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0)
2023(17376)
2022(14804)
2021(13827)
2020(11548)
2019(26704)
2018(26562)
2017(50537)
2016(27399)
2015(31381)
2014(31734)
2013(31119)
2012(29060)
2011(26402)
2010(26776)
2009(24709)
2008(24795)
2007(22655)
2006(19804)
2005(18231)
作者
(79960)
(66726)
(66699)
(63540)
(42552)
(32145)
(30602)
(26081)
(25434)
(24211)
(22820)
(22688)
(21544)
(21037)
(20731)
(20658)
(20261)
(19755)
(19394)
(19225)
(16905)
(16489)
(16257)
(15422)
(15182)
(15049)
(15002)
(14914)
(13548)
(13337)
学科
(115412)
经济(115261)
管理(83090)
(77997)
(64526)
企业(64526)
方法(47695)
数学(40541)
数学方法(39940)
中国(32940)
(32273)
(31691)
业经(27135)
地方(26948)
(26029)
(23631)
理论(21548)
农业(21416)
(20863)
贸易(20847)
(20179)
(20152)
银行(20141)
(19410)
财务(19334)
(19309)
金融(19303)
财务管理(19273)
(19250)
技术(18604)
机构
学院(400604)
大学(398911)
(160583)
经济(156946)
管理(149930)
研究(132228)
理学(127024)
理学院(125581)
管理学(123298)
管理学院(122534)
中国(101266)
(84839)
科学(80050)
(79288)
(67151)
(64159)
(63687)
中心(62174)
财经(61316)
研究所(59913)
业大(56067)
(55684)
(55198)
师范(55121)
北京(53645)
(51312)
农业(49472)
经济学(48925)
(47153)
财经大学(44927)
基金
项目(254117)
科学(199162)
研究(190949)
基金(180864)
(155830)
国家(154423)
科学基金(132734)
社会(119026)
社会科(112724)
社会科学(112697)
(101866)
基金项目(95345)
教育(90410)
(84560)
自然(83838)
自然科(81865)
自然科学(81842)
自然科学基金(80346)
编号(80086)
资助(73803)
成果(66999)
(57609)
重点(57501)
(56341)
课题(56266)
(53234)
创新(49740)
(49111)
教育部(48742)
项目编号(48656)
期刊
(187417)
经济(187417)
研究(122761)
中国(87256)
(65262)
学报(59728)
(58954)
管理(57406)
教育(55477)
科学(54580)
大学(46192)
学学(42752)
农业(39451)
技术(39217)
(39114)
金融(39114)
财经(31840)
业经(31590)
经济研究(28596)
(27413)
问题(24753)
图书(21980)
(20723)
技术经济(19897)
(19481)
(19161)
理论(19123)
商业(18112)
统计(17877)
(17735)
共检索到617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永明  汪明  
从教学认识论的理论视角来看,知识教学包括知识打开、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有各自独特的内涵和方法,又有特定的先后顺序,同时它们又相互包含,循环不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知识教学不是单维的发展,不是单向的流程,不是单一的方式,而是全面的发展,是复杂的过程,是多样综合的方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作为近代社会时代精神表征之一的科学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今天对知识教学的思考。受其影响的知识教学实践颠倒了逻辑起点,抽离了学校知识的文化意蕴,遮蔽了学校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和道德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误读是科学认识论还在影响知识教学的一个深层动因。而生活认识论则是我们思考知识教学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理论基础问题关系着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未来,对教学实践具有全局性影响。在相当长时间内,国内教育界比较广泛的共识,是把教学认识论作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理论基础。但是,对于是否应继续坚持这一理论基础,当前人们有明显的意见分歧。不管是反对还是坚持,问题都值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本文探讨了教学认识论的关键问题 ,即教学认识的概念 ,教学认识和教学交往的辩证关系 ,教学认识与实践活动、学生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认为教学认识是教师领导学生认识人类文明成果并获得身心发展的特殊认识活动 ;教学中的各项交往行动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 ,是为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经验服务的 ;教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相对独立的特殊认识活动 ,学生发展是教学认识的基本目的 ,教学认识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洁  张广君  
以往的教学认识论将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其历史合理性与进步意义,同时也遭遇了根源于知识论哲学的基础性困境。基于当代生成论哲学尤其是生成论教学哲学的整体立场,生成论教学哲学的教学认识论——生成论教学认识论,以生成性、关系性思维为核心,扬弃进而整体重构教学认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内涵上表现为生成性、实践性、关系性和超越性等内在规定性,在外延上展现出在教学认识、教学关系、教学职能及教学知识等方面的创新元素,从而努力地追求、参与、体现并力推当代教学认识论从知识论向生成论的整体转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明洁   李如密  
