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8)
- 2023(11916)
- 2022(10172)
- 2021(9634)
- 2020(7958)
- 2019(18333)
- 2018(18010)
- 2017(34523)
- 2016(18486)
- 2015(20735)
- 2014(20710)
- 2013(19994)
- 2012(18295)
- 2011(16322)
- 2010(15966)
- 2009(14244)
- 2008(13298)
- 2007(11592)
- 2006(9937)
- 2005(7980)
- 学科
- 济(73916)
- 经济(73829)
- 业(51041)
- 管理(51018)
- 企(36194)
- 企业(36194)
- 农(34642)
- 方法(32083)
- 数学(28907)
- 数学方法(28484)
- 农业(23549)
- 财(21508)
- 地方(19913)
- 中国(19131)
- 业经(18639)
- 制(14161)
- 学(11503)
- 务(11324)
- 财务(11281)
- 财务管理(11245)
- 贸(11075)
- 贸易(11068)
- 环境(10926)
- 技术(10703)
- 易(10686)
- 理论(10646)
- 企业财务(10544)
- 发(10267)
- 体(9731)
- 收入(9701)
- 机构
- 学院(244987)
- 大学(239588)
- 管理(98231)
- 济(97637)
- 经济(95326)
- 理学(85114)
- 理学院(84218)
- 管理学(82795)
- 管理学院(82302)
- 研究(73072)
- 中国(56193)
- 京(48251)
- 财(46098)
- 科学(43403)
- 农(41207)
- 江(38299)
- 中心(37692)
- 财经(36081)
- 业大(35933)
- 范(33471)
- 所(33258)
- 师范(33197)
- 经(32789)
- 农业(30425)
- 州(30208)
- 经济学(29876)
- 研究所(29779)
- 北京(28742)
- 经济学院(27174)
- 院(27119)
- 基金
- 项目(171309)
- 科学(136099)
- 研究(131351)
- 基金(123558)
- 家(104745)
- 国家(103743)
- 科学基金(91498)
- 社会(84115)
- 社会科(79354)
- 社会科学(79334)
- 省(70472)
- 基金项目(66645)
- 教育(60516)
- 自然(57326)
- 划(56462)
- 自然科(55965)
- 自然科学(55955)
- 编号(55625)
- 自然科学基金(54885)
- 资助(48898)
- 成果(43557)
- 发(37778)
- 部(37621)
- 重点(37539)
- 课题(37272)
- 创(36041)
- 国家社会(34278)
- 创新(33569)
- 人文(33194)
- 制(33105)
- 期刊
- 济(111167)
- 经济(111167)
- 研究(67964)
- 中国(49474)
- 农(42843)
- 财(37718)
- 管理(32958)
- 学报(32505)
- 科学(31527)
- 农业(28390)
- 教育(27648)
- 大学(26691)
- 学学(24816)
- 技术(23854)
- 业经(23084)
- 融(21385)
- 金融(21385)
- 财经(16515)
- 问题(15399)
- 经济研究(15147)
- 经(14174)
- 图书(13479)
- 版(12887)
- 资源(12294)
- 业(11982)
- 财会(11862)
- 农村(11313)
- 村(11313)
- 理论(11310)
- 技术经济(11209)
共检索到356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伟 徐建刚 陈浩 王水源
乡村规划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长期以来单向需求导向下的建设模式致使乡村规划建设一度遇到瓶颈并流于表面。本文以当涂县龙山村美好乡村规划为实践基础,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居、生态、公共服务设施、体制和产业五个方面探求政府和本地乡村居民对村庄规划建设的多维期许,并基于总体和详细两个规划层面探讨了乡村规划中双向需求的落实与协调策略,以期能为目前的乡村建设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静 卓佳
本文提出现阶段乡村规划研究的重点应当放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出现的空间调整或重构。将分析农村地区的重构原因、展望未来的重构趋势和采取合适的重构手段作为乡村规划的核心技术主线,并将这一思路运用到西昌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中。
关键词:
重构 诱因 趋势 手段 差异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桂永
长期以来,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居民点较为分散,加之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空心村现象十分严重,农村住宅大约有30%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农村土地利用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夏邑县通过完善村镇建设规划,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开展土地整治,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居住条件,新建了一大批美丽乡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珊 奚星伍 冯厚启 殷秀文
本文针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面临的困惑和诉求,剖析了我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实践案例,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根本,从扩大适用范畴、明确空间范围、强化审批依据、规范办理流程、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的优化策略,旨在助力规划许可制度的完善与提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偏重于以空间规划为主导、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速度和规模型的物质规划,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城乡规划转型发展,需要解决如何融入国家治理的相关内涵、如何转变以往囿于空间和技术的传统思路、如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发挥自身作用等等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振之
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顺应自然的"无为自化"思想,强调在规划过程中以"无为"作为最高境界,尊重自然,以实现自然境域下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原真性,规划理念和方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以自然为本,以居民为本,主张保持好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主张为人们提供本色的自然体验和生活体验。原乡规划运用于乡村规划的思想,是拒绝乡村的城市化,使乡村保持好乡村景观和乡村意象,是拒绝让"城市病"蔓延到乡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之枫 杨帆
