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5)
- 2023(16346)
- 2022(13884)
- 2021(12977)
- 2020(11181)
- 2019(25674)
- 2018(25454)
- 2017(49888)
- 2016(26825)
- 2015(30468)
- 2014(30391)
- 2013(30222)
- 2012(27850)
- 2011(25150)
- 2010(25314)
- 2009(23945)
- 2008(23946)
- 2007(21439)
- 2006(18874)
- 2005(16821)
- 学科
- 济(117664)
- 经济(117508)
- 业(85628)
- 管理(81764)
- 企(63242)
- 企业(63242)
- 方法(53694)
- 农(52367)
- 数学(48267)
- 数学方法(47754)
- 农业(34492)
- 财(33503)
- 中国(30147)
- 业经(29479)
- 制(27711)
- 贸(21359)
- 贸易(21351)
- 地方(21044)
- 易(20840)
- 学(20770)
- 务(20281)
- 财务(20222)
- 财务管理(20167)
- 银(19387)
- 银行(19353)
- 企业财务(19168)
- 体(18930)
- 行(18407)
- 融(17637)
- 金融(17632)
- 机构
- 学院(391618)
- 大学(389518)
- 济(166228)
- 经济(162911)
- 管理(155529)
- 理学(134590)
- 理学院(133257)
- 管理学(131161)
- 管理学院(130456)
- 研究(124759)
- 中国(98822)
- 京(80332)
- 财(79750)
- 农(75739)
- 科学(73917)
- 财经(62902)
- 所(61883)
- 中心(60427)
- 业大(60255)
- 江(58842)
- 农业(58427)
- 经(57120)
- 研究所(55527)
- 经济学(50956)
- 北京(49782)
- 范(47986)
- 师范(47509)
- 财经大学(46453)
- 经济学院(46246)
- 州(46124)
- 基金
- 项目(258840)
- 科学(205402)
- 基金(190431)
- 研究(190353)
- 家(164508)
- 国家(163127)
- 科学基金(141217)
- 社会(123393)
- 社会科(116875)
- 社会科学(116842)
- 省(101477)
- 基金项目(101203)
- 自然(90270)
- 自然科(88151)
- 自然科学(88128)
- 教育(87266)
- 自然科学基金(86594)
- 划(84382)
- 编号(77426)
- 资助(77367)
- 成果(62046)
- 部(58899)
- 重点(57724)
- 发(55421)
- 创(54118)
- 课题(52500)
- 国家社会(51366)
- 制(51322)
- 教育部(50670)
- 创新(50665)
- 期刊
- 济(183124)
- 经济(183124)
- 研究(111701)
- 中国(75781)
- 农(75234)
- 财(62884)
- 学报(57659)
- 科学(55308)
- 管理(53829)
- 农业(50790)
- 大学(45293)
- 学学(43212)
- 融(40339)
- 金融(40339)
- 业经(34943)
- 技术(33685)
- 教育(33609)
- 财经(31275)
- 经济研究(27570)
- 经(26707)
- 问题(25939)
- 业(24631)
- 版(19939)
- 统计(19769)
- 技术经济(19668)
- 理论(18807)
- 贸(18756)
- 策(18206)
- 世界(17970)
- 商业(17913)
共检索到576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仁泉 陈平
以农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为绩效标准,对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农村产量变化的绩效实证计量,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这时期财产权清晰、经营自由的农村土地制度绩效明显趋好,反之则趋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课题组
土地制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土地的投入热情,进而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依据我国相关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制度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增产也发挥了积极贡献。课题组在陕西省开展调研发现:土地流转制度为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户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陕西省在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之后,农业劳动力投入产出比和粮食单产都显著提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加快推进土地确权,支...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支持向量机 SVM 粮食生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孔泾源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艰难跋涉。其间不乏土地产出的戏剧性增长为世瞩目。同时也曾因农业徘徊而引起人们的迷惘、忧虑和关注。这场经验和教训都极为丰富的历史性变革,不仅以其变动不居的制度形态张扬着中华民族尤其是农民大众的创造精神,而且以制度变迁的特殊约束条件和历史轨迹启迪着人们的理论思考。本文试图对我国当代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类型及约束条件作出实证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秀清 尉京红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土地制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长期、动态的观点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效率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应当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丰雷 蒋妍 叶剑平 朱可亮
土地调整是中国农地制度的重要特征,中央"不得调地"政策是否得到农民支持是影响其实施效果的一个关键。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1999~2010年5次17省份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农户态度的时序变化、地区差异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尽管农民对中央"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是复杂的,但是明确表示"支持"的比例显著高于"反对"的比例。面对土地调整和中央"不得调地"政策,农户同时具有公平和效率两方面的考量,并表现出明显的"学习效应"。人均GDP提高和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会降低农户对土地社保功能的依赖,从而提高农户对中央政策的支持率;进行过土地或副业投资的农户更倾向于支持中央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柳建平
