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73)
- 2023(17146)
- 2022(14745)
- 2021(13878)
- 2020(11682)
- 2019(26567)
- 2018(26252)
- 2017(50658)
- 2016(27349)
- 2015(30608)
- 2014(30077)
- 2013(28809)
- 2012(26311)
- 2011(23382)
- 2010(23287)
- 2009(20925)
- 2008(19991)
- 2007(17176)
- 2006(14697)
- 2005(12186)
- 学科
- 济(100504)
- 经济(100383)
- 管理(81856)
- 业(74758)
- 企(63623)
- 企业(63623)
- 方法(47172)
- 数学(40781)
- 数学方法(40180)
- 财(28115)
- 中国(27619)
- 农(27004)
- 业经(23247)
- 学(22581)
- 技术(21220)
- 地方(21030)
- 制(19476)
- 理论(18687)
- 农业(17965)
- 务(16941)
- 财务(16860)
- 财务管理(16823)
- 贸(16751)
- 贸易(16740)
- 和(16333)
- 易(16210)
- 企业财务(15905)
- 环境(15902)
- 银(15522)
- 银行(15471)
- 机构
- 大学(367676)
- 学院(366689)
- 管理(148242)
- 济(141559)
- 经济(138374)
- 理学(129388)
- 理学院(127939)
- 管理学(125590)
- 管理学院(124907)
- 研究(119188)
- 中国(87324)
- 京(77398)
- 科学(74913)
- 财(65893)
- 所(57617)
- 农(57142)
- 业大(55381)
- 中心(54934)
- 江(52818)
- 研究所(52778)
- 财经(52759)
- 范(49117)
- 师范(48619)
- 经(48205)
- 北京(47979)
- 院(44877)
- 农业(44641)
- 州(42614)
- 经济学(42170)
- 技术(40030)
- 基金
- 项目(262107)
- 科学(207365)
- 研究(192028)
- 基金(190262)
- 家(165921)
- 国家(164549)
- 科学基金(142640)
- 社会(121025)
- 社会科(114660)
- 社会科学(114634)
- 省(103432)
- 基金项目(101614)
- 自然(93334)
- 自然科(91241)
- 自然科学(91216)
- 自然科学基金(89547)
- 教育(89083)
- 划(86982)
- 编号(78120)
- 资助(76892)
- 成果(62413)
- 重点(58241)
- 创(57376)
- 部(57304)
- 发(55101)
- 课题(53932)
- 创新(52996)
- 科研(50104)
- 国家社会(49691)
- 教育部(49475)
- 期刊
- 济(148904)
- 经济(148904)
- 研究(104951)
- 中国(70174)
- 学报(58159)
- 管理(54570)
- 科学(53420)
- 财(50973)
- 农(50744)
- 教育(45124)
- 大学(44631)
- 学学(41896)
- 农业(35291)
- 技术(33461)
- 融(27302)
- 金融(27302)
- 业经(25498)
- 财经(24705)
- 经济研究(24058)
- 经(21146)
- 科技(19575)
- 图书(19420)
- 问题(19181)
- 业(18340)
- 版(17262)
- 技术经济(17189)
- 理论(16745)
- 现代(16192)
- 商业(15867)
- 资源(15386)
共检索到522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凌云 曾山山 张楠
现阶段我国"多规合一"面临法律与体制机制的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多规"矛盾、优化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事权是一个关键点。从政府事权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空间规划层级与政府事权层级衔接性不够;规划空间层次划定与规划管理体制的契合度不足;政府相关部门事权内涵界定不清晰;各类空间规划事权范围交叉重叠等。针对以上问题,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在于清晰界定政府相关部门事权与边界,包括通过法律保障强化空间规划体系与政府事权层级衔接;界定事权边界、统一空间话语体系;精简空间规划层次确保行政区内管理事权集中统一。提出打造"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的有效途...
关键词:
政府事权 空间规划体系 改进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雪东 杨昔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主要表现为:一是资源刚需上升和资源供给紧约束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资源需求的结构和布局将发生深度调整;二是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没有改变,但面临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加大。综合来看,当前国土开发保护面临的诸多困境,是由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多种现实原因以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张晓玲 李志刚
我国涉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和布局的规划众多,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入早,影响大,并形成了相互独立而相互影响的管理体系。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安排上也缺乏顶层设计,不同规划之间缺乏明确的统属关系,交叉重叠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突出,严重削弱了国家对国土空间的管控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空间规划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反思,探索建立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栗伟迪 张瑞红
<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我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然而,这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不可持续。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国土空间规划是将这一理念落实到空间上的主要手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不仅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综合治理,也涉及城市规模、土地综合利用、城市结构优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等诸多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媛明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成为近年来空间管理中的重要议题。南京市为响应和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关于空间治理体系改革的号召,基于自身的府际关系特点探索出了市级统筹、区级协调的编制协调模式。文章从南京市一区府际关系格局及"多规合一"编制总体思路展开,解读了南京市在新型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中的探索,为完善市级空间规划编制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明确了基本方向,清晰认识了府际治理重构是实现市级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代合治 刘志刚 于伟
各类规划拥有自身理念和功能,在"多规并存"的现实需求下,"用地"协调成为各类"空间规划"协调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索了"用地"类型、"用地"规模、"用地"布局以及规划年期等在"空间规划"协调中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用地"类型要做到宏观上有统一、微观上有特色,一、二级地类强调一致,三级地类彰显特色;各类用地规模,尤其是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规模,应在区域规划宏观指导下由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统筹,用地规模管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用地布局做到各类规划合理分工,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分区,城市规划依据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确定每个城、镇、村的布局;同时保持各类规划的基期、近期和远期年份应至少有一个保持一致。
关键词:
空间规划 “用地”规划 规划协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代合治 刘志刚 于伟
