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7)
2023(9650)
2022(8062)
2021(7840)
2020(6481)
2019(14903)
2018(14799)
2017(27441)
2016(15491)
2015(17100)
2014(17074)
2013(15700)
2012(14023)
2011(12440)
2010(12038)
2009(10140)
2008(9380)
2007(7833)
2006(6227)
2005(5144)
作者
(37624)
(31539)
(31208)
(29924)
(19966)
(15216)
(14404)
(12276)
(12245)
(11092)
(10798)
(10428)
(9911)
(9764)
(9633)
(9571)
(9500)
(9427)
(9072)
(8904)
(7672)
(7640)
(7473)
(7327)
(7018)
(6990)
(6936)
(6826)
(6259)
(6220)
学科
(50732)
经济(50681)
管理(38315)
(36784)
(30629)
企业(30629)
方法(29274)
数学(26778)
数学方法(26373)
教育(19458)
中国(17998)
(14822)
(12548)
理论(11673)
(11664)
技术(10332)
(10030)
财务(9997)
财务管理(9980)
业经(9934)
企业财务(9576)
(8638)
贸易(8637)
(8453)
农业(8298)
(8260)
教学(8195)
地方(7910)
环境(7161)
(7036)
机构
大学(197904)
学院(193281)
管理(73923)
(72815)
经济(71353)
理学(65908)
理学院(65163)
管理学(63824)
管理学院(63415)
研究(61885)
(40359)
中国(38953)
科学(36661)
(33737)
师范(33478)
(32881)
教育(31734)
中心(28894)
(28237)
财经(27729)
业大(27715)
师范大学(27679)
(27252)
(27097)
研究所(26268)
(25653)
北京(24689)
技术(23447)
经济学(23338)
(22972)
基金
项目(142067)
科学(115637)
研究(108082)
基金(103884)
(89943)
国家(89112)
科学基金(77924)
社会(68622)
社会科(65028)
社会科学(65015)
教育(58671)
(56071)
基金项目(54940)
自然(50455)
(49486)
自然科(49387)
自然科学(49373)
自然科学基金(48493)
编号(44265)
资助(41586)
成果(36106)
(34122)
重点(33321)
课题(32636)
(30793)
(30734)
教育部(30539)
人文(28548)
创新(28523)
(28275)
期刊
(64511)
经济(64511)
研究(59614)
教育(50967)
中国(38979)
学报(28206)
(26094)
科学(25889)
管理(25375)
大学(23538)
(22366)
技术(21402)
学学(20916)
农业(15678)
财经(13496)
职业(12915)
(12475)
金融(12475)
(11613)
经济研究(10872)
业经(10511)
问题(8753)
(8623)
技术教育(8567)
职业技术(8567)
职业技术教育(8567)
(8458)
(8414)
统计(8254)
财会(8214)
共检索到264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于忠海  赵玮芳  
教育惩罚不能产生预期成效的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内涵、机制和惩罚者角色等的认知比较模糊。基于教育独立性的思考,本文提出教育惩罚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机制以尊重生命的自主发展为前提,还承载着道德教育诉求,教师在教育惩罚中扮演着平等参与者、专业监督者和反思学习者等角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维利  
教育中恰当的惩罚对维护教育秩序和促进学生社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的惩罚与社会中的惩罚在目的、情感基础、种类和量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教育中正确地使用惩罚首先要划清正义与权威角色、群体领域与个人领域、过错行为与糟糕结果、故意行为与非故意行为、非遵从行为与故意违规行为等的界线。在教育中执行惩罚要做好奠定情感基础、选择惩罚种类、控制惩罚量度等方面的工作。惩罚中应坚持慎罚、指向过错、及时与坚定、一视同仁、保持关爱等原则,还要从过错行为和过错动机的消减水平两个方面来评估惩罚使用的效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夏正江  梅珍兰  
教师能否对犯有过错的学生施加惩罚?本文认为,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抛弃抽象的总体思维,引入具体的、特化的复杂性思维。而且,仅有思维方式的变化也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教育学的观察视角,引入"教育学的立场"。所谓"教育学的立场",就是在思考该不该罚、如何惩罚的问题上,必须始终牢记"教育的宗旨与使命",贯穿和体现"教育的根本精神"。由此,本文对惩罚的使用边界作了三种限定:只有那些违反重要的、基本的学校规则,尤其是道德规则的行为,而且是主观的故意行为,才可以考虑使用惩罚;面对学生的过失行为,惩罚并不是首选的办法,更不是唯一的办法。只有在尝试采用其他办法都不起作用时,才可以考虑实施惩罚;唯有遵循正当程序、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天平  
从文字起源的视角分析古代的教育惩罚,可以清楚地看出,惩罚是教育的伴生物,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其发展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古代教育惩罚与古代礼仪规范等传统文化相适应,具有合理性和神圣性,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对下一代实施惩戒教育,促进教育对象的社会化。借古鉴今,应当以客观、辩证、冷静的思维认识和使用教育惩罚,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江峰  
教育惩罚的争议性问题可概括为两组:一是教育性和必要性问题,二是正当性和适用性问题。后者在实践上更受关注,但前者在理论上是更为基础性的、决定性的。康德教育学中有对这两组问题的一整套回答,并且其中还蕴含了一个对教育学而言是意义更为重大的儿童心灵学说。这一学说蕴含在康德对教育惩罚施加了什么痛苦、这种痛苦何以能使人向善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但随着哲学心理学逐渐为科学心理学所取代,康德教育学中的儿童心灵学说及其遗留问题,今天已淡出我们的视线。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学军  
教育惩罚不是达成其他目标的工具,它是一种个性限度内的惩罚,应该使它融入教育的终极使命。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性是个性的本源,个性不是先验的存在和权利,个性是道德的个性。纪律精神、对社会的依恋和自主性是个性的基本要素。教育惩罚是一种道德惩罚,是对道德违犯者的一种谴责性表达,并对遭破坏的道德权威加以复原。迪尔凯姆认为教育应该远离体罚,惩罚不应针对学业失败,应该发挥惩罚的教育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瑞强  赵联文  刘赪  任桃红  
