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6)
2023(16884)
2022(14854)
2021(13886)
2020(11886)
2019(27746)
2018(27404)
2017(52786)
2016(29026)
2015(33131)
2014(33355)
2013(32950)
2012(30508)
2011(27490)
2010(27177)
2009(25181)
2008(24688)
2007(21726)
2006(18667)
2005(16237)
作者
(86226)
(72123)
(71490)
(68216)
(45669)
(34811)
(32607)
(28398)
(27270)
(25608)
(24587)
(24237)
(22843)
(22622)
(22368)
(22267)
(22149)
(21308)
(20833)
(20641)
(17984)
(17629)
(17582)
(16465)
(16227)
(16087)
(16026)
(15865)
(14669)
(14419)
学科
(116952)
经济(116800)
管理(82254)
(78886)
(64164)
企业(64164)
方法(57363)
数学(50554)
数学方法(49887)
(33540)
(29848)
中国(28241)
(27780)
地方(25372)
业经(25038)
农业(22249)
(21100)
(20918)
贸易(20912)
(20267)
(18799)
财务(18714)
财务管理(18671)
理论(18359)
环境(18321)
(18108)
企业财务(17652)
技术(17321)
(16101)
银行(16037)
机构
大学(416458)
学院(415794)
管理(163645)
(162111)
经济(158513)
理学(142501)
理学院(140863)
研究(138663)
管理学(138114)
管理学院(137386)
中国(101968)
科学(90881)
(88311)
(76283)
(72839)
(71421)
业大(68291)
研究所(65767)
中心(63826)
(63228)
农业(60239)
财经(58879)
北京(54820)
(54729)
师范(54135)
(53436)
(50442)
(49182)
经济学(48400)
技术(44260)
基金
项目(291016)
科学(227025)
基金(210193)
研究(206654)
(185253)
国家(183767)
科学基金(156482)
社会(127843)
社会科(120907)
社会科学(120874)
(115268)
基金项目(112220)
自然(105128)
自然科(102569)
自然科学(102539)
自然科学基金(100671)
(96981)
教育(94916)
资助(87354)
编号(84268)
成果(67066)
重点(65792)
(63470)
(61650)
(59504)
课题(57899)
科研(56532)
创新(55678)
计划(54521)
大学(53529)
期刊
(172174)
经济(172174)
研究(113822)
中国(75669)
学报(72073)
(68305)
科学(64999)
管理(56401)
(55806)
大学(53472)
学学(50646)
农业(47186)
教育(41706)
技术(36383)
(31384)
金融(31384)
业经(29432)
财经(27856)
经济研究(26717)
(24798)
(23688)
问题(22920)
(20906)
资源(20820)
图书(20569)
技术经济(20369)
科技(20058)
理论(19421)
统计(19277)
业大(18583)
共检索到590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言飞  濮励杰  解雪峰  朱明  黄思华  
江苏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耕地资源变化不仅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国家的粮食安全。以江苏省5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研究2000~2015年江苏省耕地与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及粮食生产对耕地资源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地区,而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北;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与耕地分布基本一致,但总量呈增加趋势,2015年江苏省粮食产量达到3561×10~4 t,为2000年的1.15倍。(2)耕地重心与粮食产量重心的移动方位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向北偏西方向移动。(3)对比2000~2009年和2009~2015年两个时期,江苏省粮食产量对耕地资源变化的敏感性逐渐减弱。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区域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保护耕地与保障粮食安全亟需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敏感性地区合理布局粮食生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多艺  濮励杰  黄思华  聂名萱  郄璐  朱明  
耕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推动着耕地功能的深刻变化。以江苏省6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生产、生态、景观、社会四个维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耕地指数及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2000~2018年耕地各项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生产功能上升,空间上北高南低且苏北高值区不断向南扩散。生态功能下降,苏中地区功能高,且苏中、苏北局部地区因农用技术改良,功能由下降逐渐转为上升。景观功能上升,空间上东高西低,东部海岸带功能高,局部地区如苏锡常因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功能由上升转为下降。社会功能下降,空间上北高南低但苏北高值区不断萎缩。(2)江苏省耕地面积总体下降,自北往南耕地下降程度逐渐加剧。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带最为集聚。(3)对比2000~2010年和2010~2018 年两个时期,生产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东部沿海三县;生态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苏南地区,均与农业技术推进及耕地集约利用相关。景观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扩散至苏南及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逐渐遍布全省,均对耕地数量变化愈加敏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佳   赵荣荣   王盼盼  
基于敏感度模型和GIS可视化方法,使用2005—2020年辽宁省各地级市统计数据,分析辽宁省耕地多功能对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的敏感度。研究发现:(1)2005—2020年,辽宁省耕地多功能指数平均值上升,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数平均值上升,生态功能指数平均值下降。(2)2020年,辽宁省各耕地多功能分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呈现显著差异,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各功能存在不同响应关系。(3)2005—2020年,耕地多功能对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的敏感度降低,耕地生产功能对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的敏感度升高,耕地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对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的敏感度降低,敏感区数量有波动且存在空间分布差异。应进一步提升辽宁省耕地多功能优化配置水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涛  陆建飞  
从耕地变化的角度,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分化过程:1990~-2009年,在总量相对平衡下,江苏省粮食生产格局从地区平衡自给转向粮食余缺不均高度分化状态。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用途变更,直接导致苏南地区粮食生产急速衰退;耕地集约化利用度的不断提高,强化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全省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对于江苏粮食生产区域分化的调控,提出要维持苏南主销区基本粮食生产、强化苏中和苏北部粮食主产区的生产优势,通过虚拟耕地贸易方案协调好产销区粮食经济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涛  陶凯俐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运用LMDI方法,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8年-2009年,粮食单产、耕地数量、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等4因素的变化对粮食产出的累积效果依次减小;其间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增长、稳中有升和调整回复3个阶段,粮食单产促总产的效应分阶段逐步减弱,耕地减少和种植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逐步增强,复种指数变化的效应经历了正负反复的过程。现阶段单产和复种指数的变化对粮食的增产贡献南低北高,而耕地减少和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则南高北低,由此导致江苏省粮食生产南退北进的空间分化格局。由于构成粮食产量的4个因素可以代表耕地利用的不同方向,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柯新利  唐兰萍  廖平凡  