各类规划拥有自身理念和功能,在"多规并存"的现实需求下,"用地"协调成为各类"空间规划"协调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索了"用地"类型、"用地"规模、"用地"布局以及规划年期等在"空间规划"协调中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用地"类型要做到宏观上有统一、微观上有特色,一、二级地类强调一致,三级地类彰显特色;各类用地规模,尤其是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规模,应在区域规划宏观指导下由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统筹,用地规模管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用地布局做到各类规划合理分工,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用地”规划 规划协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宣晓伟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内生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之中。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看,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部门同构"形成纵向层面"上下一般粗"格局,使横向层面"规划打架"问题难以解决;"事权共担"造成各级政府在空间规划领域的事权界限不清,空间规划体系的层级性差,"千规一面"问题突出;"上级决策、下级执行"导致空间规划领域的"上级约束性"和"下级灵活性"均难以得到保证;"地方竞争"模式下空间规划成为各级政府间博弈的工具,空间规划领域的事权划分陷入"集权放权"困境。完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路为:根据空间规划的层级性,明确区分中央和地方的空间事权和空间管控重点,做到"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属于中央事权范围的空间事务,应由中央政府办理,实现从决策到执行等各环节的全覆盖;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范围的空间事务,应厘清中央和地方的各自职责;构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配套的政策体系。总体看,空间规划体系应由各级政府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类专项规划"构成,形成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约束运行机制。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 空间规划体系 空间事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钦宇 余婷 卢庆强 郭继凯
伴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步入收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工作也进入了总结完善阶段。受制于“就评价论评价”等局部认知,当前各地市县“双评价”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与难点。为进一步提升“双评价”工作成效、支撑技术指南修订完善,针对实践需求和痛点,提出应在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视角下认知“双评价”工作,重点围绕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开展系统性研究总结:一是从数据、指标、方法、维度等方面开展适应地域特征和规划重点的技术体系深化研究,提升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二是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各环节应用需求,开展“双评价”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体系拓展研究,提升评价结果的实用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少康 李统华
长期以来,我国的空间规划总体上种类繁多、体系庞杂,各类空间规划在编制、实施和审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相互矛盾、相互交叉的环节,造成了空间资源浪费、管理成本增加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现行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势在必行。面对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历史机遇,系统分析各类空间规划的优缺点,加快各类空间规划的整合,通过规划体系、规划层级、指标体系、管理体系改革,推进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有利于提升我国空间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甘霖 陈科比 徐勤政 谷月昆 王良
新业态加速新职业的兴起,带来包容性就业机遇与多元化就业形态。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亲身体验,面向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9类典型新职业群体开展田野调查。调研发现,新职业群体的城市生存实践反映出数字技术浸润下“社会-业态-空间”的协同演化趋势,其表征是就业场所、劳动时间、薪酬回报、主观需求均不同以往的就业形态变革,其动力根植于新业态对“供需对接、物理距离、地理集聚、生产原材料”等区位决定要素和空间组织逻辑的颠覆,其结果是在城市中催生各类新型生产生活空间。适应这一空间变革方向,提出以规划为公共治理手段优化面向新就业形态的空间供给,通过为多元化的新职业人供给精准入微的空间服务促进城市包容性创新。
关键词:
新职业 新业态 田野调查 空间规划响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茂吉
为探索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构建,在总结借鉴国外空间规划、国内"多规合一"试点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特点和国家有关空间规划体系的设想,提出了我国新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六级空间规划体系,明确了各级空间规划的定位和重点,并对相关技术标准修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多规合一 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超 赵竹君 李海梅
通过论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地下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域全要素管控体系中发挥着与地面规划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地下空间规划应重视资源评估和空间预留,在与地面规划协同方面应注重空间整体、专业统筹、平战结合、盘活存量,结合已有实践经验与应用创新,形成新时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地上地下统筹协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永春 张薇 曹宛鹏 穆焱杰
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自上而下试图从宏观层面尽可能解决或缓解自改革开放以来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约束、人地关系冲突、多头管理、规划权威性等关键问题。我国国土规划的体系、架构和技术条例等迄今已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共性"规范,但在战略层面讨论面向未来国家安全背景下的地域"个性"问题仍较缺乏。面对国家需求和西部特殊情境,应考虑建立基于国家安全考量的跨省区、跨流域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在战略层面,为保障国家安全,此规划应着重考虑:(1)理论上,基于国家安全视角应建立跨省区、跨流域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2)实践中,建议制定西部空间尺度的以生态区、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安全"专项规划,以边境线、支撑线为规划脉络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存安全"专项规划(或在规划中明确"国防安全细则"),依托主要交通线以城镇体系为组织脉络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活安全"专项规划(或在规划中明确"西部和谐社会建设细则"),遵循主体功能区且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群等为中心的"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产安全"专项规划(或"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重构生态空间、生存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3)特别建议强化边疆城镇/村寨建设,设立新时代"大三线建设"——西部"环青藏高原重点建设带",以应对后疫情时期有限全球化和"双循环"现实的可能的国家安全需求。整体上,西部情境特殊,其国土空间规划与东中部应有差异,切忌一刀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敏 林凯旋 王勇
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应是覆盖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监督反馈各个环节的全过程传导。基于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需求面”,剖析传统空间规划传导的“不适应性”,并从全尺度、全过程、多向度的全链条治理逻辑出发,构建与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需求与规划体系相匹配的“三链协同”传导体系及“空间链”“时间链”“反馈链”传导路径。即覆盖“编制—实施—监督”多环节、全过程的国土空间治理闭环体系;纵向到底、事权清晰的全尺度空间传导链条,横向到边、面向实施的全过程时间传导链条以及多元共治、动态维护的多向度反馈传导链条;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