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3)
- 2023(12572)
- 2022(10452)
- 2021(9949)
- 2020(8045)
- 2019(18935)
- 2018(18692)
- 2017(34903)
- 2016(19394)
- 2015(21670)
- 2014(21400)
- 2013(19970)
- 2012(17941)
- 2011(16013)
- 2010(15466)
- 2009(13124)
- 2008(12186)
- 2007(10163)
- 2006(8411)
- 2005(6787)
- 学科
- 济(73558)
- 经济(73483)
- 管理(48937)
- 业(41682)
- 方法(34041)
- 企(33130)
- 企业(33130)
- 数学(31186)
- 数学方法(30728)
- 中国(24975)
- 教育(20018)
- 农(19032)
- 财(16474)
- 地方(16354)
- 业经(13879)
- 理论(13628)
- 学(12783)
- 农业(12211)
- 环境(11482)
- 技术(11422)
- 贸(11326)
- 贸易(11322)
- 易(10916)
- 城市(10073)
- 发(9938)
- 务(9921)
- 财务(9887)
- 财务管理(9867)
- 制(9394)
- 企业财务(9250)
- 机构
- 大学(246685)
- 学院(242595)
- 济(95290)
- 管理(95089)
- 经济(93181)
- 理学(84083)
- 理学院(83044)
- 管理学(81547)
- 管理学院(81044)
- 研究(77441)
- 京(53291)
- 中国(51358)
- 科学(45055)
- 范(42523)
- 师范(42286)
- 财(41501)
- 中心(37410)
- 师范大学(35208)
- 财经(34859)
- 江(34335)
- 教育(34102)
- 所(33956)
- 北京(33271)
- 业大(32747)
- 经(32152)
- 研究所(31340)
- 经济学(30353)
- 农(30051)
- 院(29047)
- 经济学院(27821)
- 基金
- 项目(177744)
- 科学(145006)
- 研究(136975)
- 基金(130021)
- 家(111002)
- 国家(109983)
- 科学基金(97611)
- 社会(88783)
- 社会科(84170)
- 社会科学(84153)
- 教育(70194)
- 基金项目(70166)
- 省(69250)
- 自然(61744)
- 划(60626)
- 自然科(60396)
- 自然科学(60385)
- 自然科学基金(59273)
- 编号(56723)
- 资助(50585)
- 成果(45213)
- 部(41362)
- 重点(40730)
- 课题(40556)
- 发(39196)
- 创(37915)
- 教育部(37172)
- 国家社会(36546)
- 人文(35706)
- 创新(35224)
共检索到339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上岗 胡信 马志飞 宋伟轩
教育公平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我国教育资源丰富的南京市主城区为例,选取2008和2017年公办小学及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住宅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区位、建筑、学区与邻里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作用及程度,再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教育资源质量对住宅价格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主城区住宅价格呈现出以"顶级名校"学区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特征,改变城市住宅价格的核心边缘结构;②学区成绩对主城区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一位,且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③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对其学区住宅价格的溢出效应不断增强,优质学区房对经济资本的要求递增,引发居住分化、教育异化和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产生的学区房时空效应,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和社会公平,研究对大城市制定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强欢欢 王慧 雷书雨
文章以2022年南京市主城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克里金插值分析法对主城区房价的空间分布与分异进行分析与模拟,然后引入住房阶层理论在划分不同居住阶层基础上,分析各阶层间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利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住区属性、区位条件、交通特征和配套设施4类因素对主城区房价空间分异的影响。研究表明:(1)南京市主城区房价整体呈现由主城西向周边区域逐步递减的多组团模式;(2)主城区不同住房阶层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集聚特征,阶层间虽未出现明显的空间隔离、对立或极化,但富裕阶层对主城优势资源和环境的剥夺现象显著;(3)各类因素对主城区房价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住区属性的影响较稳定,区位条件的影响具有空间全局性,而交通特征和配套设施的影响则存在显著的空间边界效应,即房价与设施空间距离的负相关性具有空间范围界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梦洁 张周青
目前,学区房和教育地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通过选取7个教育变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量化;然后以南京市为例,分别构建单一市场和细分市场的特征价格模型,定量探索各类教育设施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类教育设施对房价均具有正向影响;2住房价格的“学区”效应显著;3南京市单一市场中对房价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初中质量、小学质量、重点大学、幼儿园数量和重点高中、高中数量;4教育设施对房价的影响在老城区和新城区存在差异。
关键词:
教育设施 住房价格 特征价格模型 南京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纪小美 熊怡清 张子昂
旅游散客化潮流中,充分利用地铁交通以缓解城市客流拥堵,对于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城市空间网络分析,以南京主城区为例,探讨散客化背景下,地铁线路与站点在旅游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发现:①地铁更适合市内短途自助游;②线路与站点的布局满足散客在老城区与过渡城区的自助游需求,但难以满足外围城区;③吸引力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人口密集、旅游资源富集的老城区,中介力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浦口与六合交界的过渡城区,紧密度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鼓楼、玄武与秦淮交界的老城区;冗余度较大的站点位于过渡城区中走向较为曲折的地铁线路上。④中转站的吸引力、紧密度与冗余度普遍优于一般站,部分一般站中介力较高。据此提出建议:①外围城区开通地铁站点与景区间的公交专线;②旅游旺季增设旅游专列地铁,充分利用公交的分流作用;③配合使用非轨道交通,避免冗余地铁轨道,缩短行程;④将部分一般站升级为中转站,减轻热门线路压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于沛洋 石飞 索南曲珍卓玛 郑颖
近年来随着公交导向理念的兴起与资源环境的倒逼,公共交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传统交通建模方法对公共交通出行考虑欠佳,相关理论远滞后于公共交通实际的发展程度,客观上导致公共交通决策的"失真"与小汽车使用的"泛滥"。本文从可达性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可达性相关理论的梳理,提出了一种能满足当下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特点的新型可达性分析模型,并根据模型的基本特征,引入了精准度更高的互联网开放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应用价值。最后结合GIS软件对南京公共交通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对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模拟较为准确,算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静 濮励杰 胡晓添
城市内部各个区域会因不同的影响因素住房价格出现差异,而一般性研究中的住房平均价格往往会掩盖城市住房的真实价格。文章以南京市为例,在研究城市住房价格空间差异现象的基础上,对住房建设规划在空间布局引导住房价格作用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住房价格 空间差异 南京市 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帆 邱冰 万长江
