为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在取样规范化、干扰因素分析研究、建立特定诊断体系以及降低诊断成本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
关键词:
氮素 硝酸盐 快速诊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芳名 谢碧霞 王晓明
采用三因素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对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氮、磷、钾最佳施肥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枣树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利用肥料效应模型,对枣树最佳施肥方案,各肥料的主效应,交互效应和边际产量效应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枣树氮素营养诊断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氮素营养状况对枣树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氮素营养诊断的临界值范围。
关键词:
枣树 产量 氮、磷、钾 营养诊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红娟 欧燕楠 刘子凡 黄洁
本文以华南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木薯叶片SPAD值、鲜薯产量以及淀粉产量随土壤供氮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在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叶片SPAD值随土壤施氮量表现为线性加平台的模式,而在块根工艺成熟期仅表现为线性模式。②不管是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工艺成熟期,木薯叶片SPAD值与块根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之间均呈现二次函数关系,据此确定了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工艺成熟期应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木薯推荐施肥的SPAD临界值:鲜薯产量最大时分别为45.19、43.09、40.63,淀粉产量最大分别为44.31、42.49、40.51。③若在块根形成期、块...
关键词:
木薯 SPAD值 氮素营养诊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绍华 曹卫星 王强盛 丁艳锋 黄丕生 凌启鸿
选用叶色不同的粳稻和籼稻品种 ,测定了植株不同含氮水平下主茎各叶的叶色和氮含量。发现顶 4叶在稻株氮素营养丰缺演变过程中表现较活跃 ,植株含氮量较低时 ,顶 4叶的叶色和氮含量明显低于上部各叶 ;随植株含氮量提高 ,顶 4叶的叶色和氮含量迅速提高 ,与其上位各叶的差距缩小。顶 4叶是反映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理想指示叶。同时还发现顶 4叶与顶 3叶的叶色差与稻株含氮量关系密切 ,且不受品种和生育进程影响 ,因此 ,用顶 4叶与顶 3叶的叶色差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具有普适性。研究提出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倒 2叶出生期和抽穗期顶 4叶与顶 3叶叶色相近为高产水稻的标志 ,粳稻植株含氮量 2 7g·k...
关键词:
水稻 氮素营养 叶色差 营养诊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鹏飞 梁飞
【目的】基于无人机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探讨剔除土壤背景信息及增加纹理信息对棉花植株氮浓度反演的影响,为棉花氮素营养精准探测提供新技术手段。【方法】开展棉花水、氮耦合试验,分别在棉花的不同生育期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植株氮浓度信息。基于以上数据,首先探讨了土壤背景对棉花冠层光谱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影像纹理特征与植株氮浓度间的相关性;最后,将获得的数据分为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设置剔除土壤背景前、剔除土壤背景后、增加纹理特征等不同情景,采用光谱指数与主成分分析耦合建模的方法,来建立各种情景下植株氮浓度的反演模型,并对模型反演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土壤背景对棉花冠层光谱有影响,且不同生育期趋势不同;影像纹理特征参数与植株氮浓度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剔除土壤背景前植株氮浓度反演模型的建模决定系数为0.33,标准误差为0.21%,验证决定系数为0.19,标准误差为0.23%;剔除土壤背景后模型的建模决定系数为0.38,标准误差为0.20%,验证决定系数为0.30,标准误差为0.21%;增加纹理信息后模型的建模决定系数为0.57,标准误差为0.17%,验证决定系数为0.42,标准误差为0.19%。【结论】基于低空无人机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剔除土壤背景和增加纹理特征均可提高棉花植株氮浓度的反演精度;影像纹理可以作为一种重要信息来支撑无人机遥感技术反演作物氮素营养状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朋 杨红云 钱政 郭紫微
为实现水稻氮素营养的快速、准确识别,采用改进的VGG 16网络和迁移学习相结合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识别方法,以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验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组不同的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0、210、300和390 kg/hm~2),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扫描获取水稻叶片图像数据;通过图像预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扩充;构建改进的VGG16和迁移学习相结合的网络模型对水稻叶片图像数据进行氮素营养诊断识别。结果表明:1)在幼穗分化期时,改进的VGG16网络的识别准确率为93.1%,模型大小约为迁移学习VGG16模型的1/6,训练时间约为1 261 s。2)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该模型微调后的识别准确率均能达到95%以上。基于迁移学习和改进的VGG16网络所建立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以预测水稻氮素营养状况,为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金恒 王珂 王人潮
