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0)
- 2023(16856)
- 2022(13814)
- 2021(12717)
- 2020(10306)
- 2019(23677)
- 2018(23373)
- 2017(45070)
- 2016(24333)
- 2015(27463)
- 2014(27524)
- 2013(26634)
- 2012(24128)
- 2011(21466)
- 2010(20998)
- 2009(18884)
- 2008(17955)
- 2007(15657)
- 2006(13478)
- 2005(11165)
- 学科
- 济(98153)
- 经济(98053)
- 管理(70117)
- 业(65129)
- 企(53593)
- 企业(53593)
- 方法(44704)
- 数学(38946)
- 数学方法(38425)
- 农(28226)
- 中国(27453)
- 业经(25604)
- 财(23447)
- 地方(21075)
- 学(20066)
- 农业(18960)
- 贸(16368)
- 贸易(16359)
- 理论(16298)
- 制(15905)
- 易(15884)
- 环境(15824)
- 技术(15566)
- 和(15561)
- 务(15033)
- 财务(14949)
- 财务管理(14920)
- 产业(14452)
- 企业财务(14147)
- 银(13826)
- 机构
- 大学(336202)
- 学院(335650)
- 管理(135805)
- 济(129960)
- 经济(127101)
- 理学(118405)
- 理学院(117137)
- 管理学(114891)
- 管理学院(114288)
- 研究(107292)
- 中国(78493)
- 京(70602)
- 科学(67738)
- 财(57967)
- 农(52796)
- 所(51415)
- 业大(51239)
- 中心(49843)
- 江(47434)
- 财经(47282)
- 研究所(47268)
- 范(45081)
- 师范(44649)
- 北京(43731)
- 经(43202)
- 农业(41191)
- 院(40170)
- 州(39208)
- 经济学(38958)
- 师范大学(36032)
- 基金
- 项目(240947)
- 科学(189801)
- 研究(177320)
- 基金(174273)
- 家(151305)
- 国家(150043)
- 科学基金(130181)
- 社会(111645)
- 社会科(105751)
- 社会科学(105720)
- 省(94845)
- 基金项目(92820)
- 自然(84464)
- 自然科(82466)
- 自然科学(82446)
- 教育(81776)
- 自然科学基金(80905)
- 划(78921)
- 编号(73292)
- 资助(70374)
- 成果(58056)
- 重点(53547)
- 部(52310)
- 发(50949)
- 创(50026)
- 课题(49698)
- 创新(46626)
- 国家社会(46019)
- 科研(45960)
- 教育部(45185)
- 期刊
- 济(137499)
- 经济(137499)
- 研究(93834)
- 中国(61727)
- 学报(53307)
- 农(48474)
- 管理(48402)
- 科学(48225)
- 财(43335)
- 大学(41267)
- 教育(40149)
- 学学(38421)
- 农业(33968)
- 技术(31142)
- 融(24942)
- 金融(24942)
- 业经(24199)
- 财经(22086)
- 图书(21244)
- 经济研究(21197)
- 经(18782)
- 问题(18475)
- 业(16968)
- 科技(16558)
- 理论(16002)
- 版(15988)
- 技术经济(15592)
- 资源(14987)
- 现代(14878)
- 实践(14864)
共检索到474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慧真 庄云勇
南音也称为"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是连系闽台及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精神纽带。通过调查分析南音保护传承的主要方式及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将南音资料进行全面数字化,建立南音文化数据库,改变传统南音资料不易保存、不易传播的局限性,使南音突破时空障碍,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推动"一带一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贾翠玲
数字化保护是红色文献的有效保护方式。文章以《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建设为例,介绍了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数据库组织实施、数据库功能及价值,并总结了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以期对红色文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建伟
文章阐述全面收集梅州地区传统客家山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构建数据库、利用多媒体文化平台进行特色艺术资源共享利用的实践过程。基于数据库平台构建和信息资源组织视角,探索依托特色数据库开展特色信息服务、进行地区传统民俗艺术文化保护传承的举措。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谈国新 张立龙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入手,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文化空间的数字化、定量分析和预测、数字化活态传承等问题;然后,研究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语义本体与知识管理模型、时空建模与大数据挖掘、可视化模型与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通过科学和技术两个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内容和方向,为建立健全适应数字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为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千波
非遗的数字化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手段,地方性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工作上有着地缘关系、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将非遗保护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对地方性高职实现传承文化、服务地方、特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在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的数字化传承中做到了基地化、课程化、规范化等"八化",对高职院校非遗的数字化传承工作具有示范性。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职院校 数字化 传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学英 张泽荣
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理清了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逻辑机理。以深圳党史馆为例,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深圳党史馆的应用。文章重点分析了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困境,主要包括:数据治理难度大、数字技术应用难、数据安全隐患大、数字资源利用率低、缺乏专业人才、创新转化方式不够新颖。最后,文章提出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路径: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保护;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版权保护机制;培育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专业人才。