教学共鸣是师生精神交往的一种主体间思想和感情默契、和谐的互动过程及其所达成的完满状态。该概念既揭示了师生作为平等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感知和理解,又为基于差异和不确定性的彼此回应进行了合理注解。教学共鸣的发生需要知觉、同感和回应三种主体性活动的协同配合:具身性的知觉是教学共鸣发生的前提;自发性的同感是教学共鸣发生的关键;持续性的回应是教学共鸣发生的保障。由此,根据知觉、同感与回应三种主体性活动的特点给出促成教学共鸣从理想转化为课堂实践中真实发生的三种策略:保留教学张力,利用反差与暗示推动情绪起伏的知觉策略;自发转换视角,从类比关联中寻找共鸣点的同感策略;彼此吸纳转化,在相呼相应中实现视域融合的回应策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郭华  
教学认识论揭示了现代课程教学以传递和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核心的本质特征。现代课程教学虽然有许多缺陷,但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以健全理性来改进、改善现代课程教学,而不是以非理性的态度颠覆它。课程教学论应开展多样化的研究,追求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提升课程教学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甫全  
在教学研究领域,一种文化路向不断发展和凸显,逐步孕育起当代的文化教学论。已有的教学认识论,在教育领域揭示了"教学的特殊认识属性",确立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却埋下了"主体沦丧陷阱"。在超越这种困境中,人们逐步洞察到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认识活动,从而建构起文化教学认识论,形成了三个基本观点:一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二为知识是教学认识的根本价值,三为整体主义是教学探究的新兴方法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沉  
运用发生认识论原理,探讨微阅读信息接受过程,关注微阅读的认识成长问题。文章分别从微阅读的信息类型、主体身份、接受类型及其影响因子等方面,分析了微阅读接受过程中影响知识生成和认识发展的诸多因素。指出认识论视角下的微阅读建构,尤应关注文本质量、受众和阅读环境的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龙  
从"教学实践—教学认识—教学论—教学认识论"的历史逻辑关系看,教学认识论的理论自觉缘于对传统教学论的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教学认识论的重心从经验走向教学过程,并最终形成"特殊认识说"。面对现有教学论与教学实践严重背离的形势,立足于教学实践的要素关系审视教学认识系统,有可能建构起一个具有广阔包容性的改造主观世界的教学认识论新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华  
以认识论作为教学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既有充分的学理依据,也是纠正人们在教学观念和实践上的偏差,丰富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现实需要。深化、发展基于认识论的教学理论研究,必须改变只注意教学认识特殊性的研究路径,要在全面深刻把握认识活动一般性的基础上,推知教学条件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潇  
本文用解释学理论将教学解释分为内在解释和外在解释 ,内在解释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外在解释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教学解释还可分为独断型解释和探究型解释 ,二者有着各自的特点 ,应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既尊重知识 ,又要敢于创造知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甫全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伴随着不同课程观之间一场又一场的争论。人们对课程本质的阐释,典型说法有12种;给课程下的定义,影响较广的就有9种。①对这种歧义纷呈现象,学者们多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或在社会发展、文化继承的背景下进行考察。②③然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人们对它的核心要素“课程”的研究,必须打上认识论的烙印。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对影响美国课程理论的主要认识论流派及其导致产生的不同课程观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以供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研究参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丁邦平  
从"教学法"到"教学论"的演变,是20世纪初期以来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但是这两个概念在西方教育文化的源头原本是不同的概念。"教学法"在欧陆教育学和英美教育科学里都存在,但其内涵不尽相同。"教学论"则是欧陆教育学所特有的,其历史悠久,到20世纪下半叶发展成为大学独立建制的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而在美国及其他英语国家大学里则基本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学科。美国及其他英语国家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构建所谓的"教学理论"(实则只是"教"的理论),但这与欧陆国家的"教学论"有很大差异。20世纪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引进了德国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美国教育科学和课程论,以及前苏联的教育学和教学论。这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小波  
本文以心理契约为基础,从组织公正的三个方面来研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机制,指出组织不公正会引发员工越轨行为和组织报复行为,进而诱发工作场所暴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工作场所暴力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