文章基于贝叶斯学习,将正则化方法从贝叶斯分析的角度展开,在响应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回归系数服从指数型先验分布族的条件下,用贝叶斯准则给出了惩罚因子的取值与响应变量、系数的方差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一结果应用到岭回归和lasso回归中惩罚因子的选择。实例检验结果表明,当响应变量和系数服从正态分布,惩罚因子的值取二者方差商的方法比岭迹法和广义交叉验证法(GCV)拟合效果更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瑞强  赵联文  刘赪  任桃红  
文章基于贝叶斯学习,将正则化方法从贝叶斯分析的角度展开,在响应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回归系数服从指数型先验分布族的条件下,用贝叶斯准则给出了惩罚因子的取值与响应变量、系数的方差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一结果应用到岭回归和lasso回归中惩罚因子的选择。实例检验结果表明,当响应变量和系数服从正态分布,惩罚因子的值取二者方差商的方法比岭迹法和广义交叉验证法(GCV)拟合效果更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玉茹   张杉杉  
从互联网使用视角探究缓解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问题,是数字经济时代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新思路。文章使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的缓解效应,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的发生风险(即“数量效应”),对过度教育者而言,互联网使用有助于增加其收入(即“收入效应”),由此缓解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细分研究显示,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均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风险,并缓解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惩罚。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降低了非垄断行业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对女性和农村户口过度教育劳动者的收入惩罚缓解效应更大。据此,文章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通过互联网赋能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敏  王维国  
教育错配如何影响工资?文章基于2010-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估计,测度了教育错配产生的工资惩罚效应及其产生的理论机制。研究表明:过度教育员工每过度一年将承受1.4%的工资惩罚,教育不足员工将获得2.4%的工资红利。工作所需教育水平是40岁以上员工工资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任职生涯的推进,教育错配会得到改善;教育错配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补偿机制。文章的政策涵义是: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市场需求端改革教育体系,提供市场需要的相应技能毕业生。高校应主动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爱东  王慧  
本文采集沪、深两市2003—2005年的相关数据,以财政部第十一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为研究事件,观测检查公告对受处罚会计师事务所未来收益与客户市场价值波动的影响,映射其中蕴含的资本市场独立审计信用惩罚效应。结果表明,市场对处罚公告回应并不强烈,验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弱势"独立审计信用惩罚效应的存在性,而监管机构协调化、监督检查常规化与制度化,以及公众信用意识与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怡帆   姚一枝   于雪  
大数据通常是由主体或来源各异的多个数据集融合而成,因此同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在不同数据集间可能存在差异,即效应异质性。从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效应异质性已成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融合惩罚和成对惩罚的整合分析方法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两类效应异质性分析方法,但前者高度依赖模型系数的排序,而后者则计算量较大。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混合成对惩罚的新型整合分析方法。相比基于融合惩罚的整合分析方法,新方法对模型系数排序的敏感度大大降低。相比基于成对惩罚的整合分析方法,新方法减少了大量的冗余惩罚项,在降低计算量的同时提高了结果准确性。大量的模拟实验和黑色素瘤的致病基因识别应用研究均展示了新方法在识别效应异质性方面的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文军  翟小清  
由于涉征商品本身的必需品类归属,且替代产地极其有限,因此美国对中国2 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惩罚性关税,对美国的冲击要大于对中国的冲击。在加税的价格分担方面,美国消费者和中国企业将分别分担加税的64%和36%,前者是后者的1.78倍。就加税的社会福利损失而言,加税后总体社会福利损失8.45%和17.45亿美元,其中美国消费者剩余损失16.15%和21.24亿美元,中国出口企业生产者剩余反而会增长5.06%和3.80亿美元。另外,加税后中国外贸生产(就业)虽然会下降8.32%,但外贸出口总值反而会逆势增长5.07%。由此,美对中加征惩罚性关税,最终惩罚的主要是美国自己,而非中国!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辰斗  
杰克家有一只非常聪明的牧羊犬。一天,牧羊犬叼回一只小狼,杰克奖给它一只鸡腿。第二天,牧羊犬又叼回一只小狼,杰克高兴极了,又奖给它一只鸡腿。但奇怪的是,杰克发现家里竟然少了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伯特·博伊德  赫伯特·金迪斯  塞缪尔·鲍尔斯  彼得·J.理查森  韦倩  
实验和现实数据均显示,即使在一次性的交往过程中人类也会惩罚非合作者。即使这种"利他性惩罚"可以解释人类社会较高水平的合作行为,但是它也会产生一个演化悖论:现有模型认为非亲缘个体之间的利他性合作只有在小规模群体中才可以稳定地演化,因而用这一模型来解释利他性惩罚的演化时就会产生一个结果,即人们不会自己承担成本去惩罚别人,并为大量非亲缘的成员提供利益。然而,本文认为,利他性合作与利他性惩罚之间是不对称的,这就使得利他性惩罚可以在一次性和匿名交往中演化,并使利他性惩罚和利他性合作都得以维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