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0)
2023(12321)
2022(10390)
2021(9915)
2020(8342)
2019(19515)
2018(19437)
2017(35666)
2016(20388)
2015(23380)
2014(23681)
2013(22674)
2012(20708)
2011(18855)
2010(18724)
2009(16960)
2008(16705)
2007(14834)
2006(12552)
2005(10989)
作者
(55890)
(47005)
(46790)
(44732)
(29648)
(22642)
(21773)
(18521)
(17975)
(16631)
(16098)
(15596)
(14791)
(14744)
(14676)
(14658)
(14452)
(14071)
(13577)
(13334)
(11674)
(11572)
(11359)
(10810)
(10582)
(10546)
(10512)
(10359)
(9435)
(9433)
学科
(79476)
经济(79403)
管理(53780)
(48224)
方法(39924)
(38836)
企业(38836)
数学(36079)
数学方法(35605)
中国(24508)
教育(20690)
(20427)
(19188)
地方(17982)
(17794)
理论(16284)
业经(14991)
农业(13818)
(13240)
贸易(13238)
(12835)
(12796)
环境(12335)
(12229)
财务(12184)
技术(12157)
财务管理(12154)
(11945)
企业财务(11513)
教学(11156)
机构
大学(284841)
学院(281663)
(107665)
管理(106224)
经济(105200)
研究(93433)
理学(92545)
理学院(91424)
管理学(89611)
管理学院(89046)
中国(64176)
(60635)
科学(58334)
(47270)
(46266)
(46109)
师范(45750)
中心(43735)
(43696)
研究所(42580)
(42502)
业大(41199)
财经(38846)
北京(38099)
师范大学(37334)
教育(36777)
(35334)
农业(34546)
(33837)
技术(33777)
基金
项目(193912)
科学(154217)
研究(145549)
基金(138121)
(119815)
国家(118771)
科学基金(102073)
社会(89835)
社会科(85004)
社会科学(84978)
(77875)
教育(74837)
基金项目(73108)
(67183)
自然(65961)
自然科(64316)
自然科学(64295)
自然科学基金(63113)
编号(61709)
资助(56473)
成果(50724)
重点(45358)
课题(44520)
(44520)
(43008)
(40654)
教育部(38610)
创新(37816)
科研(37464)
项目编号(37060)
期刊
(108056)
经济(108056)
研究(82590)
教育(59016)
中国(58707)
学报(42317)
科学(38700)
(37137)
(37102)
管理(35286)
大学(32591)
技术(30024)
学学(29108)
农业(25696)
(19035)
金融(19035)
财经(18694)
业经(17935)
经济研究(16911)
(16068)
职业(15974)
资源(15060)
问题(14728)
图书(14559)
(14265)
统计(13857)
技术经济(13384)
(12696)
(12624)
(12604)
共检索到40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修来  金洁  沈国琪  
人才流动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人才追求自身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人力资本配置合理调整的一种方式。从人力资本拥有者基于教育沉没成本的动态心理期望、教育资源转化为直接收益的有效性以及人力资本效能发挥的区域匹配效度因素等角度对人才资源流动进行的分析表明:教育因子是构成区域人才流动最根本的成因。作为一个既定的区域,要保持人才的合理流入,需重点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教育资源转换的有效性;二是人才资源的匹配效度;三是人才纵向流动的难易程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建国  
当前,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过剩与短缺、开发与浪费并存,总体配置利用效率不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和谐社会构建。如何全面科学地把握人才资源的流动方式与规律性,既是理论上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也是实践上亟待切实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全面科学地把握人才资源流动方式与规律性,对于有效地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搞好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慰荣  冼国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的人才资源流动不断加剧。人才资源国际流动对于不同国家之间和不同时间区间的情况是不同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假设在全球范围人才资源自由流动的市场条件下,从宏观上定性研究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趋衡性,对人才资源国际流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规律,并由此分析我国人才资源流动的状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博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人才流动最低年薪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在分析我国人才流动的个性特征和外部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人才流动的最低年薪选择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书洁  曹立锋  
本文分析了我国十六个地区的人才开发合作政策协议和具体实践,并依据载体的不同将合作方式划分为对话式、项目式、实体式和政策式四种类型,最后从总体思路、组织机构、战略重点和主要载体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群  赵嵩正  
资源在流动过程中具有方向性的特征,即资源流动的靶向性,具体表现为趋利性、就近性、聚集性和结构合理性等。资源向某个地区方向流动的动力强度取决于该地区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资源配置能力、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优劣程度。随着这些区域因素的强弱变化,资源流动的方向也会相应地改变。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遵循资源流动的规律,改善区域各方面因素以吸引资源的流入,形成靶心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方媛  索志林  
人才资源成为当前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人才资源的流动可以带来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的流动,而人才资源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必须重视人才资源的流动和流失问题。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杜丽婷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将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受教育程度是影响人力资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本文仅从人口素质角度考察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反映出上述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水平的发达程度,从而揭示出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增让  成升魁  谷树忠  沈镭  
论文采用国家铁路省际间煤炭资源的交流数据、动力煤价格数据,以全国最大的煤炭输出省——山西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资源区域流动的驱动因子。基于场论,提出了测度资源区域流动潜力的方法。主要结论有:①资源区域流动的主要驱动因子有距离、价格差;②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区域煤炭价格差与晋煤净输流量呈正向变化,但线性无关,源汇间距离与晋煤净输流量呈线性负相关;③2005年晋煤净输流量与源汇间距离符合F=e9.091-0.003D的Growth回归模型;④资源势差涵盖了影响煤炭流动的流量和距离等2个主要因子,是测度资源流动潜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鼎棣  
一、新时期人才流失的现状与负面效应(一)新时期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最近的一项调查中表明,中青年业务骨干的流失使国内企业遭受严重影响。此次调查对象是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广州5个城市的50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采取问卷形式,获得有效样本327份。调查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昱  杜德斌  柏玲  张祥  石奇  
基于中国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国际创新资源流动模式的分析发现,国际创新资源在省域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呈现以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为核心,中西部内陆省区为外围的核心边沿格局;国际创新资源对本土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其作用程度小于自主研发努力;省域自主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林祥  刘晓红  郭耀煌  
本文分别提出了基于因素来源和基于因素表现形式的影响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过程的两类因素体系,给出了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过程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带有不确定性的多因素相对具有某种特殊性的排序问题研究,并可通过计算机具体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述忠  李嫣君  吴国杰  
本文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出发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影响我国技术类创新资源地区流动的主要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技术类创新资源地区流动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东部地区为主要技术流入带;相似的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均能加强空间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与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可以同时促进本地区与周边地区技术流入数量的增加;而邻近地区技术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与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则会抑制本地区技术流入,抵消正向直接效应,且人力资本的负间接效应在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情况下更为明显。本文将技术当作创新资源看待,重点强调技术消化吸收之后的再创新过程,为理解地区间的技术流动过程提供了一个新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文章运用1990~2008年中国各省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13个具体指标,并通过主因子分析法,从中提取了4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最主要因子是资本流动。文章最后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谷人旭,许波  
本文阐述了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 ,并以上海市为例 ,分析了目前上海市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进展及其存在的不足 ,进而提出围绕人才高地建设 ,在人才资源开发与优化管理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