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0)
- 2023(12249)
- 2022(10242)
- 2021(9543)
- 2020(7566)
- 2019(17412)
- 2018(17249)
- 2017(32457)
- 2016(17338)
- 2015(19332)
- 2014(18996)
- 2013(18264)
- 2012(16939)
- 2011(15197)
- 2010(14860)
- 2009(12994)
- 2008(12238)
- 2007(10324)
- 2006(8912)
- 2005(7884)
- 学科
- 济(73638)
- 经济(73568)
- 管理(44767)
- 业(43623)
- 企(33982)
- 企业(33982)
- 方法(29674)
- 数学(26222)
- 数学方法(25836)
- 中国(22732)
- 地方(20987)
- 农(20774)
- 业经(17084)
- 财(15550)
- 农业(14370)
- 贸(12403)
- 贸易(12390)
- 学(11977)
- 易(11948)
- 理论(11864)
- 环境(11756)
- 发(11706)
- 技术(11675)
- 融(11595)
- 金融(11594)
- 银(11488)
- 银行(11477)
- 制(11458)
- 地方经济(11451)
- 行(11109)
- 机构
- 学院(229650)
- 大学(226843)
- 济(94249)
- 经济(92330)
- 管理(88328)
- 研究(76827)
- 理学(76062)
- 理学院(75200)
- 管理学(73837)
- 管理学院(73396)
- 中国(57370)
- 京(47576)
- 科学(45116)
- 财(42023)
- 中心(36764)
- 所(36112)
- 江(34834)
- 范(34592)
- 师范(34270)
- 农(34245)
- 财经(33334)
- 研究所(32723)
- 业大(31486)
- 经(30480)
- 北京(29924)
- 经济学(28854)
- 院(28443)
- 州(28219)
- 师范大学(27655)
- 农业(26257)
- 基金
- 项目(158582)
- 科学(126569)
- 研究(121722)
- 基金(113440)
- 家(97423)
- 国家(96531)
- 科学基金(84243)
- 社会(77370)
- 社会科(73452)
- 社会科学(73440)
- 省(63602)
- 基金项目(59759)
- 教育(58620)
- 划(53412)
- 自然(52163)
- 自然科(50989)
- 自然科学(50979)
- 编号(50482)
- 自然科学基金(50029)
- 资助(45215)
- 成果(40240)
- 发(39575)
- 重点(36207)
- 课题(35685)
- 部(35473)
- 创(34154)
- 国家社会(32070)
- 发展(31896)
- 创新(31806)
- 展(31345)
- 期刊
- 济(104117)
- 经济(104117)
- 研究(69002)
- 中国(50058)
- 教育(36840)
- 管理(34080)
- 财(31940)
- 农(31875)
- 学报(30513)
- 科学(30187)
- 大学(24884)
- 技术(24587)
- 学学(23000)
- 农业(22421)
- 融(21812)
- 金融(21812)
- 业经(18857)
- 经济研究(16535)
- 财经(16118)
- 经(13919)
- 问题(13738)
- 业(11841)
- 图书(11503)
- 职业(10935)
- 技术经济(10835)
- 发(10739)
- 商业(10446)
- 理论(10329)
- 科技(10241)
- 坛(10231)
共检索到345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基于教师发展的视角来诠释,教师信念是教师人生的精神支柱、教师职业的奉守信条、教师文化的核心要素、教师行为的隐性向导和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信念的构建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非常具体的实践问题。教师信念建构之实践策略包括:在学习共同体愿景的塑造中,促进教师信念的培育;在反思性实践中,促进教师信念的确立;在合作性交流中,促进教师信念的提升;在行为更新中,促进教师信念的变革。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教师信念 实践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李培彤
新时代教师素养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化与完善。教师教育学所具备的学理性与价值性为教师教育学科身份的合法性提供了重要佐证。教师教育学概念的建构应观照教师教育学之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本质意蕴,把握教师教育学科特征,探寻教师教育学何以存在之理性依据,从而规范界定教师教育学概念。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多维透视是认识与审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必要前提,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清晰界定是解释与超越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基础。对教师教育学科地位的逻辑证成离不开学科价值,教师教育学价值意蕴的合理澄明是支撑与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通达教师教育学科的本质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学科性质等关键问题的准确理解;巩固教师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与育人价值等价值维度的全面彰显。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学 概念界定 价值意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安富海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引导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学生发展增值评价尊重差异、重视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是一种既有“教育”又有“人”的发展性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考量教师的努力程度,客观评估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增值评价在评价理念上指向立德树人的目标,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价值追求;在评价伦理上承认差异,充盈着对生命个体独特性的尊重;在评价主体上强调结构性主体按照权重综合出场;在评价方法上重视在遵循教育逻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全面客观测评学生发展程度。学生发展增值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历史文化传统、国家育人目标、政府治理能力、公众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推进学生发展增值评价,需要强化育人导向,加强舆论引导和理论研究,为学生发展增值评价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技术赋能学生发展增值评价的智能系统。
关键词:
教育评价 增值评价 学生发展 评价理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山妹 吴儒练 王慧