基于水稻氮素营养及氮肥诊断的意义 ,在比较了几种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利弊之后 ,重点阐述叶绿素计的工作原理和作为氮素营养诊断工具的优缺点以及研究进展。并对叶绿素计诊断水稻氮素营养可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叶绿素计SPAD 氮素 营养诊断 水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敏祎 余凯凯 费聪 柯威宇 吴业飞 张镇子 包泽航 林海琛 李飞飞 陈国林 吕尊富
建立水稻Oryza sativa氮营养诊断模型,实时反映水稻植株氮素营养状况,对水稻田间管理至关重要。于2015年在浙江省德清市开展田间试验,选择‘甬优538’‘Yongyou 538’和‘秀水134’‘Xiushui 134’作为代表品种,设置5个施氮水平0(N0), 70.0(N1), 140.0(N2), 210.0(N3), 280.0(N4)kg·hm-2,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2个水稻品种冠层叶片作物分析仪器开发值(SPAD)变化规律,探究5个不同施氮水平下植株氮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归一化SPAD指数(INDSPAD14)估算植株氮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顶4叶相较其他叶片更能指示水稻植株氮质量分数,归一化SPAD指数与N0~N4所有不同施氮量组别之间冠层叶片氮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甬优358’水稻品种决定系数为0.69~0.96,‘秀水134’品种决定系数为0.64~0.94。该指数可以对水稻冠层叶片氮质量分数快速估测。图6表1参1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伟 苗利娟 黄冰艳 董保红 张新友
为探讨对玉米氮素营养状况进行分子诊断的可行性,以大面积推广的玉米(Zea mays)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用cDNA-SRAP标记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幼苗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对其中的一些差异表达片段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通过Real-time PCR鉴定了克隆的差异表达片段的真实性。结果表明:不同的SRAP标记引物对扩增效率不同,玉米基因表达受到氮素水平的严格调控,cDNA-SRAP标记的方法与Real-time PCR检测到的基因表达情况基本一致,基因差异表达片段N1、N9、N20、N30可作为玉米缺氮的分子诊断的候选靶标。因此cDNA-SRAP标记可以用来研究植物营养状况的分子诊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涛 鲁剑巍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其最主要种植区域,该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决定了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油菜生长和养分需求特征。作物高产、经济和养分高效是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油菜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协调造成氮的缺乏或过量是油菜产量和收益的重要限制因子,合理的氮肥施用是保证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的关键。论文从作物氮素需求、土壤氮素供应、氮肥施用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油菜氮肥管理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冬油菜种植区域土壤和作物的特点,提出以"前促后稳"为核心,协调作物氮素需求和土壤氮素供应的冬油菜氮素养分综合管理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调节...
关键词:
前促后稳 氮肥综合管理 高产高效 冬油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覃夏 王绍华 薛利红
【目的】建立基于水稻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早稻氮素诊断模型,并利用模型指导水稻生产实践,实现水稻氮素追肥的精确定量。【方法】基于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水稻冠层NDVI与植株吸氮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进行了检验,筛选出最佳的氮素光谱诊断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水稻高产栽培经验,对早稻的追肥用量进行了实时推荐,并和当地农户施肥模式及氮肥-产量曲线计算出的最佳氮肥用量和产量进行对比。【结果】水稻关键生育时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冠层NDVI与水稻植株吸氮量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高于整个生育期,指数函数拟合效果要优于线性函数。独立试验检验结果表明,单生...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梁栋 李赕 薛孚 程嗣权
作为西部首所中美联合办学机构的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在材料力学平板拉伸实验中,通过引入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imagecorrelation,DIC)技术以及红外热像技术,成体系地开发出包含应力应变曲线测量、全场应变测量、材料流动性分析、泊松比测量、断裂延伸率测量和热量耗散观察等实验内容。一方面克服传统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局限性,革新实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力学和热学领域的先进测量手段;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意识、国际化视野的新工科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