通过城市开放空间使用者满意度评价的调查,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手法整理出与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关系密切的评价因子,设计了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分析方法。以南京主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8个不同尺度和类型的开放空间为研究样本,说明该方法的运用过程。实验过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回归方程表明:与其他7个评价因子相比,吸引力、整洁、美观、实用和安全5个评价因子与南京主城区开放空间满意度关系密切。在中观层面上梳理出了对南京主城区开放空间整体建设和优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信息。其他城市均可采用该方法进行开放空间满意度影响因子的测定,分析结果可能因城市各自的特点而存在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帆 邱冰 万长江
通过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评价的调查,运用统计学的主成分分析法将中观层次的评价因子降维成开放空间规划所需的若干宏观因子,设计出了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的宏观因子提取与分析方法。以南京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8个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为研究样本,说明该方法的运用过程。在统计学意义上得出了南京主城区开放空间规划应着重考虑的3个宏观层面的因子:感知度、活力度和需求度,并以宏观因子得分为依据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归类,找出了样本间潜在的联系。实验过程证明了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曹天邦 黄克龙 李剑波
研究目的:研究地价变动周期,为政府土地市场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谱分析方法。研究结论:2014—2016年期间南京主城区商服和住宅用地地价波动周期相同,均为3年左右,两者变动方向趋于一致,但住宅用地地价变动幅度大于商服。政策建议:宏观调控应采取相应的反周期策略,尽可能地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危害,同时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等对土地市场进行干预,促进土地价格稳定。
关键词:
地价 谱分析 周期 波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伟 周欣帅 袁竞峰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实证研究了城市集聚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关系。主要从城市整体集聚和城市内部区域集聚两个层面分别构建了南京城市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住房价格之间的分析模型。实证表明:南京城市经济、人口集聚与住房价格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南京市各区县经济集聚、人口集聚均对住房价格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各区县经济集聚、人口集聚与住房价格影响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并从引导城市优质资源转移、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梦华 耿金鹏 刘畅
运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北京西城区实行“多校划片”政策前后的学区房价格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GWR模型分析教育特征、建筑特征和区位特征对不同区域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城区房价有空间正相关性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教育特征变量在“多校划片”实施后对房价影响不显著,说明多校划片政策对于平抑学区房价格有作用,会使教育资源不均衡区域的房价趋于相同。建筑特征、区位特征在不同区域上对房价产生的影响不同且部分显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 王慧 郑浩
人户分离群体是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研究的特殊群体和典型样本之一。以南京主城区为例,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为依据,从三个层面探析了人户分离群体的空间特征:其一、在空间聚集方面,通过比重、密度等典型指标来表征人户分离群体空间的总体结构,并基于"密度指数"与"比重指数"的测度,将人户分离群体空间划分为三级聚集区;其二、在特征分布方面,从户籍、性别、分离时间、教育程度等方面来测度和图解人户分离群体社会属性的空间特征;其三、在交叉分析方面,则发掘了人户分离群体各项社会属性之间的不同关联性。最后,探讨了影响人户分离的个体原因和环境因素。
关键词:
人户分离群体 空间 聚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颖丽 刘勇 刘秀华
以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2449个住宅小区均价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特征价格模型、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住房市场进行模拟,寻求探索多中心山地城市住房价格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的最佳方法,进而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多中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管理提供有益借鉴。结果表明:(1)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均对特征价格模型有所改进,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模拟效果与估计精度两个方面均优于空间扩展模型,并可将具体空间模式可视化,是探索空间异质性的最佳方法;(2)房龄、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到城市次中心的距离是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颖丽 刘勇 刘秀华
以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2449个住宅小区均价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特征价格模型、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住房市场进行模拟,寻求探索多中心山地城市住房价格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的最佳方法,进而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多中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管理提供有益借鉴。结果表明:(1)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均对特征价格模型有所改进,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模拟效果与估计精度两个方面均优于空间扩展模型,并可将具体空间模式可视化,是探索空间异质性的最佳方法;(2)房龄、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到城市次中心的距离是影响住房价格最为重要的因子;地形位指数显著影响住房价格,且地形愈趋于平坦,房价越高;(3)各影响因子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在不同空间有显著差异。重庆住房价格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相比单中心城市更为复杂,主要与重庆山水分割和"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格局密切相关;(4)多中心结构减弱了住房子市场的垄断,增加了住房的有效供给。优质公共设施在中梁山、铜锣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聚集,而郊区公共设施供应不足,需加大资金投入来改善郊区住房对优质公共设施的可达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佳 吴晓 胡智行 刘西慧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以南京市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为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在宁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快速增长期、衰落—恢复期、动荡波折期及式微稳定期4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南京市主城区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的历史演化规律,并挖掘其空间分布与扩散的机制;而后运用集聚分区方法对清真寺空间使用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进一步探索其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