关键词:
数字化 红色文化 传承 深圳党史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芬 宋高安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北京故宫同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代长城担任着军事、经济、文化等功能,如今逐渐演变为文化遗产、旅游圣地。认识、了解长城,"读懂长城",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国文化以更好的姿态"走出去"。帝都绘工作室主编的《长城绘》一书介绍如何结合现代科技对长城进行全方位的科普,并以长城信息图式的科普方式来分析数字文化传承的意义。
关键词:
《长城绘》 文物数字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洁
数字化不仅使得家族企业可以拥有传承的"操作系统",更重要的是:二代企业家已从被动继承父辈历史成果转为主动创新,为自己赢得主动权,为企业赢得未来。改革开放40年,越来越多的"创一代"进入退休序列,今后5到10年间,将有越来越多的二代企业家从父辈手中接棒,继承家业。然而,新旧经济形态的快速交替以及互联网化、数字化带来的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使得二代企业家在传承家业的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传承 创新 数字化 操作系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巧玲 杨春瑞 张徐瑞 聂新来 徐慧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传统企业亟需数字化转型;同时大量家族企业面临内部“更新换代”,传承是否成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文章选取姚记科技这一典型家族企业,分析其如何在代际传承中通过战略重构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并讨论其战略重构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二代继承人会在企业战略层面实施重构,总体呈现战略重构和代际传承二者并行的模式;家族二代涉入程度越深,企业在转型和重构中就越有可能实施多元化战略,且短期业绩虽存在不确定性,但长期呈现螺旋式上升;代际传承能够为企业的渐进式战略重构提供机遇,而战略重构的成功能够加快实际控制权转移的速度,进而促进代际传承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代际传承 战略重构 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华英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抓手之一,也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和弱项。在对湖南农村地区的景观、民俗等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分析,对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探究,立足于乡村文化振兴这一大背景,对发掘乡土文化,建立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长效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讨,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 文化保护 文化传承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刚
“数字方志” ,是一项采用数字化方式对地方志进行整理、加工 ,并提供给读者利用的工程。国家图书馆的数字方志 ,将建设包括全文影像库、全文文本库、书目库及各种专题库在内的大型数字方志资源库。其用户服务系统具有多样检索、原文再现、多屏比较、版本校勘、关联查询、个性编辑、繁简转换、版权保护、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数字方志工程在保存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发挥地方志资源的作用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关键词:
地方志 数字图书馆 资源建设 信息服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兴旺 李晨晖 秦晓珠
针对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中的应用需求,提出适用于高校图书馆的中小型云计算中心的规划建设模型;通过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结合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业务特征,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架构模型、实施方案,同时通过对MapReduce架构的核心思想和开发技术的研究,初步实现了"数据云"服务,完善和验证了这一体系架构模型。
关键词:
云计算 数字信息资源 模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何平 郑章飞 樊志坚
书院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教育、历史、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依托CALIS标准,从系统选型、系统标准、系统模式、资源组织、技术设备等方面对书院文化数字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CALIS标准 书院文化 数字化建设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严冰 方慕真
针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利用WEB2.0的技术和理念,通过有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基于WEB2.0的混合式教学模型、"大教研室"机制课程教学团队模型、分层多元支持服务模型和用户参与式技术模型,探索了支持混合式教学的资源建设模型,初步实现了学习资源、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的贯通,构建了支持分层多元服务的"一站式"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网上学习的参与度和网上教学效果。两门实验课程被评为2008年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课题研究成果已在广播电视大学其他课程中推广应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忠林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十二五"建设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行业的IT应用、信息化建设逐步由加强由校园网建设、自动化办公等逐步深入到校园信息资源建设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21世纪教育面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认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内涵、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数字化 网络 校园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