利用1990—2014年耕地和粮食产量统计数据,构建粮耕敏感度反映粮食产量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响应关系,探索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时空差异,为优化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制定合理的耕地利用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耕地数量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全国耕地总数量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程度存在阶段性差异,我国的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化影响程度的变化经历了剧烈-平稳-剧烈的过程;各省(市、区)耕地数量对粮食产量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性,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平均粮耕敏感度分别为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裕瑞  卞新民  
综合应用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区位熵等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980年以来地级市尺度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地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联动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一个"上升-平稳-下降"的波动过程;地域差异增大,尤其是1995年后,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发生明显的空间分异;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在全省粮食生产地域分工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江苏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域。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红富  周生路  吴绍华  郑光辉  花盛  李莉  
为了研究江苏省农用地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分析了2000年和2006年江苏省农用地粮食单产和总产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人为影响因素和气象因素对江苏省农用地粮食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农用地粮食单产空间分布差异表现为由南往北不断减少的格局,这个格局2006年与2000年相比没有发生改变,但是,随着近年表现出苏北和苏中粮食单产增加大于苏南的趋势,苏南地区的粮食单产优势在渐渐消失,苏中地区成为江苏省粮食单产的另一个高值区,局部地区接近苏南的单产水平。2000年粮食总产分布表现为高值区多中心的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苏中和苏北地区,但到2006年后粮食总产高值区在苏北和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开胜  陈利根  李明艳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资源数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以1990~2005年江苏省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动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均呈非平稳变动趋势,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的作用方向不同,工业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产生负效应,城市化则产生正效应。同时,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带来的影响,并且城市化的影响比工业化的影响更为持久。这意味着,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是耕地数量变化的首要原因。因此,在当前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裕瑞  刘彦随  龙花楼  
利用1999-2006年县域统计数据,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城镇化、工业化因素通过比较经济效益对全省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对全省粮食生产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这一支持政策对三大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粮食生产促进效应存在差异,体现在对苏北、低收入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对苏南、相对高收入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鉴于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和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适应此特征的粮食生产发展战略和补贴政策设计需及时响应。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为契机,减少耕地非农占用,优化土地资源城乡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强化粮食补贴机制,有助于促进江苏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与供需平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冰川  吴强  周曙东  
在对江苏省13个市的粮食生产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土地是影响目前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的缩减,粮食产量有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技术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在劳动力投入不断下降条件下的粮食产量上升,但是二者表面上的反向关系不应当被简单理解为劳动力对产出弹性的负作用;在农资投入方面,化肥与农业机械动力的投入对于江苏省粮食生产有积极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  
粮食产量变化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往对粮食产量变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单时间尺度上 ,对多时间尺度的研究很少。以小波诊断技术为基础 ,对近 5 0年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 5 0多年江苏省粮食产量生产大致经历了 5个阶段 ;②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 5年、1 3年和2 5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同时特征时间尺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即江苏省的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 ;③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 1 3年和 2 5年的主要周期 ,并以 2 5年周期最为显著 ;④综合三个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 ,无论是大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会玉  张明阳  林振山  
该文以小波诊断技术为基础,对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5年、13年和25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且特征时间尺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即江苏省的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此外,根据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显著的13年和25年的主要周期,并以25年的周期尤为显著;最后综合3个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无论是大尺度还是小尺度上,在未来几年内,江苏省将走出粮食增产时期,而进入粮食减产时期。同时,该文还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确定了各个影响因子对粮食产量变化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颖  方言  
一、江苏粮食生产情况按照2009年11月3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产能分配原则要求,江苏省承担新增粮食产能建设任务43亿斤;2011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全力保持粮食生产发展好势头。为此,江苏省要求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优化种植结构,实现2011年粮食增产10亿斤的目标任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涛  陆建飞  
以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为基础,将粮食生产分解成耕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强度、广度4个因子。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分区域—地市等不同空间尺度,分析粮食生产的耕地因子过程,比较各地粮食生产变化的差异及其耕地利用变化的成因。结果显示:19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粮食生产区域分化显著,南部耕地大幅减少、有限耕地的生产功能减退,导致粮食生产全面萎缩;中北部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粮食生产功能总体趋于强化。影响各地市粮食生产变化的主导因子各有不同:粮食单产是连云港、盐城、宿迁、扬州、泰州5市粮食增产的主导因子,结构调整是南京、徐州、南通粮食减产、淮安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复种指数调减是苏州、无锡粮食生产衰退的首要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