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之上,"旅游功能区"应运而生。旅游功能区是指凭借富集的旅游资源,聚集旅游产业和要素,发展现代旅游业,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地域空间。与传统旅游区相比,旅游功能区在发展条件、成长机理、空间范围、主体功能等方面具有鲜明特征。现阶段我国旅游功能区可分为资源禀赋型、生态涵养型及文化创意型三类,在实践发展中应摈弃"就旅游论旅游"和"就区域论区域"的两种狭隘认识。
关键词:
旅游功能区 产业集聚 区域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晓玲 张庆荣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活动。当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在理论层面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实践层面仍相对滞后、实效性欠缺。其未来发展应着眼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联结,解决教师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建构具有校本特色、个性化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构建分级分层、多元立体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是一种有益探索。
关键词:
高校 教师发展 教学发展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陶志琼 黄鑫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
受教育 接受教育 忍受教育 享受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亮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与人口素养的关键因素。教育信息化具有为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创生优质资源、营造共生环境、凝聚方向目标的价值意蕴。基于此,推进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方案的整体协同设计与变革,创建开放包容的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扶贫教育大数据信息平台,践行以共生生态为理念的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自觉以及构筑以交互学习为核心的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之墙将成为教育信息化促进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骞
教师在学校所施行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就是教师的实践。教师的这种“实践”,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既成就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教师的实践亦就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努力追寻实现这种“双重”目的的学校教育实践。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教师的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丹 龚晓莺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价值引领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且,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然而,现阶段也存在理论层面的绿色发展数字化意识淡薄、产业层面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迟滞、区域层面的城乡绿色发展遭遇技术掣肘等问题,由此决定了数字技术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纾解路径。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丹 龚晓莺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价值引领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且,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然而,现阶段也存在理论层面的绿色发展数字化意识淡薄、产业层面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迟滞、区域层面的城乡绿色发展遭遇技术掣肘等问题,由此决定了数字技术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纾解路径。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秋明 迟超
国外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发展表明,职工并不能作为"理性人"在养老基金投资运营中实现收益最大化,并进而揭示出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两个主要发展趋势,即"管理机构选择权"模式中个人在投资机构间的转移率与该国人均收入水平负相关,以及"投资基金选择权"模式中个人参与率下降趋势明显。因此,如果我国企业年金设置个人投资选择权,将会是一个前期参与程度较高、转换频繁,后期参与程度逐渐降低的过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洁 徐冬先
马克思主义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共享价值特质,共享发展理念肇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兼具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人用几十年的建设实践诠释了共享发展,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确定不同建设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提出明确的共享发展目标以及具体的共享发展措施。新时代,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对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体验,消除社会矛盾,营造公平正义社会环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关键词:
共享 价值 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姬建峰
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在其人生信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其在教育教学交互作用中的行为的反思批判,建构并被始终坚信、敬奉和践行的个性化的实践知识体系。它包含着对教育本质、理想、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等的自我解读。它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动力性、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