乡村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是实施乡村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作为公共品供给主要投入形式的“项目制”,已成为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的联系纽带。[目的]然而既有乡村规划在统筹策划大量乡村项目落地实施中,忽视了“项目制”的运行规律,出现了治理主体间结构不兼容、需求响应滞后、乡村建设运行内外脱节等问题,导致规划实施乏力。因此需要基于“项目制”特点,研究构建与乡村治理有效协同的乡村规划体系与方法。[方法]研究从“项目制”为切入点,分析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逻辑三个方面的关系,研究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的相互关联。[结果]分析得出乡村规划优化路径,即优化融入项目治理的规划层级结构、应对治理需求的综合规划过程、匹配外部投入的规划运行逻辑。[结论]以“项目制”为纽带,从乡村治理视域出发,应着力完善与治理结构兼容协调的乡村规划体系、形成与治理方式综合联动的乡村规划机制、制定与治理逻辑相互匹配的乡村建设规则,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在乡村建设中的统领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骏 王娟 陈前虎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与发展面临动力机制、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的转变。面对物质更新和功能复兴的任务,从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及社态五个维度构建乡村全面振兴的"五态融合"模型。以薛下庄村为案例,在物质更新层面提出村域宏观结构控制到村落中观空间组织,再到节点微观环境设计的技术体系;从村域生态保护、乡村文化传承、村域产业规划及多元化乡村治理四个方面推进乡村功能全面复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规划 转型 功能复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立 那鲲鹏
研究目的:分析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政策、乡村土地保护、乡村规划与管理等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实践经验。研究方法:文献及政策检索,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结果:英国的乡村规划密切配合其农村发展政策和农业用地保护,通过"绿化带"、"国家公园"和"杰出自然景观地区"制度的设置,英国乡村规划在有效保护乡村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结论:借鉴英国乡村发展及相关规划政策,对中国实现城乡统筹,改善乡村地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童俊 黄银 肖运来 刘晓飞
本文探讨了我国乡村及乡村规划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基于底线思维编制乡村规划的必要性,简述了底线思维的概念和层次,明确了乡村规划的底线目标和标准,结合案例探索了底线思维在乡村规划中的实现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乡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但其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在产业发展、空间利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亟待规划指引;传统的乡村规划在协调性、实施性、约束性等方面有所欠缺,表现为对乡村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基本功能把握不准、空间统筹性和控制性弱,很难引导并驱动乡村自我发展,不足以满足乡村动态复杂的发展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在乡村规划中秉持底线思维方式,能够发现并解决乡村问题,提升乡村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推动乡村规划理论和方法创新。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可以采用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释放乡村基本功能、满足国家战略要求、符合农业农村政策方向、引导乡村坚守空间底线、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等基于底线思维的规划方法和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武廷海
空间规划是各类空间开发与保护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与空间价值创造的基础。在空间规划背景下,如何认识并规划乡村空间?如何将乡村规划纳入空间规划体系?笔者认为乡村规划应跳出城乡二元对立的误区,更加注重城乡共生、社会效率和空间共享,将乡村保护与乡村开发相结合,乡村规划与设计相结合,促进乡村振兴。城乡区域规划追求的目标城市化是伴随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而席卷人类社会的历史趋势。通常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大量人口
关键词:
乡村规划 新型城乡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晓军 张孝成
我国村庄布局分散、类型多样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给村庄规划的编制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编制乡村规划,值得认真讨论。乡村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规划自成体系,执行困难。当前乡村规划在全国尚未广泛开展,部分已开展的规划仅仅是试点村的个案,且仅侧重于新村建设规划。乡村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金亮 刘志超
快速城镇化阶段乡村要素不断流入城市,引发乡村一系列问题,乡村在各个方面引起社会、学界广泛关注。传统的乡村规划方法多从田野调查入手,通过小微尺度设计及地方语言运用,进行乡村生产生活的空间布局。在信息化背景下,时空间行为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城市研究的各个方面,但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则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将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引入乡村这一特定空间,采用GPS设备调查乡村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习惯,建立人、时间、空间及活动的对应关系,利用新技术挖掘农民出行习惯,对村庄物质环境改善提供规划建议。研究选取苏北一乡村作为调研对象,选取50位居民作为调研志愿者,采集连续多日GPS活动轨迹数据,结合问卷访谈内容,建立空间数据库,识别村民日常出行停留点、通过度较高的路径以及本地、外地承载的功能。本文试图采用信息化手段获取乡村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信息,进而反馈到乡村空间,对空间改造提出相关建议,探索一种时空间行为分析支撑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
时空间行为 乡村规划 GPS 公众参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璐
近年来,乡村发展成为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关注焦点。随着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将成为支持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当前政府和社会大量投资进入乡村地区,乡村地区各类建设需求和建设行为均大幅增加,迫切需要乡村规划的引导。目前乡村规划面临的问题对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的差异认识不足。目前一些地区的乡村规划仍然套用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不符合乡村地区的实际建设管理需求,甚至部分规划编制内容和乡村实际发展需求脱节。城市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丁国胜 贺佳鹏 徐峰
乡村规划的有效实施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和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首先对乡村规划实施的内涵进行阐释和界定,然后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乡村规划实施研究发展趋势进行总体描述,将其划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指出其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与国家乡村发展战略紧密相连,且研究内容在不断深化和细化。在此基础上,从乡村规划实施效果、实施协作机制和实施资源保障3个方面对相关重点研究内容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研究需改进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