土地功能是影响土地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一个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应有利于土地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共同增进,或至少应在二者之间争取恰如其分的平衡。本文在论述土地功能与土地制度安排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历史以来三种土地制度及所对应的功能变化,进行了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现行农地制度变革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功能 土地社会功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仇恒喜 汪雷
土地问题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瓶颈现象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集约使用并通过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以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土地制度的变迁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嘉兴市"两分两换"模式的基本做法、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这一模式对其他地区进行土地制度变革的启示。
关键词:
两分两换 土地制度变迁 嘉兴经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品 钟甫宁
在家庭联产承包制背景下,中国农村土地分配通常基于公平原则将集体土地按远近、肥瘦进行分类均分;形成小规模、细碎化的土地分配局面,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率。在农村人口和户数长期增长的背景下,一些村庄仍在自发实施的土地行政性调整会延续原来的分配规则并使承包地块进一步变小,还是会受到不断增强的规模经济的诱导、形成新的分配规则来消减细碎化?本文研究发现,土地承包关系调整会兼顾规模效率,初始土地分配越细碎、非农就业和机械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土地调整越倾向于削减细碎化。另外,当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利于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类项目的实施降低了土地质量异质性时,土地调整也会更倾向于削减细碎化。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适时以二轮承包到期为契机,积极响应农户期盼,推动地块层面的规模化分配与经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大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冬 洪名勇
从马克思土地产权变迁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并且对马克思土地产权权能理论、土地产权结合与分离理论、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理论和地租理论在我国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研究表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应以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为指导,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安排下,克服农地产权制度的现有缺陷,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窦祥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年来,皖西北太和县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剧烈且有意义的变化,其中既有革命的辉煌,也有改革的曲折,对太和县农村社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太和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得出农民与土地产权有效结合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产最具效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近期可以考虑维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现状,通过强化农民土地产权而"淡化"农民集体所有权,进而使农村土地趋于成为农民个人的真正财产这一改革建议。
关键词:
产权 农村土地制度 实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芸
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种种经济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 ,不同土地制度形式的农民供给反应相差很大。通过考察建国以来的四次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民的供给反应 ,得出农民是否拥有真正的产权制约着农民的供给。改革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弱化集体所有权 ,加强宏观调控 ,强化农民永久使用权 ;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 ;理顺国家和农民之间的税收关系
关键词:
农民 经济行为 农村 土地制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杰 张光宏
本文对各时期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城镇化发展特征进行了考察,总结了土地制度变迁与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农村土地制度通过对土地配置与劳动力配置的重组间接影响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与城镇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形成了农地制度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的历史演进过程。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城镇化 土地配置 劳动力配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克强 刘红梅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 ,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 ,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对社会主义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形成了农民集体所有制 ;改革开放以来 ,建立了家庭承包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市场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上述过程中 ,从总体上讲 ,党的政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但在探索中也出现过结果与理想不符合的现象。在总结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基础上 ,就新时期土地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